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可行性不可行性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879641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的可行性不可行性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翻译的可行性不可行性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翻译的可行性不可行性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合实例浅析翻译的可行性与不可行性 1 翻译 翻译的可行性 可译性 翻译的不可行性 不可译性 2 从哲学意义上说 翻译乃是译者与原本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 其中包含理解 解读 领会 移译等诸多环节 贺麟 原本译文 译者 3 人类是有一定共性的 不论种族 肤色 民族 国籍如何 人的生理条件 生活需求 思维活动以及情感标准 道德标准总是大致相同的 这就是人类的共性 有了这种共性 人与人之间就容易相互了解 同时也有了交流思想的愿望和可能 因此 这些都为翻译的可行性提供了基础 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4 翻译可行性实例 语内翻译 语际翻译 古典诗词 名著等的翻译 e g 唐诗宋词 四书五经 史记 四大名著等 国外文学作品 宗教著作 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专著 e g 哈姆雷特 圣经 共产党宣言 资本论 医疗科学技术等 5 翻译的不可行性 尼古拉 鲁巴金认为一部书只不过是读者思维的外部投射 无论何时有必要抛弃一个十分普遍的观念 那就是每一部书都有它自身的内容 且这一内容都可以在阅读的时候传达给任何一位读者 6 可译性 语言是思维的各种不同的工具和外壳 但是思维的基础是现实 思维是统一的 不管人们所利用的语言如何不同 它们总是反映出实际生活 这就是说 各种不同的语言可以反映出同样的实际 因此 人们用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内容 也是可以用另外一种语言来表达的 这就是可译性的依据 诗歌的可译性习语的可译性文体的可译性风格的可译性 7 诗歌的可译性 诗歌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 也有人认为是文学作品的最高形式 有翻译家认为诗歌是根本无法翻译的 提出了诗歌的不可译理论 nontranslatabilityofpoetry 这种说法未免过于绝对化 是不符合实际的 各国的诗歌虽然所用的语言不同 但是诗人的灵感却是息息相通 并不受国界的限制的 只要对原诗的思想 感情 意境 韵味有深切的感受 引起心灵的共鸣 同时 对于本国语言及其韵律又能够很好地掌握 运用自如 并不是不可能的 8 习语的可译性 习语虽然是语言中的特殊材料 但它是全世界民族语言的一部分 是固定的 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成分 所以它在原文中的作用和一般语言材料没有什么不同 是同样具有可译性的 由于习语能最集中地体现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各种修辞手段 在翻译时那些为一种语言的习语所特有而为另一种语言所不具备的不同表达手段和形式经常无法或难以用另一种语言传达 如汉语俗语 孩儿离开娘 瓜儿离开秧 字字相对 匀称押韵 但直译成 Whenachildleaveshismother heislikeamelontronoffthevine 虽然把内容和形象都传达了 却失掉了原文的那种紧密对仗的形式和韵脚 尽管如此 我们仍不能轻率地得出习语是不可译的结论 有的习语孤立地处理是很难翻译的 但如果把个别成分看成其它成分 与整体相联系的东西 如果把这些习语和原文的内容结合起来看 我们还是可以在上下文用二定的语法和词汇材料来表达它们的 9 文体的可译性 文体的可译性间题是我国翻译界长期争论而未得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著名的翻译家对这个问题意见仍有分歧 如翁显良先生认为文体是可译的 而周煦良则认为不可译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10 风格的可译性 风格的可译性也是翻译界长期有争论的所有的文章都是有风格的 至于风格文体的构成 诚然主要在于语言表现的特点但又与作品的题材 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息息相关 既然文章有风格 翻译时译者就应按忠实的原则 撇下自己的风格 使译文处处紧跟原著以避免使自己的文字特色取代原著的特色 就风格的构成的具体分析 是解决风格的可译性的理论基础 11 不可译性 译入语言缺乏对等的表达形式 译文语言缺乏应有的表达形式 12 一种语言用某一形式表达了语义场内的某一意义 同时表达了该形式的某些特征 而另一种语言又恰好缺乏相应的形式既能表达出该意义又能表达出所要求的该形式的某些特征 不可译的问题就必然会出现 这是不可译性产生的语言学原因 翻译中的绝对不可译现象一般都是与语言文字形式相关的一些现象 1 A Whatmakesaroadbroad B TheletterB 2 A WhyistheletterDlikeabadboy B Becauseitmakesmamad 句中 road broad ma mad 不仅起一般词形的形式作用 而且是作为内容出现的 句中 road broad 和 B 都无法译成汉语 如当英语语言形式本身充当内容时 不可译现象就可能出现 此外 还有与语言父字的形式特点有关的不可译现象 这类现象大多是利用语言文字的形式特点达到某种修辞效果 译入语言缺乏对等的表达形式 13 译文语言缺乏应有的表达形式 原文表达的思想对译文语言来说完全是新的 一个民族运用了新的词汇表达新产生的思想 而另一个民族由于地理的或社会的原因 没有产生这种新概念 新思想 当他们需要翻译这个新的词汇时必然会遇到不可译的问题 汉语中一时还没有相应的词来表达它 文化差异导致的非对应也是在语际翻译上导致难译性和不可译性的主要原因 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译语中不存在 不常见 不被注意 如 松 和 鹤 在汉语里可比喻长寿 相比之下 英语中就没有相应的隐喻 对英语接受者来说 松 和 鹤 并不能引起与汉语接受者相同的联想 又如美语中称学者 如大学教授 为 egghead 这在汉语中也找不到相应的形式和涵义 同样 中国的知识分子曾一度被污蔑为 臭老九 如果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是很难理解这一称呼的含义的这几个例子说明 语言之间存在着一些形式和内容都颇为独特 无法相互取代的符号 这使语言和文化间 出现了一些难以逾越的沟壑 严重障碍了彼此的交流这是产生不可译的历史文化原因 14 谢谢观看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