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47908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一、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1. (11分)近期,某校八年级开展了以“舌尖上的家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猜一猜】阅读谜语,写出谜底。(猜一种常见食品) 谜面:本来一大片,变成千条线,是线不缝衣,只在锅里见。谜底:_(2)【改一改】下面是某同学写的有关传统美食的短文,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就记载了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形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亲人,已成为天下人们共同的心愿。(3)【说一说】围绕此次活动,八年级某班开展了一次“说说家乡美食”的活动,作为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 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5分)2.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书事王维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注释】阁:通“搁”,停止。(1) 题目“书事”应作何理解?(2)诗歌前两句把我们带入了怎样的情境氛围?(3)这首小诗神韵天成,意趣横生。“欲上人衣来”更是神来之笔,请简要赏析。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3. (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一)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二)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注】:俭:荒年。率物:为人表率 豁:抛弃。(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值水俭(遇到)B . 处之不易(容易)C . 始得补诸生(开始)D . 躬畚土筑垣以居(亲自)(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 )A . 虽欲率物 虽乘奔御风B . 勿以我受任方州 此独以跛之故C . 家人且怨且叹 年且九十D . 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而伯乐不常有(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4)殷仲堪与江天一虽身份不同,但同作为读书人,他们认为求学最重要的品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回答。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9分)4.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没有哪一种发明和发现对人类的贡献明显地高于火。除了人类,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动物可以利用火,更不要说掌握制造火的技能。说人类是使用火的动物,要比说人类是使用工具的动物更合理。何况火对人类的改变,很可能还远远没有被我们充分认识。学者们至今不能确定,人类何时开始利用火。不容置疑的是,火对远古时代人类温饱的无与伦比的贡献。它可以清除某些植物的毒素,软化某些植物的纤维,从而拓宽了人类的食谱,并改善了人类的消化。又因为烧烤后的食物便于储存,从而以摆脱迅速腐败的方式,增加了人类的食物。它让人类前所未有地体会到美味。它还助长了人类饮食方式的分化。火在“温”上对人类的影响,很可能比它对“饱”的影响更复杂。它拓宽了人类的生存地,很可能人类从热带走向温带是依赖火的帮助。它帮助人类深度休息和松弛身心。因为火对人类的影响深刻巨大,对于一直不曾利用火的人来说,没有也罢,但是享受过了火的人,就再也不能忍受没有火的生存。人工取火是难度极高的门槛。跨过这一门槛前的漫长岁月里,保存火种,以及丢失了火种后如何从拥有火种的人群那里重新获取,成为至关重要的事情。持久地、日复一日地维持火种,所需燃料是巨量的。灌木、草不能带来持久燃烧的火。那时的人类还没有刀斧,不能砍伐乔木,只能捡拾干枯的落木。而随着消耗,捡拾的距离将越来越远,负担越来越大。因此,维持火种的单位只能是部落。考古发掘中,洞穴是发现原始人使用火的遗迹的主要地点。于是有人认为,洞穴居住是当时人类的生存方式。学者雄辩地反驳了这种认识。原因其实很简单:洞穴是物质环境中极具随机性的地貌。食物源和新鲜水源是生存的第一要素,却未必在洞穴附近。在绝大多数动物的生存策略中,都看不到牺牲第一要素去迁就洞穴的习惯性选择。地下动物的洞穴往往是自挖的。北极熊在冰雪上为自己挖洞过冬。其他熊的洞穴选择也是随机的,利用树洞、山洞等等。何况那是冬眠,不是日日觅食的温暖季节。原始人要跟着食物源跋涉、迁徙,不会定居于附近缺水少食的山洞。那为什么山洞中屡屡发现火的遗迹?只能有一个解释,那里是他们保存火种的专门场所。在不避风雨的露天场所保存火种太过冒险,且更消耗木材。这是人类使用火不久就可以完成的认识。于是,当保存火种的山洞距离食物源、水源较近时,山洞尚可兼作部落聚会的场所,当山洞距离食物源、水源较远时,山洞就只能充当火种保存地。而为了降低因看管人能力低下而导致火种熄灭的概率,乃至一次次失败经验的吸取,都会导致专职保存火种者的产生。很可能是这桩当时最紧要的事情,造就了人类社会中的第一次专业分工。火的恩泽无边。享受过又失去了火种的部落的唯此为大的事情,就是寻找火种。等待天火的概率小到难以期待。在跨过人工取火的门槛之前,到其他部落找火,几乎是唯一的选择。找到了有火的部落,如何获得火种呢?一开始,人们唯一的手段就是抢夺。火种的保卫与抢夺,一定是部落间演绎了千万年的曲目。精心和殊死的保护,使得抢夺的门槛大大提升。而求火的欲望愈强,遂只好跌跌撞撞地摸索另外的途径。(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只有人类可以利用火,掌握制造火的技能。B . 人类何时开始利用火。学者们不可能确定。C . 跨过人工取火这一门槛前的岁月非常漫长。D . 人类生存的第一要素是食物源和新鲜水源。(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说人类是使用工具的动物是没有道理的,说人类是使用火的动物则有充分理由。B . 虽然火不能增加人类的食物,但通过烧烤可以使食物摆脱迅速腐败,便于储存。C . 考古发掘中,原始人用火的遗迹都在洞穴中,因为穴居是当时人类的生存方式。D . 掌握人工取火技术之前,失去火种的部落几乎唯一的选择就是到其他部落找火。(3)文章结尾说:“遂只好跌跌撞撞地摸索另外的途径。”根据原文推断,假如你是失去了火种的部落的酋长,你会怎么做?并说明理由。 5. (1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如果认识到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不是一霸,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的疆域中的距离,认识到气象蔼然是别人最喜欢的一张名片,那就会选择谦卑。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一个人在时代、事业与家庭中都有一个最合适的位置。聪明的人最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坐下来,像观赏电影一样展开自己的人生。而另一些人,终生都在找位置,而无暇坐下来做应做的事情。无论在什么样的际遇里,你只要谦卑,生活的位置就会向你显示出来。谦卑是一种睿智。许多人对牛顿晚年的一段话不解。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这并非伪逊,实为感叹。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爱因斯坦正是发现了牛顿古典力学在特定情形下的谬误后,才开创了相对论。这一点,牛顿即使活着也不会惊讶,因为他从不为创立了足称不朽的定律而狂妄。所有称得上大师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谦卑。如果在乞丐面前不够谦卑,证明他是一个有钱人;如果在世界的壮美面前仍不谦卑,则证明他是愚人。谦卑是一种美。谄媚、奴颜、趋炎附势种种恶行与谦卑无关。谦卑是虚怀若谷所显示的平静,是洞悉人心之后的安然,是进退自如的平和。谦卑不是让你向势高一头的人畏缩。它是心智的清明,在天地大美面前豁然醒悟之后的喜悦。谦卑使人焕发出美,不光彬彬有礼,也不光以笑颜悦人,它是一个人在历经沧海之后才有的一种亲切,大善盈胸之际的一份宽厚,物欲淘净之余呈现的一颗赤子之心。这种姿态显示出的超凡脱俗之美,使人心仪不已。这就是谦卑的力量。(原文有删改)(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6. (20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一碗米粉天有些冷,父亲突然对我说,你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车站的旁边就有不少卖米粉的,我说,我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可一次也没有坐下来。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他才发现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他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店主看出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你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后我一定把钱给你寄过来。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去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只知道他姓杨。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位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父亲开始带着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没有办法,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的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找到了他。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父亲还是一眼认出了他,紧走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返回的途中,电话响了,是那位姓杨的店主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后,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挂上电话,我的眼中留下了两行泪水。那碗米粉的香味弥漫在我的周围,温暖着我。(1)联系选文语境,理解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2)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选文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3)“收了生意”的杨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你如何理解他的这一举动?(4)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五、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7. (5分)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题一:请以“醉人的,是那_”为题写一篇文章。题二:一个操劳了一生的母亲,不穿金,不戴银,每日依旧辛劳不辍,笑呵呵地说:“全家平平安安呐,比什么都让我幸福。”一个下岗女工说:“谁能给我一份工作,我可知足了。”一个小保姆说:“主人家信任我,不见外,我就觉得快乐。” 俗话说:生活是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关键在于我们个人对它的认知和态度。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1-1、1-2、1-3、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5分)2-1、2-2、2-3、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3-1、3-2、3-3、3-4、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9分)4-1、4-2、4-3、5-1、5-2、6-1、6-2、6-3、6-4、五、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