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51265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驱除(q) 胆怯(qu) 急促(c) 狗吠(fi)B . 觅食(m) 撩逗(lio) 恶劣(li) 撅断(ju)C . 嬉闹(x) 逃蹿(cun) 晕倒(yn) 掺杂(cn)D . 稠密(chu) 给予(gi) 镰刀(lin) 羽绒(rng)2. (2分)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A . 香榭丽妩媚包厢摩洛哥B . 咳嗽撕碎脸颊衣裳C . 薪水鞠躬擤鼻涕消谴D . 莱茵石风韵账簿项链3. (2分)选 出下列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 )A . 歌曲“卷珠帘”曲风清新唯美,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B .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C . 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错投女儿胎!不该生在穷乡里!不该遇上大水灾!D .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 熟悉的。4. (2分)下边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 . 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B . 杨志是罗贯中创作的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C . 陈涉世家选自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通史史记,该书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 . 沁园春雪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5. (2分)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我想,人生也是如此。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A . B . C . D . 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6. (4分)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毅力;_,_;_,_。因此,我们看问题需要用辩证的观点。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7. (6分)最近五年,天津地铁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方便快捷的地铁已经融入了市民的生活。为此,某班同学开展了以“快速发展的天津地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为活动搜集的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下列小题。【材料一】天津首条地铁于1984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运营,至2016年12月,天津地铁共有5条线路。2017年年底地铁5号线全线建成并网后,城市轨道交通将覆盖11个行政区,一张四通八达的地铁网正在形成。【材料二】地铁改变了人们对距离的理解,几公里几分钟即到;地铁改变了人们对城市的认知,看似遥远 的郊区快速直达;地铁改变了市民对生活的期待,节省出行时间,让人们能更好地享受生活。【材料三】天津市地铁客运量统计表年份年客运量(人次)最大日客流量(人次)2012年1.11亿64万2013年2.43亿102万2014年2.99亿108.07万2015年3.01亿111.61万2016年3.08亿112万【材料四】天津地铁在已有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新举措,提高服务水平。地铁各站点设置爱心伞,行车时车厢温度控制在261,高峰时段缩短行车间隔,平安夜延长运营时间,大客流时启动限流措施并增设临时售票点(1)上面四则材料与“快速发展的天津地铁”这个主题无关的一则是_。 (2)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天津地铁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 默写 (共1题;共10分)8. (10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2)草树知春不久归,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望岳一诗中表达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拥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 (4)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描写莲花“_”此句用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的品质。 (5)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_,_。_,_。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7分)9. (7分)(2011盐城)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杨万里为人刚而偏。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 , 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释】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韩侂(tu)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掖垣:泛指高官。柄国:掌管国家。僭(jin):超越本分。邸(d ):此指官府。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B . 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怏怏成疾”。C . “谋危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D . “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2)乙文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10. (14分)(2013咸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蝙蝠是昼伏夜出的动物。不论是在茫茫暮色之中,还是在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团的岩洞里,它都能穿梭般飞来飞去,从不会撞在什么东西上。蚊虫如果不迅速逃跑,想凭借黑暗隐身,那它一定逃脱不了被吃掉的命运。这是因为蝙蝠有一双特别敏锐的夜视眼吗?不是的。因为即使将其双眼完全封死或弄瞎,蝙蝠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人们终于搞清楚,蝙蝠的视力是很差的,它之所以有接近于“明察秋毫”的本领,是因为它有一套优异的“回声定位”的声纳系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的声纳,是海军侦察潜水艇的有效装置,后来又应用在测量海深、探测鱼群等方面。声纳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它是英文缩写字的音译,原意是“声音导航和测距”。蝙蝠也生有类似的天然声纳系统,它比人造声纳更小巧,性能更优越。蝙蝠的喉咙可以发出很强的超声波,通过它的嘴巴和鼻孔向外发射出来。当遇到物体时,超声波便被反射回来,蝙蝠的耳朵听到回声,就能判明物体的距离和大小,是食物还是敌人,或是障碍物。我们把这种根据回声探测物体的方式,叫做“回声定位”。蝙蝠的耳朵很大,内耳特别发达,能够接收频率很高的超声波和低密度的回声。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竟能在一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0组回声,同时也发出同一数目的超声波。蝙蝠声纳的分辨本领很高。它能分辨用十分之一毫米粗的线织成的网,并能根据网洞大小而收缩两翼敏捷穿过。它能把昆虫反射的声信号与地表、树木等反射的声信号区分开来,同时探测出几个目标的形状、外貌和位置。它能区分十字形与圆形物体,能区分是虫子还是纸片。更令人惊叹的是,它们能做到这些,靠的只是分析极其微弱的回声,那些回声甚至用极灵敏的人造微音器也收听不到。蝙蝠声纳的抗干扰能力也特别强。即使人为地去干扰蝙蝠,哪怕干扰噪声比它发出的超声波强一二百倍,它仍能有效地工作。千万只甚至上亿只蝙蝠同住一个岩洞,它们都使用声纳,但互不干扰。而人造声纳,却难于排除声波折射和水下反响的干扰,抗噪声能力比蝙蝠差了很多。而且,蝙蝠声纳系统最多也不过几克重,它的小巧程度真要使上百千克笨重的人造声纳或雷达的设计者们瞠目结舌了。正是凭着这独特的本领,蝙蝠在捕食昆虫时,有着惊人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有时一分钟之内竟能捕食十几只蚊子,简直可以做到“无一漏网”。(1)揣摩第段中画线的句子,完成小题。它都能穿梭般飞来飞去,从不会撞在什么东西上。这句话说明蝙蝠飞行的哪两个特点?ab。该句表意很准确,你认为哪个词语最能体现b特点?(2)文中第段画线句使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请在本段中再找一例。 (3)下列各项中的例句与前面的概括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 体积小“蝙蝠声纳系统最多也不过几克重”B . 速度快“能在一秒钟之内捕捉和分辨250组回声”C . 区分准“能区分十字形与圆形物体,能区分是虫子还是纸片”D . 抗扰强“耳朵听到回声,就能判明物体的距离和大小”(4)下面有关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主要说明了蝙蝠有一套优异的“回声定位”的声纳系统,从而使它具备夜间飞行和捕食昆虫的独特本领。B . 第段中“它能分辨用十分之一毫米粗的线织成的网,并能根据网洞大小而收缩两翼敏捷穿过。”一句主要是为了说明蝙蝠反应敏捷这一特点。C . 第段用人造声纳与蝙蝠的天然声纳作对比,是为了突出后者更小巧,性能更优越。D . 第段中介绍蝙蝠回声定位的过程是:发射超声波超声波被反射接收回声分辨物体。11. (10分)阅读枯竹一文,完成文后题目。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清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它是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 ,它是郑板桥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第9期有改动)(1)这篇散文以 什么为线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从全文看,选文第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从下面两个问题中任选一题作文。文题一:请将题目“与 结缘”补充完整后写一篇文章。文题二:请以“走进阳光地带”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得套用和抄袭;字数600左右。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6-1、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7-1、7-2、四、 默写 (共1题;共10分)8-1、8-2、8-3、8-4、8-5、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7分)9-1、9-2、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10-1、10-2、10-3、10-4、11-1、11-2、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