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血浆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888187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8.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血小板血浆的临床应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富血小板血浆的临床应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富血小板血浆的临床应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富血小板血浆的临床应用 0 目录 1 概念 富血小板血浆 富血小板血浆凝胶 Platelet richplasma PRP Platelet richplasmagel PRG 全血通过梯度离心分层后得到的富含血小板的血浆部分 它含有多种较丰富的生物活性因子 PRP被凝血酶等激活物激活后形成的胶冻状物 它具有完整的三维结构和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的纤维蛋白支架 2 PRP发展历史 Harkedeng首次分离制备出PRP 将其用于心外科手术后患者 取得良好的疗效 Okuda等发现血浆中提取的富血小板血浆含多种生长因子 Hood等在PRP中加入凝血酶和钙离子 提出了PG概念 将其所形成的凝胶状物质用于组织修复 Whitman率先将自体PRP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修补骨组织 3 PRP制备方法 原理根据血液成分在离心过程中的沉降速率不同来提取 制备方法无统一标准 都需两次离心 全自动制备法 手工制备法 影响PRP血小板 抗凝剂离心力离心时间离心次数凝胶激活剂 4 PRP制备方法 全自动法 血浆分离置换法 利用血成分分离耗材分离制备得到血小板血浆 特点自动化程度高 血小板纯度浓度高 5 PRP制备方法 手工制备法都为两步法 但离心力 离心时间略有不同 一般认为初次200g离心10min 二次1200g离心10min 制备PRP中血小板计数约为全血6 17倍 效果较好 血液离心后分3层 由下至上 红细胞层 血小板浓缩物层 贫血小板血浆层 用中间层再次分离 6 PRP成分特点 PRP 纤维蛋白 白细胞 高浓度血小板 其它 7 PRP成分特点 血小板成人 平均195 109 L PRP约为全血3 17倍 血小板结构图作用生理性止血 通过黏附反应作用起到初期止血功能 组织修复 通过黏附于血管壁和插入内皮细胞之间来修复血管内皮 保持其完整性 调控炎症和免疫反应 通过调节其表面粘附及表面受体的表达来实现 如介导白细胞作用 8 PRP成分特点 血小板 凝血酶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小板 9 PRP成分特点 血小板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 一种促细胞分裂蛋白 第一个被发现存在于血小板中 是趋化作用最强的骨生长因子之一 作用可促进血管生成 活化巨噬细胞 刺激成纤维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等中胚层细胞的增殖和活性 10 PRP成分特点 血小板 转化生长因子 TGF 以旁分泌或自分泌方式作用于成纤维细胞 骨髓干细胞 成骨前体细胞和破骨细胞 TGF免疫染色图作用 参与体内多种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 促进细胞外基质分泌 提高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 刺激胶原蛋白1和纤维连接蛋白的生物合成以及骨基质的沉积 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发生 11 PRP成分特点 血小板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作用 趋化成纤维细胞 刺激蛋白质合成 刺激骨细胞增殖 分化 促进软骨和骨基质生成 12 PRP成分特点 血小板 表皮生长因子 EGF 作用 新生血管重要的诱导因子 可促进创口愈合 参与血管生成 刺激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和细胞迁移 还可增加血管通透性 13 PRP成分特点 血小板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是高度保守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 二条分子量各为24kDa的单链以二硫键组成二聚体 作用 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增加血管通透性 诱导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迁移 启动血管生成反应 14 PRP成分特点 血小板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s 作用 参与血管形成 损伤愈合和胚胎发育等过程 是关节软骨细胞最具显著效应的有丝分裂刺激原和形态原之一 15 PRP成分特点 白细胞 白细胞 参与机体免疫和防御功能帮助机体清除局部病原体 增强抗感染能力 帮助机体清除局部坏死组织 加快组织修复 受血小板分泌生长因子趋化 本身可分泌生长因子直接参与组织修复 16 PRP成分特点 其它 其它成分如 纤维连接蛋白 FN 血小板反应蛋白 TSP 骨连接蛋白 ON 玻璃体连接蛋白 VN 作用 对伤口感染 促进组织修复及增加新生血管内膜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 17 PRP 优点一 优点二 来源丰富 取材方便 操作简单 价格低廉 具有自源性 不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 没有异体移植传播疾病风险 18 PRP 优点三 优点四 含高浓度多种生长因子 且比例接近正常人 具备最佳协同效应 避免单一因子不能良好诱导创面愈合 PRP凝胶具有极好粘附性 使用时可较好的黏附在创面上而不流失 避免损失 保证局部较高的生长因子浓度 19 PRP 优点五 优点六 因含有较多的白细胞和单核细胞 可起到防止感染作用 避免了异体和人工合成组织的致畸危险 同时各种因子表达良好 避免了诱导肿瘤形成的可能 20 PRP临床应用及研究 骨缺损修复软骨损伤修复预防骨感染 急性创面慢性难愈合伤口皮肤脂肪组织液化 急性运动损伤慢性运动损伤 颌骨相关疾病牙周病上颌窦手术 烧伤创面脂肪移植皮肤组织再生 骨科 运动损伤 普外科 口腔颌面外科 21 22 实验方法 将患者因正畸拔出的患牙传代培养 取第5代细胞作为试验用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来源 人病牙制成1mm厚根片 2次离心法制备PRP 观察不同浓度PRP A组10 B组15 C组20 D组30 对照组无PRP 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脱矿的病变牙根表面附着情况及胶原形成情况 研究一 23 研究一 结论 PRP可促进牙周细胞在病变牙根表面的附着 其中20 浓度最佳 PRP可促进牙周细胞外基质胶原的形成 24 口腔颌面外科相关研究 Whitman用PRP联合骨移植治疗骨缺损获得成功 Suba等应用 磷酸三钙复合PRP治疗犬牙槽骨缺损 发现PRP可明显促进骨再生 Lekovic研究发现PRP能促进牙槽骨再生 张丽等的研究证实PRP联合植骨术治疗牙周邻面骨缺损效果优于单纯植骨术 Philippart等将PRP混合物充填于上颌窦中 6个月组织学观察显示有活跃的骨新生活动 Rodrignez等在上颌窦区植入PRP及种植体 移植成功率达92 9 表明PRP可加快骨再生速度 提高骨再生质量 颌骨相关研究 牙周病 上颌窦手术 25 26 研究二 方法 选择股骨干骨不连 骨缺损 2 需行骨移植治疗的40例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 脱蛋白牛松质骨 PRP 及对照组 脱蛋白牛松质骨 每组20例 术后7 和1 2 3 6 12个月定期摄 线片检查 参照Lane Sandhu的 线评分标准评分 并比较两组骨痂灰度 愈合情况及愈合速度 27 研究二 结果 如表1 线评分标准 评分 在伤口愈合天数及伤口引流量上 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如表2 3在术后实验组的成骨率 成骨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说明PRP有较好的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28 骨科相关研究 Marx等发现复合PRP的移植骨修复速度比单纯用移植骨修复快1 62 2 16倍 Bielecki等用PRP经皮注射治疗骨不连取得良好疗效 Drengk等研究显示PRG作为细胞支架能明显促进软骨细胞遇见充质干细胞的增生和向软骨细胞分化 Wu等认为PRP可以作为软骨细胞的载体 治疗关节软骨缺损 Bielecki的研究显示血小板 白细胞凝胶在体外可抑制金葡 大肠杆菌生长 提示PRP可作为 生物抗菌制剂 骨缺损修复 软骨损伤修复 预防骨感染 29 运动医学 30 研究三 方法 患者11例跟腱有炎症19处 每次制备患者自体PRP2ml行跟键周围注射 每周1次 5次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患者停用一切药物及其他的药物辅助治疗 患者随访3一8个月 平均6个月 观察疗效 结果 跟腱有炎症的地方19处 治疗后痊愈5处 显效13处 治疗有效率94 74 结论 PRP对跟腱炎疗效肯定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31 运动损伤相关研究 32 运动损伤相关研究 33 普外科 34 研究四 方法 抽取难愈合伤口患者静脉血 与氯化钙 凝血酶混合后制成PRP凝胶敷于患者创面 凡士林纱布填塞 每7天换1次 3次一疗程 评估治疗后伤口变化情况 35 研究四 结果 29例患者在三次使用PRP后伤口明显缩小 大部分坏死组织清除 组织色泽红润血供良好 无明显渗液和脓液 3例效果不明显 治疗3个月 10例伤口完全愈合 形成瘢痕组织 11例创面覆盖率75 9例50 75 2例 50 治愈率31 2 显效率93 8 结论 PRP修复慢性难愈合伤口是一种有效 实用的治疗方法 36 普外科相关研究 BhanotS的研究指出 PRP可加速表皮化生长 减轻创伤后局部肿胀和疼痛 减少术后伤口渗出 ManD将PRP凝胶用于皮瓣移植术 发现血管创出血被凝胶封闭 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CarterCA等用PRP修复马小腿伤口发现 PRP加快上皮细胞增殖 促进伤口胶原合成以及血管再生 郭彦杰等应用PRP创面内注射治疗下肢慢性难愈合伤口 疗效显著 夏江霓等对慢性溃疡患者应用PRP凝胶治疗 发现PRP能更好的促进伤口处肉芽组织形成 Giorgio研究认为PRP可激发细胞增殖分化和微血管的形成 增强局部组织自我修复能力 从而有利于切口愈合 刘晓韬的研究显示 应用PRP注入脂肪液化切口深部的患者愈合时间明显减少 提示PRP可以减轻疼痛 术后出血 减少术后并发症 急性创面 慢性难愈合伤口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 37 烧伤整形科 38 研究五 方法 10只裸鼠随机选择一侧背部皮下组织作为PRP组 0 5mL人颗粒脂肪 0 1mLPRP 受区 一侧作为对照组 0 5mL人颗粒脂肪 0 1mL磷酸盐缓冲液 受区 于植入后10 90d处死后取出移植物进行大体形态观察 体积测定及组织学检测 39 研究五 结果 术后90dPRP组移植物存留量明显多于对照组 且周围血供更丰富 触之质地较柔软 更接近正常脂肪组织 在术后10 90d PRP组存留体积均大于对照组 40 研究五 脂肪移植物组织结构观察 苏木精 伊红染色 X100 对照组PRP组 10d 90d 结果 术后10 90dPRP组脂肪细胞均维持较好形态 细胞间隙保持较好 仅有少量脂肪空泡形成 对照组移植90d后组织结构较混乱 大量结缔组织及脂肪空泡形成 部分出现坏死 仅少量细胞能够维持正常的形态 41 研究五 结果 定量比较发现 在各时间点 PRP组均比对照组具有更多正常脂肪细胞面积及微血管数量 比对照组具有更少脂肪空泡面积 说明PRP明显改善了移植脂肪组织的组织学质量 42 43 其它 44 研究六 方法 健康大耳白兔10只双侧面神经上颊支横断后置入硅胶神经再生导管 自制 采用双侧自身对照 随机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 实验侧注入PRP 对照侧注入生理盐水 8周后进行相关检测分析评价面神经恢复再生情况 45 研究六 46 结果 面神经损伤后8周兔实验侧及对照侧均能引出清晰稳定的面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面神经损伤兔实验侧动作电位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侧 而波幅则高于对对照侧 说明PRP能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研究六 47 研究六 结果 显微图像分析也表明 面神经损伤后8周实验组有髓轴突数目 直径及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明发生面神经损伤后 早期应用PRP有利于面神经的修复和再生 48 研究七 方法 离心法分离兔全血获得PRP 采用5 PRP作用于兔角膜基质细胞 CCK 8 细胞增殖 毒性检测试剂盒 法检测PRP促角膜基质细胞增殖的作用 PRP与凝血酶激活剂以9 1的比例制备富血小板凝胶 对制备的富血小板凝胶进行组织形态学 对角膜基质细胞的作用 黏附性 生物相容性等多方面观察与评价 49 结果 培养后测定3组细胞吸光度OD值可见 对照组OD值随培养时间延长而不增加 增殖基本停滞 PRP组增加速度较FBS组及对照组快 表明 PRP与FBS一样具有促角膜基质细胞增殖的作用 研究七 50 结果 组织学切片HE染色发现 制备的富血小板凝胶呈典型的多孔性结构 凝胶内大量的纤维交织 呈有序排列 形成支架 角膜基质细胞接种在富血小板凝胶表面培养后可见凝胶表面形成复层基质细胞 并长入凝胶内 说明角膜基质细胞在富血小板凝胶内生长状态良好 提示未来以富血小板凝胶为载体重建角膜基质层的应用前景 研究七 51 研究八 方法 收集128例诊断为 度症状性宫颈内膜移位患者 随机分为自体PRP注射组 实验组 和微波组 对照组 阴道镜评估宫颈糜烂区愈合情况 应用Kirby Baue抑菌圈试验评价PRP的抗菌性能 采用LIVE DEADBacLight死活菌试剂盒检测生物膜中细菌活力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症状性宫颈内膜移位的研究 52 研究八 结果 62例PRP组患者中40例治愈 20例显效 总有效率为96 8 60例微波治疗患者中31例治愈 17例显效 总有效率80 0 术后创面愈合时间 PRP宫颈创面愈合速度 5 3 2 1周 较微波组 7 9 2 8周 显著加快 PRP组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阴道分泌物及出血等 显著低于微波组 结论 PRP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对治疗症状性宫颈内膜移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53 存在问题 4 如何将PRP更好的与传统的骨再生方式结合 1 2 3 国内无统一标准 需要建立高效稳定的PRP制备方法 血小板在体外易受外源性刺激而被破坏或活化 激活剂牛凝血酶和氯化钙 伴随凝血因子抗体的形成 54 谢谢 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