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黄龙病发生与防控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893916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4.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柑橘黄龙病发生与防控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柑橘黄龙病发生与防控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柑橘黄龙病发生与防控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柑橘黄龙病监测与防控技术 1 提纲 一 病原与寄主二 分布与危害三 症状识别四 柑橘木虱五 传播途径与影响发病因子六 检测与监测方法七 防控措施 2 一 病原与寄主 1 病原 学名LiberobacterasiaticunPoonaetal 1995分类地位薄壁菌门韧皮部杆菌属英文病名CitrusHuanglongbingHB Afriangreeningdisease 3 病原形态 为一种似gracilicute的格兰氏阴性细菌 存在于韧皮部的筛管细胞内 通过连续超薄切片之电镜相片观察 该病病原成熟体为直杆状 大小为350 550 600 1500毫微米 有二层外壁膜包围 壁厚为20 25毫微米 属多形性 生出弯曲的长杆体而生长为新菌体 100 250 500 2500毫微米 衰老后成为球状体 直径700 800毫微米 并含有稀薄细胞质 4 病原分类 5 2 柑橘黄龙病自然寄主柑橘黄龙病病原类细菌能感染柑橘属 枳属和金柑属中大多数的柑橘品种 种及杂种和一些柑橘近缘种 宽皮橘类 橙类 柚类 柠檬类 杂柑类和香橼类等是病原主要寄主 蕉柑 椪柑 茶枝柑和年橘等品种最易感病 温州蜜柑和橙柚类较为抗病 其他寄主包括九里香 菟丝子等 6 对寄主的敏感性 能危害柑 橘 橙 柠檬 柚及四季橘 椪柑 蕉柑和茶枝柑受害较烈 红橘 柚有一定的抗性 田间不同品种成年树果园发病后衰退速度有差异 蕉柑 椪柑 茶枝柑和年橘最易感病 其次甜橙 柚 温州蜜柑的耐病性较强 病树结果时间较长 枳在田间很少表现症状 7 二 分布与危害 分布 亚洲从巴基斯坦到中国的各个国家都有发生 非洲非洲分布于整个南部和东部地区 澳大利亚有一种病类似黄龙病 但未发现传播媒介的昆虫 加蓬没发现此病 但发现传病昆虫 8 柑橘黄龙病发病历史 19世纪初广东省汕头地区十九世纪末广东省潮汕地区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广东潮汕 新会 福建龙溪 福州和广西柳州 玉林等柑橘产区七十至八十年代初福建 广西 海南 江西 浙江 四川 云南 贵州 湖南和台湾相继发现目前分布海南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湖南 福建 四川 江西 浙江 台湾 9 10 浙江省柑橘黄龙病发病的历史 2年瓯海 文成 近郊 现鹿城 瑞安 平阳 苍南等六县 区 2000年乐清市 2007年温州 台州 丽水三市所有县市区 宁波市 金华市所属的部分县 市 区 11 危害 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上危害最严重和最具破坏性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称之谓柑橘上的癌症 一般情况第一年减产可达10 20 第二年减产20 40 第三年则60 以上 3 4年后完全失去栽培价值 当地农民有比较形象的说法 一年二年青青绿绿 三年四年黄黄缩缩 五年六年光光秃秃 12 以上是此前对柑橘黄龙病危害性的一般描述 但是根据近几年我们的研究 应该区分不同类型加以认识 椪柑和温州蜜柑 失管橘园和管理橘园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种植椪柑的果园 从发病到毁园只要3 4年时间 而种植温州密柑的果园要5 6年时间 但管理的果园能达到10年以上 锯掉发病的枝条 也能延长经济寿命 推广健身栽培措施 能预防柑橘黄龙病发生 13 14 丰产园发病几年后情景 15 三 症状识别 1 黄梢 多出现在初期病树和夏秋梢发病树上 叶片呈均匀的浅黄绿色 2 斑驳 初病树或中 后期病树上均可看到 春梢及夏 秋梢病枝上均有 叶片呈黄 绿相间的不均匀斑驳状 斑块大小 形状及位置均不定 16 均匀黄化 斑驳黄化 17 3 果实症状 红鼻果 病树产生的果实小 皮变硬 易落果 果皮与果肉紧贴不易剥离 有些果实发育不全 斜肩畸形 着色不均匀 有些品种如福橘 椪柑 温州蜜柑等 果蒂附近较早变为红色 我们称之为 红鼻果 18 福橘红鼻果 温州蜜柑红鼻果 19 20 缺素型黄化又称花叶 表现为叶小 直立 叶脉及叶脉附近叶肉呈绿色而买间叶肉呈黄色 类似于缺锌 锰 铁时所表现的褪绿类型 这类病叶一般出现在中 晚期病树上 往往在又均匀黄化或斑驳黄化叶的枝条上抽发出来的新梢叶片呈现缺素状 21 四 柑橘木虱 柑橘木虱属同翅目 木虱科 国外分布印度 缅甸 斯里兰卡 巴基斯坦 尼泊尔 泰国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等国 国内广东 广西 福建 台湾 四川 云南 贵州 江西 湖南 浙江等省区 22 我省1981年普查分布温州 丽水 台州三市15县208个乡镇 平阳 苍南 文成 瑞安 乐清 瓯海 青田 泰顺 永嘉 温州市 近郊 云和 丽水 温岭 庆元 缙云 1997年普查分布温州 台州 丽水三市14县99乡镇 温岭 路桥 椒江 黄岩 临海 青田 云和 平阳 苍南 瑞安 文成 泰顺 瓯海 永嘉 20007年普查已扩散至整个台州 丽水 宁波和金华等市 23 成虫形态体长2 74 2 84mm 宽0 78 0 81mm 整体青灰色有褐色斑纹 头部前方两个颊锥凸出明显如剪刀状 复眼暗红色 单眼橘红色 胸部略隆起 前翅半透明 散布褐色斑纹 近外缘边上有5个透明斑 后翅无色透明 足腿节及胫节基部暗褐色 其余淡橙黄色 腹部背面青灰色 腹面淡绿色 生殖期橙黄色至橙红色 成虫静止时与附着物成45度角 24 木虱成虫 25 www ccpp ucr edu 26 卵长约0 3毫米 宽约0 2毫米 呈芒果形 橘黄色 表面光滑 顶端尖削 另一端有一短柄 卵散生或成排 成堆 27 若虫扁椭圆形 背面略隆起 共5龄 一龄体长0 28 0 43毫米 宽0 22 0 25毫米 无翅芽 乳白色至淡黄色 二龄体长0 59 0 67毫米 宽0 36 0 37毫米 翅芽显露 淡黄色至深黄色 三龄体长0 86 1 16毫米 宽0 39 0 52毫米 扁椭圆形 翅芽增长加宽 黄褐色 四龄体长1 36 1 46毫米 宽0 62 0 86毫米 黄褐色略带有黄绿色翅宽大 五龄体长1 8 2 02毫米 宽1 4 1 5毫米 椭圆形 背面略隆起 黄绿色带有褐色斑纹 后期转青绿色 体缩短 腹部开始隆起 28 1 3龄若虫 4 5龄若虫 29 生活史及习性浙江柑橘木虱年发生6 7代 世代重叠 以成虫在寄主叶背越冬 喜温向阳 能飞善跳 停息时为部上翘 身体与栖息面成45度角 这是区别于其他昆虫的最大特点 30 成虫大多数在11 以上开始活动 13 15 活动较多 22 以上活动频繁 24 29 成虫跳跃较多 气温下降至8 以下很少爬动 甚至用受触及也不大动 越冬自然越冬存活率53 33 产卵 13 以上开始产卵 夏秋季气温25 30 产卵量多占41 35 春梢期16 18 占30 48 晚秋梢13 15 占28 17 1月平均在4 5 以下不能分布 木虱趋食 产卵有一定趋向性 首先是趋嫩绿性 其次是种类 31 木虱田间消长卵 若虫高峰期与柑橘抽梢期相适应 春梢 3 4月 越冬成虫自3月下旬开始产卵 1代4月上中旬为产卵高峰期 夏梢 5月下旬 7月 抽梢不整齐 卵的高峰期在5月上旬 6月中旬 7月上旬 秋梢期 8 9月 卵的高峰期8月上旬 8月下旬 9月下旬 11月中旬 8 9月 成虫发生量为全年的高峰期 32 木虱寄主 柑橘木虱能为害瓯柑 椪柑 温州蜜柑 温橘 甜橙 佛手 柠檬 柚 金弹 枸橼 九里香和野生金豆 茱萸属 枳属和黄皮属等6个属26种植物 调查新发现野生山金豆 中药材 两面针是柑橘木虱的寄主 33 五 传播途径与影响发病因子 柑橘黄龙病可通过嫁接传染 苗木传播和柑橘木虱自然传病 柑橘木虱对黄龙病的传播主要由成虫进行 高龄若虫也可传播 九里香是木虱繁殖最适宜的寄主 但不是黄龙病的中间寄主 34 影响发病因子苗木带菌率及田间病株率是柑橘黄龙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 介体木虱的密度决定病害的蔓延速度 栽培管理是影响黄龙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生态条件有利于阻止病害蔓延 高接换种的果园发病重 高接树发病重 35 高接换种与未行高接换种病情对照 近几年我省开展大面积高接换种运动 接穗的频繁和盲目调运是引起扩散和加剧危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避免高接换种以及切实加强种苗检疫工作 36 六 检测与监测方法 田间诊断 利用田间诊断是鉴定黄龙病的重要方法 黄梢 叶脉黄化 叶片斑驳和叶片上类似缺锌花纹等是其部分症状 如结合果实症状 红鼻果 和媒介的存在 即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37 PCR检测技术是目前快速 准确检测柑橘黄龙病病原的一种新技术 原理是利用特异性的引物 在变温的条件下 将极微量的目的DNA片段在几小时内扩增至百万倍 从而达到可以检测的目的 PCR法不仅可以检测出已显症状的病苗及与病枝相邻的无症状枝条中有黄龙病存在 而且还能检测出在苗圃中已带病但尚未显症状的病株 38 指示植物诊断 柑橘黄龙病也可用指示植物诊断 但当存在衰退病毒时 指示植物上的典型症状往往难以表现 选用椪柑和其他宽皮橘类实生苗作指示植物可区别其二病 39 病原切片电镜观察 可利用病叶中脉组织作观察材料 经一系列的技术处理后制成超薄切片 然后在电镜下观察病原类细菌 40 荧光快速检测 用紫外光测定病果或用色层分离抽提检测 这一方法可以用来诊断南非和亚洲的黄龙病 该法用果白皮层测定 在甜橙中获得成功 但对宽皮橘和橘柚类效果则较差 用果皮抽提测定 对甜橙 宽皮橘和橘柚等有效 但对柠檬 来檬和柚则无效 41 监测 一 监测范围柑橘黄龙病 木虱 发生区 各地重点种植的柑橘生产基地 新建果园 繁种基地 种苗市场 柑橘黄龙病发生外围区 临界果园 新建果园 繁种基地 种苗市场 柑橘木虱发生外围区 临界果园 村庄邻近橘园和房前屋后零星橘树等 二 监测点设立在柑橘黄龙病和木虱适生区布局 重点是柑橘黄龙病 木虱 发生外围区 柑橘黄龙病监测点应选择具有代表性 且种植面积达20亩以上的橘园 木虱监测点应选择具有一定种植数量的零散和管理差的橘树 42 三 监测内容和方法1 柑橘黄龙病监测 监测时间每年11月 次年5月 1 病区疑似病株监测 在每年11月 次年5月 对疑似发病苗圃 果园 每月进行一次逐株仔细检查 发现疑似植株 即取样品3 5个 每样品需采集20张叶片或果蒂10个 为保证样品新鲜度和提高样品检出率 最好在送样前一天采集 取样时采症状树上的病果蒂 斑驳老叶 然后直接放于信封内 切忌塑料袋包装 送所在地植检站 43 县 市 区 柑橘黄龙病发生监测表单位 亩 株 44 县 市 区 柑橘黄龙病不定期监测表 2 临界果园 新建果园 繁种基地 种苗市场监测 在柑橘黄龙病田间典型显症期进行不定期调查 发现疑似病株进行采样送检 方法同上 45 2 柑橘木虱监测 监测时间全年 1 分布和带菌监测 对柑橘木虱分布外围区域的临界果园 村庄邻近橘园和房前屋后零星橘树等 每亩悬挂50 50cm或50 70cm的自制黄板20 25个诱捕和目测检查新梢有无柑橘木虱发生 每次检查不少于柑橘树5株 每株25梢 每月观察一次 发现柑橘木虱后 捕捉成虫每样100头 直接浸入70 酒精液内 将样品送所在地植检站 46 县 市 区 柑橘木虱分布和带菌监测表 47 2 种群动态监测 采用五点式确定橘树10株 每株选东南西北中5方位各挂牌定梢5个 于每年的2月份全年最低气温后5 7天内调查一次冬后木虱基数 以后进行每隔7天的全年观察 统计总虫数 各虫态虫数 虫梢量等 48 县 市 区 柑橘木虱监测表监测地点 49 县 市 区 柑橘黄龙病 木虱 危害监测表监测日期 单位 亩 株 万元 分级标准 0级 全树无病 1级 部分侧枝或主枝有斑驳黄化症状 症状枝占全树的1 3以下 2级 症状侧枝或主枝占全树的1 3以上和2 3以下 3级 症状枝在2 3以上至全树死亡 危害监测 对选定发病果园进行坚持多年的一年一次调查 50 4 防效监测 对原发生疫情的果园详细记录各种防控措施执行情况和采取防控措施后产生的效果 51 五 监测管理监测信息报告制 年报 柑橘木虱不同代次发生期汇总表和不同代次发生量汇总表 于每代虫情调查结束后上报省局 其余表格 当年工作总结和疫情分析则于每年的12月底上报 快报 一般情况2小时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6小时报市 省局 52 八 防控措施 1 严格实行植物检疫 保护无病柑橘区和新植柑橘区 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 禁止病区的接穗和苗木进入新区和无病区 2 建立无病苗圃 培育健康苗木 1 无病苗圃应选择在无柑橘木虱发生的无病区 并尽可能远离有病柑橘园 至少相距2公里以上 最好有高山大海等自然屏障阻隔 2 砧木种子用50 52 热水预浸5min 再用55 56 温汤处理50min 然后播种育苗 3 无病接穗的采集及处理 从优良品种的健康老树上采种 经55 56 热水处理后隔离种植 培育无病的实生树采穗 在非病区或病区中隔离的无病老果园中 严格选择无病树作母树采穗 接穗用1000单位盐酸土霉素或盐酸四环素浸泡2 5h 接穗也可用湿热空气47 49 处理50min 53 54 3 挖除病株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2月 根据果园典型症状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做上记号 并及时挖除病树 集中销毁 以消除传染源 消灭传染中心和虫媒是控制柑橘黄龙病发生流行的关键措施之一 因此 对于初发病和发病较轻的柑橘园内的病株 一经发现应立即整株挖除 发病严重的柑橘园应全面铲除 55 56 57 4 做好柑橘木虱监测与防治 在监测的基础上 要适时喷药防治传病的柑橘木虱 治虫防病的重点应放在治理柑橘木虱若虫上 10 大丰收WP2000倍 20 必喜SL4000倍这2种药剂对防治木虱成 若虫都有较好的效果 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联防联治 病区必须实施整个种植区域的木虱防治工作 58 5 加强健身栽培 柑橘健身栽培主要包括健苗培植 矮化修剪 均衡结果 配方施肥 有机肥应用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 实行健身栽培也可以有效降低柑橘黄龙病的发病率和减轻发病症状 延长橘树经济寿命 59 60 6 改造重发病果园 对失去经济价值的果园实行全园改造 61 结语 一 症状识别和木虱形态 主要是三大症状 黄梢 斑驳和 红鼻果 二 传播途径1 传播途径 木虱 苗木 接穗 嫁接传染 三 检测与监测方法 1 检测 重点是田间诊断和PCR检测 2 监测 范围 地点 内容与方法 监测管理四 防控措施 1 检疫 2 建立无病苗圃 3 挖除病株 4 木虱监测与防治 5 健身栽培 6 改造重发病的果园 62 谢谢大家 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