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兽医师考试中兽医题库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914778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兽医师考试中兽医题库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执业兽医师考试中兽医题库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执业兽医师考试中兽医题库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 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发汗解表 能与麻黄相配伍的药物是 A 防风B 桂枝C 薄荷D 葛根E 升麻 1 12 六淫之中 暑邪的主要性质是 A 阴冷 凝滞B 炎热 升散C 重浊 黏滞D 善行 主动E 热极 炎上 2 17 具有泄热通便 润燥软坚 清火消肿之功效作用的药物是 A 黄柏B 阿胶C 当归D 山药E 芒硝 3 34 四物汤的药物组成为 A 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B 大黄 黄精 黄苓 川芎C 麻黄 桂枝 当归 白芍D 熟地 当归 黄苓 炙甘草 4 39 善于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的中药是 A 半夏B 黄连C 桔梗D 黄柏E 旋覆花 5 41 清热解毒兼凉血燥湿止痢的方剂是 A 曲蘖散B 傈和丸C 白头翁汤D 大承气汤E 当归苁蓉汤 6 44 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的药物是 A 川芎B 丹参C 桃仁D 赤芍E 乳香 7 46 猪 耳鼻温热 泄泻 泻粪腥臭 尿液短赤 口津千黏 口渴贪饮 口色红黄 舌苔黄腻 脉象滑数 该病中兽医辨证属于 A 热结肠道B 大肠冷泻C 大肠湿热D 大肠液亏E 食积大肠 8 50 大承气汤的组成 A 大黄 枳实 厚朴B 大黄 枳实 厚朴 芒硝C 大黄 芒硝 甘草D 大黄 芒硝 枳实E 大黄 芒硝 枳实 莱菔子 9 58 中药五味是指 A 辛 甘 酸 苦 咸B 辛 甜 酸 苦 咸C 辛 甘 酸 苦 辣D 生 克 乘 侮E 寒 凉 温 热 虚 10 60 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是 A 丹参B 杜仲C 山药D 黄连E 桑叶 11 72 猪 眼目红肿 羞明流泪 视物不清 粪便干燥 尿浓赤黄 口色鲜红 脉数 对于该病症 给予辩证分型是 A 血虚生风B 肝胆湿热C 热极生风D 肝火上炎E 阴虚生风 12 75 羊 忽然表现食欲降低 精神沉郁 震颤 抽搐和痉挛为特征 该病症的给予病症分型是 A 血虚生风B 肝胆湿热C 热极生风D 肝火上炎E 阴虚生风 13 89 中医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 A 阴阳对立 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B 寒 热 虚 实C 阴阳相对 阴阳互根 阴阳消减 阴阳转化D 阴阳相加 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 阴阳互补E 阴阳相克 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 14 92 牛 精神委顿 行走无力 食欲废绝 卧多立少 卧地时头曲于腹或紧贴于地 肚腹紧缩 排粪艰难 粪于色黑 形如盘珠 有恶臭气味 治疗最宜选用的基础方剂是 A 四物汤B 大承气汤C 泄心汤D 六味地黄汤E 补中益汤 15 32 牛出现恶寒 发热 无汗 头低 项脊四肢强拘 或跛行 关节肿痛而屈伸不利 咳嗽 气喘 脉浮紧的症状 中兽医辨证论治后确定的症候是A风寒表实证B风热表实证C风寒表虚证D风热表虚证E里寒实证 16 35 犬瘟热是一种温热毒邪 该病多侵犯犬的A营血分和多种内脏器官B卫分和皮肤C气分和内脏D气分和呼吸道E营血分和消化道 17 69 北京犬 2岁 体表发热 咳声不爽 声音宏大 鼻流粘涕 呼出气热 口渴喜饮 舌苔薄黄 口色短津 脉象浮数 按照中兽医理论 上述症状属于A风寒咳嗽B风热咳嗽C肺火咳嗽D肺阴虚咳嗽E肺阳虚咳嗽 18 15 牛出现恶寒 发热 无汗 头低 相脊四肢强拘 或跛行 关节肿痛二屈伸不利 咳嗽 气喘 脉浮紧的症状 可采用的治疗方法有A辛凉解表 护阴津B解肌祛风 调和营卫C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D清热泻火 荡涤内热E和解少阳 19 21 北京犬 2岁 体表发热 咳声不爽 声音宏大 鼻流黏涕 呼出气热 口渴喜饮 舌苔薄黄 口色短津 脉象浮数 根据中兽医辨证论治 该病可采用的治疗方法是A祛风散寒 止咳平嗽B清肺止咳C疏风散热 止咳平嗽D清肺止咳E健脾化痰止咳 20 50 马患病表现为咳嗽喘气 其发病机理主要是A阴阳失调B正邪盛衰C升降失常D五脏虚弱E六腑不通 21 27 马 证见精神沉郁 体温升高 口色红赤 排粪不爽 腥臭拉稀 粪便带黏膜 恶臭 该病应采用的中医治疗原则是A散寒除湿止泻B清热燥湿止泻C消食导滞D健脾止泻E温肾止泻 22 41 马 证见精神沉郁 体温升高 口色红赤 排粪不爽 腥臭拉稀 粪便带黏膜 恶臭 中兽医辩证确定的证候为A寒湿泄泻B湿热泄泻C伤食泄泻D脾虚泄泻E肾虚泄泻 23 62 马 证见精神沉郁 体温升高 口色红赤 排粪不爽 腥臭拉稀 粪便带黏膜 恶臭 针对上述症状 以下方剂可用于治疗本病的是A郁金散B平胃散C银翘散D香薷饮E补中益气汤 24 19 牛肾气不固的临床表现为A腰腿不灵 呼多吸少B腰腿不灵 小便频数而清C腰腿不灵 泄泻D腰腿不灵 四肢浮肿E腰腿不灵 形寒肢冷 25 23 马 证见腹痛起卧 肠鸣 粪便稀薄 口内湿滑 口流清涎 口色情白 脉象沉迟 该病可辨证为A小肠中寒B小肠湿热C肝胆湿热D寒湿困脾E食积大肠 26 31 犬 在窝中蜷缩哆嗦 不愿吃喝 出现咳嗽 气喘 鼻流清涕等证 体温39 5 该病的病因病机为A外感热邪B伤寒之邪传入少阳C外感风寒D表热未解传热邪入里E阴虚咳嗽 27 32 犬 在窝中蜷缩哆嗦 不愿吃喝 出现咳嗽 气喘 鼻流清涕等证 体温39 5 宜选用的方剂为A小柴胡汤B桂心散C麻黄汤D白虎汤E银翘散 28 38 犬 在窝中蜷缩哆嗦 不愿吃喝 出现咳嗽 气喘 鼻流清涕等证 体温39 5 该病的治法为A温中散寒 健脾理气B辛凉透表 清热解毒C和解少阳 扶正祛邪D发散风寒 宣肺平喘E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 29 43 羔羊 1周龄 下痢黄色稀粪 偶见混有凝血乳小块 吃奶少 神乏无力 口干舌燥 口渴贪饮 尿液短赤 口色红黄 脉象滑数 该病的证型为A大肠液亏B大肠冷泻C脾胃虚寒D大肠湿热E食积大肠 30 67 马 证见腹痛起卧 肠鸣 粪便稀薄 口内湿滑 口流清涎 口色情白 脉象沉迟 该病证最适宜的基础方剂是A白头翁汤B橘皮散C胃苓散D大承气汤E郁金散 31 91 马 证见腹痛起卧 肠鸣 粪便稀薄 口内湿滑 口流清涎 口色青白 脉象沉迟 该病症的治法为A清热利湿B通便攻下C温中化湿D清利小肠E温阳散寒 32 95 羔羊 一周龄 下痢黄色稀粪 偶见混有凝血乳小块 吃奶少 身乏无力 口干舌燥 口渴贪饮 尿液短赤 口色红黄 脉象滑数 治疗应选用A当归苁蓉汤B大承气汤C郁金散D挂心散E小承气汤 33 4 按照五行生克乘侮规律 肝病传肺为A木侮金B木乘土C火克金D水乘火E金生水 34 11 治疗颜面神经麻痹可选用的处方是A乌梅散B牵正散C天麻散D镇肝熄风汤E决明散 35 15 可兼治外寒和内寒的药物是A羌活B防风C荆芥D独活E细辛 36 17牛 草料迟细 体瘦毛焦 倦怠肯卧 肚腹虚胀 尿短粪稀 口色淡黄 舌苔白 脉缓濡 该病中兽医辩证属于A脾气下陷B寒湿困脾C脾阳虚D胃阴虚E脾虚不运 37 36 马 身热 大汗 口渴喜欢 口津津干燥 口色鲜红 舌苔黄燥 脉洪大 治疗宜选用的方剂是A麻杏石甘汤B增液承气汤C清莹汤D白虎汤E犀角地黄汤 38 47既能泻下 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A火麻仁B山楂C大黄D郁李仁E番泻叶 39 48 主命门之火的是A胆B脾C胃D大肠E肾 40 53 长于疏散少阳半表里之邪的药物是A葛根B柴胡C升麻D麻黄E桂枝 41 64 一种药物的毒性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配伍关系为A相须B相使C想畏D相杀E相恶 42 75 牡蛎散的功效是A固表敛汗B补肾填精C益气固表D滋阴补肾E镇肝熄风 43 79冰硼散的组成中 除了冰片和硼砂外 还包括A朱砂 玄明粉B朱砂 陈石灰C玄明粉 薄荷D陈石灰 大黄E玄明粉 大黄 44 84 肺主一身之气 体现在A心气B清气C宗气D营气E元气 45 91 肉桂治下焦命门之火不足 伤水冷痛症时 最常配伍的药物是A羌活B细辛C独活D桑寄生E附子 46 92 受纳和腐熟水谷的是A胆B脾C胃D大肠E肾 47 98白头翁汤的组成是A白头翁 黄连 黄芩 秦皮B白头翁 黄芩 黄柏 秦皮C白头翁 黄连 黄柏 秦皮D白头翁 郁金 黄芩 黄柏E白头翁 黄连 黄柏 苦参 48 50 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排斥 相互斗争 相互制约的关系为A 阴阳互根B 阴阳消长C 阴阳对立D 阴阳转化E 阴阳关联 49 51 六淫之中 湿邪的主要性质是A 阴冷 凝滞B 炎热 升散C 重浊 黏滞D 善行 主动E 热极 炎上 50 52 中药四气是指A 寒 热 温 平B 升 降 浮 沉C 辛 甘 酸 苦D 生 克 乘 侮E 寒 凉 温 热 51 53 发汗解表 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与麻黄相须配伍的药物是A 防风B 桂枝C 薄荷D 葛根E 升麻 52 54 白虎汤的药物组成是A 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B 石膏 知母 栀子 甘草C 石膏 知母 芦根 甘草D 石膏 知母 粳米 黄连E 石膏 知母 粳米 黄柏 53 55 治疗老龄患畜肠燥便秘的方剂是A 曲蘖散B 保和丸C 白头翁汤D 大承气汤E 当归苁蓉汤 54 56 善祛风痰的中药是A 半夏B 贝母C 桔梗D 天南星E 旋覆花 55 57 理中汤的药物组成为A 党参 黄芪 白术 白芍B 党参 干姜 白术 炙甘草C 党参 黄芪 白术 炙甘草D 党参 茯苓 白术 炙甘草E 党参 干姜 茯苓 炙甘草 56 58 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的药物是A 川芎B 丹参C 桃仁D 赤芍E 乳香 57 59 补血活血兼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是A 白芍B 阿胶C 当归D 山药E 百合 58 60 具有平肝息风作用的药物是A 天麻B 杜仲C 山药D 麻黄E 桑叶 59 A 肝血虚B 肝胆湿热C 肝火上炎D 肝阳化风E 阴虚生风72 犬 眼目红肿 羞明流泪 视物不清 粪便干燥 尿浓赤黄 口色鲜红 脉数 对于该病证 给予辨证分型是73 牛 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粪便稀软 尿黄混浊 可视黏膜发黄 鲜明如橘 口色红黄 舌苔黄腻 脉数 对于该病证 给予辨证分型是 60 84 马 耳鼻温热 泄泻 泻粪腥臭 尿液短赤 口津干黏 口渴贪饮 口色红黄 舌苔黄腻 脉象滑数 该病中兽医辨证属于A 食积大肠B 大肠冷泻C 大肠湿热D 大肠液亏E 热结肠道 61 85 牛 精神倦怠 体瘦毛焦 食欲不振 久泻不止 脱肛 口色淡白 脉虚 治疗宜选用的方剂是A 四物汤B 曲蘖散C 桂心散D 六味地黄汤E 补中益气汤 62 128 马患热喘证的典型证候为A 咳嗽气喘 鼻流清涕B 呼吸喘促 呼出气热C 形寒肢冷 动则喘甚D 精神倦怠 呼多吸少E 喘声低微 日轻夜重 63 一牛发病 证见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 口渴多饮 泻粪黏腻腥臭 尿短赤 轻微腹痛 口色红 舌苔黄厚 脉象沉数 180 该病证可辨证为A 热泻B 寒泻C 伤食泻D 脾虚泻E 肾虚泻181 该病证的治法为A 温中止泻B 清热止泻C 消食止泻D 健脾止泻E 补肾止泻 64 春季 一3月龄幼犬 突然出现咳嗽 证见发热 咳嗽声高 鼻流黏涕 呼出气热 舌苔薄黄 口红津少 脉浮数 195 该犬的咳嗽可辨证为A 风寒咳嗽B 风热咳嗽C 气虚咳嗽D 肺热咳嗽E 阴虚咳嗽196 引起该犬咳嗽的病因是A 运动过度B 饥饱不均C 痰浊内生D 虚火伤肺E 外感风热197 治疗该病应选用A 麻黄汤B 银翘散C 清肺散D 四君子汤E 百合固金汤 65 马 证见发热 肠燥便秘 腹痛 尿短赤 口津干燥 口色深红 舌苔黄厚 脉沉实有力 198 该病证可辨证为A 邪热犯肺B 热入心包C 热结肠道D 肝胆湿热E 膀胱湿热199 该病证的治法为A 清肺化痰B 清心开窍C 通便泄热D 清肝利胆E 清热利湿200 该病证最适宜的基础方剂是A 八正散B 清宫汤C 茵陈蒿汤D 增液承气汤E 麻杏石甘汤 66 4 按照五行生克乘侮规律 肝病传肺为A木侮金B木乘土C火克金D水乘火E金生水 67 15 可兼治外寒和内寒的药物是A羌活B防风C荆芥D独活 68 16牛 草料迟细 体瘦毛焦 倦怠肯卧 肚腹虚胀 尿短粪稀 口色淡黄 舌苔白 脉缓濡 该病中兽医辩证属于A脾气下陷B寒湿困脾C脾阳虚D胃阴虚E脾虚不运 69 6 马 身热 大汗 口渴喜欢 口津津干燥 口色鲜红 舌苔黄燥 脉洪大 治疗宜选用的方剂是A麻杏石甘汤B增液承气汤C清莹汤D白虎汤E犀角地黄汤 70 47既能泻下 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A火麻仁B山楂C大黄D郁李仁E番泻叶 71 48 主命门之火的是A胆B脾C胃D大肠E肾 72 53 长于疏散少阳半表里之邪的药物是A葛根B柴胡C升麻D麻黄E桂枝 73 64 一种药物的毒性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配伍关系为A相须B相使C想畏D相杀E相恶 74 75 牡蛎散的功效是A固表敛汗B补肾填精C益气固表D滋阴补肾E镇肝熄风 75 79冰硼散的组成中 除了冰片和硼砂外 还包括A朱砂 玄明粉B朱砂 陈石灰C玄明粉 薄荷D陈石灰 大黄E玄明粉 大黄 76 91 肉桂治下焦命门之火不足 伤水冷痛症时 最常配伍的药物是A羌活B细辛C独活D桑寄生E附子 77 98白头翁汤的组成是A白头翁 黄连 黄芩 秦皮B白头翁 黄芩 黄柏 秦皮C白头翁 黄连 黄柏 秦皮D白头翁 郁金 黄芩 黄柏E白头翁 黄连 黄柏 苦参 78 8 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发汗解表 能与麻黄相配伍的药物是 A 防风B 桂枝C 薄荷D 葛根E 升麻 79 12 六淫之中 暑邪的主要性质是 A 阴冷 凝滞B 炎热 升散C 重浊 黏滞D 善行 主动E 热极 炎上 80 17 具有泄热通便 润燥软坚 清火消肿之功效作用的药物是 A 黄柏B 阿胶C 当归D 山药E 芒硝 81 18 治疗反刍兽粪便千燥的首选泄下药物是 A 硫酸钠B 人工盐C 硫酸镁D 面碱E 食用油 82 34 四物汤的药物组成为 A 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B 大黄 黄精 黄苓 川芎C 麻黄 桂枝 当归 白芍D 熟地 当归 黄苓 炙甘草 83 39 善于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的中药是 A 半夏B 黄连C 桔梗D 黄柏E 旋覆花 84 41 清热解毒兼凉血燥湿止痢的方剂是 A 曲蘖散B 傈和丸C 白头翁汤D 大承气汤E 当归苁蓉汤 85 44 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的药物是 A 川芎B 丹参C 桃仁D 赤芍E 乳香 86 46 猪 耳鼻温热 泄泻 泻粪腥臭 尿液短赤 口津千黏 口渴贪饮 口色红黄 舌苔黄腻 脉象滑数 该病中兽医辨证属于 A 热结肠道B 大肠冷泻C 大肠湿热D 大肠液亏E 食积大肠 87 50 大承气汤的组成 A 大黄 枳实 厚朴B 大黄 枳实 厚朴 芒硝C 大黄 芒硝 甘草D 大黄 芒硝 枳实E 大黄 芒硝 枳实 莱菔子 88 58 中药五味是指 A 辛 甘 酸 苦 咸B 辛 甜 酸 苦 咸C 辛 甘 酸 苦 辣D 生 克 乘 侮E 寒 凉 温 热 虚 89 60 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是 A 丹参B 杜仲C 山药D 黄连E 桑叶 90 89 中医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 A 阴阳对立 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B 寒 热 虚 实C 阴阳相对 阴阳互根 阴阳消减 阴阳转化D 阴阳相加 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 阴阳互补E 阴阳相克 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 91 92 牛 精神委顿 行走无力 食欲废绝 卧多立少 卧地时头曲于腹或紧贴于地 肚腹紧缩 排粪艰难 粪于色黑 形如盘珠 有恶臭气味 治疗最宜选用的基础方剂是 A 四物汤B 大承气汤C 泄心汤D 六味地黄汤E 补中益汤 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