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练习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4961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练习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练习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练习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练习A卷一、 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32分)1.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zh yu_。(2)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ku zu_。(3)虽然这些都很wi b z do _,但他做得很认真。(4)但是漫天飞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神使他们每走一步都 yu xn chng chng_。2. (11分)雨果,_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等。希腊有_,埃及有_,罗马有_,巴黎有_,而东方有_。书信的开头要有_,结尾要有_,结尾最好有敬祝语。 3. (2分)下面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赌咒弥漫汗流颊背四方八偶B . 喷薄干瘪捻成碎末适逢其时C . 无垠戳破难以置信似曾相识D . 纯粹蹒跚竭尽全力灰飞烟灭4. (2分)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2005年5月28日,全国第十五届书市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B . 据报道,在芬兰,有18%的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C . 日前,法国和荷兰先后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决,由于反对票过半,而且未获通过。D . 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5.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在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中,我市多名中学生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丰富鲜活的内容夺得一等奖。B . 我市围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中心,努力培养市民的文明习惯,城市形象得到了提升。C . 针对频发的校车事故,各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采取多种措施,防止不再发生安全事故。D .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6. (2分)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只要你一走进博物馆或展览馆,那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真可说是琳琅满目,叫人_,街的两边全是摊点,摆着的挂着的东西万紫千红,令人_,细瞧花盆,那千奇百怪的模样令人_:废暖瓶壳,破旅行杯,掉提手的小塑料桶,用过的可口可乐罐A . 眼花缭乱 应接不暇 啼笑皆非B . 应接不暇 眼花缭乱 忍俊不禁C . 应接不暇 眼花缭乱 啼笑皆非D .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忍俊不禁7. (9分)在下面句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艺术有两个起源_一是理想_理想产生欧洲艺术_一是幻想_幻想产生东方艺术_为谁而建_为了各国人民_因为_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_二、 课内精读 (共1题;共20分)8. (20分)阅读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能不能删掉?为什么?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2)作者认为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做法对吗?作者用这个例子想证明什么? (3)结合选文,说说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4)选文最后一段,“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一句中“实验的精神”具体指什么? 三、 拓展阅读 (共1题;共25分)9. (25分) (2013苏州中考)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题。春天是改革家鲍尔吉原野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有人说:“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春天就这样,它高瞻远瞩。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风过后,草儿绿了。再下点雪,然后开花。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河水解冻了,但屋檐还有冰凌。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黄着,蝴蝶飞飞。柳枝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鹅黄。黑燕子像钻门帘一样穿过枝条。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和旅游。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没见过。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的杰作。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开花,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起泥泞起来。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春天。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让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春天在做什么?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春天认为:春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结果这事还小吗?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偶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这是春天会议的一点小插曲。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草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谁都想象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摘自文汇报2013年5月22日第11版,有改动)(1)在作者看来,有人“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什么?(2)文章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3)文章第段中,作者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个问题?写这两个问题对表现“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有什么作用?(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下划线短语的表达效果。谁都想象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5)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点。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10. (15分)学习本课后,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以“圆明园的昨天和今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围绕该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假如你是负责人,你将策划哪些内容? (2)请为下面新闻拟写标题。(15字以内) 据圆明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推动公众考古的发展,也为了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遗址考古和保护工作,今天,圆明园首次尝试在新媒体上直播远瀛观遗址考古现场,并通过实时互动,让更多人了解考古发现和考古知识,进一步传播历史文化,让公众走近文化遗产,也让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的生活。今后,圆明园还将继续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传播。(3)“中国政府拟斥资46亿元重修圆明园”,这一消息见报后,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围绕“圆明园是否重建”这一话题,同学们也纷纷发表了意见。你是怎么认为的?请发表你的看法。 甲:圆明园应该重建,让国人一睹昔日圆明园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乙:圆明园不应该重建,要让后人牢记这段沉痛的历史,以史为鉴,催人奋进!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32分)1-1、1-2、1-3、1-4、2-1、3-1、4-1、5-1、6-1、7-1、二、 课内精读 (共1题;共20分)8-1、8-2、8-3、8-4、三、 拓展阅读 (共1题;共25分)9-1、9-2、9-3、9-4、9-5、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10-1、10-2、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