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4).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55864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4)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银河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星汉、云汉,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著名的传说鹊桥相会。B .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儒家经典,在宋代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C . 数量词是数词和量词的合称,其中数词分为确数、序数和约数。在我国古代写作中,量词使用较少,例如“穿井得一人”“一狼径去”。D . 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李商隐写有著名的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2. (2分)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引用)B .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借代)C .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排比)D .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对偶)二、 综合性学习 (共3题;共23分)3. (20分)假如你已临近毕业,请你参加以“我们毕业了”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书心声】请把画横线的文字,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欢聚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2)【活动二:话恩情】请从老师、父母中任选一个对象,说一段感恩的话。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能出现真实姓名、班名、校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内容;50字左右。(3)【活动三:知回报】下面的调查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简要概括。(4)【活动四:表期盼】下面是同学改写的送别。请根据活动内容补全诗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风轻轻,柳依依,今宵诉别离。经年此去杳无音, 。同窗谊,恩师情,天涯若比邻;他年此地重相逢, 。同学改写4. (1分)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下联:_5.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B . 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C . 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作。D . 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从天真儿童的视角观察和描写客观事物,有海的女儿恶毒的王子等作品。三、 默写 (共1题;共4分)6. (4分)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_ , _”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填空)写出两句与春雨有关的古诗句:_ , _。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7. (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顾野有麦场 其一犬坐于前(2)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久之 ,目似瞑/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 . 又数刀毙之/蜀之鄙有二僧C . 与厅室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吾欲之南海,何如D . 恐前后受其敌/屠自后断其股(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4)结尾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五、 名著导读 (共2题;共14分)8. (10分)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根据句子写出相应人物。【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她”是_【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是_【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他”是_(2)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 . 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B . 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C . 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D . 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3)根据句子写出相应人物。【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她”是_【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是_【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他”是_(4)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 . 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B . 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C . 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D . 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9. (4分)名著填空。(1)儒勒凡尔纳是_(国家)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_”。(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其余两部:第一部是_,第三部是_。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78分)10. (12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电脑视疲劳”,不可小视长时间使用电脑容易造成眼睛过度疲劳,引发视力度身心问题,包括眼干、头晕、疲倦、恶心等。90%以上的电脑用户有视疲劳综合征。从广义上讲,电脑视疲劳的引发并不局限于电脑,还包含其他电子屏幕,如手机、电视、广告屏幕等。持续的重度视疲劳对身心的伤害很大。【病例回放】青光眼曾是老年病,近年来也出现了年轻化趋势。网络工作人员小王夸年35岁,最近眼睛干涩发胀,视物不清,经诊断已是青光眼晚期。医生分析这与他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有关,他每天面对电脑十几个小时,夜间还经常躺着着手机。(长江商报2013年5月7日)高三毕业生小宇高考结束后每天都要玩十几十小时的电脑游戏。一周后,他觉得眼睛酸、脖子疼、腰疼,甚至头疼,原本高度近视的他看东西更加模糊,一闭眼就不由自主地流泪。经诊断,小宇视网膜裂孔,需进行手术治疗。(“中关村在线”2011年6月13日)“医生,我关着灯上网,突然什么都看不见了,这到底是怎么了?”医生告诉这名患者,她的视力已严重受损。长期关着灯上网,电脑屏幕的辐射会毫不费力地穿透眼表组织,损伤眼的成像功能,导致视网膜收缩、视神经紊乱、血液供应循环障碍等,严重时还会失明。(齐鲁晚报2010年6月16日)【调查统计】2012年中国网民年龄结构统计图(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专家观点】胡向明(视瘟劳缓解研究专家):中国一年有60万人“过劳死”,很多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这一群体的共同点是年龄多在20岁到40岁之间,主要从事脑力劳动,长期面对电脑。过度的视疲劳会直接导致心、脑受损,这是“过劳死”的诱因之一。(瞭望2013年第14期)袁傻彦(太原爱尔眼科医院):一个人如果每天面对电脑和网络的时间过长,就很容易引发过度视疲劳,患上青光眼。所以每隔一段时阃要看看远处。另外,电脑屏幕要干净,屏幕亮度和颜色对比度应调至最舒适的状态,使眼睛不易疲劳。(生活晨报2013年3月6日)魏瑞华(天津医科太学眼科中心):长时间盯着屏幕,眨眼的次数会相对减少,眼球缺乏泪液滋润,会引发角膜、结膜干燥,导致干眼症。长时间侧躺着玩手机,枕头对眼睛的压迫容易造成供血不足,会出现眼胀、视物模糊、重影;距离和角度的不当,也会导致视疲劳,还可能造成双眼屈光度数发展不平衡。(今晚报2012年8月11日)彭晓燕(北京同仁医院):玩电脑一小时后要远眺一会儿,有高度近视的最好查一下眼底,及时发现问题。因为环境对高度近视有一定影响,长期疲劳用眼会使近视加重,而高度近视是视网腹出现裂孔的病理基础之一。(“中关村在线”2011年6月13日)(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电脑用户和痴迷电视、手机的人容易得视疲劳综合征。B . 持续的重度视疲劳对身心的伤害非常大,需要引起我们警惕。C . 导致中国一年60万人“过劳死”的原因就是过度的视觉疲劳。D . 长期疲劳用眼会使近视加重,高度近视者更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2)请你根据【调查统计】及上述其他材料,写出“青光眼出现年轻化趋势”的两个原因。 (3)寒假里,一些同学可能会迷上电脑、手机。应当如何预防电脑视疲劳呢?请根据上述材料,提出四点建议。 11. (25分)阅读语段,回答下列问题。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1)解释文中的词语。慷慨( )油然而生( )感慨万端( )依稀( )(2)用“/”划分段落内部的结构层次。 (3)“教师朗读着,进入了角色,那探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一句对人物进行了_描写,生动而传神。(4)本段文字的第句与第句从意思表达上来看,显然作者运用了_的写法,而本段文字内在结构上则鲜明地表现出_的思路特点。(5)问题探究。“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一句中,“这种感情”到底指什么?而学生们被什么“感动了”?_联系时代背景,说说“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一句中“年轻的新派人”该作怎样理解?_请说说“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一句表达的意思。(请用文中句子回答)_12. (41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开往春天的列车曾有情列车不知疲倦地飞速奔驰。因为没有买到卧铺票,坐硬座的我已疲倦和难受。作为惟一消遣,我的目光只有与一本杂志里的文字亲密接触,一页页地翻着流动很慢的时光,偶尔拿起小桌上的矿泉水,小呷一口,徐徐咽下。其实,我并不渴,只是借矿泉水的凉爽来驱逐睡意,白天提前支取了睡眠,无梦的夜晚该如何熬过。一篇文章几乎没在我脑里留下什么印象,便慢吞吞地到了最后一个句号。我抬起头,习惯性地去拿那瓶矿泉水,这时,我看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站在我对面的坐位旁,目光死死地盯着我,活像一尊技艺拙劣的雕塑。她衣服样式很土,上面布满汗渍和污垢,手里攥着一个肮脏的编织袋,里面鼓鼓地装着什么。大约半个多小时过后,当我再次取矿泉水时,我发现“雕塑”仍立在原处,那个鼓着砖瓦子的编织袋已经塞到了座椅下面。她目光像一缕从窗户外照射进来的阳光,依然洒在我的身上,眼神里蕴藏着一种让我不解的东西,很浓烈,很急迫。于是,我琢磨她一定是在等座位,车厢里人很多,没有一个空位。我便暗想:老瞧着我干吗?我到终点站北京,等我为你腾位置找错人啦。我在“雕塑”的守望下照常看我的杂志。又一次喝水解困时,我见小女孩还站着,只把后背斜靠在对面的座位旁,手里捧着一本皱皱巴巴的书。我瞅了一下封面,是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她看得极专心,嘴唇微微颤动,像是在默念课文。我慢慢注意到,只有在我每次拿矿泉水时,她才抬头看我一眼,等我重新注视杂志时,她也把目光收回课本。过了好久好久,列车又在一个什么站停下了。邻座的男子把车窗打开,我立即感到新鲜空气扑面而来,倦意顿时一扫而光。几分钟后,列车徐徐启动,我拿起矿泉水,猛喝了一口,水已差不多见瓶底,便顺手将空瓶向窗外扔去。此刻,对面的小女孩猛地扑过来,大声喊道:“叔叔,别”她伸手去抓我的胳膊,而空瓶已落在车外。我似乎还没有理解女孩的用意,她却既气愤又委屈,两行泪珠竟然跳出了眼眶:“叔叔,我为了等你这个空瓶子,我都站了三百多公里了,可你”“什么”?我张大嘴巴说不出话来,万分惊讶中我终于明白,苦苦等待了数小时,整整腿脚发软地站了几百公里,她原来不是为了等座位,而是为了一个空塑料瓶,为了一个可以回收的废品,原来她的每一眼,都是在观察我什么时候能够喝完矿泉水!我有些愧疚地说:“对不起,小姑娘。别哭,不就一个空瓶子吗?不值得流泪。”女孩一边用脏衣袖擦泪,一边说:“你们这些有钱人可以随便把它扔了,可它是我的学费呀!”我愈发惊诧,在我的经历中,我不知扔掉了多少这样那样的饮品包装瓶,可从来没有想到这些随手可弃的垃圾,竟会与学费有啥关联。好奇心让我不得不刨根问底。女孩告诉我,她家很穷,父亲因为车祸截了双腿,肇事司机逃了,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赔偿,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母亲没日没夜的劳作维持。家里实在没有钱供她上学,父亲体谅母亲的难处,要她从下学期开始别再上学了,回家帮母亲一把。她坚决不肯辍学,缠着父亲又哭又闹,说不让她上学还不如让她去死。父亲最后无奈地长叹道,如果你自己能找来学费你就上。为了能圆书读梦,她只好趁放寒假期间,每天天不亮就到离家不远的火车站,买一张站台票混上火车,在列车上捡易拉罐、矿泉水瓶、啤酒瓶等废品,卖钱攒学费。她每天都穿梭于铁道线上,早晨随车远去,下午或晚上再乘返回的列车归来。午饭是从家里带来的干馍,渴了就饮别人虽剩下的矿泉水,或者喝车上的凉水。她每天的工作流程大致是这样的:上车后,首先挨个车厢来回“巡视”几遍,把乘客丢弃的废品捡完后,便找一个能够为她提供废品的地方守株待兔。她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抽一点时间复习功课,天天泡在车上,既要挣学费,也不能误了学习。复习一阵功课,然后她再进行下一轮全车“搜察”,如此反复。听完女孩的诉说,我的心不仅仅是被感动,更是被强烈地震撼着,一个仅值几分钱的空塑料瓶,对于小女孩竟然有着这么大的用途,竟然关系着女孩的前程,每一个空瓶对于她来说都是一缕希望。我真的找不到什么话来安慰她因为失去一个空瓶而失落的心!作为一个生活十分幸福的孩子的父亲,我为另一个十分不幸的孩子感到难过,同时又对这个过早自强自立的孩子充满钦佩。我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她,算是弥补我的过失,算是一点微不足道的献给希望工程的爱。我想女孩一定会把我当成恩人。恰恰相反。我万万没有想到,女孩却执著地摇了摇头,怎么也不肯收我的钱。她坚定地说:“叔叔,谢谢你的好意。我爸爸妈妈经常给我说,从小要学会一切靠自己,我连爸爸妈妈都不靠,更不能靠别人的施舍。我有手,我有脚,学费我一定能够自己挣来的。我不仅下学期要上学,我还要读高中,上大学。”女孩说完,把语文课本卷成筒往裤兜里一插,躬下身子从座位下面拉出编织袋,开始了又一轮全车废品跟踪。望着女孩的背影,我的双眼有些湿润。好一会儿,我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我追上一辆从我面前走过的售货车,买了两瓶矿泉水,当即拧开瓶盖,将矿泉水哗哗倒进水池里。我看见售货员疑惑的目光冲我发愣,我只管大步穿过一节又一节车厢窄窄的过道,远远的我看见了那个小女孩。我双手高高举起矿泉水瓶向她晃动,她高兴地朝我走过来。“叔叔,哪来的?”她激动地问。“我帮你捡来的。”我淡淡地说。她接过空瓶装进了编织袋。我见她脸上灿烂的笑容像一朵开得极为饱满的菊花,我庆幸我既弥补了过失,又巧妙地满足了她的自尊。“叔叔,你真好。”说完,她提着沉甸甸的编织袋离去。此刻,我听到她那编织袋里发出啤酒瓶、易拉罐的碰击声,那是蓬勃的希望发出的清脆的鼓点,那是灿烂的明天传来的美妙的乐曲。对于女孩来说,她踏上的每一趟车,都是开往春天的列车(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_拙劣愧疚辍学钦佩(2)结合上下文,解释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作为惟一消遣,我的目光只有与一本杂志里的文字亲密接触。_好奇心让我不得不刨根问底。_(3)文中两次写小女孩的目光,“目光死死地盯着我,活像一尊技艺拙劣的雕塑”;“目光像一缕从窗户外照射进来的阳光,依然洒在我身上”。结合原文说说这两次“目光”有什么相同之处?“眼神里蕴藏着一种让我不解的东西是指什么? (4)文章到第七自然段疑团方释,那么前六个自然段作者使用的是一种怎样的手法?关于小女孩不同于一般拾废品者在前文曾有过暗示,请你找出这句话来写在下面。 (5)“听完女孩的诉说,我的心不仅仅是被感动,更是被强烈地震撼着”,“感动”与“震撼”的内容分别指什么说的? (6)用过而扔,天经地义,本无过失;“算是弥补我的过失”,没成;“弥补了过失”,“庆幸”,是什么因素触动了“我”感觉有过失,且一次又一次地要弥补过失呢?如果用两个字概括小女孩一次拒绝,再次接受的行为,你觉得应该是文中的哪两个字? (7)“我”绝对是一个好人,但也不是一个“完人”,文中用三处“我”的行为或想法并不值得提倡,你认为是哪三处? (8)“那是灿烂的明天传来的美妙乐曲”与“她脸上灿烂的笑容像一朵开得极为饱满的菊花”中“灿烂的明天”与“灿烂的笑容”有哪些不同? (9)“她踏上的每一趟列车,都是开往春天的列车”,这是一句浓墨重彩的大抒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有什么深刻含义?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3. (1分)同学,还记得上学出门时被妈妈拦住逼你穿上棉袄吗?还记得坐在电脑桌旁被爸爸强行关机押回到书桌前吗?还记得你做错事后老师与你谈话沟通时或慈祥或严厉的目光吗?还记得考试失利后同学们的加油助威声吗?爱是絮絮叨叨,琐琐碎碎,爱是细微末节,鸡毛蒜皮 请在横线上填上父母、老师、同学,使题目完整,然后作文,注意要有真情实感,字数在6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题目:_,我明白了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综合性学习 (共3题;共23分)3-1、3-2、3-3、3-4、4-1、5-1、三、 默写 (共1题;共4分)6-1、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7-1、7-2、7-3、7-4、五、 名著导读 (共2题;共14分)8-1、8-2、8-3、8-4、9-1、9-2、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78分)10-1、10-2、10-3、11-1、11-2、11-3、11-4、11-5、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