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新古典贸易理论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913804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4.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学新古典贸易理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国际贸易学新古典贸易理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国际贸易学新古典贸易理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赫克歇尔 俄林模型 H O理论 第二节标准贸易模型 第4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1 第一节赫克歇尔 俄林模型 H O理论 2 埃利 赫克歇尔 EliHeckscher 伯蒂尔 俄林 BertilOhlin 3 一 H O理论产生的背景与基本假设 1 H O理论产生的背景 国际贸易 相对价格差 成本差 劳动生产率差异 比较成本说 要素禀赋差异 H O理论 4 要素禀赋 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 K L 大于他国 则称该国为资本 相对 丰富或劳动 相对 稀缺的国家 反过来 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5 图中 EA EB分别表示A B两国的要素总量组合 A B 故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 B国则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6 要素密集度 Factorintensity 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7 要素密度集 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8 2 H O模型基本假设 1 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 2 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 3 模型收益不变 4 所有商品市场 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 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 6 假设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 B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7 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 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8 X Y的生产技术不同 其中假设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9 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 9 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 相对供给差异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结论 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要素禀赋点 10 11 12 二 H O理论的基本命题与结论1 基本命题 1 生产成本的高低取决于生产要素价格和要素结合的比例 2 一国将出口它相对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 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 进口的是它稀缺要素密集的产品 逻辑关系 13 2 基本命题与结论 1 在国际贸易体系中 一国出口的总是那些以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 而进口的则总是那些以自己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 H O定理 2 国际贸易使各贸易参与国之间的要素报酬差异缩小 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3 斯托尔伯 萨缪尔森定理 theStolper Samuelsontheorem 4 罗布津斯基定理 Rybezynskitheorem 14 15 要素供给比例与要素价格均等化论 最后 每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 劳动比例都要低于X相对价格变化之前的要素使用比例 解释要素价格均等化 16 要素价格均等化 17 18 在均衡状态下 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分别为 w Px MPLX PY MPLY 1 r Px MPKX PY MPKY 2 由 1 和 2 两式 可以得到 解释斯托尔伯 萨缪尔森定理 19 当X的相对价格上升时 X Y两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 劳动比率均下降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当资本 劳动比例下降时 由于资本相对于劳动的投入减少 所以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上升 相反 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下降 由 3 4 两式 则 r Px r Py均上升 而 w Px w py均下降 即X相对价格上升后 资本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上升 劳动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 20 斯托尔伯 莎缪尔森定理 theStolper Samuelsontheorem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 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 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S S定理的引申 S S定理在H O基础上的应用 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21 罗伯津斯基定理 RybczynskiTheorem 假设某一生产要素总量增加 比如说资本供给增加了 K 22 罗伯津斯基定理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 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 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23 图示证明 图中资本增加后要素禀赋点由E变为E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X Y两个部门的要素使用比例仍保持原来水平不变 由图可知 X部门产出增加了 而Y部门的产出则减少了 图3 9 24 大国情形 假设资本增加 劳动不变 图中 通过Q与Q 两生产均衡点的直线R称为罗伯津斯基线 资本增加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 25 1951年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的贸易数据对要素禀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 里昂惕夫利用投入 产出法计算和比较了美国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中的资本和劳动力投入 结果却得出了与要素禀赋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 对要素禀赋模型的检验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第三节H O理论的检验 1 里昂惕夫之谜的由来及内容 26 里昂惕夫之谜根据要素禀赋理论 如果知道一国的资源禀赋状况 就可以推断其国际贸易的模式 20世纪40年代 美国被认为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 因此 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1951年 里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的进出口数据对要素禀赋模型进行了检验 计算结果表明 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 劳动比率比出口产品高出大约30 这意味着 美国是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 这样 里昂惕夫的实证研究便得出了与要素禀赋理论完全相悖的结论 在国际贸易理论界被称为 里昂惕夫之谜 27 美国国内生产1百万美元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所需的资本与劳动 1947 28 里昂惕夫之谜 TheLeontiefParadox 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 这一结果与H O理论恰恰相反 2 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 里昂惕夫的解释 有效劳动 effectivelabor 由于劳动素质各国不同 在同样的资本配合下 美国的劳动生产力约为他国 比如意大利 的3倍 因此若以他国作为衡量标准 则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应是现存劳动量的3倍 从有效劳动数量看 美国应为 有效 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 而资本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 29 2 要素密度逆转 factorintensityreversal 在某些要素价格下 X是资本密集型的 Y是劳动密集型的 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 X变成劳动密集型 Y变为资本密集型 因为里昂惕夫是根据美国的技术条件来测算进口商品在他国生产时的要素密度 但在要素密度逆转存在的情况下 这可能会造成误会 30 3 需求逆转 demandreversal 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 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 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 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 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虽然美国的资本比较充裕 但如果美国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中 资本密集型商品 以制成品为主 占据绝大部分比重 那么美国则有可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31 5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与资本在生产中往往是互补的 因此 一些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 如能源 往往也是资本密集型的 从自然资源的角度看 美国的某些自然资源是相对稀缺的 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 如石油 这样 美国的太宗进口商品很多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 从自然资源角度看 实际上美国进口的是其稀缺的自然资源 而不是资本 4 保护贸易政策的影响 32 3 里昂惕夫之谜的谜外解释 新要素学说 1 人力资本一般劳动可区分为非熟练劳动 unskilledlabor 和熟练劳动 skilledlabor 两类 熟练劳动是指具有一定技能的劳动 这种技能不是先天具备的 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 培训等手段积累起来 由于这种后天的努力类似于物质资本的投资行为 所以我们称后一类劳动为人力资本 美国经济学凯恩 PeteB Kenen 后来发现 美国的出口以物质资本加人力资本密集型商品为主 33 2 研究与开发要素说 研究是指与新产品 新技术 新工艺紧密相关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开发则是指新品的设计开发与试制 该学说认为 研究与开发要素是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 使企业有出口优势的重要生产要素 一个国家越重视研究与开发要素的作用 产品的知识与技术密集度就越高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就越有利 在一定的条件下 投入研究与开发的资金的多少 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 产生出新的贸易比较利益 34 3 技术要素说 该学说认为 作为生产过程中的知识 技巧和熟练程度的技术 不仅能够提高土地 劳动和资本要素的生产率 而且可以提高三者作为一个整体的全部要素生产率 从而改变土地 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相对比例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 技术也是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 技术进步会对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比率产生影响 从而影响各国产品的相对优势 对贸易格局的变动产生作用 35 4 信息与管理说 生产要素的信息是指一切来源于生产过程之外并作用于生产过程的 能带来利益的讯号的总称 信息作为一种能创造价值的资源 与有形资源结合在一起构成现代生产要素 在现代国际贸易中 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商情战 信息战 每个企业获取信息的快慢 拥有住信息多少 往往会左右其生产经营和决策 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命运 而一个国家利用信息的状况则将影响到它的比较优势 改变它在国际贸易分工中的地位 36 第二节标准贸易模型 37 38 二 相对供给曲线与预算约束 39 三 个人和社会无差异曲线 40 41 XYA1015B1020 四 贸易价格的确定 国际相互需求理论 42 43 相互需求方程式均衡的条件及其评价 概念 在由比较利益所决定的两国交换比率上 下限内 实际的国际商品交换比率由贸易国对彼此商品的需求强度所决定 基本内容 1 均衡状态的贸易条件 由两国处于贸易对象的相对需求强度决定的 2 理论均衡价格为双方正好能够吸收掉对方的出口比率 3 需求强度更大的商品 更接近该商品进口国的国内价格 且进口国获得利益少 提出的目的 1 在贸易条件的确定上 比较利益学说给出的是一个价格区域而不是交换比率 2 相互需求方程式从需求着手 弥补了比较利益学说在价格确定上的不足 44 1 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 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 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 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 常用的贸易条件有3种不同的形式 价格贸易条件 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国的贸易所得 1 净贸易条件 N PX 出口价格指数 PM进口价格指数X100 2 收入贸易条件 I PX 出口价格指数 PM 进口价格指数 XQX 出口商品的数量指数 X100 3 单因素贸易条件 S PX 出口价格指数 PM 进口价格指数 X 出口商品劳动率指数 4 双因素贸易条件 D PX 出口价格指数 PM 进口价格指数XZX 出口商品劳动率指数 PM 进口商品劳动率指数 五 贸易条件与提供曲线 45 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 它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 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 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 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 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 交换比率 提供曲线反映的是一国为了进口其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 提供曲线包含了供给和需求两方面 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量 曲线本身是由一个国家的供给 出口 需求 进口 曲线合成的 2 提供曲线 46 47 48 3 贸易无差异曲线 49 50 51 贸易无差异曲线 在福利不变 生产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贸易调节得到的生产 消费与进出口商品数量组合的情况 52 53 54 对提供曲线的评价 1 满足均衡要求 国际收支平衡 各国商品供需平衡 生产最大量 2 如果不能满足上述条件 存在自动恢复机制 3 其理论基础是一般均衡理论 价格决定而非价值决定 55 六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方法 56 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