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 .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2033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著名导演冯小刚拍摄的古装武侠动作片夜宴,是以莎士比亚作品中的_进行改编的。( ) A . 哈姆莱特B . 李尔王C . 罗米欧与朱丽叶D . 奥赛罗2. (2分)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 )一声声的问候,一份份不期而至的礼物,都是用真情渲染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轮圆月缓缓爬上树梢,将它的清辉洒落在屋前的谷地上。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的印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不是每一次奋斗都有祝福;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感激;不是每一次进步都有肯定;不是每一次成功都有掌声可他们仍然不放弃奋斗,不停止付出。A . 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B . 拟人 夸张 比喻 排比C . 比喻 夸张 拟人 排比D . 夸张 比喻 排比 拟人二、 综合性学习 (共3题;共9分)3. (5分)阅读下列文句,完成后面问题。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cuCn,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1)根据拼音写汉字cu Cn_(2)给划线字注音_摇曳(3)“幽深”的“幽”笔画顺序,第四笔是_(4)下列短语结构类型与“光华四射”相同的是( )A . 忽明忽暗B . 极端热忱C . 江南丝竹D . 黑白分明4. (2分)对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言形式,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相反。成语也可以对对联,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井然有序杂乱无章。你也对一对。山清水秀(_ ) 粗茶淡饭(_ )5. (2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令爱。B .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均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C . 出师表的“表”,陋室铭的“铭”,捕蛇者说的“说”,都是古代一种文体。D . 论语是我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三、 默写 (共1题;共8分)6. (8分)古诗文名句积累。 (1)十五从军征,_。(十五从军征) (2)_,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3)无限山河泪,_。(夏完淳别云间) (4)晏殊浣溪沙中“_,_”两句,无奈与欣慰交织,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5)廉政文化进校园,我们懂得了廉洁奉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翻开厚重的诗文书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一座座镌刻着“廉洁”与“奉公”的人生丰碑。范仲淹的“_,后天下之乐而乐”,寄托着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_”,抒发了诗人无私奉献的真挚情怀;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_”表现了作者清廉自律的高风亮节。 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7. (2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乙】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 , 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 , 涉履蛮瘴 , 崎岖湮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六十)【注】用事:执掌政权。奇待:器重礼遇。禁:宫禁,帝王的住处。窜逐:放逐。涉履蛮瘴:经历蛮地瘴疠之苦。堙厄:指道路艰难。蕴:积聚。(1)【甲】文作者_,_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在文中意思。 水尤清冽_往来翕忽_悄怆幽邃_既罹窜逐_(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语段【甲】是怎样写出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5)结合语段【甲】【乙】的内容,概括语段【甲】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五、 名著导读 (共2题;共17分)8. (14分)名著阅读 (1)童年是_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_。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_,慈祥善良的_,自私残暴的_,贪婪恶毒的_以及_和_。 (2)童年中教神学课的神甫为什么讨厌阿廖沙? 9. (3分)文化积累阅读下面文段内容,回答问题。对于一匹来自远方的陌生慧马,他们也视之若自己的邻居,使它每到一处,都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慧马保持着最高级的礼仪和文明,但并不拘泥于形式。它们并不溺爱自己的小马,却口传身授关心小马的理性教育。我注意到,我的主人灰马对邻居的小马也跟对自己的小马一样。它们之所以如此,是遵循大自然要它们热爱全体族类的教导,只有理性才能使人们有所区别,因为人群中自有德高望重的超人。文段选自名著_,作者是_。本部作品还刻画了一种长相像人的动物,它们具有人类_的性格特征。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74分)10.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可燃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结构上它是甲烷为主的有机分子被包在水分子组成的“笼子”里,由于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其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它之所以被称作“可燃冰”,一方面是因为既含水又呈固体,看来像冰,另一方面,甲烷与水分子结合很弱,外界稍加扰动就可以让其分离出来,很容易点燃。它燃烧值很高,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明显高于煤炭、石油,燃烧污染却又比煤、石油小,更加的清洁环保。它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因此,可燃冰是一种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未来能源,是世界瞩目的战略资源,对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得多,覆盖的海底地层普遍是砂质,现有的海底钻井设备开采它就好比在“豆腐上打铁”、用“金刚钻绣花”,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A . 它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B . 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C . 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D . 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得多。(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列数字、分类别B . 作比较、打比方C . 作比较、下定义D . 列数字、作比较(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可燃冰的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B . 可燃冰既含水又呈固体,甲烷与水分子结合很弱,外界稍加扰动就可以让其分离出来。C . 覆盖可燃冰的海底地层普遍是砂质,利用现有的海底钻井设备开采它就好比用“豆腐”打“铁”、用“金刚钻”绣“花”。D . 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A . 它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B . 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C . 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D . 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得多。(5)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列数字、分类别B . 作比较、打比方C . 作比较、下定义D . 列数字、作比较(6)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可燃冰的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B . 可燃冰既含水又呈固体,甲烷与水分子结合很弱,外界稍加扰动就可以让其分离出来。C . 覆盖可燃冰的海底地层普遍是砂质,利用现有的海底钻井设备开采它就好比用“豆腐”打“铁”、用“金刚钻”绣“花”。D . 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11. (40分)阅读清秋书简,回答下列问题。清秋书简潘纤云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灯下草虫鸣”,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里更觉温暖得很。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我觉得,这四种声音里,春夏的鸟声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天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些。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虫语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唧唧唧,分明是“盼盼啊”。她仰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去;俯首看地,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间响彻它们的叫声。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秋灯里愈发孤凄。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也是文学里的抒情美,让人回味有加,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番自然诗篇。幼时在乡下亲戚家,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的作物尽收眼底。花生、山芋、玉米等,黑黝黝的藤蔓伏在野地里,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的出没。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那晚我为这秋之天籁所着迷,到黎明方才睡去。我钟情秋天的虫声,它们谱在自然的音符,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静。我品味着刘墉的这句话:“秋虫声就是要这样聆听,在那细小的音韵中感触,即使到了极晚秋,只要以心灵触动,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微微的音响。”通常在这样的细小音韵中,一杯滚烫的热茶,一本心仪的书,窗前的灯影里,我在阅读,窗外的草丛里,秋虫们在吟唱。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声音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验。(选自散文2011年第2期,有删改)(1)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2)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3)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4)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5)秋虫的鸣叫是“谱在大自然里的音符”,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聆听?(6)秋虫的鸣叫是“谱在大自然里的音符”,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聆听?(7)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表现“秋虫之声”充满诗意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8)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表现“秋虫之声”充满诗意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12. (22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让人类面临危机的抗生素人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是耐药菌的出现,并且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也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人们面对细菌性感染束手无策的黑暗时代。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青霉素,1940年用于临床,开创了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新纪元。几十年来,青霉素挽救了数以千百万计的生命,使人类平均寿命从40岁提高到了65岁。青霉素的“事迹”可谓抗生素为人类社会所做贡献的缩影。疫苗、抗生素以及现代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一种我们几乎不受疾病影响的假象。然而,几乎与此同时,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生或再生性传染疾病正在世界各个角落出现,某些传染性疾病又有卷土重来的势头。例如,目前全球已有17亿人感染了结核杆菌,约有2000万结核病病人,现在每年新增加结核病病例800万,死亡300万人,高居传染病死亡人数之首。细菌性传染病的死灰复燃,归根结底是人类的免疫系统出现故障,而这种故障的罪魁祸首可能就是抵御细菌袭击的抗生素。事实上,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仅仅60年间,很多细菌就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例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更是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首先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000万人被感染,50多万人死亡。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46477份儿童病历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前抗生素使用的频繁度极高,平均每个儿童一年间接受3次抗生素处方,其中有一半的抗生素是用于处理中耳炎等问题的正常使用,而有12%是用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等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感染治疗。美国在1982年至1992年间死于传染性疾病的人数上升了40%,死于败血症者上升了89%,其主要原因是耐药菌带来的治疗困难,仅1992年全美就有13300名患者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感染。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造成我国抗生素滥用的原因有很多,各种分析报道也常见诸报端和专业杂志,有两点可能是我们应该特 别关注的:一是医疗卫生系统对医务人员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缺乏行政与法律的界定。二是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在环境中大量的抗生素释放和耐药细菌的驯化和进化。这不光是我们国家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1)第段,作者为什么要在“事迹”一词上加引号?(2)从词语的意思和表现力角度看,与第段加点词“”罪魁祸首最接近的一个选项是( )A . 始作俑者B . 根本原因C . 主要祸害D . 凶手巨恶(3)第段划线句与“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年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相比,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第段,作者主要通过列举 和 两个事实,说明 ; 。(5)依据第段内容,遏制我国滥用抗生素,可采用的主要措施是: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以“难忘那_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请你从“期盼”“慈爱”“坚毅”“失望”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综合性学习 (共3题;共9分)3-1、3-2、3-3、3-4、4-1、5-1、三、 默写 (共1题;共8分)6-1、6-2、6-3、6-4、6-5、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7-1、7-2、7-3、7-4、7-5、五、 名著导读 (共2题;共17分)8-1、8-2、9-1、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74分)10-1、10-2、10-3、10-4、10-5、10-6、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2-1、12-2、12-3、12-4、12-5、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