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880185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PPT 页数:309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9页
方剂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9页
方剂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学绪言一 概念1 方剂学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配伍规律 立法原则 分类 治法 和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2 方剂 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 设立治法 按照组方原则选择药物 妥善配伍 斟酌用量 确定剂型 规定用法 通过这些法度制定的方子叫方剂 1 二 方剂学的地位 重要性和研究范围 1 地位 重要性 方剂学是中医学中理 法 方 药四环节之一 是其中 法 的具体体现 药 的具体运用 也是辨证论治中 治 的具体体现 它是中医基础理论课 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 中医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 2 研究范围 即方剂学定义 3 学习方剂学参考书目 古今名医方论 医方集解 医方考 成方切用 绛雪园医方选注 2 3 名词解释 经方 指汉代之前医著中的方剂 专指 黄帝内经 和仲景之方 专指仲景之方时方 仲景之后的各家之方 成方 成熟 完善 有效 医书有载的 并后世家所公认的方剂 禁方 秘方 秘而不传的方 3 三 方剂的形成与发展 1 方剂的形成 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的医药知识的基础上 逐渐形成的 到底成于何时尚无定论 2 方剂发展过程中的几部代表作 4 5 6 7 第一章方剂与治法一 治法 即治疗方法 是在辨清证候 审明病因病机之后 针对性的采取的最为贴切的治疗方法 二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即所谓 法随证立 方从法出 即治法是组方的依据 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1 从产生来说 方先于法 法源于方 即先有方后有法 如 五十二病方 2 当方剂学形成之后 法随证立 方从法出 即法是制方的依据 方是法的具体体现 无法则无方 二者不可分割 8 三 治法的源流 源于 内经 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 充实 伤寒杂病论 后又经历代医家不断补充 至清代 程钟龄在他的代表作 医学心悟 中作了高度总结概括 正式提出了 八法 之名 汗 吐 下 温 清 消 补 和 四 八法之间的关系 即清代 程钟龄在它的代表作 医学心悟 中所言 一法之中八法备焉 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9 五 八法的含义 1 汗法 是通过发汗解表 宣肺散邪的方法 使在表之邪随汗而解的治疗方法 在此请注意 所谓 汗法 不应单纯地理解为发汗的方法 因为本疗法除可治疗外感初起邪气在表之外还可治疗 麻疹初起 透疹温病初起 透毒疮疡初起 透邪凡轻清宣透 可解除在表疟疾初起 透邪六淫之邪的方法都应叫 汗泄泻初起 透邪法 确切地应叫 解表法 咳嗽初起 宣肺止咳水肿初起 宣肺利水 10 和法 通过和解或调和以祛除病邪的方法叫和法 治疗的病位 半表半里或脏腑之间 阴阳之间 表里之间1 狭义和法 和解少阳 用以治疗少阳病的方法 小柴胡汤2 广义和法和解表里 柴桂汤调和寒热 半夏泻心汤调和肝脾 逍遥散 痛泄药方和解少阳 少阳证 小柴胡汤脏腑失和 肝脾不和 肠胃寒热错杂表里同病 太少两感 柴桂证 11 消法 具有消导和散结功能 使气血 痰食水虫等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治法叫消法 1 狭义 单指消食化积 治疗饮食内停 食积不化的治法 如消导剂 2 广义 指理气法 理血 祛寒 祛湿 祛虫 消食 化痰 利水等等能使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治法 12 第二章方剂的分类 自学 一 分类的意义 迄今为止方剂已有十余万首 不分类如何查找 使用 记载 故意在便于查找 记忆 学习 使用 13 二 历代分类法 请自己看书 并填写下列表格 14 第三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一 组方的意义 1 加强作用 增强疗效 相辅相成 如知母 黄柏 单用不具备泻火养阴的作用 合用增强此作用 川楝子 元胡都入肝经 疏肝气 调肝血 相合则疗效增强数倍 补中益气汤中黄芪为君 其有5大作用 固表 益气 利水 升阳 托毒生肌 单用黄芪升阳作用较弱 加入方中 使此方升阳作用明显增强 可兴奋子宫 平滑肌 如此方去黄芪则无此作用 相反相成 如左金丸 黄连 吴茱萸 疏肝解郁 清泻肝火 吴茱萸引黄连入肝经 从而相互牵制 克服了过于温燥 过于苦寒的弊病 15 2 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生姜 半夏相配克服了半夏的毒性 常山截疟 单用则致呕的副作用剧烈 配伍在截疟七宝丹中则致呕的副作消失 且截疟的作用增强 3 随证加减 全面兼顾 扩大适用范围 便于临床运用明末傅青主以四物汤为底 加减变化通治妇人经带胎产四大证 二 组方原则何为组方原则 是组方的模式 是处方之规矩 由君 臣 佐 使组成 始见于 内经 16 君药 针对主病 主因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 是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君药的配备 结合辨证 选择最针对病因及主证的 作用最全面的 性能最强的 药力最大的药物 一般选1 2味 用量应大于臣 佐 使药 应为全方作用的中心 17 臣药 1 辅助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2 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其力小于君 如 麻黄汤 麻桂杏草 用桂枝助麻黄发汗力更强 成为 发汗解表之峻剂 白虎汤 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 石膏君 辅以知母 则退热作用 否则退热作用则大减 18 1 兼证 与主证不同系列的症状 小青龙汤主证 外寒 外感表实 为急为主 为因为本 麻桂为君 外表发汗 兼证 内饮 寒饮停肺 素有水饮 干姜 细辛为臣 治兼证温肺化饮 助君药发汗表 2 设立臣药的原则 1 一般臣药与君药相须为用 即性味功能相同 相辅相成可增加疗效 如 君 麻 桂 臣 干姜 细辛 小青龙汤 君臣皆为辛温之品 19 2 或性味功效不尽相同 但相使为用 以增强疗效桂枝汤 君 桂辛温臣 芍酸苦甘凉阴 调和营卫 3 决定君药的作用趋势麻黄 君 发汗 桂枝 臣 麻黄汤 表实 发汗解表 平喘 杏仁 臣 三拗汤 喘咳 宣肺平喘 利水 翘 赤小豆 臣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宣肺利水消水肿 20 4 不能单独理解为是君药的药力相加 如 止痉散 全蝎 蜈蚣用量 3 1搜风力最强 搜风止痉 4 而为6 7倍 研末冲服 治急慢惊风 破伤风等痉挛抽搐 角弓反张 熄风止痉 5 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相须 简单病证 相使 复杂病证 一般选1 2味 最多3 4味 21 佐药 1 佐助 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 2 佐制药 用以消除或减缓君 臣药的毒性与烈性 3 反佐药 根据病情需要 病重邪甚 可能拒药 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 一般用量较轻 总之 佐药一般不可能具备三方面功能 应根据病情选用一某方面的佐药 一般佐助 佐制用得较多 22 小青龙汤君 麻桂 主证 风寒表实 解表发汗臣 干姜 细辛 兼证 寒饮停肺 温肺化饮佐助 半夏 辛温性燥 辛散以助君解表 性温燥以助臣化痰燥湿蠲饮佐制 五味子 性温酸收敛气 助臣药止咳芍药 性微寒滋润 和营养血二药制约君臣温燥之性 以防诸辛温燥散之品 耗气伤津 23 反佐 白通加猪胆汁汤 真寒假热 戴阳 格阳真寒 四肢厥逆 下利清谷 脉绝 附 姜 葱白假热 面赤口干 烦燥 反佐猪胆汁 苦寒 以制约大剂辛热之品伤阴耗气 又可引虚阳复归于阴中 回阳固脱 阴阳顺接 汗止厥回 脉即来复 使 1 引经药 即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 2 调和药 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调和药味 校味 以利服用 调和药性过烈 使药的药力较小 用量亦轻 24 三 为何运用组方原则 1 使组方目的明确 主次分明 多而不杂 2 方中必有君药 但其它药不一定俱全 如独参汤 3 君药用量大 臣药味数略多于君药 4 佐使药因需而用 四 什么是标准的方剂 1 方剂能体现辨证论治的精神 2 能体现正确的治法 3 符合组方原则 4 用法用量 剂型能切合病情 5 有良好的疗效 无付作用或付作用降低到最小限度 25 五 方剂组成的变化 成方的变化 1 为何要变化 方既有严格的原则性 又有极大的灵活性 也必须有灵活性 因为 病证千变万化 兼挟不同 体质强弱不同 性别男女 老少不同 季节 地域气候不同 因此 必须变化 学方在于学法 师其法而不泥其方 方须切合病情 才能治疗有效 2 方剂组成如何变化 1 药味加减 2 药量加减 3 剂型变化 26 1 药味加减 a 随证加减 主证不变 主要配伍不变 只是增减次要药物 佐使药 b 配伍变化 主证变化 则主要配伍随之变化麻黄桂枝 风寒表实石膏 肺热喘咳证杏仁 甘草 肺寒喘咳杏苡 风寒痹证 27 2 药量的变化 a 量变 病情轻重不同 附子 干姜 甘草四逆汤 脉微细 真寒无假热 1枚 1 5两 2两通脉四逆汤 脉微欲绝 真寒假热 格阳戴阳 大1 3 4 2b 质变 主证 治法改变黄连量 吴茱萸 左金丸 清肝泻火 降逆止呕 治肝热犯胃之胃痛黄连量 吴茱萸 玉连丸 温肝暖胃止胃痛 治肝寒犯胃之胃痛桂枝汤 风寒表虚 营卫不和 桂芍之比 3 3桂枝加芍药汤 肝木克脾 腹满时痛 桂芍 3 6桂枝加桂汤 奔豚气 心阳不能下蛰于肾 肾寒上冲 桂芍 5 3 28 3 剂型的变化 组方的药物不变 只是剂型攻变 一般主要用于病势的缓急 3 组方的步骤 辨证 立法 按组方原则选药 确定用量 选择剂型 制定用法 按以上步骤组成的方剂才为标准的方剂 第四章 剂型和用法 自学 一 剂型 重点掌握 汤 散 丸 膏 丹 注射剂 胶囊 冲剂 的特点 二 用法 煎煮火候 时间 服药时间 29 解表剂 定义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 具有发汗 解肌 透疹等作用 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 统称解表剂 属八法中的汗法 立法 因其轻而扬之 病邪轻 病情轻 病位浅 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 作用 发汗 解肌 透疹发汗 直接开泄毛孔 使表邪从汗而出 解肌 作用缓和的发汗方法 解除肌腠之邪的方法 适应证 表证 外感风寒 风热 温病初起 麻疹初起 水肿初起 疟疾初起 痢疾初起 疮疡初起 凡见有 恶寒发热头痛 脉浮者 30 分类 根据体质及表邪性质 寒 热 不同分三类 1 辛温解表 祛风解表 渗湿 风寒 风湿表证证 水肿 痢疾初起亦多用 麻黄汤 桂枝汤2 辛凉解表 疏散风热 透疹 风热表证 麻疹初起 疮疡初起 桑菊饮 银翘散3 扶正解表 散表补虚扶正 正虚外感 败毒散 使用注意 不宜久煎 温覆保暖 取微汗 辨清表里先后缓急 禁忌 虚证水肿 麻疹已透 疮疡己溃 阳证痢疾 吐泻失水者禁忌使用 31 麻黄汤 伤寒论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 要点 恶寒发热 无汗而喘 苔白 脉浮紧 功用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组成 麻 桂 杏 草 方解 麻 君 辛苦温 发汗 解表 平喘桂 臣 辛甘温 解表散寒 助麻发汗解表麻桂的比例3 2发汗力最强杏 佐 苦辛 降肺气 合麻黄一宣一降 调肺平喘炙草 使 甘温 调和 防麻 桂过汗伤亡阳 32 运用 为止咳平喘的基础方 经加减可治多种咳喘 a 风寒表实咳喘 原方使用b 风寒闭肺咳喘 去桂 三拗汤 偏于平喘 加桂偏于解表c 风寒挟痰湿咳喘 去桂 加苏子 陈皮 桑白皮 赤茯苓 华盖散d 风热犯肺之咳喘 去桂加石膏 麻杏石甘汤 特点 1 为经方之典范 2 为辛温发汗的峻剂 为辛温解表的代表方 3 为治外感风寒表实证重证之要方 代表方 4 止咳平喘的基础方 5 麻桂的比例3 2发汗力最强 33 附方 1 麻黄加术汤 麻黄汤 白术 发汗解表 散寒祛湿 外感风寒挟湿证 见 风寒湿痹 身体烦痛 无汗 22 麻杏苡甘汤 此四药组成 解表祛湿 外感风寒挟湿之轻并证 并有化湿之倾向 见 风湿一身尽疼 发热 日晡所剧 33 大清龙汤 麻黄汤倍用麻黄 石膏 大枣 生姜 发汗解表 清热除烦 外感表实重证兼里有郁热 见 外感风寒 不汗出而烦躁 身疼痛 脉浮紧 使用注意 表虚自汗 气血阴阳虚者 虽有表证亦不可用 34 桂枝汤 伤寒论 主治 1 外感风寒表虚证 2 各种原因所致之营卫不和证 多见于病后 产后体虚所致 要点 发热 恶风 汗出 脉浮缓 1 外感风寒表虚 是指感邪较轻 肌腠疏松的表寒证2 营卫不和 即卫强营弱 卫强 非卫气强盛 实指肌表有风邪营弱 卫浮于外 与邪相争 营阴不能内守 组成 桂 芍 姜 草 枣 功用 解肌发表 长于调和营卫 方解 35 桂 辛温甘 解肌散寒 温经通阳 调卫 散芍药 酸寒敛阴以和营 收二药配伍使营卫调和 辛散而不伤阴 酸敛而不碍邪 桂芍之比3 3生姜 辛温 助桂发表 温胃止呕炙草 大枣 调和 补中益气 服法 适寒温 服之 药后缀热粥 温覆 注意保温 取微汗 禁食生冷等不易消化之品 禁过汗 加减 兼咳喘 加厚朴 杏仁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伤寒 兼项背强几几 桂枝汤 葛根 桂枝加葛根汤 伤寒 36 营卫不和的内伤杂病 病后 产后发热 加当归 白薇 妊娠恶阻证 加砂仁 姜半夏 痹证 寒痹尤上肢 威灵仙 桑枝 手足麻木 VB1缺乏证 加黄芪 月经不调 经脉有寒者 炮姜 艾叶 香附 特点 1 为辛温发汗的和剂 桂芍之比3 3 为辛温解表的代表方 2 为治外感风寒表虚证之要方 代表方 3 长于调和营卫 又可调和阴阳 气血 37 附方 桂 芍量相等 桂枝汤桂 芍药 桂枝加桂汤 温通心阳 平冲降逆 奔豚气 气上冲心 桂 芍药 桂枝加芍药汤 肝木乘脾之腹痛 芍药柔肝和木 缓急止痛 比较 共性 风寒表证麻黄汤 发汗力强 辛温解表重剂 且宣肺平喘解表散寒 风寒表实 肺实喘咳 桂枝汤 解表力弱 辛温解表和剂 长于调和营卫 风寒表虚证 营卫不和之内伤杂病 38 39 40 方解 41 特点 42 败毒散 又称人参败毒散 钱己 小儿药证直决 主治 1 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证2 寒湿痢疾初起有表证者要点 气虚 声低气弱 体倦乏力 面色恍白 体弱易病 风寒表实重症 憎寒壮热 无汗 头强痛鼻塞声重 咳嗽有痰 湿象 头昏蒙重痛 肢体酸痛 胸膈痞闷 苔白腻 脉浮乏力 组成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茯苓 桔梗 人参 生姜 甘草 43 治法 散寒祛湿 益气解表 方解 君 羌 独 臣 川芎 祛风解表 除湿止痛佐助 柴胡 薄荷 辛散解表 前胡 桔梗 枳壳 理气化痰 宣肺止咳 桔 升肺气 前 降肺气 佐制 人参 苓 生姜 甘草 益气健脾助正气奋起祛邪人参 扶正以助祛邪 补气以防辛散耗伤气阴 44 使用注意 外感风寒湿邪化热 阴虚外感者忌用 特点 1 祛邪解表之中佐少量人参 散中有补 祛风解表不伤正 扶助正气祛邪外出 2 寒湿痢疾初起有表证者用本方体现了 逆流挽舟法 比较 九味羌活汤兼有内热 黄芩 生地外感风寒湿邪兼正虚 参 苓 姜 草败毒散 兼湿象参苏饮气虚外感 兼痰阻气滞 胸膈满闷 咳嗽痰白气虚 表实 45 泻下剂 定义 以泻下药为主组成 具有通便 泻热 攻积 逐水等作用 用以治疗里实证的方剂 称为泻下剂 作用 通便 排除肠胃积滞泻热 荡涤实热里实积滞之证攻积 攻下寒积食滞逐水 攻逐胸腹水饮 46 适应范围 里热积滞实证 里寒积滞实证 肠燥津枯便秘证 里实正虚便秘证 水饮壅盛于里证 分类 1 寒下 泻热通便 里热积滞实证 大承气汤2 温下 温里祛寒通便 冷积内停 温脾汤3 润下 润肠通便 燥热积滞 体虚便秘 麻子仁丸4 逐水 逐水通便 水蓄胸腹肌肤之重证 十枣汤5 攻补兼施 攻邪扶正 邪实正虚 黄龙汤 47 使用注意 1 辨清表里 表未解 里未成实者忌 2 辨清虚实 凡孕妇 经期妇人 老人 伤津亡血者 宜润下 忽犯虚虚实实之诫 3 易伤胃气 得效即止 4 注意配伍行气药 行气以助泻下 48 大承气汤 伤寒 主治 1 邪热与宿屎相结于胃肠 灼伤津液 阳明腑实证 体现了 急下存阴 法要点 痞 脘腹满闷 压重感 满 脘腹坚满而痛 拒按 矢气不减 燥 大便干燥硬结 按之有块 舌苔焦燥起刺 可有口渴 实 一派实热之象 苔黄燥起剌或焦黑燥裂 脉沉实或滑数 49 2 里热炽盛 积滞内结不出 迫肠中津液从旁而下 热结旁流 体现了 通因通用法 要点 痞 满 燥 实 兼见下利清臭粪水3 里热实证之痉病或发狂 热厥 体现了 寒因寒用 法病机 里热炽盛 实热内结或热极生风 或热扰神明 或热深厥深 阳气被遏不能达于四末要点 痞 满 燥 实 兼见或厥 或痉 或狂 50 治法 峻下热结大黄 芒硝 峻下热结 荡涤积热燥枳实 厚朴 宽肠下气 行气除满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 中病即止 特点 为泻剂之祖 苦寒泻下药配行气药 体现了 苦寒泻下 法 急下存阴 法 釜底抽薪 寒因寒用 法 通因通用 法 煎法 先煎枳朴 后下大黄 芒硝冲服 重用厚朴 半斤 51 比较 增液承气汤 黄 硝 玄 地 冬 阴虚便秘大承气 黄 硝 枳 朴 峻下 痞满燥实调胃承气 硝 黄 甘草 缓下 燥实 大黄同煎 芒硝冲服小承气 黄 枳 朴 轻下 痞满实 大黄同煎 52 温脾汤 备急千金要方 主治 脾阳虚 冷积内停腹证要点 便秘 腹绞痛 脾阳虚 畏寒肢冷 神疲乏力 食少 舌淡 苔白 脉沉弦迟 组成 大黄 芒硝 附子 干姜 当归 人参 甘草 功用 攻下寒积 温补脾阳 方解 温 附子 干姜 温阳散寒下 硝 黄 与诸温热药相伍 去性取用 润肠软坚 泻下冷积 53 补 当归 人参 甘草 益气和血 补阳先益气 止痛软坚 特点 为人参四逆汤十大黄 芒硝 当归而成 大黄同入煎 药量 温热药 寒凉药 附子 干姜 当归 人参 大黄 芒硝 为温下的常用方 名方 配伍特点 寓温补与泻下之中 苦寒泻下而不伤阳 不耗阴 温阳补益而不碍泻下攻积 思考题 本方为泻下剂 为何重在温补 兼以攻下 54 麻子仁丸 伤寒 主治 胃肠燥热 脾津不足 大便秘 小便频 脾约证 组成 大黄 枳实 厚朴 火麻仁 杏仁 白芍 白蜜 功用 润肠通便 行气泻热 方解 麻 杏 芍 蜜 润肠通便润而不腻小承气 枳 朴 黄 行气泻热下而不伤正 55 特点 1 为小承气 枳 朴 黄 加味 麻 杏 芍 蜜而成 2 重用麻子仁二升 也可称为大承气的变方 以麻 芍 杏 蜜代替芒硝软坚 56 济川煎 景岳全书 主治 肾虚精亏 升降开合失司 肾虚便秘要点 便秘 难解 肾亏 小便清长 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 舌淡苔白 脉沉迟 组成 归 牛膝 肉苁蓉 泽泻 升麻 枳壳 治法 温肾益精 润肠通便 57 君 肉苁蓉 甘咸性温 长于温补肾精 滋润滑肠 性温和有从容之态 臣 当归 甘辛温通而苦泄 为血中之气药 补血 行血 和血 滋润通便 牛膝 补肾善下行 引诸药入肝肾 佐 枳壳 宽肠下气 以助通便升麻 轻宣升阳 取欲降先升之意 升清阳以助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洒陈于六腑 使大便得津液濡润 以达到通便之效 58 泽泻 补肾 缩尿止遗 淡渗 利邪水 固正水 本草 养五脏益气力 肥健 久服耳目聪明 别录 补虚损五劳 除五脏痞满 起阴气 止泄精 消渴 淋沥 逐膀胱三焦停水 大明本草 主头眩耳虚鸣 筋骨挛缩 通小肠 止遗沥 尿血 特点 重用补益 当归 牛膝 肉苁蓉 轻用升降调气之品 泽泻 枳壳 升麻 升麻用量最轻5分 1钱 以补为泻 寓降于升之中 59 和解剂 定义 凡具有和解少阳 调和肝脾 调和寒热 胃肠寒热 表里双解等作用 用于治疗伤寒邪在少阳 肝脾不和 寒热错杂 以及表里同病的方剂 统称为和解剂 分类及适应证 1 和解少阳 少阳病 小柴胡2 调和肝脾 肝脾失调 逍遥散3 调和寒热 胃肠不和及寒热错杂 半夏泻心汤4 表里双解 表里同病 表寒里热 表热里寒 60 表实里虚 表虚里实 表里俱寒 表里俱热 表里俱实少阳阳明合病 邪居半表加里实 大柴胡汤 同时发病 太阳阳明并病 表寒里热协热下利 葛根芩连汤 先后发病 外感风热 里热便结 防风通圣散 61 使用注意 1 邪在表或全部入里不宜用和解少阳方 因为邪在表者 用之将引邪入里 邪在里者 用之药不达病所 2 劳倦内伤 饮食失调 气血虚弱之寒热不宜用 3 七情内伤之肝脾不和宜配合心理治疗 62 小柴胡汤 伤寒 主治 1 邪犯少阳 留于半表半里 少阳病 2 妇人经期感受外邪 热入血室 与正气相搏 妇人伤寒热入血室证 3 疟疾 黄疸见少阳证者 要点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口苦咽干目眩 心烦喜呕 嘿嘿不欲饮食 脉弦 妇人经期 寒热发作有时 63 组成 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生姜 大枣 甘草 功用 和解少阳君 柴胡 透达疏散少阳半表之邪和解少阳臣 黄芩 清降半里之热佐 半夏 生姜 和胃降逆止呕人参 大枣 扶正以助祛邪 益气防邪入里 使 炙甘草 调和 补益 使用注意 阴虚血少者忌用 64 大柴胡汤 伤寒 主治 少阳阳明合病 同时发病 少阳证兼腑实证阳明要点 少阳证 便秘热结不通或下利 热结旁流 苔黄 脉弦数有力 65 组成 柴胡 黄芩 半夏 生姜 枣 大黄 枳实 芍药 功用 和解少阳 内泻热结 方解 小柴胡汤 和解少阳枳实 大黄 泻热通便芍药 大枣 酸甘化阴 缓急止痛 特点 1 小柴胡汤去参草十大黄枳实芍药而成 2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同时发病 少阳证兼阳明腑实证 66 消遥散 局方 主治 肝郁脾虚血虚之证 病机 肝郁脾虚血虚要点 肝郁 胸胁胀痛 喜叹息 或乳房胀痛 月经不调 或往来寒热 咽干口燥 血虚 头昏 目眩 脾虚 神疲食少 脉弦虚 组成 柴胡 芍药 当归 茯苓 白术 薄荷 生姜 甘草 67 功用 疏肝解郁 养血健脾 方解 君 柴胡 疏肝解郁 条达肝木 引诸药入肝益肝体达肝用臣 当归 白芍 养血和血 柔肝缓急止痛佐 补脾 茯苓 白术 煨姜 炙草 实土以抑木 健脾以生血薄荷 入肝疏散郁遏 透达郁热煨姜 降逆和中 辛散达郁 煨生姜辛散不如生姜 但温中止呕强于生姜 68 特点 是调肝养血的代表方 是妇科调经的良方 常用方 肝郁气滞型月经不调 治疗肝郁气滞型胸胁痛的要方 配伍特点 气血兼顾 肝脾同调 体现了疏肝实脾 益体达用 扶土抑木的治疗原则 69 半夏泻心汤 伤寒 主治 胃肠不和 寒热错杂之心下痞证 寒热之邪互结心下 胃肠 阻滞气机 要点 痞 心下满而不痛 呕 利 肠鸣下利 苔腻微黄 脉弦数 组成 半夏 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 大枣 炙甘草 功用 寒热平调 辛开苦降 散结消痞 70 方解 半夏 干姜 辛温开结散寒 温中降逆止呕 辛开黄连 黄芩 苦寒降泄以除其热 苦降参 草 枣 干姜 辛甘化阳 温中益气健脾 补益体现了 塞因塞用 的原则 思考题 半夏泻心汤除痞机制如何 本方配伍有何特点 71 比较 半夏泻心汤 寒热平调 辛开苦降 散结消痞 寒热互结之痞 生姜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减干姜2两 加生姜4两而成 重用生姜长于和胃降逆 宣散水气而消痞满 水热互结之痞 甘草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量而成 长于调中补虚 胃气虚 寒热互结之痞 黄连汤 半夏泻心汤加黄连2两 去黄芩加桂枝而成 温清并用 补泻兼施 上热下寒之呕吐腹痛 72 特点 为小柴胡汤的变方 为小柴胡去柴十黄连 生姜改干姜而成 配伍特点 寒热互用以和阴阳 苦辛并施以调其升降 补泻共用以顾其虚实 73 葛根黄芩黄连汤 简称葛根芩连汤 伤寒 主治 太阳阳明并病 协热下利证 病机 表热未解 内陷阳明 而致胃肠热盛 清阳不升 邪 热 迫下利 要点 身热 下利 苔黄脉数 或见胸脘烦热 口 肛门灼热 范围 热利 湿热利 包括泄泻 痢疾 有表无表皆可使用 以初起证势较轻者为宜 组成 葛根 黄芩 黄连 甘草 功用 解表清里 74 方解 君 葛根重用且先煎 解表退热清解表里 升发脾胃之阳止泻 清热生津止渴 久煎味厚更长于入里 臣 芩 连 清热燥湿 厚肠止痢使 甘草 缓急止痛 和中 调和 特点 葛根重用且先煎 热利 湿热利 包括泄泻 痢疾 有表无表皆可使用 以初起证势较轻者为宜 思考题 本方清里为主 为何重用葛根且先煎 75 清热剂 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 具有清热 泻火 凉血 解毒 滋阴透热 清热祛暑等作用的方剂 统称为清热剂 立法 经曰 热者寒之 温者清之 本经 疗热以寒药 作用 清热 泻火 凉血 解毒 透虚热 祛暑 76 适应证 里热证 但热不寒 烦躁口渴 尿黄便结 舌红苔黄脉数 三焦热证 气 营 血分热证 阳明经证 心 肝 脾 肺 胃 大肠热证 暑热证 虚热证 分类 1 清气分热 清气泻火 气分热证 白虎汤2 清营凉血 清解营血分之邪热 营血分热证 清营汤犀角地黄3 清热解毒 解毒泻火 热毒蕴结之证 黄连解毒汤 77 4 清脏腑热 清脏腑邪热 脏腑热证 泻白散 导赤散5 清热祛暑 清除暑热 利湿 暑热证 六一散 清暑益气汤6 清虚热 清除热病后之余热 或骨蒸潮热 或久热不退之虚热 青蒿鳖甲汤 当归六黄汤 使用注意 1 原则 表己解 邪气入里 但未成实 2 辨清真假寒热真假虚实 不可妄投 3 注意反佐法的使用 以防过寒伤中 4 素体虚寒者慎用 不可过剂伤中 78 白虎汤 伤寒 主治 阳明气分热盛 热盛于里 伤津扰心要点 五大一黄 大热 大汗 大渴 大烦 脉洪大 苔黄燥 或有证 神昏 谵证 肢厥 动风 组成 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功用 清热生津 因邪已离表 入里化热故不可发汗 里热虽盛尚未成实 故不可下 热盛伤津 故意不可苦寒直折 79 君 石膏 重用30g以上 清热除烦 止渴臣 知母 助石膏清肺胃之热 生津止渴生津止渴 泻火除烦力极强佐 使 粳米 炙甘草 益胃生津 防过寒伤中 特点 石膏用量宜重 石膏 知母配伍 生津止渴 泻火除烦力极强 配伍特点 辛凉甘润 清热泻火而不伤津 本方证禁汗 禁下 禁苦寒直折 80 羚角钩藤汤 通俗伤寒论 主治 热入厥阴 肝经热盛 热极生风之证 要点 高热烦躁 手足抽搐 舌绛而干 脉弦 或见 神昏谵语 发为痉厥 组成 羚羊角 钩藤 桑叶 菊花 白芍 生地 伏神 竹茹 贝母 甘草 功用 凉肝熄风 增液舒筋 81 方解 君 羚羊角 钩藤 咸寒 入肝心经 凉肝熄风 清热解痉 臣 桑 菊 入肝 清肝热 疏肝风佐 白芍 生地 甘草 酸甘化阴养血柔肝 缓筋急 竹茹 贝母 清热化痰 伏神 宁心安神 平肝 特点 羚羊角与竹茹先煎代水 再煎它药 为治肝经热盛热极生风的常用方 82 清营汤 温病条辨 主治 热入营分证 要点 身热夜甚 斑疹隐隐 烦躁谵语 舌红绛而干 脉细数 口渴或不渴 口渴者 气分尚有余热 不渴者 纯营血证 功用 清营解毒 透热养阴 组成 水牛角 生地 元参 竹叶心 麦冬 丹参 黄连 银花 连翘 方解 内经 热淫于内 治以咸寒 佐以甘苦 的原则 清营法 清营养阴透热解毒 83 君 水牛角 水牛角代犀角 直入营血分 入心肝经 凉血清热解毒 臣 生地 甘苦寒 长于凉血滋阴玄参 甘苦咸寒 长于滋阴降火解毒麦冬 甘苦寒 长于清热养阴生津佐 丹参 清心解毒 凉血活血 助君臣药之功黄连 竹叶心 丹参 清心泻火银 翘 轻宣透邪 清热解毒 此既叶天士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 84 使用注意 舌苔白滑者忌用 清营汤的特点 1 体现了 内经 热淫于内 治以咸寒 佐以甘苦 的原则 清营法 清营养阴 透热解毒 2 方中佐用银花 连翘 轻宣透邪 清热解毒 体现了叶天士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的治疗思想 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 为清营透热转气的代表方 思考题 1 何为透热转气 2 本方如何体现 透热转气 法 85 犀角地黄汤 备急千金要方 主治 1 热入血分证2 血热出血证 要点 斑疹紫黑 神昏谵语 身热 舌绛红 各种失血 脉数 热扰心神 心烦 烦躁 甚至神昏谵语 如狂 热伤血络 阳络 出血症 全身各部位的出血 吐 衄 使 尿 崩漏 血色鲜红甚者量多势急 热胜血瘀 阴络 内出血 胸中烦痛 腹满 斑疹紫黑 漱水不欲咽 大便色黑易解 甚者喜忘如狂 86 组成 犀角 生地黄 芍药 丹皮 功用 清热解毒 凉血散瘀 叶天士 外感温热篇 入血犹恐耗血动血 直须凉血散血 清热解毒 凉血散瘀 方解 君 水牛角重用 凉血解毒臣 生地重用 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 且止血佐 芍药 养血敛阴 助君臣凉血和血泻热丹皮 清热凉血 活血散瘀 87 特点 重用水牛角 生地 芍宜赤芍 配伍特点 凉血 散瘀并施 止血不留瘀 凉血不冰伏 体现了 入血疣恐耗血动血 直须凉血散血 的治疗大法 附方 清瘟败毒饮 白虎汤 去粳米 犀角地黄汤加玄参十三黄解毒汤 三黄十栀子 去黄柏加连翘 桔梗 气血两燔 热毒蕴盛 思考题 本方证见出血 为何不用止血药 而用散瘀药 88 青蒿鳖甲汤 温病条辨 主治 温病后期 阴虚 余热留于阴分之证 要点 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 舌红少苔 脉细数 组成 鳖甲 青蒿 生地 知母 丹皮 功用 养阴透热 89 方解 君 鳖甲 直入阴分 滋阴退热青蒿 清热透邪 青蒿本不入阴分 但鳖甲引之入阴 鳖甲不能透出阳分 青蒿引之透邪从阳分而出 臣 生地 凉血滋阴清热 知母 滋阴降火佐 丹皮 直入血分 凉血清热 90 使用注意 阴虚欲作抽搐动风者不宜用 特点 1 为养阴透热的代表方2 鳖甲配青蒿体现了本方先入后出的治疗特点 比较 清营汤清营透热为主 为清营透透热养阴热转气的代表方 邪入营阴 热入阴血养阴透热为主 为养阴透青蒿鳖热的代表方 治温病后期甲汤 阴虚 邪衰正不足 余热未尽之证 91 温病的治疗大法和传变规律及常用方剂1 在卫汗之可也银翘散2 到气方可清气白虎汤气阴两伤 余热未清竹叶石膏汤3 热入厥阴 热极生风羚羊钩藤汤4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清营汤5 入血尤恐耗血动血 直须凉血散血犀角地汤6 气营 血 两燔清气凉血 泻火救阴清瘟败毒饮7 温病后期 阴虚余热未尽证青蒿鳖甲汤8 温病后期 真阴大虚 虚风内动证大定风珠 92 导赤散 小儿药证直诀 主治 心经火盛 原方用意 心胸烦热 口渴 饮冷 面赤 舌口生疮 心移热于小肠 后世发展而来 小便赤涩刺痛 病机 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 但应属 水虚火不实 者 要点 心胸烦热 口舌生疮 口渴 小便赤涩刺痛 舌红苔黄 脉数 组成 生地 木通 竹叶 甘草 功用 清心利水养阴 93 方解 木通 苦寒 上清心经之火热 利水而不下清利小肠 利水通淋伤阴滋阴生地 甘寒 清心凉血滋阴以制火而不恋邪竹叶 甘淡寒 清心 利水 除烦 甘草梢 甘平 直达茎中止淋痛 清热解毒 调和 特点 1 为清心利水养阴的常用方 2 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 但应属 水虚火不实 者 94 龙胆泻肝汤 医方集解 汪昂 主治 肝胆实火上炎证 肝胆湿热下注证症状广泛 在上 巅顶头痛 口苦目赤肿痛 耳聋耳肿在中 胁肋胀满疼痛 胃脘痛 在下 小便淋浊 阴痒阴肿 妇人带下 要点 口苦尿赤 舌红苔黄 腻 脉弦数 滑 而见肝胆经循引部位的任何一实火上炎或湿热下注证即可 95 组成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生地 柴胡 甘草 功用 清肝胆实火 泻下焦湿热 方解 君 酒炒龙胆草 苦寒燥湿 泻肝胆实火 除下焦湿热 臣 酒炒栀子 黄芩 助君清泻肝胆实火湿热佐 木通 车前 泽泻 清热利水 使肝胆之邪从小便而出 96 柴胡 疏肝理气 引药入经 合黄芩既解肝胆之热 又增清上之力 酒炒当归 生地 益肝阴以制火 防诸药过燥伤阴 使 甘草 调和诸药 防诸寒凉药过寒伤胃 特点 泻中有补 与诸清利之中配当归 地 草 降中有升 柴胡 祛邪而不伤正 苦寒泻火而不伐胃 97 主治 湿热痢 湿热并重 湿热疫毒蕴滞肠中 气阻血滞 血络损伤 传导失职 要点 下痢赤白相兼 腹痛里急 苔腻微黄 脉弦数 组成 芍药 当归 黄连 肉桂 槟榔 木香 大黄 黄芩 甘草 功用 清热燥湿 调和气血 芍药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98 君 芍药重用 当归 柔肝理脾 调和气血 止泻痢腹痛后重臣 芩 连 燥湿清热解毒 厚肠止痢芍 芩 连 清热解毒 燥湿利水 柔肝和血止痢佐 大黄 通因通用 泻热通瘀除滞木香 槟榔 行气导滞 止后重 行血则便脓血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反佐 肉桂 助归 芍温通活血 制苦寒以防凝滞佐 使 甘草 调和 合芍缓急止痛 99 特点 重用芍药 为治湿热痢的常用方 代表方 配伍特点 清热燥湿止痢为本 兼调气血 100 清暑益气汤 温热经纬 主治 暑伤气阴之证要点 体倦少气 身热烦渴 汗多 脉虚数 病发于暑天者 组成 西瓜衣 荷梗 黄连 知母 竹叶 西洋参 麦冬 石斛 甘草 粳米 功用 清暑益气 养阴生津 101 方解 君 西洋参 西瓜翠衣 益气生津 养阴清热臣 荷梗 麦冬 石斛 养阴生津 清热解暑佐 黄连 知母 竹叶 清热祛暑 清心除烦使 甘草 粳米 益胃养阴生津 使用注意 暑热挟湿者忌用 特点 清热解暑 西瓜翠衣 荷梗 黄连 知母 竹叶 配益气生津 西洋参 麦冬 石斛甘草 粳米 102 温里剂 定义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 具有温里助阳 散寒通脉 回阳救逆等作用 用以治疗里寒证的方叫温里剂 立法 内经 寒者热之 虚则补之 本经 疗寒以热药 作用 温阳散寒 温中祛寒 温肾散寒 温经散寒 适应证 里寒证 温里散寒 但寒不热 喜暖踡卧 口淡不渴 小便清冷 舌淡苔白 脉沉迟细 103 分类 1 温中散寒 中焦虚寒 温中阳散寒 小建中汤2 回阳救逆 阳衰阴盛 心肾之阳 四逆汤3 温经散寒 寒凝经脉血痹 寒厥证 阴疽证 通脉四逆汤 阳和汤 104 使用注意 1 本章方剂使用药物多属辛温燥热之品 对热证 阴虚证 真热假寒的热厥证 均属禁用 2 用量宜因人 因时 因地而异 3 阴寒太盛 入药格拒者 宜用热药寒服法或反佐寒凉之品 4 适可而止 不可过剂 过则伤阴化燥 生火伤气 105 理中丸 伤寒论 主治 凡是以中焦虚寒为主的病证皆可 中焦虚寒证 阳虚失血证 小儿慢惊 四肢蠕动 中焦虚寒 病后喜唾涎沫 脾胃阳虚 霍乱吐泻 胸痹 胸痛彻背 背痛彻胸 要点 吐 利 冷 痛主症外 必见 畏寒肢冷 舌淡苔白 脉沉迟或沉细 106 中焦虚寒证 脘腹痛 喜温按 自利不渴 呕吐不食 阳虚失血 吐 衄 便 崩 多 伴中阳不足证 方解 君 干姜 温中祛寒臣 人参 补气健脾 气旺则阳复佐 白术 助干姜温散 助人参益气化阳使 炙草 调和 补益 功用 温中散寒 补气健脾 107 使用注意 外感发热 阴虚者忌用 特点 为治疗中焦虚寒的基础 方代表方 中焦虚寒性泻泄尤为适宜 温补中焦的作用强 四药等量 各3两 108 小建中汤 伤寒论 主治 中焦虚寒 肝脾失调 阴阳不和所致 虚劳里急证 时腹痛 喜温按 虚烦心动悸 面色无华 阳虚发热 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要点 腹痛 喜温按 虚烦心悸 发热 面色无华 舌淡红 脉沉弱或虚弦 109 组成 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糖 方解 君 饴糖 益脾气养脾阴 和里缓急止痛 合芍药酸甘化阴臣 芍药 养阴血 柔肝缓急 酒炒去其寒性 桂枝 温阳通经散寒 合饴糖辛甘化阳佐 使 大枣 炙草 甘温益气生姜 温胃散寒 功用 温中补虚 和里缓急 110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 呕家 吐蛔者 中满者忌用 特点 桂枝汤的变方 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糖 中焦虚寒腹痛的代表方 为治阳虚发热的主方 配伍特点 酸甘相配化阴 辛甘相配化阳 阴阳并调 体现了 甘温除热法 111 吴茱萸汤 伤寒论 主治 中焦虚寒 浊阴上逆 胃中虚寒 畏寒喜热 食谷欲吐 厥阴头痛 干呕涎沫 巅顶痛 少阴吐利 吐利 手足逆冷 烦躁欲死要点 口不渴 四肢不温 呕或干呕涎沫 舌淡苔白滑 脉细 迟或弦细紧 组成 吴茱萸 生姜 人参 大枣 功用 温中补虚 降逆止呕 112 方解 君 吴茱萸 温胃止呕 温肝降逆 温肾止吐利臣 生姜 重用温中散寒 降逆止呕佐 人参 健脾益气 温而不补 呕终不愈 使 大枣 调和 补益 113 特点 重用生姜6两 为温中降逆止呕的常用方 虚寒性呕吐皆可用之 使用注意 郁热胃痛 热性吞酸 肝阳上亢头痛忌用 思考题 本方证胃肝肾阳皆虚 为何不用干姜用生姜 114 比较 理中汤温中散寒专入中焦 温里散寒 以泻为主吴茱萸汤益气健脾暖肝和胃 降逆止呕 以呕为主小建中汤脾胃虚寒温中补虚 缓急止痛 以腹痛为主 115 比较 共性 调和营卫 散寒补虚桂枝汤 桂枝配白芍为主 解肌发表 外感表虚证 营卫不和证小建中汤 饴糖 芍药配桂枝为主 温中补虚 缓急止痛 中焦虚寒腹痛证黄芪桂枝五物汤 芪桂姜为主 益气和血 温经通痹 血痹 116 四逆汤 伤寒 主治 少阴病 阳虚寒厥证 太阳病误汗亡阳要点 四肢厥逆 神疲欲寐 舌淡苔白滑 脉微 或见 呕 利 不渴 腹痛 或大汗淋漓 面色苍白 组成 附子 干姜 炙甘草 功用 回阳救逆 117 方解 君 附子 温肾壮阳 祛寒救逆 回阳救逆第一药 臣 干姜 助附子之功 温中散寒 助阳通脉 有 附子无姜不热 之说 佐使 炙草 甘温益气扶正 防辛热太过伤阴 特点 回阴救逆的代表方 药量 常人附子1枚 干姜1两半 强人可大附子1枚 干姜3两 现用法先煎附子1小时 再入余药 118 阳和汤 外科证治全生集 主治 通治一切阴疽 贴骨疽 骨膜炎 脱疽 血栓性脉管炎 痰核 结核 鹤膝风 骨关节结核 流注 淋巴管炎 病机 阳血亏虚 寒凝痰滞 痹阻于内 肌肉 筋骨 血脉 关节 要点 阴疮十本虚 阳 血虚 局部漫肿无头 边界不清 酸痛不热 皮色不变 119 组成 熟地 肉桂 麻黄 鹿角胶 白芥子 姜炭 甘草 功用 温阳补血 散寒通滞 重在补虚兼散寒凝 方解 君 熟地 鹿角胶 温阳补血 填精补髓臣 肉桂 炮姜 温经散寒 温通血脉少佐 轻用麻黄 辛散肌肉之邪 宣通经络 寒结白芥子 辛温走窜 善搜皮里膜外之痰湿使 生甘草 解毒 调和 120 使用注意 阳证疮疡及阴证疮疡破溃者忌 阴虚有热者忌 特点 重用熟地 轻用麻黄 二者比例 20 1 为治阴疽的常用方 121 补益剂 定义 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 具有益补人体阴 阳 气 血不足 治疗各种虚证方剂 统称补益剂 立法 内经 虚则补之 损者益之 形不足者 温之以气 精不足者 补之以味 作用 补虚 增强体质和正气 适应证 虚证 五脏 阴阳气血的亏虚 122 分类 补气 肺 脾 气虚证 补血 心肝脾 血虚证 气血双补 气血两虚证 补阴 肝肾 阴虚证 补阳 肾 阳虚证 心脾阳虚多以寒证为主要表现 故方入温里剂 阴阳并补 阴阳两虚证 肝肾 123 使用注意 1 原则 纯虚无邪者方可使用 外邪未尽者不宜用 2 辨清虚实真假 大实有赢状 至虚有盛候 3 煎法 文火久煎 一般饭前或睡前服 4 注意补气配补血 补血配补气 补阴配补阳 补阳配补阴 及 虚则补其母 的配伍方法 注意配伍理气药 气以通为贵 血以和为贵 5 本类方多滋腻碍胃 应注意调理脾胃 不可滥用 做到补而不滞 124 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 脾胃气虚之证 面色恍白 食少气短 身疲乏力 舌淡苔白 脉虚软无力 组成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功用 益气健脾 方解 君 人参 甘温 益气健脾 配苓术专补中气 臣 白术 甘温 益气健脾燥湿佐 茯苓 甘淡 健脾渗湿使 炙甘草 调和 补益 125 特点 补气的基础方 代表方 补气健脾的基础方 代表方 脾胃气虚的常用方 众多的补气方都是在此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功专中焦 益气健脾 平补不峻 甘温不燥 为平补之剂 126 附方 异功散 四君十陈皮 益气健脾 行气化滞 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六君子汤 四君十陈皮 半夏 益气健脾 燥湿化痰 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香砂六君子汤 六君十木香 砂仁 益气健脾 行气温中 脾胃气虚 痰阻气滞保元汤 参草十肉桂 黄芪 生姜 益气温阳 元气不足 虚劳诸证 127 比较 四君子汤 参术苓草 益气健脾 中焦气虚理中汤 参术姜草 温中健脾 中焦虚寒腹痛吐泻参苓白术散 四君子加味 益气健脾 渗湿止泻 培土生金 脾虚挟湿泄泻 肺损虚劳诸证 128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李东垣 主治 脾胃气虚证 气虚 气虚下陷证 气虚十脏气下垂 胃 子宫 肛门 或久泻 久痢 崩漏等 气虚发热 气虚证十身热自汗 渴喜热饮 组成 黄芪 人参 白术 炙甘草 陈皮 当归 升麻 柴胡 功用 补中益气 升阳举陷 虚则补之 陷者升之 甘温除热 129 方解 参 芪 术 草 补中益气 升阳固表当归 养血以助生气陈皮 行气理脾 补而不滞少量升柴 合芪升阳举陷 虚为本 陷为标 只补不升 则陷不受补 无力升举 故应兼升 130 为补气升阳 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为治疗中气下陷 气虚发热的代表方 补中益气汤和小建中汤都体现了 甘温除热法 重用黄芪 30 60g 轻用升 柴3 5g 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特点 131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主治 卫气虚 肌表不固 表虚自汗 素虚易反复外感者要点 自汗恶风 面色恍白 舌淡脉虚自汗 不因发热 不因劳作 不因炎热而汗出 组成 黄芪 白术 防风 大枣 功用 益气固表止汗 132 方解 芪 益气固表止汗祛邪而不伤正 白术 健脾益气固表而不留邪 防风 走表祛风补中寓散大枣 补中益气 特点 为治表虚自汗的常用方 为表虚不固的基础方 配伍特点祛邪而不伤正 固表而不留邪 补中寓散 133 比较 玉屏风散卫虚肌表不固 功专固表止汗 祛风表虚自汗桂枝汤外感风寒 营卫不和 专功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 134 四物汤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主治 血虚兼瘀证 要点 心悸头晕 面色无华 舌淡脉细 妇人月经不调 量少腹痛或闭经 舌淡苔白 脉细弦或细涩 组成 当归 熟地 芍药 川芎 功用 养血和血 方解 当归 熟地 滋阴养血 活血调经白芍 养血和血补血不滞血川芎 活血活血不伤血 135 附方 1 金匮 胶艾汤 四物十阿胶 艾叶 甘草 血虚出血 养血止血 偏暖宫止血 2 桃红四物 四物十桃红 血虚血瘀 养血活血 偏活血 3 圣愈汤 四物十参芪 血虚气虚 养血益气 4 芩连四物 四物十芩连 血虚兼热 养血清热 5 荆蜕四物 四物十荆芥蜕蝉 血虚兼风 养血疏风 荨麻疹 136 重用熟地 补血方重用川芎 活血方重用当归 活血调经方重用白芍 活血止痛方 特点 是补血 调经的常用方 基础方 血病之通剂 血家百病此方通 亦是治血虚血瘀的常用方 基础方 后世众多的血病方 都由此方变化而来 为 金匮 胶艾汤 四物十阿胶 艾叶 甘草 化载而来 137 归脾汤 济生方 主治 心脾气血两虚证 脾气虚 心血虚 心悸怔忡 失眠健忘 盗汗虚热 面色无华 体倦食少 舌淡苔白 脉细弱 脾不统血证 气 血虚兼吐 衄 便 崩 血色暗淡稀 组成 人参 黄芪 白术 甘草 当归 龙眼肉 茯神 酸枣仁 远志 木香 生姜 大枣 功用 益气补血 健脾养心 138 方解 参 芪 术 草 益气健脾 资化生之源当归 龙眼 养血补心 配黄芪意在气旺则血生枣仁 茯神 远志 安神木香 不见火 理气醒脾 补而不滞姜 枣 益胃和中 特点 配伍特点 心脾同治重在补脾 以资生化 气血并补重在补气 气旺则血生 气胜则血固 木香不见火 治心脾两虚的要方 常用方 139 比较 共性 心脾两虚证 参芪术草归脾汤 补气配养心安神 补益心脾 生血统血 益气补脾 脾不统血补中益气汤 补气配升阳举陷 甘温益气 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脾胃气虚 气虚发热 中气下陷 140 肾气丸 金匮 主治 1 肾阳虚证2 肾阳虚所致之 痰饮 水肿 消渴 饮一溲一 脚气 寒湿型 转胞 指脐以下急痛为主症的小便不通 141 要点 肾虚 腰痛脚软 头晕目眩 耳鸣 或发育迟缓 不孕不育 齿动发稀 阳虚寒象 畏寒肢冷尤下半身 舌淡而胖 脉虚弱尺部沉细 机能代谢低下 小便不利或反多 夜尿多 水肿尤下半身为甚 喘咳痰多清稀 阳萎早泄 性欲低下 不育不孕 142 组成 干地黄 山萸 山药 丹皮 茯苓 泽泻 桂枝 附子 功用 补肾助阳 方解 君 干地黄 补肾阴填精补髓臣 山萸肉 补肝肾之阴 涩精止遗山药 补脾阴固精止遗附 桂 温补肾阳 于阴中求阳佐 丹皮 清肝泻相火泽泻 利湿祛肾浊茯苓 健脾渗利脾湿 143 特点 三补 熟地 山萸 山药 配三泻 丹皮 茯苓 泽泻 三补重于三泻 重用补肾阴药配少量补肾阳药 旨在微微生火 鼓舞肾气 而非峻补 取 少火生气 即生肾气 阴中求阳 之义 体现了 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 的治法 为补肾助阳的常用的方 代表方 治疗肾阳虚的基本方 代表方 使用注意 咽干口燥 舌红少苔 脉细数者 属阴虚内热者忌用 144 六味地黄丸 地黄丸 小儿药证直决 组成 熟地 山萸 山药 丹皮 茯苓 泽泻 功用 滋补肾阴 主治 肾阴虚证 肾虚 腰痛脚软 头晕目眩 耳鸣耳聋 或发育迟缓 不孕不育 齿动发稀 阴虚内热 手足心热 头晕耳鸣 咽干口燥 舌红少苔 脉细数 甚者五心烦热 盗汗 骨蒸潮热 机能代谢偏亢 小便淋漓 咳嗽少痰 咽干口燥 遗精早泄 消渴 消谷善饥 145 特点 是由 金匮 肾气丸去桂枝 附子而成 滋补肾阴的代表方 治疗肾阴虚的基本方 代表方 配伍特点 三补配三泻 三补重于三泻 以平其偏胜 通过三阴并补 治虚热 体现了 壮水之主 以治阳光 的治疗大法 使用注意 脾虚泄泻者忌用 肾气丸与六味地黄丸附方 知柏地黄丸 六味加知母 黄柏 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证 杞菊地黄丸 六味加杞 菊 滋养肝肾明目 肝肾阴虚眼疾 146 都气丸 六味加五味子 滋肾纳气 肾虚喘逆 麦味地黄丸 六味加麦冬 五味 滋补肺肾 肺肾阴虚喘咳 加味肾气丸 济生肾气丸 肾气丸加车前子 川牛膝 温补肾阳 利水消肿 肾 阳 虚水肿小便不利 十补丸 肾气丸加鹿茸 五味子 肾阳虚损 精血不足证 补肾阳 益精血 147 炙甘草汤 伤寒论 主治 阴血不足 阳气虚弱之 1 心动悸 脉结代证 结 不规则 间歇短 代 有规律 间歇长 虚赢少气 舌淡少苔或质干瘦小 2 虚劳肺痿证 咳嗽痰多 形瘦短气 虚赢少气 虚烦不眠 自汗盗汗 咽干口燥 便结 舌光少苔 脉虚数等 组成 生地 麻仁 黑芝麻 麦冬 阿胶 炙甘草 人参 大枣 桂枝 生姜 酒 148 功用 滋阴养血 益气温阳 复脉定悸 方解 君 重用生地 滋养阴血 补五脏 益气力臣 麻仁 麦冬 阿胶 甘凉滋养阴血 清补草 参 枣 甘温 益气健脾 补心气佐 桂枝 生姜 酒 温心阳 通血脉 引药入心 补而不滞 特点 重用生地1斤 炙甘草四两 酒水合煎 阿胶烊化 为阴阳气血并补之剂 凡心虚 不论阴 阳 气 血皆可使用 149 第七章固涩剂 定义 以固涩药为主组成 具收敛固涩作用 用以治气 血 精 津液耗散滑脱之证的方剂统称为固涩剂 立法 经曰 散者收之 伤寒明理论 涩可固脱 适应证 气 血 津 精滑脱散失之证 自汗 盗汗 久咳 久泻 久痢 遗精 滑精 早泄 遗尿 尿频 带下 崩漏总之 总属虚证范围 本虚而标急正虚无邪 150 作用 主以收敛固涩 兼以补益 止汗 敛咳 止泻 止痢 涩精 止遗 止带 兼补阴 阳 气 血诸虚 分类 1 固表止汗 益气固表敛汗 自汗盗汗 牡蛎散2 敛肺止咳 肺虚久咳不己 九仙散3 涩肠止痢 脾肾虚寒之久泻 久痢 真人养脏汤4 涩精止遗 肾虚遗精 滑泄 尿频 遗尿 金锁固精丸5 固崩止带 脾虚带下 冲任失调之崩漏 固冲汤 151 使用注意 1 正虚无邪者方可使用 2 标缓之后应重在固本 治本补虚3 因邪所致的汗 咳 泻 痢 崩漏 遗尿忌用 4 注意配伍理气药 152 真人养脏汤 局方 主治 脾肾虚寒 大肠失约之 久泻久痢要点 久泻或久痢 滑脱不禁 腹痛 食少神疲 舌淡苔白 脉迟细 或见 脱肛 组成 罂粟壳 肉桂 诃子 肉蔻 人参 白术 炙甘草 当归 白芍 木香 功用 温中补虚 涩肠止泻 153 方解 君 罂粟壳 涩肠止泻臣 肉寇 诃子 温补脾肾 涩肠止泻佐使 归 芍 养阴血和血 止痛参 术 草 益气补脾肉桂 温补脾肾木香 不见火 调气止痛 反佐诸药 通因通用 补涩不 使用注意 邪实有积滞者忌用 特点 重用罂粟壳 固涩为主 为治脾肾虚寒 大肠失约 泻下频作势急的久泻久痢的要方 154 四神丸 内科摘要 主治 治命门火衰 火不生土 脾肾虚寒 之 五更泻 又称肾泄 鸡鸣泻 久泻 组成 补骨脂 吴茱萸 五味子 肉蔻 生姜 大枣 功用 温肾暖脾 固肠止泻 155 方解 君 重用补骨脂 补肾助阳长于止泻臣 肉蔻 温脾暖胃 涩肠止泻吴萸 温散里寒五味 补肾益气 酸涩止痢使 生姜 温中散寒大枣 补脾益胃 特点 重用补骨脂 由二神丸 肉蔻 补骨脂 与五味子散 吴茱萸 五味子 组成 为治命门火衰 火不生土的久泻 肾泄的要方 使用注意 邪实有积滞者忌用 156 比较 四神丸脾肾虚寒 长于温肾暖脾 善治久泻命门火衰火不生土的温肾暖脾久泻 肾泄真人养脏汤涩肠止泻 长于暖脾固涩 善治脾肾虚寒 大肠失约 泻下频作势急的久泻久痢 157 固冲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主治 脾虚不摄 冲任不固 崩漏要点 崩漏 或月经过多 色淡质稀十脾虚诸证 组成 白术 黄芪 山萸 白芍 煅龙 牡 棕榈炭 五倍子 海螵蛸 乌贼骨 茜草 功用 益气健脾 固冲摄血 158 方解 君 重用白术 黄芪 健脾益气固冲臣 山萸 白芍 养血敛阴 血旺气生冲固佐 煅龙 牡 棕榈炭 五倍子 收敛止血海螵蛸 茜草 活血止血 止血不留瘀 使用注意 血热妄行者忌用 特点 为治脾虚不摄 冲任不固崩漏的常用方 重用白术 黄芪 五倍子研细冲服 159 安神剂 定义 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 具有安神定志作用 治疗神志不安的病证的方剂 称为安神剂 立法 经曰 惊者平之 虚则补之 作用 安神定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