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同步练习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45281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同步练习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同步练习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16分)1.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和煦 犬吠 歇思底里B . 潮迅 胆怯 与日俱增C . 肥硕 鄙夷 十拿九稳D . 皇恐 褴褛 狼狈不堪2. (2分)找出下列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 穷目 押韵 本色 哑口无言B . 下坠 向例 吆喝 悠有自在C . 扶摇 含胡 照例 声面别开D . 迤西 屋脊 无端 呼朋焕侣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阅读经典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不能人为地把经典割裂开来而断章取义 , 那样做会造成对全社会的误导。B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小选手,聪明伶俐,贻笑大方 , 小小年纪就记得很多汉字和词语,深受观众喜爱。C . 记者重访地震重灾区,只见居民住宅鳞次栉比 , 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处处呈现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D . 在这么好的天气里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最近,我国成功发射了风云二号H星。B . 做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C . 我校代表队在趣味运动会上,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最终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D . 一个黄昏的早晨,有一个年轻的老人,骑一匹雪白的黑马,会晤他亲爱的敌人。5. (2分)选词填空。 (1)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 )着。 A . 逃跑B . 逃窜C . 逃亡D . 逃逸(2)磨难了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 )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 A . 精致B . 精巧C . 精心D . 精美(3)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 )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 A . 扑B . 跑C . 走D . 踱6. (2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节日,或者是宗教上的,或者是节令上的。_。这体现出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特点。比如欧洲国家的圣诞节,为的是纪念耶酥的诞辰。而中国的节日主要来源于时令,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复活节则是为了庆祝耶酥复活而产生的。A . B . C . D . 7. (4分)据黑龙江日报6月13日报道,我省宁安市沙兰镇遭受了二百年来不遇的洪灾。沙宪静老师从肆虐的洪水中先后救出了二十多名学生;镇卫生院解洪权院长一直忙于抢救受伤的学生,而自己8岁的女儿被洪水冲走,至今下落不明。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想对受伤的学生这样说:_。想对沙老师这样说:_。想对解院长这样说:_。二、 综合题 (共1题;共15分)8. (15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将“忽然”“居然”“突然”“显然”“茫然”“偶然”分别填入横线上。但它竟在一哭早上,_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_地对前方感到_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_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父亲_也是有所慌张的。_行过去一只船,那船上的人已是杜雍和杜小康从未见过的面孔了。(2)将“恐慌”“胆怯”“恐惧”“害怕”分别填入横线上。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和_,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吃完饭,杜小康才稍稍从_中安静下来。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_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_。三、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9分)9.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植物“预测术”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写了发生在大观园里的一件怪事:那些本该在阳春三月开花的海棠树,在花木凋零的ll月却突然开满了鲜花。聪明过人的探春心想:“大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不久,大观园开始走向衰落。植物究竟有没有预知天灾人祸及天气变化的能力呢?虽说预知人祸的能力大多在文学作品中才能看到,但预测天灾及天气变化的本领却是活生生的事实。许多科学家对这一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研究。科学家发现,含羞草能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含羞草的叶子排列整齐、对称、轻轻触动一下它的叶尖,整个叶子都迅速合起来,真像低眉顺目、含羞自持的少女一般。通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是白天打开,夜晚闭合;日出前30分钟舒展枝叶,日落30分钟后枝叶则收拢。假如一反常规,白天闭合,夜晚舒展,则表示大自然将发生变异,这种反常表现很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有人观察到,如果周围 60公里的范围内将发生大地震时,约40分钟前,含羞草会发生行为改变,会在白天将叶子闭合起来。看来,含羞草的确能预知地震,给人以警示。多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一种植物,人们称它为“地震花”,可能是属于樱花一类的植物。它们生长在山坡上,地震发生之前,便会开花。岛上的居民把这种植物当作观测装置,只要发现它开花了,马上作应急准备。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在地震来临之前,蓟县穿芳峪一个地方的柳树,在枝条顶部20厘米处,全部出现枝枯叶黄的现象。人们发现,当树木出现重花(二次开花)、重果(二次结果)或突然大片枯萎死亡等异常情况,那么很可能是地震将要发生了。科学家们观察到,地震发生之前,许多植物的生物电位会发生变化。l983年,日本秋田发生76级地震。震前20小时左右,日本观测点上的合欢树生物电位开始激烈地上下波动;震前l0小时,又平静下来;震前6小时,再次异常;地震之后,异常消失。除了合欢树以外,还有一些植物也能产生与合欢树一样的生物电位变化,像桑树、凤凰树、漆树等等。还有一些可以预报天气变化的植物,下雨、阴天、晴天都可以预报。广西忻城县龙顶山村旁,生长着一棵150多岁的“气象树”,当地人叫它青冈树。它的叶子颜色会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晴天,一般是深绿色;当叶子变红的时候,就预示两天内这一带将要下大雨;雨过天睛,叶子又恢复成深绿色。多年来,当地农民就是根据叶子的颜色来预测天气,安排农活的。在安徽省和县高关乡大滕村旁,有一棵树龄400多年的老榆树,它也能预报天气变化的情况。这棵树如果在谷雨前发芽,长得芽多叶茂,就预示雨水多;如果它跟别的树一样,按时节发芽,树叶长得疏密有致,就预兆风调雨顺;要是它推迟发芽,叶子长得又少,就预示雨水少,有旱情。几十年来的观察资料证明,它对天气变化情况的预报是相当准确的。这些植物为什么具有这种神奇的功能?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它的根系敏感地捕捉到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和磁场等复杂变化。那为什么其他植物不具备这种功能?看来,要想解开植物预测的机理,还要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一旦把植物预知大灾难的超能力之谜揭开,那么将在人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树立起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1)本文重点介绍了植物具有哪些 “预测术”?请分点作简要回答。(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超能力”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通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是白天打开,夜晚闭合。(“通常情况下”能否删去?为什么?)(3)第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4)请依据本文中“植物预测术”的相关知识,谈谈生活中我们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为人们服务。10.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读经典诗词过诗意人生从中国诗词大会说开去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饮水思源,从绵延不绝的文明中借鉴智慧,才能行稳致远。春节期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也再次佐证了这一点:当下国人的心灵仍然渴望着古典诗词的甘霖,现代中国的前行,也需要从文化原乡汲取精神力量。诵读润泽心灵。唐宋诗词作为我国优秀思想文化载体,以凝练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把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内化为心灵认知。品读鉴赏这些锦绣文章,能把纯意识形态的、纯政治伦理的概念转化提升为心灵的感应、精神的修养,从而将一种外在的、说教式的教育,转化为一种艺术的感染,浸润心灵。吟诵时应以品读为核心,因声求气,得其风骨神采。要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可采用多种多样方式,如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吟诵或创作比赛,通过合唱、诗乐舞、情景剧、快板、音乐剧等形式,创新传统经典的传播形式,加上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渲染扩散,营造浓厚氛围,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润物无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体悟提升境界。古典诗词的力量,在于穿越千年而与普通个体的人生和命运发生关联。正如中国诗词大会一位参赛者所说,热爱古诗词,只因其中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你的感觉”。包含唐宋诗词在内的经典一直涵养着国人的精神生活,充实着中华民族的心灵空间。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到“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人生的起落与社会的变迁在平仄的韵律中归于祥和;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思况味等等,其间传达出的人生态度和深沉思索,无不启示我们应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人生的变故和不幸:只有实现了内心和谐,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我,关爱他人,热爱生活,实现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相处。躬行笑对人生。诵读古典诗词,重要的是去体会那一颗颗诗心,与古人的生命情感发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校正人生航向。农民大姐白茹云曾患淋巴癌,诗词给了她用朴实乐观直面清贫家境和病痛煎熬的力量,也让人看到了文化滋养对抗多舛命途的力量。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冠军武亦姝说,苏轼“根据人生境遇调整心态”,始终笑对各种人生挑战,“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国诗词大会的百名选手,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人,他们不分年龄、民族、学历与职业,上至“翁媪”,下至“垂髫”,都能从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养分,振奋精神,砥砺前行。(选自徐州日报)(1)阅读全文,请依据文章内容说出我国的古诗词被奉为经典的原因。 (2)第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开头引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饮水思源,从绵延不绝的文明中借鉴智慧,才能行稳致远”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体悟古典诗词能提升境界,请选择第段中某句诗词,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11. (32分)(2012泰州)阅读北齐的回家的日子一文,完成下列各题。回故乡的路再短,感觉也很长,是如潮水般的思念拉长了回家的路。从定好日子回家开始,心灵已经上路。从这一刻起,想家的心绪如同进入汛期的河水,每时每刻都在上涨,一次比一次强劲地撞击胸膛。但是很奇怪,每次见到母亲之前,我总觉得自己见到母亲的那一刻定会情感决堤。可每当看见母亲,我情感的浪潮就一下子变成了舒缓的河水。听父亲说,从得到我要回家的信儿开始,母亲的话明显多了,一天不知道要念叨多少回:“儿子要回来了,儿子要回来了。”父亲常开玩笑说,你妈把见到你当做上场比赛了越临近越兴奋。可母亲每次见到我,都很淡定,就好像我是这天上午刚出门似的。人说母子连心,看来这话多少有点道理,要不然,我的情感变化怎么与母亲一样呢!只要我提前打电话告诉母亲到家的时间,我到家时总是见到母亲在院门边择菜。每回母亲总是以这种方式等待她的儿子。如果实在等得太着急了,她也不会到路口去张望,就是想出去看看,也一定找个由头。有次我比预计时间晚到家七八个钟头,母亲往路口的小店跑了好几趟,不是买袋盐就是买瓶酱油。来回十来分钟的路,母亲都要走上半个多小时。母亲见到我,连忙站起来,双手在围裙上揩了又揩,问声“回来了”,语气很平常。我发现,即使我离家再久,母亲也不会像别的母亲见到孩子那样拉着我的手左看看右瞧瞧,她好像从不细细打量我。就是近几年她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了,也从不会离我很近,我也没发现她特意看看我。可我身上的一点点变化,母亲总能看得出。母亲笑得很甜,皱纹爬满了脸,如风吹过水面。没等我走近,母亲就先进了屋去了厨房,忙着为我做吃的。我站在母亲身后,发现母亲的白发又多了,个头好像又矮了些。我想抱住母亲,可抬起的手却是在抹眼角。我心里酸酸的,眼眶里湿湿的。我对母亲说,妈,别忙活,说说话吧。母亲说,没什么忙的,不耽搁说话的。每到这时候,都是我先说离家这些日子的事,然后母亲会说家里的事。这些话,平常电话里都是说过的,可我们还是像第一次说那样津津有味。母亲几乎没有闲的时候,手里总是有忙不完的活儿。我每次回家与母亲的交流,多半是这样进行的。有时我在看书或写作,母亲会坐在离我不远不近的地方,或择菜,或叠衣服,我不说话,她就静静地坐着。有时我想和她说话,她会说,你忙你的,我坐在这儿就好。我知道,母亲只要我在她的目光里,她就很知足。而每到这个时候,我心里就会特别空灵安详。我为母亲梳头、剪指甲、洗脚捏脚和按摩,让她试穿我给她买的新衣,帮着她提提肩拽拽衣角。这时,母亲会有些不好意思,我的动作也有些笨拙。对我而言,这与其说是为母亲做点事,还不如说是我在借以品味当年母亲为我做这些事时的感受。每次回家,看我带着东西,见我帮着做这做那,母亲都会说,人回来了比什么都好。儿子长大了,母亲不图别的,只希望儿子平平安安,能回到她身边看看、说说话。母亲没想过回报,当然,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母亲那醇厚的爱。无论离家多长时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回家的日子总是这么平常,在家里的生活,是最没有故事的。可在家里,回到母亲身边的日子,因为平淡而可亲。一跨出家门,我就开始想家;一走出母亲的视线,我就想母亲。从这一刻起,念家的种子就落入心田,每天都会生长。(有删改)(1)文中多处写到“母子连心”的默契,请一一概括出来。(2)联系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母亲见到我,连忙站起来,双手在围裙上揩了又揩。一跨出家门,我就开始想家;一走出母亲的视线,我就想母亲。(3)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段中的划线句子。(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链接】我背向着父亲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邹韬奋我的母亲,有改动)本文和上面的链接材料都以歌颂母爱为主题,有人认为可以删除其中有关父亲的文字,你不赞同这种观点,请分别陈述理由。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16分)1-1、2-1、3-1、4-1、5-1、5-2、5-3、6-1、7-1、二、 综合题 (共1题;共15分)8-1、8-2、三、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9分)9-1、9-2、9-3、9-4、10-1、10-2、10-3、10-4、11-1、11-2、11-3、1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