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中医辩证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886263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6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湿病中医辩证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风湿病中医辩证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风湿病中医辩证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湿病中医辩证施治 1 内容题要 定义分类病因病机常见症状 常见证候治则与治法常用方剂常用中药 2 中医风湿病定义 风湿病是由于人体营卫气血失和 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肌肤经络筋骨经脉 邪正相搏 气血痹阻 出现的以肢体关节疼痛 肿胀 重着 麻木 变形 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 严重时累及脏腑功能失调的一类疾病 包括了中医传统的各种痹症 3 风湿病的分类 按病因分类按病位分类按临床特点分类按证候分类 4 按病因分类 1 风痹2 寒痹3 湿痹4 热痹5 燥痹6 风寒湿痹7 湿热痹 5 1 风痹 以感受风邪为主 外邪侵犯肌肤 关节 经络症状特点 疼痛走串 游走不定 多发于上肢 肩背等处 伴有恶风 汗出之表现 6 2 寒痹 以阳气不足 感受寒邪为主因 表现以肢体关节疼痛 固定不移 遇寒加重 得热痛减或缓解 常兼恶寒 肢体拘挛 屈伸不利 脉弦紧等 7 3 湿痹 以感受湿邪为主 湿邪留滞于肢体 关节 肌肉之间 临床表现以上述部位肿胀疼痛 重着麻木为特征 多兼头沉而重 胸闷纳呆 腹胀身倦 苔腻 脉濡缓等 8 4 热痹 因感受热邪或温热之邪 或风寒湿邪入里化热 临床特点 肌肉关节的红肿热痛 伴有身热 汗出 口渴 舌苔黄腻 脉象滑数 常兼有红斑 结节 口渴便干 这种风湿病疼痛显著 关节不能屈伸 9 5 燥痹 以感受燥邪为主 或由于阳热之邪化燥伤阴 引起肌肉筋骨关节失于濡养而致的一类痹证 临床表现特点 肌肉酸削 关节不利 口鼻干燥 双目干涩等症为主 10 湿热痹 湿热痹属于热痹 临床表现以关节或肌肉局部红肿 热痛 有重着感 伴发热 口渴不欲饮 溲黄 烦闷不安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濡数或滑数 11 风寒湿痹 风寒湿邪兼夹而至 为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之本义 临证常见有以风 湿为主者 称为 风湿痹 有以寒 湿为主者 称为 寒湿痹 若风寒湿三气兼重 则以 风寒湿痹 名之 临床表现风寒湿三邪致病特点兼有 12 按病位分类 五体痹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 五脏痹心痹肺痹脾痹肝痹肾痹 13 1 皮痹 皮痹是指风寒燥湿等邪气侵袭皮腠而引发的痹证 临床症状以皮肤麻木不仁 或肤紧发硬 兼有关节不利为主要特征 五体痹 14 2 肌痹 肌痹为风寒湿邪滞留于肌腠之间 肌肉失于濡养而引发的痹证 临床症状以肌肉疼痛酸楚 麻木不仁 渐至肢体萎软无力 关节活动不利为主要特征 五体痹 15 3 脉痹 脉痹是指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于脉络之中 引起血络痹阻 脉道不通 而引发的痹证 临床症状以皮肤黯紫 麻木不仁 肢体疼痛等 并可兼有心悸气短为主要特征 五体痹 16 4 筋痹 筋痹是指风寒湿热之邪滞留于筋脉 使筋失所养 脉络痹阻而引发的痹证 临床表现以筋脉拘孪 屈伸不利 肢节疼痛等症为主要特征 五体痹 17 5 骨痹 骨痹是指风寒湿热之邪深入于骨 阴阳不和 骨失所养而引起的痹证 表现以骨节沉重 活动不利 腰脊酸软 关节变形主要特征 多影响到肾 严重者出现 尻以代踵 脊以代头 的症状 五体痹 18 心痹为脉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心 引起心脉痹阻的病变 临床表现心悸 气短而喘 肢节疼痛 脉象细弱或结代等症是其特点 1 心痹 五脏痹 19 2 肺痹 肺痹为皮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肺 而引起的肺气闭阻的病变 临床表现除了关节肿痛 皮肤麻木等外 出现胸闷气短 咳嗽喘满之症是其特点 五脏痹 20 3 脾痹 脾痹为肉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脾 而致脾气虚衰 失其健运的病变 临床表现肢体疼痛麻木 脘痞腹胀 饮食不下 四肢怠惰 或肢体废软无力 恶心呕吐等症是其特点 五脏痹 21 4 肝痹 肝痹为筋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肝 出现肝之气血不足 疏泄失职的病证 临床表现以肢体拘挛 屈伸不利 关节疼痛 兼少腹胀满 夜卧易惊 胁痛腹胀 腰痛足冷等症为其特点 五脏痹 22 5 肾痹 肾痹乃骨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肾 引起肾气虚衰 腰脊失养 水道不通的病证 临床表现以严重的关节变形 四肢拘孪疼痛 屈伸不利 步履艰难 或有面色黎黑 水肿尿少等症为其特点 五脏痹 23 按临床表现分类 1 行痹2 痛痹3 著痹4 周痹5 历节 6 鹤膝风7 漏肩风8 顽痹9 尪痹 24 1 行痹 行痹 风气胜者为行痹 临床症状特点是疼痛部位走串不定 25 2 痛痹 痛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临床症状特点是以疼痛为著 26 3 著痹 著痹 湿气胜者为著痹 著痹即着痹 着 言其症状以重着难去为特点 27 表现为全身肢节疼痛的痹证 临床特点 疼痛走串 无定处 休作更替 无有终时 4 周痹 28 5 历节 历节风 表现为周身关节皆痛 临床特点 关节肿痛 疼痛难忍 游走不定 昼轻夜重 甚则肿大变形 屈伸不利 活动受限 29 6 鹤膝风 鹤膝风属于风湿痹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病变 临床特点 关节肿痛显著 肌肉瘦削枯萎 臂胫股部细小 或仅膝关节肿大 屈伸不利等 30 漏肩风 肩凝风 病位特点 以肩部疼痛凝滞不爽为主症 临床特点 肩部疼痛 活动不利 肩肘无力 上举后旋受限为主 疼痛以夜间为重 活动后减轻 31 顽痹 顽痹多因风寒湿热之邪留滞肌肉筋骨间 深入脏腑 正虚邪恋 反复发作所致 表现特点 关节肿胀变形 筋脉拘孪 关节僵直 屈伸不利 腰膝酸软 肌肉瘦削 行则偻俯 严重者关节萎废不用 并伴有寒热自汗短气等全身症状 32 尪痹 尪痹因寒湿邪重 深侵入肾 久致肝脾肾皆虚 风寒湿邪深入脏腑筋骨 精髓生化乏源 筋骨肌肉失养 痰瘀凝滞所致 临床特点 关节肿大 畸形僵直 尻以代踵 脊以代头 同时伴有肝脾肾阴阳不足的全身症状 33 按证候分类 实证 虚证 虚实夹杂证 34 实证 属于实证的有偏寒证 风寒痹阻证风湿痹阻证瘀血痹阻证营卫不和证偏热证 湿热痹阻证热毒痹阻证暑湿痹阻证瘀热痹阻证寒热错杂证 35 证虚 属于证虚的有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阴虚内热证 36 虚实夹杂证 属于虚实夹杂证有 脾虚湿阻证肾虚寒盛证气虚血瘀证 37 风湿病的病因病机 38 风湿病病机 正气不足是风湿病发生的内因 是本 风寒湿热邪气是风湿病发病的外因 是标 39 风湿病的病因 1外感六淫邪气2营卫气血失调3脏腑内伤4痰浊淤血内生 40 风寒湿 风寒湿邪入侵人体 痹阻经络 关节气血不畅 不通则痛肢体疼痛 外感六淫邪气1 41 风寒湿 风邪善行数变 关节游走疼痛 行痹寒为阴邪 其性凝滞 主收引 寒气盛者 气血凝滞不通 关节冷痛 痛痹湿为阴邪 重浊粘滞 阻碍气血运行 肢体重着 痛处不移 着痹风寒湿邪入侵人体 痹阻经络 关节气血不畅 不通则痛肢体疼痛 外感六淫邪气1 42 风寒湿三气中 当以寒与湿为主 在寒湿二者中 更应强调湿邪 湿邪是风湿病的最主要病因 外感六淫邪气1 风寒湿 2 43 湿热 湿热痹阻病机A 素体阳气偏盛 内有蕴热B 外感风湿之邪 入里化热C 风寒湿痹阻 经久不愈 蕴而化热D 湿热之邪直中入里上述病机使湿热交阻 气血瘀滞筋脉关节出现关节肌肉红肿灼痛 屈伸不利 可伴发热恶寒 外感六淫邪气2 44 风热病邪与火热毒邪 病机 病邪在表 阻塞经脉 发热恶寒 身痛酸胀 皮肤肿胀病邪入里化热 火极生毒 热毒交织 燔灼阴血 热毒阻于经络关节 蚀于筋骨 甚则侵及脏腑 关节红肿热痛 皮肤红斑结节 甚则心肝肾脑受累 外感六淫邪气3 外感风热毒邪 阳盛之人感受外邪随阳化热 火毒之邪 45 燥邪 风燥外侵阴津干涸燥邪致痹风热之邪外侵化燥伤阴经脉痹阻 关节疼痛肿胀 僵硬 口干唇燥 口腔溃疡 眼干少泪等 外感六淫邪气4 46 二营卫气血失调 营卫气血失调是风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营卫气血的生理 营行脉中 卫行脉外 阴阳相贯 气调血畅 濡养脏腑经络 四肢百骸 营卫虚弱 濡养卫外功能失常 邪气乘机而入 风湿病发作 47 营卫失调 引起营阴不足的原因 劳倦内伤 生活失调起居不慎 寒温不适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不健 病机 腠理失密 卫外不固 外邪入侵 营卫失和 气机痹阻 不通则痛 营卫先虚 腠理不密 风寒湿邪乘虚内侵 正气为邪所阻 不能宣行 因而留滞 气血凝涩 久而成痹 营卫气血失调1 48 气血失调 生理 气充血盈 气推血动 气行血行 病理 气虚血虚 气滞血瘀 气虚血停 气血失调 气血不足 筋脉关节失养 关节疼痛 伸屈不利 气滞血瘀 阻痹脉络关节 关节肿痛变形 结节产生 气血失调也是风湿病的发病的主要内因之一 营卫气血失调2 49 三脏腑内伤 肺主气 肺虚则肌腠失密 卫外不固脾主肌肉 脾虚则肌肉不丰 四肢关节失养肝主筋 肝虚则筋爪不荣 筋骨不韧肾主骨 肾虚则骨髓失荣 骨质不坚 五脏内伤 血脉失畅 营卫失和 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 发为风湿病 脏腑内伤是风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 也是风湿病长期不愈内传入里的结果 50 四痰浊淤血内生 风湿病多为慢性病程 病变日久 病邪入里 致脏腑功能失调 从而痰浊瘀血产生 痰浊产生原因 风寒犯肺 肺气郁闭 肺津凝聚成痰寒湿困脾 脾失健运 湿聚成痰痹症日久伤及肾阳 水道不通 水湿内停聚而成痰或伤及肾阳 虚火伤津 炼液成痰 痰浊痹阻经络 流注关节 痹症加重 51 瘀血生成原因 风寒湿邪痹阻心脉气滞痰浊阻滞气虚推动无力阳虚寒凝气血不畅 瘀血内生 阻于脉络 经气不利 气血不荣 发为风湿病 痰浊瘀血是风湿病后期使病情加重 日久难愈的重要原因 52 综上所述 风湿病病因病机是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六淫邪气入侵是外在致病因素营卫失和 脏腑功能紊乱是致病的内在基础 痰浊瘀血 内生留滞关节是风湿病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 53 风湿病的常见症状 1 疼痛2 关节肿胀3 麻木4 晨僵5 肢节屈伸不利6 畏寒恶风7 发热 54 1疼痛 疼痛是风湿病最常见症状 也是最主要症状 表现 关节 肌肉 皮肤 经脉 筋骨疼痛 轻者仅有压痛 活动时痛 重者静止时痛或剧痛 病机 经络痹阻 气血不畅 不通则痛 可见于寒痹 热痹 肌痹 脉痹 尪痹 顽痹中 由于病因不同 疼痛的性质不同 临床特点也不同 55 疼痛 寒性疼痛 疼痛部位发凉 遇寒加重 得热痛减 疼痛程度较重 舌淡苔白 脉弦沉 热性疼痛 疼痛部位发热红肿 触之热 不怕凉 舌红苔黄 脉弦数 56 血瘀疼痛 疼痛部位固定不移 夜间甚 有刺痛感 局部皮肤色暗 舌暗有瘀斑湿热疼痛 疼痛部位肿胀发热 触之亦热 久按热甚 舌苔黄厚腻 疼痛 57 痰湿疼痛 疼痛部位肿胀 固定 可触及结节 肢节屈伸不利 舌苔白腻 风寒疼痛 疼痛部位游走不定 怕凉怕风 天气变化时加重 疼痛 58 2关节肿胀 风湿病的关节肿胀是指关节周围浮肿而胀的一种症状 湿邪留滞关节是肿胀的主要病因 另外 痰浊瘀血留滞关节也可发生肿胀 多见于寒湿痹 湿热痹 尪痹 骨痹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 肿胀分为以下五种 59 寒湿肿胀 病因 感受寒湿之邪 寒凝经脉 湿注关节特点 关节肿胀而冷痛 自觉肿胀之处冷而不绝 触之凉 遇寒加重 得热减轻 关节肿胀1 60 风湿肿胀 病因 风湿之邪侵袭人体特点 多见于风湿病初起 肿胀部位不固定 关节肿胀2 3 病因 气虚津液失运 停于体内 滞留关节 特点 肢节肿胀 按之凹陷 劳累加重 气虚肿胀 61 湿热肿胀 病因 湿热之邪阻于经脉关节 伤及皮肤血脉 特点 关节红肿热痛 可有皮肤起红斑 关节肿胀4 5 痰瘀肿胀 病因 久病入络 痰瘀互结 阻于关节 瘀于皮下 特点 肿胀处固定不移 按之凹陷 或硬如橡皮 皮肤紫暗或皮下结节 62 3麻木 麻木是风湿病中常见的一种肌肤感觉异常的症状 麻 指自觉肌肉之内如虫蚁行走 木 是指皮肤不知搔痒 触之不觉 掐之不知 两种症状 统称 麻木 多见于寒湿痹 顽痹 脉痹 皮痹 根据病机可分为以下三种 63 寒湿痹阻 病因病机 寒湿之邪瘀阻经脉 气血失和 经脉失养临床特点 四肢肌肉麻木 肢冷不温 遇寒加重 遇热或活动后减轻 麻木 64 痰瘀阻络 病因病机病邪入侵日久痰瘀内生 阻于经脉 气血不畅 肌肤失养 临床表现四肢肌肉麻木 困重 肌肤甲错 或有瘀斑结节 麻木 65 气血不足 病因病机 疾病日久伤气耗血四肢肌肤失养临床表现 四肢麻木 劳则加重 休息减轻 麻木 66 4晨僵 晨僵是患者晨起后关节僵硬 屈伸不利的一种症状 晨僵时间长者数小时 短者几分钟 主要见于尪痹和骨痹 病机 寒湿 湿热 痰瘀病邪痹阻经络关节 夜间肢体相对静止 气血运行不畅 故晨起僵硬 起床活动后 气血运行得以流畅 晨僵消失 临床常见于寒湿痹 湿热痹 尪痹等 67 5肢节屈伸不利 指四肢关节 脊柱活动受限或活动困难的一种症状 可发生在一个或多个关节 轻者可恢复正常 重者可发展为关节僵硬 畸形而致残 多见于寒湿痹 湿热痹 尪痹 骨痹 皮痹等 肢节屈伸不利多见于下面 个证型 68 寒湿痹 病因病机 寒湿邪气入侵致肌肉筋脉收引拘急 寒邪伤阳 筋脉失养临床特点 肢节屈伸不利 伴冷痛肿胀 肢节屈伸不利1 2 湿热痹 病因病机 湿热之邪阻痹 经络筋脉失养临床特点 肢体关节屈伸不利 伴关节红肿热痛 69 痰瘀痹 病因病机 痰浊瘀血留滞关节 气血不畅筋骨不利临床特点 肢体关节屈伸不利 疼痛肿胀 皮下结节 皮肤色暗 肢节屈伸不利3 4 肝肾亏虚 病因病机 久病及肾 肝肾亏虚筋骨失荣 临床特点 肢节屈伸不利 伴腰膝酸软 70 气血不足 病因病机 疾病日久 气血耗损筋骨关节失于濡养临床特点 肢体关节屈伸不利 伴四肢无力 肌肉萎缩 肢节屈伸不利5 71 6畏寒恶风 72 7发热 风寒发热病因病机 外感风寒 邪正交争临床特点 发病早期 发热恶寒并重风热发热病因病机 外感风热 卫阳被郁临床特点 发病早期 发热重恶寒轻少阳发热病因病机 无受外邪 正邪交争于表里之间 邪在少阳 临床特点 寒热往来 发热时肢体疼痛加重 73 阳明热盛病因病机 邪热入里 盛于阳明经临床特点 壮热不退 口渴便干 关节红肿热痛热入营血病因病机 热邪炽盛 入血伤营临床特点 发热较重 夜间热甚 关节痛伴皮肤斑疹湿热痹阻病因病机 湿热互结 湿邪入里 蕴而化热 湿热互结 缠绵不愈临床特点 持续发热 日久不退 关节肿痛沉重阴虚发热病因病机 风湿病日久 阴液耗伤 虚热内生临床特点 午后低热 盗汗 74 风湿病的常见证候 1风寒痹阻证2风湿痹阻证3寒湿痹阻证4湿热痹阻证5瘀血痹阻证6痰瘀痹阻证7热毒痹阻证 8气血两虚证 阴虚内热证10气虚血瘀证11肝肾阳虚证12肝肾阴虚证13寒热错杂证14营卫不和证 75 1风寒痹阻证 诊断要点 主症 肢体关节冷痛 屈伸不利 痛无定处 次症 恶风畏寒 四末不温 遇寒痛剧 得热痛减 舌脉 舌质淡红 舌苔薄白 脉浮或弦紧或弦缓 具备主症 或兼次症1项及舌脉表现者即可诊断 治疗方法 祛风散寒 温经通络 代表方剂 1 防风汤 宣明论方 2 乌头汤 金匮要略 76 2风湿痹阻证 诊断要点 主症 关节肌肉疼痛 重着 痛处游走不定 关节肌肉疼痛肿胀 屈伸不利 恶风 次症 发热 或头痛 或汗出 肌肤麻木不仁 身躯微肿 或小便不利 舌脉 舌质淡红 苔薄白腻 脉浮或濡缓 具备主症1项 或兼次症1项及舌脉表现者 即可诊断 治疗方法 祛风除湿 通络止痛 代表方剂 羌活胜湿汤 77 3寒湿痹阻证 诊断要点 主症 肢体关节冷痛 重着 次症 痛有定处 昼轻夜重 常于天寒雨湿季节发作 得热则减 遇冷则增 舌脉 舌质胖淡 舌苔白腻 脉弦紧 弦缓具备主症和舌脉表现 或主症加次症1项即可诊断 治疗方法 温经散寒 祛湿通络 代表方剂 乌头汤 附子汤 78 4湿热痹阻证 诊断要点 主症 关节或肌肉局部红肿 灼热 疼痛 有重着感 次症 发热 口渴不欲饮 步履艰难 溲黄 烦闷不安 舌脉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濡数或滑数 具备主症加舌脉或再兼次症 即可确诊本证 治疗方法 清热除湿 宣痹通络 代表方剂 1白虎加苍术汤 宣痹汤 79 5瘀血痹阻证 诊断要点 主症 肌肉 关节刺痛 痛处固定不移 久痛不已 次症 痛处拒按 局部肿胀 可有瘀斑或硬结 或面部黯楚 肌肤甲错或干燥无光泽 口干不欲饮 舌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 脉细涩或沉涩 凡具备主症或兼见某项次症及舌脉即可确诊 治疗方法 活血化瘀 舒筋通络 代表方剂 身痛逐瘀汤 80 6痰瘀痹阻证 诊断要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刺痛 固定不移 关节疼痛 肌肤局部紫黯 肿胀 按之稍硬 肢体顽麻或重着 次症 关节疼痛僵硬变形 屈伸不利 有硬结 瘀斑 面色黯黑 眼睑浮肿 或胸闷痰多 舌脉 舌质紫暗或瘀斑 舌苔白腻 脉象弦涩 凡具备主症之一 兼次症及舌脉者 即可确立诊断 治疗方法 活血行瘀 化痰通络 代表方剂 1阳和汤2合桃红四物汤 81 7热毒痹阻证 诊断要点 主症 关节红肿 疼痛剧烈 触之发热 得冷则舒 高热烦渴 次症 关节屈伸不利 或肌肤出现紫红色斑疹及皮下结节 心悸 面赤咽痛 溲赤便秘 甚神昏语语 舌脉 舌红或红绛 苔黄 脉滑数或弦数 具备主症和舌脉 结合次症1项者 即可确立诊断 治疗方法 清热解毒 凉血通络 代表方剂 清瘟败毒饮 82 8气血两虚证 诊断要点 主症 关节肌肉酸痛无力 活动加剧 少气乏力 心悸 次症 头晕目眩 面黄少华 肢体麻木 或肌肉萎缩 或关节变形 舌脉 舌淡苔薄白 脉细弱 凡具备上述主症和舌脉及次症1项者 既可确立诊断 治疗方法 益气养血 活络祛邪 代表方剂 独活寄生汤 83 阴虚内热证 诊断要点 主症 关节烦痛肿胀变形 屈伸不利 筋肉孪缩 肌肉酸重 局部触痛微热 长期潮热盗汗 五心烦热 咽干喜冷饮 次症 头晕耳鸣 目干涩 虚烦不寐 大便干 形体瘦弱 舌脉 舌质红或红降 舌体瘦小有裂纹 苔少或苔薄黄 脉细数 凡具备 或 兼次症某项及舌脉者 即可确立诊断 治疗方法 滋阴清热 活血通络 代表方剂 青蒿鳖甲汤 84 10气虚血瘀证 诊断要点 主症 肌肉关节刺痛 痛处固定不移 或有硬结 瘀斑 或关节肿大变形 面色黧黑 气短乏力 头晕汗出 肌肤麻木 次症 肌肤干燥无泽 肌萎着骨 口干不欲饮 妇女闭经 痛经舌脉 舌质黯淡有瘀斑点 脉沉涩或细无力 凡具备主症 或兼次症某项及舌脉者 该证候可诊断 治疗方法 益气活血通络 代表方剂 补阳还五汤 85 11肝肾阳虚证 诊断要点 主症 关节筋骨冷痛 肿胀 昼轻夜重 屈伸不利 腰膝酸软 足跟疼痛 下肢无力 次症 畏寒喜暖 手足不温或面色恍白 自汗 口淡不渴 发早白或脱落 齿松早脱 或面浮肢肿 或月经量少后衍 或小便频数 舌脉 舌质淡或胖嫩 苔白滑 脉沉弦无力 凡具备主症之一和舌脉 或兼次症之一者 即可诊断为本证候 治疗方法 温补肝肾 祛寒除湿 散风通络 代表方剂 独活寄生汤加减 86 12肝肾阴虚证 诊断要点 主症 关节烦疼或骨蒸潮热 筋脉拘急 腰膝酸软 夜重昼轻 次症 头晕目眩 形体消瘦 咽干耳鸣 失眠盗汗 关节屈伸不利 关节变形 精神不振 男子遗精 女子月经量少等 舌脉 舌红少苔或无苔 脉细数或弦细数 凡具备主症加舌脉 或具备主症之一和2 3个次症加舌脉均可确诊 治疗方法 滋补肝肾 强壮筋骨 代表方剂 左归丸 87 13寒热错杂证 诊断要点 关节疼痛肿胀 自觉局部灼热 活动不灵 又畏风恶寒 脉象紧数 舌苔黄白相兼 或关节红肿热痛 结节红斑 但局部畏寒 喜热 得寒痛不减 苔黄或白 脉弦紧或数 或关节冷痛沉重 局部喜暖 但有身热不扬 口渴不喜饮 关节疼痛较剧 逢寒更甚 局部畏寒喜暖 变形 伸屈不便 伴见午后潮热 夜卧盗汗 舌质红苔薄白 治疗方法 清热除湿 温经散寒 代表方剂 1白虎加桂枝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 88 14营卫不和证 诊断要点 症见关节作痛 肌肤麻木不仁 同时伴有汗出 畏风恶寒 或兼有头痛项强 发热咳嗽等症 舌质淡 苔薄白 脉浮缓 即可诊为本证 治疗方法 调和营卫 解肌通络 代表方剂 桂枝汤 伤寒论 89 风湿病的治则与治法 治则 个治法 种 90 风湿病的治则 1 扶正驱邪2 标本缓急3 坚持治疗 综合治疗4 通络止痛 91 1 扶正驱邪 扶正用于以正虚为主的风湿病 对有气虚 血虚 阴虚 阳虚 脾胃虚弱 肝肾不足的患者 应用补气 补血 养阴 助阳 健脾补肾 补益肝肾的治法 驱邪适用于邪盛为主的风湿病 有驱风 散寒 清热 祛湿 化痰 活血等法 对于风寒 湿热 痰浊 瘀血之邪气盛者 根据邪气偏盛的程度 分别选用 风湿病经常反复发作 临床上急性发作期 风湿活动期以驱邪为主 静止期 缓解期以扶正为主 风湿病的治则 92 2标本缓急 风湿病有急性发作期 有缓解期 急性发作期标象较急 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 一般情况下 风湿病势缓而不急者皆从本而治 风湿病的治则 93 3坚持治疗 综合治疗 风湿病多为慢性病 病情缠绵难愈 在辩证准确的前提下谨守病机 长期治疗 采用各种方法 综合治疗是中医治疗风湿病的重要原则之一 对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 疗法包括内服药 外洗 外敷 针灸 按摩等 风湿病的治则 94 4通络止痛 疼痛是风湿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不通则痛 是基本病机 通络止痛是风湿病常用的治则 在治疗风湿病中必须根据 不通 的基本病机 正确运用 通络止痛 的原则 病初属实 驱邪为 通 慎用补药 久病体虚 以补为 通 慎用攻伐药 风湿病的治则 95 风湿病的治法 96 风湿病的治法 1 驱风散寒 温经通络 适用于风寒之邪侵袭经络关节所致的风寒痹阻证 代表方 防风汤2 散寒除湿通络 适用于寒湿侵袭关节 阻滞经络所致的寒湿痹阻证 代表方 乌头汤 蠲痹汤 97 3清热祛湿通络法 适用于湿热之邪流注关节经络 阻滞气血的湿热痹阻证 代表方 宣痹汤 四妙丸 4化痰祛瘀通络法 适用于风湿病日久 痰瘀互结阻滞经络关节的痰瘀痹阻证 代表方 桃红饮 风湿病的治法 98 风湿病的治法 5 清热解毒通络法 适用于热毒化火 深入筋骨的热毒痹阻证 代表方 白虎汤加减6 益气养血法 适用于风湿病日久 正虚邪恋 气血两虚证 代表方 黄芪桂枝五物汤 清热除湿 温经散寒 适用于风湿病中寒热错杂的证候 代表方 桂枝芍药知母汤 99 8 滋补肝肾法 适用于久病阴虚 肝肾不足或长期用辛温燥药伤及肝肾之阴 致使筋脉失于濡养 代表方 左归丸 温补肝肾法 适用于风湿病日久 肝肾两虚 阳气不足 经脉失于温煦 寒湿内盛证 代表方 独活寄生汤 风湿病的治法 100 风湿病常用方剂 介绍 方 101 1 防风汤 防风汤 宣明论方 功效 驱风散寒 通络止痛适用于风寒痹阻证防风 麻黄 驱风散寒肉桂 温经散寒秦艽 葛根 解痉止痛当归 活血通络茯苓 健脾驱湿姜枣草 和中 风湿病常用方剂 102 2 乌头汤 乌头汤 金匮要略 功效 温经散寒 止痛适用于寒湿痹阻证乌头 麻黄 搜骨剔风 散寒通络止痛黄芪 益气固表 利脉逐痹芍药 甘草 缓急止痛 风湿病常用方剂 103 3 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汤 内外伤辩惑论 功效 驱风除湿 通络止痛适用于风湿痹阻证羌活 独活 上下两者同用 散周身风寒湿 疏利关节止痛防风 藁本 发汗驱风止痛川芎 蔓荆子 活血驱风止痛甘草 调和诸药 风湿病常用方剂 104 蠲痹汤 蠲痹汤 医学心悟 功效 驱风除湿散寒 通络止痛 适用于寒湿痹阻证 羌活 独活 桂枝 桑枝 秦艽 海风藤 驱风除湿通络当归 川芎 木香 乳香 理气活血止痛甘草 调和诸药 风湿病常用方剂 105 5 宣痹汤 宣痹汤 温病条辩 功效 清热利湿 通络止痛 用于湿热痹湿邪偏盛者防己 清热化湿 通络止痛蚕砂 薏米 赤小豆 驱湿疏利通络连翘 栀子 滑石 清热利湿 风湿病常用方剂 106 6 当归拈痛汤 当归拈痛汤 医宗金鉴 功效 清热驱湿 通络止痛 多用于湿热痹防风 苦参 黄芩 驱风燥湿 清热羌活 驱风胜湿猪苓 茵陈 泽泻 清热利湿苍白术 燥湿健脾知母 清热 风湿病常用方剂 107 7 四妙丸加味 四妙丸加味 丹溪心法 功效 清热除湿 通络止痛 为治疗湿热痹的常用方黄柏 清热燥湿苍术 辛温 加强燥湿之力川牛膝 活血通络 引药下行生薏仁 健脾燥湿川萆薢 忍冬藤 滑石 土茯苓 加强清热祛湿通络之功 风湿病常用方剂 108 8 阳合汤 阳合汤 外科全生集 功效 温阳化痰通脉 常用于寒湿痹痰瘀互阻者熟地 鹿角胶 补养精血肉桂 炮姜 温阳散寒通脉麻黄 白芥子 散寒化痰配桃红四物汤 活血养血化瘀通络 风湿病常用方剂 109 9 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医林改错 功效 活血理气 祛瘀通络 宣痹止痛当归 川芎 桃仁 红花 养血活血化瘀没药 五灵脂 地龙 香附 理气活血秦艽 羌活 驱风通络止痛甘草 调和诸药该方与二陈汤合用于痰瘀互阻证 风湿病常用方剂 110 10 四妙勇安汤 四妙勇安汤 验方新编 功效 清热解毒通络 用于热毒痹阻证金银花 清热解毒玄参 当归 清热养阴活血生甘草 清热解毒 风湿病常用方剂 111 11 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汤 千金方 功效 益气补血通经散寒 适用于气血两虚 风寒痹阻证八珍 益气补血扶正独活 秦艽 防风 驱风湿止疼痛杜仲 牛膝 寄生 补肝肾 壮筋骨细辛 桂心 通经散寒 风湿病常用方剂 112 12 三痹汤 三痹汤 校注妇人良方 功效 通络止痛散寒通络止痛 适用于气血两虚 风寒痹阻证八珍之主药加黄芪 大枣 加强补血益气之功独活 防风 秦艽 细辛 桂心 驱风散寒 通络杜仲 牛膝 补肝肾 强筋骨共奏益气养血驱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 风湿病常用方剂 113 13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 功效 益气养血通络止痛 适用于气虚血瘀型痹症 黄芪 当归尾 川芎 赤芍 益气养血活血桃仁 红花 活血通络地龙 络通痛止 风湿病常用方剂 114 14 左归丸 左归丸 景岳全书 功效 滋补肝肾通络止痛 用于肝肾阴虚痹症菟丝子 枸杞子 龟板 山药 山萸肉 熟地 滋补肝肾白术 生姜 甘草 健脾和中 补益肝肾 通络止痛 风湿病常用方剂 115 15 大秦艽汤 大秦艽汤 素问气机气宜保命集 功效 驱风散寒清热通络止痛用于寒热错杂 热重于寒者 羌独活 防风 细辛 白芷 驱风散寒通络秦艽 驱邪通络 舒筋止痛黄芩 石膏 生地 清热凉血四物汤 养血活血茯苓 白术 甘草 健脾 驱湿 和中 风湿病常用方剂 116 16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 功效 益气通阳 散寒止痛 适用于气血亏虚风寒痹阻证黄芪益气固表通阳散寒桂枝驱寒通经活络芍药 养血合营甘草 大枣 生姜配诸药调和营卫 风湿病常用方剂 117 17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 金匮要略 功效 温经散寒清热通络 适用于寒热错杂证偏寒者 桂枝 麻黄 附子 防风 祛风通络 温经散寒止痛 芍药 知母 清热合营 白术 健脾除湿 生姜 甘草 和中 风湿病常用方剂 118 风湿病常用中药 驱邪药扶正药引经药 119 驱邪药 散寒通络 桂枝 川乌 草乌 细辛 麻黄 祛痰通络 半夏 南星 天竺黄 地龙 白芥子 橘红 僵蚕 皂刺 陈皮 丝瓜络 祛风通经活络 桑枝 青风藤 海风藤 络石藤 豨莶草 伸筋草 秦艽 羌活 独活 防风 千年健 追地风 透骨草 海桐皮 寻骨风 穿山龙 松节 活血通络 当归 桃仁 红花 乳香 没药 川芎 地龙 丹参 鸡血藤 赤芍 山甲 郁金 水蛭 橘红 五灵脂 风湿病常用中药1 120 5 消除结节 山甲 皂刺 水蛭 山慈姑 僵蚕6 理气通络 香附 木香 陈皮 绛香 丝瓜络7 化湿通络 上焦 霍香 佩兰 苏梗 大豆黄卷 菖蒲8 化湿通络 中焦 白豆蔻 肉苁蓉 猪苓 泽泻 车前子 防己 川萆解 驱邪药 风湿病常用中药1 121 9 化湿通络 下焦 滑石 肉苁蓉 猪苓 泽泻 车前子 防己 萆解10 活络止痛 木瓜 牛膝 丝瓜络 鸡血藤 桑枝 威灵仙 蜂房 桂枝 千年健 寻骨风 祖师麻11 驱湿清热 大黄 黄连 黄芩 黄柏 石膏 知母 双花 葛根 栀子12 清热解毒 半枝莲 虎杖 银花 白花蛇舌草 公英 紫花地丁 连翘 土茯苓 驱邪药 风湿病常用中药1 122 益气 人参 党参 白术 黄芪 太子参 养血 阿胶 当归 白芍 熟地 首乌 玉竹 沙参 温阳 包括脾阳和肾阳 鹿角片 胶 附子 肉桂 干姜 杜仲 川断 仙茅 仙灵脾 肉苁蓉 巴戟天 菟丝子 狗脊 鹿衔草 五加皮 滋阴 包括肝阴肾阴 龟板 枸杞子 沙参 麦冬 玉竹 石斛 玄参 黄精 山萸肉 女贞子 熟地 扶正药 风湿病常用中药2 123 上肢 威灵仙 桑枝 桂枝 片姜黄 羌活 川芎 下肢 木瓜 牛膝 独活 防己 萆解 续断 颈肩部 葛根 白芷 柴胡 蔓荆子 腰部 川断 牛膝 桑寄生 狗脊 脊柱 羌活 引经药 风湿病常用中药3 124 谢谢 1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