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45514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B卷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街头诈骗的泛滥和兴起,危及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B . 朋友的孩子读小学五年级,最近学校老师总是找她谈话,让她十分烦恼。C . 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D . 虽然文章内容很精彩,但是语言朴实无华,几近口语。2. (2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冰心的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它通过祥子这个人物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祥子所处的那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B . 善于说故事,善于塑造人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是西游记这部小说的三大成功之处。C . 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D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9分)3.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ch)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绿色的大屏(zhng)。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甲)_,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节选自丰子恺梧桐树,有删改)(1)依次给文中划线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z 查 zhu 嶂B . c 查 ch 障C . c 察 zhu 障D . z 察 ch 嶂(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能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 . 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部署)均匀而带幼稚气。B . 有的新陈代谢(推陈出新),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C . 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坦荡)。D . 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寥若晨星)。(3)根据语境,在(甲)处填写一句话,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表达清晰。 梧桐叶虽不及它大,(甲)_,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4. (3分)古诗文名句积累。 (1)看佳人,临水而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蒹葭);轻生死,舟行海上,“_?_”(文天祥过零丁洋)。 (2)一位经常在自家书房举办读书会的教授,想请擅长书法的爷爷写一幅字挂在书房中。你认为爷爷应该选陋室铭中的“_,_”一句,以彰显书房中浓郁的文化气息。 (3)下列诗文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倡导的理想人格相符的一项是( ) A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B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C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5. (6分)小刚策划本组同学表演一场“水浒戏”。京剧表演中,常用脸谱象征某种人物形象的特点。下面这张黑脸谱常用来代表强悍、勇猛,小刚打算用它来扮演下面备选的水浒人物。你认为这张黑脸谱最适于扮演_,因为从_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他的强悍、勇猛。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6. (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幽幽七里香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这是我当年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这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我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如渴,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书籍。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已真是既渺小又丑陋。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的手上,我把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书读去。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占为已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扣,“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大吃一惊,抬头,阅览室里的其他人已经走光了,夜很深。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了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暖。我站在黑暗里,独自微笑很久。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我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很快,我要毕业了。我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定价七元六角,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予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究似看他,他却毫无异常,仍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在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痕。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它一直被我珍藏着。每当我的目光抚过它时,心中总有一丝细微的温暖。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1)梳理全文,根据提示填空。 故事情节阅读书籍抄写诗经收到礼物珍藏礼物内心感受_(2)说说第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3)结合选文的内容,按要求赏折下列句子的表过效果。 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占为已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分析加下划线的词语表达效果)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请从修辞角度分析)(4)猜一猜谁最有可能送“我”礼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7.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一个大国的气质与其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有关,与国民的思维特点和行为特征有关。B . 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C .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D . 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的论证结构采用了总分的形式,开篇先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B . 选文第二段用比喻、对比、引用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C . 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D . 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一个大国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B . 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C . 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D . “以和为贵,求稳,顺势而变”都是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8.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愠_温故而知新_博学而笃志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前一句是讲为人态度,后一句是讲学习的乐趣。B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C . 第章反复赞叹“贤哉,回也!”,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D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有劝人珍惜时光的意思。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9. (6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赠苏绾书记杜审言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注】书记:指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诗句中的“书记”指文学、书籍、文章等。红粉:这里指诗人好友苏绾的妻子。燕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东南,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1)一二句写出了苏绾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意? (2)诗中“应计日”和“莫经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下面诗中的“闺中只独看”与“红粉楼中应计日”的写法有什么相似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月夜:本诗是诗人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鄜(f)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人在鄜州的羌村。八、 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此调查数据分析统计图选自00后画像报告,中国青年报社与腾讯QQ于5月4日联合发布)“遇到困难时,你会向谁求助?”作为00后的你,这张图表唤起了你的什么回忆,或者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者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9分)3-1、3-2、3-3、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4-1、4-2、4-3、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5-1、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6-1、6-2、6-3、6-4、7-1、7-2、7-3、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8-1、8-2、8-3、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9-1、9-2、9-3、八、 作文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