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 .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1198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一、 新添加的题型 (共3题;共19分)1. (4分)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A .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本书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B . 保尔和冬妮娅曾经是一对恋人,后来由于阶级观点不同而分手,最后保尔与达雅结婚。C . 读书对人的性格形成影响很大,小说中保尔最喜欢读的书是牛虻和暴风雨所诞生的。D . 西游记中最能体现孙悟空叛逆精神的故事情节是“三打白骨精”,他不顾师傅劝阻,决意孤行,打死了白骨精。E . 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罗刹女因为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收服了红孩儿做了善财童子而怀恨在心。(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一段保尔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_”请根据提示补写出省略的一句。保尔是在什么情况下思考生命的价值的?他为什么想得那么深刻?2. (10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_,_。(王绩野望) (2)_,_。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李清照渔家傲) (3)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用“_,_”这两句写庭院景色,描绘出了一幅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 (4)把刘祯的赠从弟(其二)一诗默写完整。 _,_。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_,_。3. (5分)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文题一:请以“成长需要担当”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题二:格言以其语言凝练、富有哲理的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请从下面三则格言中任选一条,提取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言必信,行必果。论语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萨克雷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尔斯泰要求: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在600字以上。二、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4. (5分)表达与交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教育部要求,按照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中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每周要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最近开展的一项调查中,九成人认为早就应该这么做;但也有家长“完全不能理解”,认为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已经够重了,没有必要逼着学生学这平时根本用不着的东西。请你就此发表评论。要求:观点明确;要作简要的论证;不少于200字。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5. (22分)比较阅读。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未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醉翁亭记)(1)翻译下面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日星隐曜,山岳潜形。(2)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甲:乙: (3)下列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 . 居庙堂之高则忧 居十日,乃见C .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 . 宴酣之乐予 尝求古仁人之心(4)“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5)“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和“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分别是题岳阳楼和醉翁亭的名联,请根据对联内容并联系课文,说说范仲淹和欧阳修的忧乐有何不同?四、 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67分)6.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没有发芽的种子邱海泉散步的时候,心情总是松弛着,洒脱如脱线的风筝,一任世界上的一切像毫无意义的微风似的从眼前滑过。而从前所有的不快早都遥远得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时不时,眼前一亮,也说不定有什么东西让人心头一动。比方说一只小狗十分顽皮地向你撒娇吠叫,比方说一滴挂在枝头上的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向你暗送的秋波那天,我却被一大片开得如火如荼的喇叭花吸引住了。我不知何时已经信马由缰地走到郊外了。在一个农家的门口,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花是喇叭花,开得那个热闹.但我之所以如此迷恋它的原因,不全是因为那小精灵冰清玉洁的可爱姿容,而是因为我在这里不期而遇了我的故人旧友。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是个村童毛孩。一天早上跟父亲下地锄草,就在一个土壕里看见了那片开得正艳正好的花儿。我禁不住诱惑,跑下壕去,蹲在地边,手摩挲起花儿,半天不想起来。父亲却早在我身后喊了起来:别踩坏花儿,那是你大伯家种的二丑。我这才知道这一地可爱的花儿原来是一味中药材。那一霎,伫立在那儿,我眼里看的是盛开的花儿,心里纷飞的却是打开了尘封的往事。久久地流连盘旋在那儿,我突然看见二丑花成熟后洒落在地上的种子。我小心翼翼地捡拾着,心里想,待到来年开春,我要把它种到阳台上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形影不离地天天厮守在一起了。在我的期盼和浇灌中,喇叭花的幼苗一天天长高了。它的枝蔓那么快就爬满了阳台,真令人惊讶!它的花不只开满了我的花园和阳台,而且也弥漫浸透了我生命的空间我一有空就站在花蔓下,一任那落英像春雨一样洒在我的头上。邻居们也都来欣赏参观我的花儿,而且连连称赞说:真好看真好看哟。有个朋友还拿起照相机拍了照片,刊登在了当地的报纸上一天,女儿突然从抽屉里翻出一个小信封说:这里面是什么,没用的话我扔了?我一看,说:那是没种完的喇叭花种子,放下,扔什么。她说:今年已经有新种子了,还要它干什么尽碍事儿,我扔了。说着顺手丢进了垃圾篓。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揪了一下。看着那些被丢弃的花种子,我不断地质问自己,为什么那么粗心?是我,把那几粒可怜的种子一生最灿烂的时刻错过了!是我这个刽子手,把它们永远永远地埋没在抽屉和黑暗里了。此后好多天,一到阳台上,看见那些开得天真烂漫的小花,我心里总是不由自主地弥漫起一股淡淡的忧伤。我想起了许许多多我幼时的夙愿,也想起了一个个已经被我淡忘了多年的理想我不知道人世间又有多少个美丽的梦想,就像那几粒还没来得及发芽开放的喇叭花种子被永远地湮没无声了呢。(1)文章以“没有发芽的种子”为标题有哪些含义?(2)第段侧重描述散步时的心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表达效果。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揪了一下。(4)文章围绕“喇叭花”(种子)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5)文章最后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给你怎样的感悟?7. (2分)把下面五个句子组合成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A . B . C . D . 8. (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各题。 怎样读书顾颉刚一个普通人走进了图书馆,看见满屋满架的书,觉得眼睛都花了。这是由于他对世界上的知识没有一方面是有特殊兴趣所致。研究学问的事固然不必每人都参加,但是一方面的特殊兴趣确为任何人所不可少。譬如看报,有人喜欢看专题新闻,有人喜欢看小说文艺,也有人喜欢看商市行情。只要他能够有一件喜欢的,自然拿到了一份报纸就有办法。我们读书的第一件事,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有人读书,只要随便翻翻就抛开了。有人读书,却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才罢。其实两种方法都有道理,但永久只用一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可以看的书籍太多了,倘使无论哪一部书都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那么,人的生命有限,一生能够读得多少部书呢?但有几部书是研究某种学问的时候,必须细读的,若只随便翻翻,便不能了解那种学问的意义。读书的第二件事,是要分别书籍缓急轻重,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到我们用得着它的时候才去查考的。要懂得这个法子,只有多看书目,研究一点目录学。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来管束我们的思想。读书的时候要随处存疑。换句话说,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分出它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这些意思就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簿上。逢到什么疑惑的地方,就替它查一查。心中起什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不怕动手,肯写肯翻,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作力。几年之后,对于这一门学问自然有驾驭运用的才干了。我们读书的第三件事,是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只要有了判断力,书本就是给我们使用的一种东西了。宋朝的陆象山说六经皆我注脚”,就是这个意思。再有两件事情,也是应当注意的。其一,不可以有成见。以前的人因为成见太深了,只把经史看作最大的学问;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结果,不但各种学问都被抑遏而不得发达,并且由于各种学问都不发达,就是经史的本身也是不能研究得好。近来大家感到国弱民贫,又以为唯有政治经济之学和机械制造之学足以直接救国的,才是有用之学,其余都是无关紧要的装饰品。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学问的范围何等样大,凡是世界上的事物都值得研究,就是我们人类,再研究一万年也还是研究不尽。至于应用的范围却何等样小,是根据我们所需要而走的。昨天需要的东西,今天不要了,就丢了。今天需要的东西,明天不要了,也就丢了。若是为了应用的缘故,一意在应用上着力,把大范围忘了,等到时势一变,需要不同,我们岂不是剩了两只手呢!我们不能一味拿有用无用的标准来判定学问的好坏;就是某种像是没有用的学问,只要我们有研究的兴趣,也是可以研究下去为我们所用的。其二,是应该多赏识。无论哪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与它关联的地方非常之多。我们要研究一种学问,一定要对别种学问有些赏识,使得逢到关联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请求这方面的专家解决,或者把这些材料送给这方面的专家。以前有人说过,我们研究学问,应当备两个镜子:一个是显微镜,一个是望远镜。显微镜是对自己专门研究的一科用的;望远镜是对其他各科用的。我们要对自己研究的一科极尽精微,又要对别人研究的各科略知一二。这并不是贪多务博,只因为一种学问是不能独立的缘故。(选自读者2015年第6期)(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项是( ) A . 读书的第一要务是要培养特殊方面的兴趣。B . 读书的目的是要通过书本去探寻求知的路。C . 读书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多赏识,少成见。D . 读书要注意做好五件事,就可以取得成效。(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 A . 一个人只要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有特殊的兴趣,就能喜欢读书并且会读书;反之只能面对浩瀚书海不知所措。B . 读书要学会区分书的轻重缓急,有些和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有关的书要重点细读,有些书则可以略读或备查。C . 读书要善于思考、顾疑,对于某种学问,有疑惑就查检,有问题就研究,天长日久,便足以驾驭运用这一门学问了。D .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研究的价值,不可心存成见;学问也不是孤立的,自己研究的要极尽精微,其他的也应略知一二。(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文围绕怎样读书的话题,从一具人要培养特殊方面的兴趣说起,有针对性地讲了读书做学问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B . 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每一段都论述一个有关怎样读书的问题,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逻辑严密。C . 文章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在论述做学问要多赏识时,以显微镜 和望远镜作比,生动阐明了做学问时精与博的关系。D . 文章的语言严谨文雅而又平朴通俗,作者娓娓道来,是一位前辈学者对后辈学子的谆谆教诲,读之有如坐春风之感。9. (21分)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15万余人死亡。究竟什么是海啸?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平常所见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未增加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海啸的物理实质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的激烈运动,如果海底地震不引发海水的大规模位移,就不会引发海啸。只有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啸。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一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形成“水墙”,时速可达数百千米,形成“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惊人奇观。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能量损失很小。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海啸能裹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及般只、废墟等杂物,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淹没。通常,如果岸边的海水出现异常的增高或降低,则预示着海啸即将来临,岸边的人应尽快转移。海啸的排浪与通常的涨潮不同,海啸的排浪非常整齐,浪头很高,像一堵墙一样,看到这样的排浪,必须立即设法逃生。海啸到达前会发出频率很低的吼声。与通常的波涛声完全不同。在海边旅游,如果听到奇怪的低频涛声,应当尽快撤离。(1)全文从哪四个方面说明了海啸?(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引起海啸。(3)第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内容?(4)地震引发海啸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是什么?(请用原文原话回答。)(5)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10. (13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白雪少年林清玄我小学时代使用的一本国语字典,被母亲细心地保存了几十年,最近才从母亲的红木书柜里找到。那本字典被小时候粗心的手指扯了许多页,大概是拿去折纸船或飞机了,现在怎么回想都记不起来,由于有那样的残缺,更使我感觉到一种任性的温暖。更惊奇的发现是,在翻阅这本字典时,找到一张已经变了颜色的“白雪公主泡泡糖”的包装纸,那是一张长条的鲜黄色纸,上面用细线印了一个白雪公主的面相,于今看起来,公主的图样已经有一点粗糙简陋了。至于如何会将白雪公主泡泡糖的包装纸夹在字典里,更是无从回忆。到底是在上国语课时偷偷吃泡泡糖夹进去的?还是有意保存了这张包装纸呢?记忆仿佛自时空遁去,渺无痕迹了。唯一记得的倒是那一种旧时乡间十分流行的泡泡糖,是粉红色长方形十分粗大的一块,一块五毛钱。对于长在乡间的孩子,那时的五毛钱非常昂贵,是两天的零用钱,常常要咬紧牙根才买得起一块,一嚼就是一整天,吃饭的时候把它吐在玻璃纸上包起,等吃过饭再放到口里嚼。父亲看到我们那么不舍得一块泡泡糖,常生气地说:“那泡泡糖是用脚踏车坏掉的轮胎做成的,还嚼得那么带劲!”记得我还傻气地问过父亲:“是用脚踏车轮胎做的?怪不得那么贵!”惹得全家人笑得喷饭。说是“白雪公主泡泡糖”,应该是可以吹出很大气泡的,却不尽然。吃那泡泡糖多少靠运气,能吹出气泡的大概五块里才有一块,许多是硬到吹弹不动,更多的是嚼起来不能结成固体,弄得一嘴糖沫,赶紧吐掉,坐着伤心半天。我手里的这一张可能是一块能吹出大气泡的包装纸,否则怎么会小心翼翼地夹做纪念呢?我小时候并不是那种很乖的孩子,常常为着要不到两毛钱的零用就赖在地上打滚,然后一边打滚一边偷看母亲的脸色,直到母亲被我搞烦了,拿到零用钱,我才欢天喜地地跑到街上去,或者就这样去买了一个“白雪公主”,然后就嚼到天黑。长大以后,再也没有在店里看过白雪公主泡泡糖,都是包装精美的口香糖。每一片都能嚼成形,每一片都能吹出气泡,反而没有像幼年一样能体会到买泡泡糖靠运气的心情。偶尔看到口香糖,还会想起童年,想起嚼“白雪公主”的滋味,但也总是一闪即逝。直到看到国语字典中的包装纸,才坐下来认真地想起“白雪公主泡泡糖”的种种。那一本母亲珍藏十几年的国语字典,薄薄的一本,里面缺页的缺页、涂抹的涂抹,对我已毫无用处,只剩下纪念的价值。那一张泡泡糖的包装纸,整整齐齐,毫无损毁,却宝藏了一段十分快乐的记忆。使我想起真如白雪一样无瑕的少年岁月,因为它那样白那样纯洁,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涵容。那些岁月虽在我们的流年中消逝,但借着非常非常微小的事物,往往一勾就是一大片,仿佛是草原里的小红花,先是看到了那朵红花,然后发现了一整片大草原,红花可能凋落,而草原却成为一个大的背景,我们就在那背景里成长起来。那朵红花不只是“白雪公主泡泡糖”,可能是深夜里巷底按摩人的幽长的笛声,可能是收破铜烂铁老人沙哑的叫声,也可能是夏天里卖冰淇淋小贩的喇叭声。有一回我重读小学时看过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书里就曾夹着用歪扭字体写成的纸片,只有七个字:“多么可怜的维特!”其实当时我哪里知道歌德,只是那七个字,让我童年伏案的身影整个显露出来,那身影可能和维特是一样纯情的。有时候我不免后悔童年留下的资料太少,常想:“早知道,我不会把所有的笔记簿卖给收破烂的老人。”可是如果早知道,我就不是纯净如白雪的少年,而是一个多虑的少年了。那么丰富的资料原也不宜留录下来,只宜在记忆里沉潜,在雪泥中找到鸿爪,或者从鸿爪体会那一片雪。这样想时,我就特别感恩着母亲。因为在我无知的岁月里,她比我更珍视我所拥有过的童年,在她的照相簿里,甚至还有我穿开裆裤的照片。那时的我,只有父母有记忆,对我是完全茫然了,就像我虽拥有“白雪公主泡泡糖”的包装纸,那块糖已完全消失,只留下一点甜意那甜意竟也有赖母亲爱的保存。(1)文中第段写到“直到看到国语字典中的包装纸,才坐下来顶认真地想起白雪公主泡泡糖的种种”:细读全文,我们发现“种种”至少可简要概括为如下四件事: 省吃俭用买泡泡糖,整天嚼着不舍得吐掉;_;吃到很硬的泡泡糖,伤心不已的情景;_。(2)为第段中画线的句子作朗读设计(可从语速、语气、语调、重音等方面来考虑)并说说这样设计的理由。 “是用脚踏车轮胎做的?怪不得那么贵!”(3)细读文章,完成对话。 甲:老师说,文章的两个“常常”有丰富的意味,仔细想想,真是这样。你看,在第段中,“我”经常以赖在地上打滚的方式向母亲要零花钱, 一方面看出“我”确实不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另一方面看出我对“白雪公主”泡泡糖的喜欢,因为每次要来的钱都去买这种糖了。乙:的确是这样,你看第段中的“常常”,_。(4)关于这篇文章的主要情感,同学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同学认为是“表达对童年的回忆”,另有同学认为是“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你更倾向哪种观点呢?请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做一些阐述。 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新添加的题型 (共3题;共19分)1-1、1-2、2-1、2-2、2-3、2-4、3-1、二、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4-1、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5-1、5-2、5-3、5-4、5-5、四、 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67分)6-1、6-2、6-3、6-4、6-5、7-1、8-1、8-2、8-3、9-1、9-2、9-3、9-4、9-5、10-1、10-2、10-3、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