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1092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呢?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B . 长江中下游地区正遭遇着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做好抗旱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C . 气吞山河的三峡大坝在长江上作威作福 , 为长江流域的防灾及工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D .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恩情我们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A . 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B . 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C . 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D . 他进了考场才发现铅笔盒和草稿纸落在家里了。3. (2分)下面文学常识的有关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 长征毛泽东B . 都德最后一课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短篇小说C . 晏子晏子使楚晏子反击楚王针锋相对,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D . 枣核萧乾“枣核”既是文章的结构线索又是文章的感情线索。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8分)4. (8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忙忙人海中,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份真贽的友谊。但是,友谊不是唾手可得的,需要彼此热忱、真诚和坦诚,还需要放下自私之心,b掉误会之刺,b动信任之弦。友谊不易得,且行且珍惜!(1)给划线字注音。_热忱信任之弦(2)根据汉语拼音写汉字。bb_掉_动(3)上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_改为_;_改为_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5. (5分)依照下面的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出你对书的认识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就象是交了一个益友。”书是钥匙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撕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书是我说:“ ”四、 中国名著 (共1题;共3分)6. (3分)读下面文段,完成以下题目。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连A都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文中A处的人物是_,他最大的梦想是_,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之后,他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_的行尸走肉。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24分)7. (24分)古诗文默写。(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论语为政)(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论语为政)(3)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深林人不知,_。(王维竹里馆)(6)深林人不知,_。(王维竹里馆)(7)晨兴理荒秽,_。(陶渊明归园田居)(8)晨兴理荒秽,_。(陶渊明归园田居)(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 , _。(李商隐无题)(1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 , _。(李商隐无题)(11)亲贤臣,远小人,_;亲小人,远贤臣,_。(诸葛亮出师表)(12)亲贤臣,远小人,_;亲小人,远贤臣,_。(诸葛亮出师表)(1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 , _ ,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 , _ ,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了“_ , _”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1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了“_ , _”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六、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8. (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 (2)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攀条折其荣,_。(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4)_,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 (5)云漂浮不定,幻化成形,是诗人的歌咏对象。李白在渡荆门送别用“_,_”描述云霞多变恍若海市蜃楼;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_,_”,描述了湖水白云相连的景象。 七、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9. (7分)名著阅读。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喝最后一杯吧?”在倒净所有的茶之前,她问道。外祖父看了看茶壶,说道:“好吧,喝最后一杯!”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在共同劳动了五十年之后,竟干出这等事!看着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你算了吧!”她安慰我说,“怎么回事啊?老头儿越老,反倒越糊涂!他八十岁的人了,也同样倒退八十!让他糊涂去吧,看谁倒霉;我来挣咱们俩的面包,怕什么!”(1)上文段选自苏联著名作家_的小说_(2)文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10.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唐太宗论弓矢上谓太子少师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 , 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 , 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 , 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弓工:造弓的工匠。邪:不正。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朕问其故_数延见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3)从这段选文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一位君主? 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11. (20分) 人造太阳何 平前不久,一条新闻引起全世界关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人造太阳”调试成功,年内即可试发电。“人造太阳”?难道真要在地球上造一个太阳?当然不是!“人造太阳”是指科学家利用太阳核反应原理,为人类制造一种能提供能源的机器人工可控核聚变装置,科学家称它为“全超导托克马克试验装置”。太阳的光和热,来源于氢的两个同胞兄弟氘和氚(物理学叫氢的同位素)在聚变成一个氦原子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人造太阳”就是模仿这一过程。氢弹是人们最早制造出的“人造太阳”。但氢弹的聚变过程是不可控的,它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足以毁灭一切。而“全超导托克马克试验装置”却能够稳定控制核聚变,使聚变产生的能量缓缓输出,转化为人们可持续使用的电能。核聚变反应,首要条件是高温高压。太阳中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压强达到3000多亿个大气压。在这样的高温高压下,太阳的聚变反应非常容易。但在地球上可不容易,因为用任何一种材料制作的容器都无法耐受这样的高温高压。怎么办?科学家们想到了用磁场做容器。从氢弹爆炸至今,科学界用了60年的努力,目前已成功地在磁场容器中将温度提高到4亿至5亿摄氏度,然后投入氘氚产生聚变反应。但由于很难把这种高温长时间维持下去,所以全世界30多个国家上百个实验装置的聚变放电时间都很短!少则几秒,长的也不过数百秒。我国从1965年研究“人造太阳”开始,如今已能使放电时间持续千秒以上。所以,科学家说,建设核聚变电站投入民用,至少要再等上50年时间。但等待是值得的!现在地球上的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至多可用200年时间,其中石油不足50年。即使目前核裂变电站使用的铀燃料,全世界也只能再开采60年。用这些材料做能源还有个致命弱点环境污染!相反,氘和氚却是清洁能源,如空气中平时就有氘和氚。所以不用担心聚变反应会产生废气、废渣和放射性污染等问题。有人担心电站爆炸,但科学家说,聚变在磁场中进行,维持温度已很不易,只要稍微马虎,温度就会降下来,聚变就停止了,因此爆炸的可能性是零。氘和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世界海洋中大概蕴藏了40万亿吨氘。如果全部用于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足够人类使用几百亿年,这比太阳的寿命还要长了。(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总体特征是什么?(2)选文第段的目的在于说明什么?(3)第自然段与第自然段能不能互换?为什么?(4)氘和氚是清洁的能源,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在自然界中,你认为还能开发哪些目前还未利用的清洁的能源?简要说说能开发的理由。12. (17分)阅读选文,回答小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节选)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1)选文的敌论点是_;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_。(2)选段是如何驳论证的?(3)文中的两处画线句是作品发表时被国民党书报检查机关删去了的,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4)你认为鲁迅可否称得上“中国的脊梁”?请联系你对鲁迅的了解,简要说明理由。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请以“让_在心底长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友情、幸福、感动、善良),字数不少于600字。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1、2-1、3-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8分)4-1、4-2、4-3、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5-1、四、 中国名著 (共1题;共3分)6-1、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24分)7-1、7-2、7-3、7-4、7-5、7-6、7-7、7-8、7-9、7-10、7-11、7-12、7-13、7-14、7-15、7-16、六、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8-1、8-2、8-3、8-4、8-5、七、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9-1、9-2、10-1、10-2、10-3、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11-1、11-2、11-3、11-4、12-1、12-2、12-3、12-4、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