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五四学制)12月调研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1061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五四学制)12月调研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五四学制)12月调研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五四学制)12月调研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五四学制)12月调研试卷C卷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组( )A . 宽恕 一丝不苟 渲腾 蜂围蝶阵B . 零落 小心翼翼 纳罕 瘦骨鳞峋C . 风韵 险象迭生 点缀 玲珑剔透D . 慷概 花枝招展 伶仃 多姿多彩2. (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B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小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C . 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垂髫”指童年,“加冠”表示男子年已十八,“花甲”指人六十岁,“耄耋”指人七八十岁。D . 资治通鉴是宋代司马光主持编写的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3. (10分)默写。绿树村边合,_。挥手自兹去,_。苍苍竹林寺,_。晨兴理荒秽,_。商女不知亡国恨,_。_ , 草色遥看近却无。不畏浮云遮望眼,_。云横秦岭家何在?_。不义而富且贵,_。地不满东南,_。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4. (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更漏子金雀钗【唐】温庭筠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1)对此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香作穗”见景生情,托物寓意。本指的是香烧成了灰烬,像穗一样坠落下来。此处形容男子心冷如香灰。B . 此词抒写主人公对情人的一往情深,以及对夫君天隔一方的断肠悲剧。C . “暂时”两字,透露出此种相见乃私相约会,故只能一时而不能长久。D . 结末三句,词人以枕腻衾寒,更残漏尽,夜不能寐,来写女子在“暂时相见”之后的孤独和寂寞。(2)“蜡成泪”用了_手法,表明了“我”的一往情深,爱之极至。 A . 拟人B . 用典C . 夸张D . 比喻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5. (1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愚公移山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 ,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 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 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鄙:边境。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瓶:水瓶。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顾:难道,反而。(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_汝之不惠 惠:_帝感其诚 感:_越明年 越:_(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 . 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 . 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D . 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3)翻译下面句子。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 6.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蔓不枝_牡丹之爱,宜乎众矣_陶后鲜有闻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独爱菊”与“独爱莲”两个“独”字,表现了陶渊明与作者二人遗世独立,绝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B . 文中以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德。C . 本文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写菊花是反衬,而写牡丹是正衬。D .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对那种追逐功名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7. (17分)阅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选段,回答小题。【甲】当它(指花青素,下同)是酸性的时候,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当它是碱性的时候,呈现蓝色,碱性较强,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便是。而当它是中性的时候,则是紫色。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乙】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19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经过特意培养,到20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1)各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2)【甲】【乙】两段文字的写作思路有什么不同?请作具体说明。(3)【乙】文划线句中划线的“仅”、“几十年工夫”能否去掉?为什么?(4)下面对两个文段中相关信息的分析陈述准确的一项是( )A . 花青素不但决定花的种类、变化,还决定花的色彩、形态。B . 【甲】文主要运用了分类的方法来说明,【乙】文突出运用了比较和举例的方法来说明。C . 【乙】文中所举的三个例子有重复之嫌,完全可以删掉其中的任何一个或两个。D . 人工选择或者是人工栽培是非常简单和容易成功的。8.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秋天的黄昏丁立梅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单调的歌声,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选自语文周报读写版2013年第35期)(1)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2)说说文章第一自然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 (3)文章第六,七自然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4)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六自然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 (5)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 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9. (5分)请以“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为题,写一篇文章。说明: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请勿透露考生。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3-1、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4-1、4-2、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5-1、5-2、5-3、5-4、6-1、6-2、6-3、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7-1、7-2、7-3、7-4、8-1、8-2、8-3、8-4、8-5、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