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网评3篇精选

上传人:花红****零 文档编号:59629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网评3篇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网评3篇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网评3篇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 个 国 家 、 一 个 民 族 不 能 没 有 灵 魂 网 评3 篇 精 选【篇一】2019 年 4 月 16 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可见灵魂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向心力、凝聚力和活力。灵魂是一个国家的本,是一个国家发自内心的精神气。一个有灵魂的民族、一个有灵魂的国家,应该将灵魂融入到本民族中,将灵魂植根与民族中,形成本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本民族的灵魂。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民族灵魂能碰撞出强大的力量,产生巨大的作用,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竞争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当前正中之中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符合要求的民族凝聚力。民族灵魂应建立在文化中。俗话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文化繁荣才能民族振兴。没有文化的引领,没没有民族精神力量支撑,我们国家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没有灵魂是可怕的,想要有本民族的灵魂,就要发扬壮大本民族的文化,通过文化连接国家、民族、灵魂,让本民族带上特色烙印,特色香气,成为一个有灵魂香气的民族。【篇二】四月十六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新时代呼唤着人们进行文艺创作、学术创新,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国家强。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个人而言,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之外,更渴望精神的饱满、心灵的充实;对国家而言,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更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注重制度创新,在对标先进、查找问题、促进发展的基础上,将行之有效的措施巩固下来,坚持下去,形成制度,推广开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天,我们党所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保障国运昌盛的重要条件之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对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工作需求,深入开展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文艺工作者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基层文联组织活力。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主动谋划,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主题采风创作活动等,聚力现实主义题材,在文艺作品的深度打造、主题性突出、高质量呈现上下功夫,努力推出一批能够在历史上打下烙印、在人民中留下口碑的文艺精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努力追求德艺双修、德艺双馨,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文艺生态。【篇三】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章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文化就是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生产、流通、和交换的全部社会过程,是不断发展的而不是停滞不前的。文化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其基本的核心是价值观,并表现在各个不同的个人和不同的组织群体之中,虽然它具有明显的更侧重精神生产的特征,但是将文化理解为除了物质自然之外,我们人类社会的整个存在方式,亦不为过,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应当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正如南齐王融曲水诗序所称:“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狭义的文化应当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礼仪制度和行为方式等物化的精神。 正确地认识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发展和繁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实根基。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告诉我们,一个人想要达成自己的目标,实现成功,就必须做到修身明德。同样,想要做到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修自身明德。坚定理想信念,内外兼修,讲操守、重品行。我们要用明德引领风尚,继承并传承优秀的文化,努力加强对文化、哲学理论的学习,深入的挖掘文化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内容,保持一种文化性格上的坚韧与品质。不断用先进的文化思想,哲学理论武装自己,坚定文化自信,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做到真正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历史上的经典之所以能传承至今,就是因为扎根人民。人民是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根基。与此同时,文化、文艺作品也深深的影响着人民日常生活,时刻改变着人民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人民需要用经典来照亮人生,找寻方向、提升自身文化素质、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要为人民奉献精品,就必须要走进人民生活,坐在人民身边,近距离的倾听和感受人民的声音,细细体味人民的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不断地实践和研究,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把人民生活和实践中最深刻、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理想和创造的部分提炼出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扎扎实实、以人为为中心铸造经典,为人民奉献精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