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问题研究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933437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问题研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问题研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问题研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问题研究 主要内容 区域分工理论 1 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发展过程回顾 2 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走向及促进措施 4 1 区域分工理论 区域分工的性质区域分工的影响因素区域分工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区域分工的性质 区域分工也称劳动地域分工或地理分工 是社会分工在经济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从单个区域的角度看 区域分工表现为区域生产专业化 即各地区专业生产某种产品 或某一类产品 甚至是产品的某一部分 区域分工必须通过区际交换来实现其专业化部门生产的产品价值和满足自身对本区域不能生产或生产不利的产品的需求 区域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 专业化的某一类或某一种产品的生产 必须超过当地的需求量 第二 区域分工所节约的劳动量 应大于因产品区际交换而增加的劳动量 第三 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商品价格必须有一定的梯度存在 区域分工的影响因素 内生因素与外生因素外生因素是指区域客观存在的自然与历史条件 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 外生因素是区域分工的基本前提 特别是早期的区域分工主要是以自然差异为基础的 内生因素是指一个时期区域经济系统自身能够决定的变量 这些因素是在区域内部分工和外部分工内生演进的过程中 由各个经济主体自利的专业化决策交互作用所决定的 在分工发展的初期 外生因素是区域分工的主要驱动力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交易效率的改进 外生因素对区域分工的作用越来越小 而知识 技术等内生因素作用越来越大 区域分工的影响因素 区域利益与区域竞争区域利益是一切区域经济行为产生与发展的基础 区域利益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 区域经济利益是区域分工产生的原因 也是区域分工的结果 其次 区域利益是一个集合的概念 第三 区域利益具有二重属性 即自主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区域利益既是一种区域性共同利益体的客观反映 又是整个国家整体利益的具体体现 区域利益形成中最基本的机制是竞争 区域竞争是一个区域内一个或多个利益主体代表通过区域经济活动与其他区域为获取并非任何区域都能获得的 影响区域共同利益的对象而展开的角逐与较量 区域分工的影响因素 区域竞争力区域竞争力是区域在国内外竞争中表现出的综合实力的强弱程度 是自然资源环境条件 产业结构水平 宏观经济效益状况 区域形象影响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狭义看 区域竞争力就是一个区域为其自身发展在其从属的大区域中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 决定区域竞争力的最基本要素包括 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环境决定的区位优势 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决定的制度供给优势 企业和相关产业集群决定的聚集优势 技术和人力资本积累决定的产业结构优势 历史文化传统和政治体制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优势 区域分工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从绝对成本优势到比较成本优势亚当 斯密在 国富论 中 对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阐述 提出了绝对成本优势理论 这种理论思想同样适用于区域分工 大卫 李嘉图在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中 提出和阐述了比较成本优势理论 该理论可简单概括为 两优取大优 两劣取小劣 区域分工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要素禀赋理论 H O理论 认为区域分工及区域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区生产要素相对丰裕程度的差异 并由此决定了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由于各国或各地区的要素资源禀赋相对不同 每个国家或地区分工生产相对密集地使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便具有比较优势 因此 在生产要素使用具有替代性的前提下 一国或地区密集使用相对低廉的生产要素就拥有由成本优势所决定的竞争优势 通过贸易 各自都可以获得比较利益 发达国家和地区资本充裕 适合专业化生产资本密集产品 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缺乏资本 劳动力或自然资源充裕 适合生产劳动密集或资源密集产品 区域分工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比较利益陷阱比较优势理论有其缺陷 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 其适用程度和适用范围是有限的 这一理论主要是从静态和外生因素的角度来说明分工与贸易的格局 而从动态和内生因素的角度看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各国和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是不断变化的 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对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而言 单纯以自己外生的成本和资源比较优势来确定分工格局和贸易结构 就有可能跌入 比较利益陷阱 这会强化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低水平的产业结构 进一步扩大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差距 与此同时 还有可能陷入新的 比较利益陷阱 即发达国家和地区可能以密集的资本或技术替代劳动或资源 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的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产品并不具有竞争优势 区域分工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固定规模收益的基本假定 论证了贸易的原因不仅仅是比较优势 还有规模递增收益 要素禀赋差异决定着产业间贸易 而规模经济决定着产业内贸易 新贸易理论认为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 即使在偏好 技术和要素禀赋都一致的情况下 也会产生相异产品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两地的差异越大 产业间的贸易量就越大 两地越相似 产业内的贸易量就越大 新贸易理论将规模经济作为与比较优势并列的因素来解释贸易现象 产业集聚能够产生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企业聚集在同一区域 有利于劳动力市场共享和知识外溢 区域内竞争 合作 创新 干中学等因素会带来竞争优势 区域分工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竞争优势理论迈克尔 波特提出 国家的竞争优势是通过创造得来的 它形成的关键在于优势产业的建立和创新 钻石模型 企业集群 波特认为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产业竞争优势 而产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彼此相关的产业集群 2 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发展过程回顾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当前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的特点当前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 改革开放前区域分工合作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 为了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在计划经济理论的指导和苏联专家的帮助下 中国建立了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 中央政府集人 事 财权于一身 以行政命令的形式控制着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活动 形成了政企合一的科层化的经济运行机制 在区域发展战略上 中央政府以均衡发展战略为指导 对内地进行大规模投资和建设 期望以此来改变内地经济落后面貌和全国区域分工不合理的状况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 改革开放前区域分工合作的表现与效应改革开放前 我国基本上按照 资源互补 或 产品互补 的原则实行区域分工合作 具体表现为 高度垂直型区域分工结构 单一纵向区际产业关联 七大经济协作区间出现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经济 这样的区域分工合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变西部地区贫穷落后的局面 增强了内地的经济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改变了旧中国不合理的生产力布局 对于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 促进沿海与内地均衡发展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这种分工合作体系不仅造成了三大地带间的高度垂直型区域分工 加剧了中西部地区原有的二元经济结构 并且使得各经济区出现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经济体系 导致区域间经济联系弱化 区域分工不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分工的背景与特点改革开放之后 中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市场机制逐步取代计划成为调节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宏观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区域战略重点选择上 国家奉行效率优先的 倾斜战略 这不仅极大地冲击和改变了原有的区域分工格局 而且也对我国区域分工的发展趋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家区域管理体制改革和区域发展战略的转变 使得地方政府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 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地方政府经济权限的扩大 作为区域利益主体的地位得到确认 增强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各地区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 开展多种形式的横向经济协作 推动了区域间的联合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分工的背景与特点在这种背景下 中国区域分工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在 两个大局 的战略构想指导下 沿海发展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序实施 基于规模经济的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分散化平行发展 投资主体多元化对区域分工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合作的发展第一阶段 1979 1984 为开始兴起阶段 第二阶段 1984 1986 为全面铺开阶段 第三阶段 1986 1992 为深入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 1992年以后 为迈向规范化阶段 当前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的特点 区域分工的基本特点南北之间区域分工显著 三大地带之间的区域分工格局仍以资源 加工型垂直地域分工为主 各省份专业化部门有所发展 但发展程度不一 区域合作的基本特点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开始改变 不同区域的合作方式与效应出现明显差异 区域经济合作的规则与政策仍在完善之中 除制度因素外 困扰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区域问题有增多的趋势 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和内容多样化 当前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存在的问题 区域分工模糊导致区域重复建设和地方保护主义屡禁不止 产业结构趋同严重 区域间的合作关系难以真正建立 在区域分工方面 资源 加工型的垂直区域分工格局不利于区际关系的协调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区域合作方面 由于中央政府区域管理制度基础不完善 全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区域间的利益矛盾与冲突仍然十分频繁 缺乏合理的区域协调与问题解决机制 3 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国外环境变化与区域经济关系国内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关系区域发展阶段变化与区域经济关系 国外环境变化与区域经济关系 进入21世纪之后 经济全球化加速进行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进程加快 这给中国的国际分工和区域分工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在跨国公司加大对中国投资和加快产业转移的同时 中国政府和企业也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培育本国的优势产业 这必然会改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位置 进而影响到中国现有的区域分工格局 在中国国内 由于区域经济和科技实力发展不平衡 不同区域接受国外转移产业的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各异 使得中国区域间原有的资源 加工型的垂直分工格局逐渐淡化 技术 劳动力型的水平分工格局逐渐占据优势 国内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关系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将有利于跨区域资源优化配置 形成较为合理的分工格局 中国各区域的市场化改革进展不一 机制转换滞后 改革不力与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区域 将面临更大的来自国外与国内发展地区的双重压力 部分地区的落伍无疑会成为妨碍区域经济关系协调的一大障碍 区域发展阶段变化与区域经济关系 中国已经进入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产业布局调整的活跃期 这必然导致新的区域利益竞争格局的出现 这种新的竞争可能导致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盲目布局与过度竞争 也有可能促进深层次的企业主导型或混合型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的区域经济尚未发展到威廉姆森所描绘的倒 U 型的顶点 区域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难以避免 经济重心大规模移动尚需时日 当前 东部地区仍处于快速扩张期 中西部地区尽管处于大规模开发期 也出现了部分产业和技术与国家投资西移的现象 但经济重心仍在东部地区 4 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走向及促进措施 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基本走势判断促进区域分工与合作发展的措施 区域分工格局将呈现如下变化趋势 区域垂直型分工格局逐步向水平型分工格局转化 专业化的地方产业集群分工模式将得到较大发展 立足于比较优势的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梯度分工格局日趋明显 区域合作格局的主要变化趋势为 受形势所迫 中国各区域不得不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经济合作将全面由政府主导型向企业主导型转变 区域经济合作的地域范围会逐步扩大 不同问题区域间的合作成为新的重点 在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推动下 区域合作推动力将来自于较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共同作用 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基本走势判断 加强区域管理制度基础建设积极支持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促进地区专业化分工加快技术进步 培育地区竞争优势 使各种区域都能在区域分工合作中获利科学选择主导产业 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区际产业转移 发展地区产业集群通过区域政策鼓励多层次多方式的区域企业合作 促进区域分工合作的发展 促进区域分工与合作发展的措施 Thank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