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提供曲线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913802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学提供曲线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国际贸易学提供曲线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国际贸易学提供曲线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贸易提供曲线和贸易条件 1 李嘉图比较成本论 1 2 3 理论前提 马歇尔相互需求论 穆勒相互需求论 2 一 比较成本论的主要内容 一 比较成本论概述李嘉图则认为 一国不仅可以依据绝对优势原则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而且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上没有任何绝对优势 只要它与其他国家相比 生产各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 那么 仍可以通过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出口 来换取它自己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 从而获得利益 这一学说当时被大部分经济学家所接受 时至今日仍被视作是决定国际贸易格局的基本规律 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李嘉图比较成本论的核心可以归纳为一句话 两优取其重 两劣择其轻 3 二 简评 1 比较成本论在更广的范围里推动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开展 2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坚持了劳动价值论 3 比较成本论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前提基础上的 把多变的经济世界抽象成静止的均衡的世界不符合当代的实际情况 是它的局限性 4 二 相互需求论相互需求论实质上是指由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 是比较利益理论的补充 穆勒和马歇尔是相互需求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穆勒首先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 马歇尔以几何的方法对此理论作了进一步分析和阐述 一 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约翰 斯图亚特 穆勒 JohnStuartMill1806 1873年 是英国经济学界的重要人物 是李嘉图的追随者 也有人称他是 最后一个古典主义者 1848年 他出版了其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原理 在书中他论述了他的 相互需求原理 或如其自称的 相互需求方程式 5 1 互惠贸易的范围穆勒认为 交易双方在国内市场有各自的交换比例 在世界市场上 两国商品交换形成一个国际交换比例 即贸易条件 这一比例只有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 才对贸易双方有利 2 贸易利得的分配穆勒认为 国际贸易能给参加国带来利益 贸易利得的大小取决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之间的范围 即互惠贸易范围 的大小 而贸易利得的分配中孰多孰少 则取决于具体的国际交换比例 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 对本国越不利 本国分得的贸易利得越少 6 3 相互需求法则 穆勒认为一切贸易都是商品的交换 一方出售商品便是购买对方商品的手段 即一方的供给便是对对方商品的需求 所以供给和需求也就是相互需求 一国对另一国出口的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强 而另一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越弱 则贸易条件对该国越不利 该国的的贸易利得越小 反之 则贸易条件对该国越有利 该国贸易利得越大 这就是相互需求法则 7 二 评价1 穆勒的理论解决了国际贸易为双方带来利益的范围问题 发展了李嘉图的理论 使得比较成本学说成为更加完整的理论 这也被人们称作是穆勒理论的一个 重大贡献 2 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只能说明经济规模相当 而且双方需求对国际交换比率给予重大影响的两国贸易 这种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 3 穆勒的相互需求均衡以物物交换为前提 与现实大相径庭 8 二 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阿费里德 马歇尔 AlfredMarshall1842 1924年 英国经济学家 是新古典学派或称剑桥学派的奠基者 他研究了穆勒的国际贸易理论 并在1878年问世的代表作 对外贸易纯理论 中首先以几何曲线阐释穆勒的相互需求说 马歇尔指出 在国际贸易中 两国产品的交换形成了一个国际交换比例 即国际贸易条件 或称相对价格 这个贸易条件是指互利贸易条件 它必须在两国国内交换比例所规定的上下限之间 马歇尔的观点与穆勒的观点几乎一致 但马歇尔是用几何图形阐述他的上述观点的 9 一 互利贸易条件的范围两个参加国际贸易的国家所接受的贸易条件 必须是对双方都有利的贸易条件 这种贸易条件必须被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 这种范围在两国国内交换比例所规定的上下限之间 举个例子分析 假设用毛呢交换钢铁 英国国内交换比例为10 15 德国国内交换比例为10 20 所以两国的毛呢交换钢铁的互利贸易条件的范围就限定在10 15 10 20这个上下限之间 马歇尔用几何图形对互利贸易条件作了解释 10 图1互利贸易条件的范围 X 11 二 相互需求均衡决定贸易条件 相互需求均衡就是指相互供求相等 穆勒用相互需求方程式说明贸易条件 一国出口商品的价格除以进口商品的价格 或国际交换比例的决定 而马歇尔则是用提供曲线解释贸易条件或国际交换比例 下面对提供曲线进行介绍 并通过提供曲线来解释贸易条件或国际交换比例 12 主要内容 提供曲线的含义及推到方法 贸易均衡 提供曲线的移动 1 2 3 13 7 1一国的提供曲线 一 提供曲线的定义一国的提供曲线 或称相互需求曲线 表示该国所有可能的相对价格水平上愿意在国际市场上购进和卖出的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数量 它表明一国的进出口意向随着商品相对价格 贸易条件 的变化而变化 二 提供曲线的推导提供曲线是由生产可能性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以及可发生贸易的各种不同的相对价格推导出来的 这种方法也被称为贸易三角方法 具体如下图 14 图7 1两种可能的贸易条件下的贸易三角 a b 15 图7 2不同贸易条件和提供曲线上的进口 出口组合 16 7 2贸易均衡 将两国的提供曲线置于同一张图形中 如图7 3所示 我们就可以解释贸易均衡和贸易条件的均衡 equilibriumtermsoftrade 贸易在E点实现均衡 均衡贸易条件用从原点出发的通过原点的射线的斜率来表示 17 图7 3贸易均衡的实现 18 7 3提供曲线的移动 实际上 提供曲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两国的调整将导致提供曲线的发生改变 假设在实现图7 3所示的均衡之后 国家 的消费者改变了偏好 想要购买更多的的Y商品 其提供曲线将会表现出这种变化 发生移动 如下图所示 19 图7 4国家 提供曲线的移动 20 当然 导致提供曲线移动的原因很多 比如收入水平的提高导致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增加 或者国家出口行业的生产率改进 则会增加该国的出口供应 反过来 提供曲线的左右移动 则可从以上几种情况来分析原因 随着提供曲线的移动 均衡贸易条件和贸易额都会发生额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由当前市场情况变化引起的 在图7 4所示的国家 的偏好发生变化 国家 保持不变 我们来分析均衡贸易条件的变化 如下图7 5所示 21 图7 4国家 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求 22 注意 如果一个国家是小国 提供曲线的移动会影响贸易条件的结论就不成立了 小国 在国际经济学中 被定义为哪些无法通过自身行为来影响其贸易条件的国家 大国 则是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影响贸易条件的国家 而一个国家究竟归入大国还是小国则是一个经验问题 23 7 4提供曲线的形状 一 弹性和提供曲线前几节一直忽略的一个方面就是提供曲线的具体形状及发生弯曲的原因 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就要引入另外一个概念 弹性 我们来介绍最常用的一个定义 即提供曲线上的进口需求弹性 进口需求弹性 等于进口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进口相对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进口需求弹性的种类 根据提供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大小可把其分为 富有弹性 缺乏弹性 和 单元弹性 其几何计算方法及种类如下图7 6所示 24 二 提供曲线弯曲的另一种解释以上我们用弹性这个工具讨论了如何区分和解释提供曲线形状的问题 现在我们从另一种角度来对其进行解释 替代效应使提供曲线向上倾斜 生产效应强化了替代效应 也使提供曲线向上倾斜 收入效应使提供曲线向下倾斜 结论 如果替代效应和生产效应对对出口的影响之和大于收入效应 提供曲线的形状将向上倾斜 如果收入效应超过了其他两种效应之和 提供曲线将向下倾斜或者向后弯曲 25 三 马歇尔的解释 前面所分析的两条提供曲线弯曲的方向不同 国家 的提供曲线向上弯曲 表示用一定数量的X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Y商品 国家 的提供曲线向下弯曲 表示用一定数量的Y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X商品 可以看出 两条曲线的弯曲方向不同 所表示的贸易条件都是对本国越来越有利 这里的问题是 提供曲线为什么会弯曲 马歇尔用他的供求价格论对此问题做了解释和分析 26 一方面 从商品的效用角度分析 商品的效用指商品的有用性 或者是满足消费者欲望的程度 马歇尔认为商品的价值由产品的效用决定 而产品的效用大小则是由该类商品的供求状况所决定 认为商品的边际效用呈递减状态 这是马歇尔的重要观点之一 在此例中 对国家 来说 随着进口Y商品和出口X商品数量的增加 国内市场上Y商品的数量在增加而X的数量则在减少 其结果是 X商品因数量减少而效用提高 Y商品则因数量增加而效用下降 使得国家 出口同样数量的X商品必须换回比以前更多数量的Y商品 这才能使它愿意继续扩大这种国际间的贸易 27 另一方面 从商品的成本角度分析 商品的价格由生产成本决定 而生产成本的高低则与商品的产量密切相关 对国家 来说 随着X出口数量的增加 国内产量必须要增加 由于总产量的增加 使商品X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 其价格也随之提高 这就决定了用一定数量的X商品必须交换更多的Y商品 国家 才愿意继续扩大进出口数量 分析这个问题时必须有一个假设条件 马歇尔本人并没有做这种假设 即假设国家 生产钢铁的规模效益已达到最佳点 再增加产量 成本也将随之增加 28 简评 1 马歇尔理论的积极意义 1 马歇尔理论是对比较成本论的较好补充 这主要表现在他从相互需求论的角度解释了贸易条件的确定 回答了参加国际贸易的双方各得多少利益的问题 2 马歇尔分析方法有创新 他所使用的 提供曲线 这种分析工具 也被后来的很多经济学家所运用 这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深入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2 马歇尔理论的主要缺陷 1 马歇尔的供求价值论是片面的 2 马歇尔的理论缺少创新 他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对穆勒理论的补充和发挥 缺少创新之处 29 7 5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并不表示贸易利得的绝对量 而表示贸易利得的变化情况 通过建立基期比率后 观察贸易条件的变化 可以反映一国的贸易条件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 贸易条件有四种不同的形式 商品贸易条件或者纯物物交换的的贸易条件 指在一国出口商品的价格除以进口商品的价格 如提供曲线图形中的 一般简称为贸易条件 TOT 在计算一国贸易条件时 因为可交易的商品数量众多 一般通过价格指数来计算进出口规模 30 贸易条件指数 贸易条件指数 出口商品价格指数 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31 1 商品贸易条件 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它表示一国每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获得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 以PX代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 PM代表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则商品贸易条件指数T 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为 意义 如果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 表明同等数量的出口商品换回了比基期更多的进口商品 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如果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 则表明贸易条件恶化 贸易条件问题实质是贸易利益分割问题 32 1 表示贸易利益的变动 并不能表示一国获得的贸易利益总量 2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动反映贸易条件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 它不能表示贸易条件是否合理 3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下降并不必定意味着一国贸易利益的减少 关于商品贸易条件的几点说明 4 商品进出口结构不发生变动的一段时间计算的结果才有效 33 2 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把商品贸易条件与要素生产率结合起来考察 可以得到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1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的要素生产率指数与同期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 ZX代表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 34 2 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双项要素贸易条件不仅考虑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而且考虑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其计算公式为 ZM代表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 假定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和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仍按前例 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1980年到1990年期间从100上升到105 则该国的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为 D 95 110 130 105 100 106 92 反映了进出口国的贸易竞争 实质上是劳动生产率的竞争这一现实 35 3 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收入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出口量指数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 它表示一国用出口支付进口的能力 I代表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QX代表出口量指数 式中PX与QX的乘积表示一国的出口总收入指数 再除以进口价格指数 显然表示一国进口支付能力 第一例中 如果出口量急剧上升了20 则I 86 36 120 103 63 尽管该国商品贸易条件恶化了 但由于出口能力的提高和出口收入的增加 该国1990年的进口能力还是比1980年提高了3 63 也就是说收入贸易条件改善了 36 谢谢 37 1 商品贸易条件例题 假定1980年为基准年 进出口价格指数均为100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也是100 1990年底该国的出口价格指数下降了5 进口价格指数上升了10 计算该国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并说明含义 T 95 110 100 86 36 意味着1980 1990年间该国的贸易条件指数下降约15个百分点 贸易条件恶化了 38 2 单要素贸易条件例题 假定该国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变化状况与前例相同 而该国出口部门的生产率从1980年的100上升到1990年的130 则该国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为 S 95 110 130 112 27 意味着尽管该国的商品贸易条件恶化了 但因在这期间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幅度大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下降的幅度 从要素贸易条件看还是改善了 当然 其他贸易伙伴国与该国共同分享了它的出口部门生产率增加的部分 39 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