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口腔解剖学第一讲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917686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口腔解剖学第一讲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级口腔解剖学第一讲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级口腔解剖学第一讲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中级医师考试培训 口腔解剖学 1 牙体解剖 重要概念 中线 是将颅面部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线 中线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牙体长轴 通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 外形高点 牙体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 接触区 相邻两牙邻面接触的部位 亦称邻接区 点隙 为3条或3条以上的发育沟相交所成的点形凹陷 线角 牙冠上两面相交处所成的角称线角 如近中面与唇面相交称为近唇线角 点角 牙冠上三面相交所成的角称点角 如磨牙的近颊点角 2 重点知识 牙体组织中附着在牙根表面的硬组织是牙骨质 牙合面上两斜对牙尖的三角嵴相连而成斜嵴 上颌第一磨牙牙合面此标志最突出 横嵴是相对两个牙尖的三角嵴相连而成的 为下颌第一前磨牙的解剖标志 下颌第一乳磨牙形态上不像任何恒牙 最常出现畸形中央尖的牙齿是下颌第二前磨牙 下颌第一磨牙称为六龄牙 是下颌牙中体积最大的 下颌中切牙是全口牙中体积最小的 牙冠宽度约为上颌中切牙的2 3 3 乳牙与恒牙的鉴别 1 体积 恒牙体积较大 磨牙体积以第一磨牙最大 第二磨牙次之 乳牙体积比同名恒牙要小 乳磨牙体积以第一乳磨牙较小 而第二乳磨牙较大 2 颜色 恒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黄 乳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青白 3 颈嵴 恒牙颈嵴突起不明显 乳牙颈嵴突起明显 4 冠根分界 恒牙牙冠颈部缩窄 形态上与牙根的分界不太明显 乳牙牙冠颈嵴突出 冠根分明 5 牙根 恒前牙根尖可偏远中 乳前牙根尖可偏唇侧 恒磨牙根干较长 根分叉小 乳磨牙根干短 根分叉大 4 应用解剖 切牙1 上颌切牙位于牙弓前部 易受创伤 缺损后对发音和美观有直接影响 2 上颌切牙邻面接触区和上颌侧切牙舌窝顶点为龋病的好发部位 3 下颌切牙接近下颌下腺 舌下腺导管口 受唾液的冲刷不易发生龋齿 但舌面近颈部往往有牙垢 牙石沉积 4 上颌中切牙牙根较圆且直 拔除时可用旋转力 上颌侧切牙牙根常有弯曲 下颌切牙牙根扁而长 拔除时不可用旋转力 5 上颌侧切牙外形常有变异或先天缺失 5 尖牙1 尖牙位于口角处 其根长大粗壮 起支撑口角的作用 如缺失则口角塌陷 对面容影响较大 2 牙冠各面光滑 自洁作用较好 发生龋齿的机会少 3 因其牙根长 稳固 通常是口内留存时间最长的牙 修复时多用作基牙 4 上颌尖牙牙根为圆锥形单根较直 拔出时可用旋转力 6 前磨牙1 牙合面的点隙 沟和邻面均为龋齿的好发部位 2 由于第一磨牙缺失的机会较多 故第二前磨牙常作为义齿修复的基牙 3 牙根为扁形单根或双根 且根尖多弯曲 拔除时主要使用摇力 4 下颌第二前磨牙常用作判断颏孔位置的标志 5 前磨牙牙合面中央窝内 可能出现畸形中央尖 常因磨耗而穿髓 以下颌第二前磨牙多见 6 上颌前磨牙与上颌窦接近 根尖感染可波及上颌窦 取断根时避免使用推力 7 磨牙1 第一磨牙萌出最早 窝 沟 点隙多 易龋坏 2 上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和关系 对建立正常咬合起重要作用 故应尽量保留和尽早治疗 如必须拔除 也应及时修复 以免影响正常咬合关系 3 第一磨牙牙冠形态与第二乳磨牙相似 在拔牙时应注意鉴别 以免误认 4 第三磨牙常有先天缺失 错位萌出或阻生 5 上颌第一磨牙根尖与上颌窦底壁仅以薄骨质相隔 其根尖感染可能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 拔牙时 特别是在取出断根时 应避免将断根推入上颌窦 6 下颌第三磨牙牙根与下颌管关系密切 在拔牙时应注意器械的用力方向 以免将牙根推入下颌管 损伤下牙槽神经 7 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对的颊黏膜上有腮腺管口 上颌第三磨牙也是临床寻找腭大孔的标志 8 拔出上下颌磨牙时 注意牙根数目 分叉度和方向 以免断根或根残留 8 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1 牙冠形态的生理意义1 切缘与合面 咬合时上下牙的尖窝相对 沟嵴相合 前牙切嵴对刃时则是两嵴相对 这样的形态在咀嚼时可对食物起联合切割或杵臼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咀嚼效率 2 唇 颊 舌面突度 咀嚼时食物顺着突度在牙龈表面擦过 起生理性按摩作用 可防止牙龈萎缩 如突度过小 牙龈受到食物的直接撞击 易引起牙龈的创伤性萎缩 如突度过大 牙龈失去生理性按摩 可能产生废用性萎缩 另外 牙冠颈1 3处的外形高点可起扩张龈缘的作用 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 3 邻面突度 牙冠借助邻面突度相互接触 紧密相邻 可防止食物嵌塞 同时使邻牙相互支持 相互依靠 以分散咬合压力 有利于牙的稳固 4 楔状隙 外展隙 正常接触区周围呈 V 字形的空隙 在唇 颊 舌侧和切 合方作为食物的溢出道 在排溢过程中食物摩擦牙的邻面 使牙冠邻面保持清洁 防止龋病和龈炎 在龈方者称为邻间隙 被牙龈乳突充填 可保护牙槽骨 不使食物残渣存积 9 2 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 牙根形态与牙的稳固性有关 多根牙较单根牙稳固 长根牙较短根牙稳固 粗根牙较细根牙稳固 扁根牙较圆根牙稳固 根分叉大 根尖面积的大于合面积的牙稳固 受力小的牙多为单根 如切牙 尖牙位于牙弓的转折处 受力较强 虽为单根 但长大粗壮 以利稳固 磨牙受力较大 方向复杂 故为多根 使其能承受较大的合力 抵御各种方向的力 10 牙列 牙合 及颌位 牙列形态 牙排列特点和生理意义相关知识点牙列形态从牙合面对牙弓进行观察发现 牙弓的形状个体之间并不完全相同 可概括地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方圆形 卵圆形和尖圆形 牙排列特点 牙在牙槽中的位置并不都是垂直的 而是有的牙较直 有的牙则有一定的倾斜度 一般以牙冠的倾斜方向表示牙的倾斜情况 牙的倾斜度有两个方向 近远中向和唇 颊 舌向 11 1 牙体近远中向的倾斜规律 牙体长轴与牙列中线所构成的角度小则牙的倾斜度小 角度愈大 则牙的倾斜度愈大 各牙近远中向的倾斜度大致如下 上颌中切牙较正或稍向近中倾斜 上颌侧切牙向近中倾斜角度较中切牙和尖牙者大 上颌尖牙略向近中倾斜 倾斜角度较中切牙者稍大 但略小于侧切牙 下颌中切牙较正 侧切牙稍向近中倾斜 尖牙比前两者都大 但倾斜度均较上颌前牙小 上下前磨牙与第一磨牙向近中倾斜的程度依次减小 最后与中线接近平行 上下颌第二 第三磨牙向近中倾斜度依次加大 2 牙体唇 颊 舌向的倾斜规律 口内所有牙齿在这个方向的倾斜度有三种情况 牙体长轴的冠部向唇 颊侧倾斜 向舌侧倾斜 较正 上 下颌切牙的切端均向唇侧 其倾斜度与颌骨前端牙槽突的倾斜度是一致 下颌切牙的倾斜度较上颌切牙小 上 下颌尖牙及上颌前磨牙较正 上颌磨牙略向颊侧倾斜 下颌前磨牙及下颌磨牙则略向舌侧倾斜 3 生理意义 牙体的倾斜方向使咀嚼产生的力沿着牙体长轴传导 有利于咀嚼能力的发挥和维护牙周组织健康 牙合接触广泛密合 有利于咀嚼 并避免咬伤黏膜 牙体的倾斜有利于衬托唇颊 使口腔本部较大 舌的活动自如 保持面部丰满 12 牙合曲线相关知识点牙列的牙合面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曲面 用以表示牙列牙合面形态的曲线叫牙合曲线 有纵牙合曲线和横牙合曲线 1 纵牙合曲线 1 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 又名Spee曲线 它是连接下颌切牙的切嵴 尖牙的牙尖以及前磨牙 磨牙的颊尖所形成的一条凹向上的曲线 该曲线在切牙段较平 自尖牙起向后则逐渐降低 于第一磨牙远颊尖处为最低点 而后第二 第三磨牙又逐渐升高 它表明下颌牙弓的牙合面不是一个平面 而是一个有规律的凹面 表示在同一下颌牙列中 各牙的上下位置不在一个平面 2 上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 它的曲度与Spee曲线略有不同 连接上颌切牙的切缘 尖牙的牙尖 前磨牙及磨牙的颊尖 呈一条凸向下的曲线 称纵合曲线 此曲线的前段较平 后段从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起逐渐向上弯曲 称补偿曲线 13 2 横牙合曲线 又称Wilson曲线 上颌两侧磨牙在牙槽中的位置均略向颊侧倾斜 使舌尖的位置低于颊尖 因此连接两侧同名磨牙的颊尖 舌尖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 称横牙合曲线 同样 在下颌可以形成凹向上横合曲线 虽然 下颌磨牙向舌侧倾斜 但其舌尖较高 故横合曲线不很明显 无论是纵牙合曲线还是横牙合曲线 上下颌者彼此吻合或相似 可以促使在咀嚼运动过程中 上下颌牙齿保持密切的接触关系 并与下颌运动方式相协调 14 牙合相关知识点牙合为上下颌牙发生接触的现象 1 牙尖交错牙合及其特点牙尖交错牙合是指上 下颌牙牙尖相互交错咬合 达到最广泛 最紧密的接触关系 当牙尖交错牙合的下颌位置对于颅骨处于正中时 牙尖交错牙合又可称为正中牙合 牙尖交错牙合属于牙对牙的关系 其特点及生理意义为 1 上下颌牙齿为尖窝相对的交错咬合关系在牙尖交错牙合时 除下颌中切牙与上颌第三磨牙外 都保持着一个牙齿与相对的两个牙齿的牙合接触关系 2 上下颌牙弓间存在着覆盖与覆牙合关系 由于上颌牙弓较下颌牙弓为大 因而在牙尖交错牙合时呈现覆盖与覆牙合关系 15 1 覆盖 指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 如在前牙 即指上颌切牙切缘到下颌切牙唇面的水平距离 在正常情况下 距离在3mm以内 超过者称为深覆盖 深覆盖的程度取决于距离的大小 超过3mm者为I 深覆盖 超过5mm者为 深覆盖 超过7mm者为 深覆盖 有时由于发育异常 下颌切牙切缘突出于上颌切牙的唇侧 或下颌尖牙的颊尖突出于上颌后牙的颊侧 则称为反覆盖 2 覆牙合 指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 颊面的垂直距离 如在前牙 盖过的部分不超过下前牙唇面切1 3 者 称为正常覆牙合 超过者 称为深覆牙合 深覆牙合的程度取决于下颌前牙切缘咬在上颌前牙舌面的部位而定 咬在切1 3以内者 称为正常覆牙合 咬在中1 3以内者 称为I 深覆牙合 咬在颈1 3者 称为 深覆牙合 超过颈1 3者 称为 深覆牙合 若下颌牙反盖着上颌牙 称为反牙合 若上下牙齿彼此以切缘相对 或以颊尖相对 则称为对刃牙合 16 2 前伸牙合和侧方牙合的特点 1 前伸牙合 当下颌由牙尖交错牙合位依切导向前 下运动的过程中 上下牙列间的咬合关系皆为前伸合关系 在前伸咬合的过程中 最重要和最易重复的合是对刃牙合 对刃牙合是一个重要的牙合关系 前牙切咬食物时达到切缘相对 切断食物 义齿修复时需注意建立下颌前伸时的对刃合关系 如果下颌前伸时 前牙不能切缘相对 形成开牙合 患者出现切咬食物困难 自然牙列对刃牙合的特点是 当前牙切缘相对时 后牙无接触 但是有些个体由于牙列的生理性磨耗 可以由早期的对刃合后牙无接触 逐渐变为对刃合后牙有接触 无早接触 形成平衡合 2 侧方牙合 下颌向一侧运动 该侧 工作侧 上下牙外侧牙尖相接触 对侧牙不接触为侧牙合 正常的自然牙列工作侧咬合接触有两种类型 尖牙保护牙合和组牙功能牙合 年轻人多为尖牙保护牙合 而组牙功能牙合多见于年长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牙的磨耗 尖牙保护牙合可以变为组牙功能牙合 17 3 牙合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1 牙合的分类 自然牙列的合关系千变万化 多种多样 为了便于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分析 根据牙尖交错位上下第一恒磨牙的牙合关系分为 中性牙合 远中错牙合 安氏 类错牙合 和近中错牙合 安氏 类错牙合 2 平衡牙合 根据上下颌牙齿在正中和非正中咬合接触的情况可分为双侧平衡牙合与单侧平衡牙合 双侧平衡牙合对于全口义齿非常重要 全口义齿需要双侧平衡牙合 以使义齿在功能时保持固位与稳定 根据咬合时颌位的不同 可分为正中牙合平衡 前伸牙合平衡与侧方牙合平衡 1 正中牙合平衡是指下颌在正中合位时 上下颌后牙间存在着最广泛的均匀的点 线 面接触 前牙间轻轻接触或不接触 2 前伸牙合平衡是指下颌由正中牙合位依切导向前 下运动至前牙切缘相对时 后牙保持接触关系 依后牙间接触数目的多少 分为三点接触 多点接触与完善的接触牙合平衡 3 侧方牙合平衡是指下颌作侧方咀嚼运动时 上下颌牙列两侧均有接触关系 依非工作侧牙齿接触数目的多少 亦分为三点接触 多点接触及完善的接触牙合平衡 18 单侧平衡牙合是指不存在或未能达到上述牙合平衡关系者 这其中有尖牙保护牙合 组牙功能牙合 1 尖牙保护牙合 是以尖牙作支撑 对其他牙齿起到保护作用 特点 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牙合协调 侧方咬合运动时 工作侧只有尖牙保持接触非工作侧牙齿不接触 在作前伸咬合运动时 上下颌前牙切缘相对接触 后牙不接触 2 组牙功能牙合 是以成组的牙齿行使功能 特点 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牙合协调 下颌前伸咬合时 上下前牙组切缘接触后牙不接触 作侧方咬合时 工作侧上下后牙均匀接触 非工作侧上下后牙不接触 这种接触形式可以分散合力 减轻个别牙的负担 使牙及牙周免受创伤 19 颌位 颌位即下颌骨的位置 由于下颌骨位置的变化 可产生不同的颌位 其中有重复性 又有临床意义的有三种颌位 牙尖交错位 后退接触位 下颌姿势位 和正中关系 1 牙尖交错位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的位置称牙尖交错位 也称牙位 当牙尖交错合位于正中时 可称为正中牙合时 也称为正中牙合位 上下牙的牙尖交错位是不稳定的 它会因牙合面磨耗 牙齿位置的改变以及牙齿的缺失等 产生适应性的改变 20 2 正中关系与后退接触位 1 正中关系是指下颌不偏左 不偏右 适居正中 髁突处于关节窝的后位 在适当的垂直距离时 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 髁突在关节窝的后位时 髁突对上颌的位置称为正中关系位 它是一个稳定而可重复性的位置 是一个功能性的后退边缘位 如果迫使下颌再向后退 则会由于附着在下颌骨上的肌肉受拉 髁突后方的软组织受压而感到不适 髁突在正中关系位时 又称为铰链位 下颌依此为轴可作18 20mm转动 切点测量 为铰链开闭口运动 称为正中关系范围 在此范围内 上下牙齿发生接触 一般在磨牙区 称为正中关系牙合 2 后退接触位 从牙尖交错位下颌可以向后移动约lmm 此时前牙不接触 只有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 髁突位于关节窝中的功能最后位置 从此位置开始下颌可以做侧向运动 下颌的这个位置称为后退接触位 后退接触位与正中关系牙合两者确定的方法不同 但后退接触位也是髁突在关节窝的最后退位时发生的被诱导的牙合关系 因此一般认为与正中关系牙合是同一位 21 3 下颌姿势位下颌姿势位也称为息止颌位 当口腔在不咀嚼 不吞咽 不说话的时候 下颌处于休息状态 上下颌牙弓自然分开 从后向前保持着一个楔形间隙 称之为息止牙合间隙 一般为l 3mm 此时下颌所处的位置 称为下颌姿势位 下颌姿势位多被认为是当个体端坐 头直立位时 为升降下颌诸肌的张力平衡所产生 即肌肉在最小的收缩状态以克服重力所保持的位置 现已明确 下颌姿势位并不是个稳定的位置 无论从长期和短期观察 它都是可变的 22 试题讲解 点隙是指A 2条或2条以上发育沟相交所形成的点状凹陷B 2条或2条以上牙尖嵴相交所形成的点状凹陷C 3条或3条以上发育沟相交所形成的点状凹陷D 3条或3条以上牙尖嵴相交所形成的点状凹陷E 3条或3条以上牙裂隙相交所形成的点状凹陷 23 C 24 乳牙与恒牙的鉴别中 错误的是A 乳牙根分叉大B 乳牙冠根分界明显C 乳磨牙体积依次减小D 乳牙颈嵴明显突出E 乳牙体积小 色乳白 25 C 26 不属于前磨牙特点的是A 咬合面的点隙及邻面均为龋齿好发部位B 常作为判断颏孔位置的标志C 常作为义齿修复的基牙D 可能出现畸形中央尖E 拔除则可用旋转力 27 E 28 以斜嵴为主要解剖标志的是A 上颌第一双尖牙B 上颌第二双尖牙C 上颌第一磨牙D 下颌第一双尖牙E 下颌第二双尖牙 29 C 30 形态不同于任何恒牙的是A 上颌乳尖牙B 下颌第一乳磨牙C 下颌第二乳磨牙D 上颌第一乳磨牙E 上颌第二乳磨牙 31 B 32 10 根尖与上颌窦最接近的是A 上颌第一前磨牙B 上颌第二前磨牙C 上颌第一磨牙D 上颌第二磨牙E 上颌第三磨牙 33 C 34 3种可重复的基本颌位是A 牙尖交错位 后退接触位 下颌姿势位B 牙尖交错位 肌位 下颌姿势位C 牙尖交错位 牙位 后退接触位D 牙尖交错位 牙位 肌位E 后退接触位 牙位 肌位 35 A 36 横牙合曲线有哪些牙尖的连线所构成A 左右两侧同名磨牙舌尖的连线B 左右两侧同名双尖牙的颊舌尖的连线C 左右两侧同名磨牙颊舌尖的连线D 左右两侧同名磨牙颊尖的连线E 左右两侧双尖牙舌尖的连线 37 C 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