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52548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狩(shu)猎 荫(yn)蔽 险象迭(di)生 一抔(pu)黄土B . 倔(ju)强 脑髓(su) 锲(q)而不舍 张惶(hung)失措C . 砭(bin)骨 嘻(x)闹 鞠躬尽瘁(cu) 断壁残垣(yun)D . 篡(cun)夺 祈(q)祷 玲珑剔(t)透 引颈受戮(l)2. (2分)下列句子标点符合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B .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C . 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D . 到底同意还是不同意?小王。3. (2分)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班长路上偶遇英语老师后,上前说:“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您的教学方法。”B . 班长对同学们说:“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华同学荣幸地加入我们班级。”C . 提起老张,老李对小张说:“令尊当年和我是同事,他做人堂堂正正,我很敬重他。”D . “礼轻情意重。”小妮将画作花开富贵送给闺蜜,“这是我亲手画的,还望你海涵。”4. (2分)下列各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我的叔叔于勒以一个小孩的视角展开故事,以儿童的善良、纯真,折射出成人世界的世态炎凉、虚伪冷酷。B .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一大特色,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都选自此书C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问“月”,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美丽境界;下片问“天”,表达了作者苏轼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D . 鲁迅先生在社戏一文中,以细腻的笔触写了“我”在少年时代的一段生活经历,表达了“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5. (5分) 古诗文默写。(1)_,洪波涌起。 (2)潮平两岸阔,_。 (3)_,影入平羌江水流。 (4)_,崔九堂前几度闻。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 (6)子夏曰:“_,_,仁在其中矣。” (7)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_,_,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8)刘禹锡的秋词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直接赞扬秋景胜过春光的诗句是:_,_。 (9)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_,_。书写了诗人梦境中仍想着报国杀敌的壮志。 (10)潼关中谭嗣同以大气浩然之笔抒发冲决一切人生羁绊的豪迈情怀的诗句是:_,_。 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6.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洛桥(唐)李益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独上洛阳桥”中的“独”字有何妙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四、 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7. (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彘(zh):猪。特:只是。(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 曾子欲捕彘杀之_顾反为女杀彘_特与婴儿戏耳_(2)对画线句子“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成就(搞好)教育的方法。B . 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真诚对待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成就(搞好)教育的方法。C . 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把实情告诉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成就(搞好)教育的方法。D . 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信任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成就(搞好)教育的原因。(3)这一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五、 课外阅读 (共1题;共4分)8. (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乙)仪与苏秦皆以纵横之术游诸侯,致位富贵,天下争慕效之。又有魏人公孙衍者,号曰犀首,亦以谈说显名。其馀苏代、苏厉、周最、楼缓之徒,纷纭遍于天下,务以辩诈相高,不可胜纪。而仪、秦、衍最著。孟子论之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诎,是之谓大丈夫。”扬子法言曰:或问:“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馀年,是夫?”曰:“诈人也。圣人恶诸。”曰:“孔子读而仪、秦行,何如也?”曰:“甚矣凤鸣而鸷翰也!”“然则子贡不为欤?”曰:“乱而不解,子贡耻诸。说而不富贵,仪、秦耻诸。”或曰:“仪、秦其才矣乎,迹不蹈已?”曰:“昔在任人,帝而难之,不以才矣。才乎才,非吾徒之才也。”注:凤鸣而鸷翰:凤鸣,指凤凰打鸣、吟唱。鸷:凶猛的鸟,翰:指鸟的羽毛。资治通鉴周纪三周赧王五年(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必敬必戒 _富贵不能淫 _是恶足以为_圣人恶诸_(2)翻译下列句子。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才乎才,非吾徒之才也。(3)(甲)文中“岂不诚大丈夫哉?”在(乙)文中表述为“岂不大丈夫哉!”,你觉得哪一句的表达效果更 强烈,为什么? (4)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有哪些标准?(摘要原文即可) (5)近日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则微信,你觉得有没有道理;根据甲文请你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3分)9. (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不同,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其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弥至最小程度。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建筑,千百年来均经历过多次地震仍然做然屹立。当代建筑设计以抵御9度地震为目标,而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要求,而且其代价远远小于西方的“刚”。中华民族不但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而且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结构体系柔性的框架体系。作为对比,西方数千年中一直采用承重墙体系,直到工业革命以来、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后,才意识到框架结构的优越性,遂开始大规模地普及,但这种框架体系仍然是“以刚克刚”。而中国的传统木结构,具有框架结构的种种优越性,如“墙倒屋不塌”的功效,其柔性的连接,又使得它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文物建筑的墙体均不同程度地受损,但主体结构仍未倒塌,就是这种柔性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表现。中国古代建筑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顶构成,高等级的建筑在屋顶和梁柱之间还有一个斗栱层。(A)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用现代结构语言描述,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好比是一般大船载着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的基础被剪切破坏,减少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B)中国传统建筑的梁架一般采用抬梁式构造,在构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结构形状,实践证明这种构造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C)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抗震的又一位重要战士,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历史上,很多带斗棋的建筑都能抵御强烈地震,比如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在没有斗栱的低等级附属建筑被破坏殆尽的情况下,带斗棋的主要殿堂仍能幸存。(D)斗栱不但能起到“减震器”的作用,而且被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刚盘”,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大大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除了这些较显著的手法外,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是古建筑抗震的关键。比如榫卯的使用: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又比如柱子的生起、侧脚等技法降低了建筑的重心,并使整体结构重心向内倾斜,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梁架系统通过阑额、由额、柱头材、蜀柱、攀间、搭牵、梁、檀、橡等诸多构件强化了联系,显著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性;柱子与柱础的结合方式能显著地减少柱底与柱础顶面之间的摩擦,进而有效地产生隔震作用:在高大的楼阁中,如独乐寺观音阁、应县木塔等,都在暗层中设有斜撑,大大强化了构架对水平冲击波反复作用的抵抗能力;在外檐柱间设置较厚的墙体,起到现代建筑中“剪力墙”的作用。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处处都展示出古代工匠们在抗震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匠心。(1)对下列说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代建筑设计以抵御9度地震为目标,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都能达到这个要求。B . 我国古代建筑选择木材等有机物作为结构主材是为了形成柔性的框架结构,使之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修复能力。C . 西方意识到框架结构的优越性比我国要早,普及程度也比我国要高。D . 山西大同的华严寺,没有斗栱的低等级附属建筑被破坏殆尽,而带斗棋的主要殿堂仍能幸存,这一对比是为了说明了华严寺的附属建筑质量低劣。(2)写文章要注意前呼后应。这两句话是从原文第段中抽取出来的,放回原文,应该放在_处。 优雅的大屋顶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最突出的形象特征之一,而且对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过相当的贡献。形成大屋顶(尤其是虎殿顶、歇山顶等)需要复杂结构和大量构件,大大增加了屋顶乃至整个构架的整体性;虎大的屋顶以其自重压在柱网上,也提高了构架的稳定性。(3)第段“除了这些较显著的于法外,我国占代传统建筑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技术”,“这些较显著的手法”具体指哪些手法,举出三种。 (4)说说第段中“以刚克刚”中两个“刚”字在文中的意思。 10. (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什么是好诗什么是好诗呢?大自然的景物是人所共见的,如果只是将外界的景物写下来,不见得是好诗;只有同时将心中感动的情意也传达出来,才是好诗。先看这两句诗:“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再看另一句:“群鸡正乱叫。”哪是好诗,哪是坏诗?“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一条鱼跃过像白绸一样的水面,如同一根玉尺抛在白绸子上;黄莺穿过像丝一样的柳条,像一枚金梭在许多条丝线中穿织。你看,多么漂亮,而且对仗工整,但只是描述风景外在的形象,没有内心的感动。这样,即使写出再漂亮的句子,也只有文字和技巧,缺乏诗歌应有的生命。“群鸡正乱叫”是杜甫的诗句,只看这一句,好像不是好诗。但读诗不能只看一句,要看整体的传达。羌村整组诗,表现的是诗人历经战争离乱,与妻子儿女长期分别后回家重逢的情形,“群鸡正乱叫”这句诗就有了一种朴实真切的叙写,更有一份亲切热烈的感情。写一首好诗,不是要找美的字,而是要找合适的字;不是写几个漂亮的诗句,而是要写出诗人自己的感动。我曾经告诫学生“修辞立其诚”,真诚是作文与做人的基本要求。学生感动于女朋友寄给他一片红叶,创作了诗句“红叶枕边香”。诗句是真实的,也是真诚的,但我却无法从他的诗句中感受到他的感动。陆游的菊枕诗,是思念他被迫离异的第一任妻子的:“记采菊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閟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当年他的妻子采了菊花,把菊花的花瓣缝入枕囊,如今在曲折的屏风和深重的帷幕间还留有菊花的幽香。每一闻到这香气就让他忆起四十三年前的往事,可是现在在昏暗的灯光下,向谁去诉说这使人断肠的感情呢?这样,菊枕的“香”就使无数的后人感动了。所以,诗歌除了要有真诚的感动,还要将这种感动成功地传达出来,让别人也感受到你的感动。真正伟大的诗人,是用他整个的生活乃至整个的生命来写诗的,这样诗歌才有兴发感动的生命。这种兴发感动的生命是生生不已的。内心有了感动,是这个生命孕育的开始。把这份感动写出来,使之成形,能让读者感动,甚至能让千百年后的读者都受到感动,诗歌的生命,从此生生不已。学习诗歌,要能体会诗歌中这种美好的生命,养成品味诗歌兴发感动之生命的能力,这是读诗最为宝贵、最可重视的价值和意义。(基于命题需要根据叶嘉莹讲稿改写)(1)作者认为“群鸡正乱叫”是好诗的理由有哪些?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句描写了人所共见的景物,使群鸡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B . 诗句注重的是诗歌应有的生命,而不是漂亮的文字和技巧。C . 诗句恰当地表达了诗人经过战争离乱与亲人久别重逢的感动。D . 诗句是一种朴实真切的叙写,更有一份亲切热烈的感情。(2)作者将“红叶枕边香”与菊枕作对比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下列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 . 好的诗歌应该“修辞立其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真诚的感动。B . 好的诗歌往往源于真实的故事,表现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实的情感。C . 好的诗歌能将自己真诚的感动成功地传达出来,让别人也感受到这种感动。D . 好的诗歌具有生生不已的生命,内心有了感动就是一首诗歌生命孕育的开始。(3)本文在品读诗歌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 A . 读诗要体会诗中触动人心的真情实感。B . 读诗要把诗句放在整首诗中来品味欣赏。C . 读诗要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生命状态。D . 读诗要理解诗歌美好生命的生生不已。七、 作文 (共1题;共1分)11. (1分)作文:请以“_的感觉,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将你要写的某一方面的内容,填在题目横线上;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1、2-1、3-1、4-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5-1、5-2、5-3、5-4、5-5、5-6、5-7、5-8、5-9、5-10、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6-1、四、 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7-1、7-2、7-3、五、 课外阅读 (共1题;共4分)8-1、8-2、8-3、8-4、8-5、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3分)9-1、9-2、9-3、9-4、10-1、10-2、10-3、七、 作文 (共1题;共1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