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5866113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特点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学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3“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井田制的瓦解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4. 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幅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最早是在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5. “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年代里,“布衣”中的“布”是指A丝织品 B棉纺织品 C毛纺织品 D麻纺织品6. 清代广东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从材料可以得到的准确历史信息是罗定山区的冶铁工场规模很大冶铁业发展带动人口聚居情况的出现冶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一家采用了雇工经营的新式企业A B C D7. 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A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B“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C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8.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A汉朝洛阳 B唐朝长安C北宋汴京 D明朝苏州9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10“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了A徽商文化上的谦虚 B封建王朝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C走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虚伪的反映11. 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12. 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痼疾。其原因是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13有一位航海家采用了托勒密研究的地球周长数18000希腊里(1希腊里约为0.1575千米),实际上地球周长要达到40030千米,他还相信了马可波罗对亚洲直径的过长估计。这一结果直接促成A达伽马到达亚洲 B迪亚士到达了好望角C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D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14.“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揉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15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16.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上述改变A淡化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贡献B反映了欧洲文明国际地位的下降C忽视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D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17.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B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C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18.17世纪中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马克思说:“荷兰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文中的“工业资本”是指机器大工业确立后的工业资本导致荷兰衰落的直接因素是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荷兰是一个专营海上转运贸易的商业国,工业基础薄弱英国是手工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工场手工业是商业贸易的基础A B C D19. 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A资源因素 B劳动力因素C市场因素 D资金因素20、据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的价格指数变动如下:1780年为100;1812年1815年为32;1860年为13。导致英国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掠夺造成英国国内棉布市场饱和B棉织业的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C圈地运动对纺织业发展产生的冲击D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购买力21.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景象: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则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主要反映了A火车成为陆上主要的交通工具B铁路运输导致了封建制度的废除C铁路运输消除了社会不平等现象D工业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社会关系22. 从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大变革应该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喷发,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对“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理解不正确的是A工业化进程加快 B社会结构分化加剧C洲际间联系加强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3. 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A B C D24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A兴起于重工业 B欧美国家间时发生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力的广泛使用25.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 历代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材料二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8分)(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4分)(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4分)27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 在上古、古代和中世纪,世界上只有区域性大国,而没有全球性大国。西方世界兴起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但后来降为二流国家。 材料二 在工业化时代,世界领导国必须是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 19世纪的世界领导国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1860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 ,或欧洲的55%60% 。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他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 材料三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地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引自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四 几乎每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在利物浦,赚取百分之百的利润并不稀罕,有时一次出航所得净利就可达百分之三百。1837年,“活跃号”货船首次处女航,装载了价值1307英镑的货物,运来了殖民地的产品和总额为3080英镑的汇总支票,其中还未把随后提交的棉花和庶糖计算在内。 一一引自资本主义和奴隶制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导致葡萄牙、西班牙崛起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英国成为世界领导大国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和主要动力。 (4分)(4)从上述材料中,你认为奴隶贸易和欧洲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有何关系? (4分)28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1904年,六个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了两大卡特尔。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材料二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1870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材料三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王春来等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5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1870至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7分)(3)材料三中皮洛夫表达了什么意向?为实现这种意向德国做了哪些准备?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6分)吉化一中高一月考历史试卷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地位的理解。土地和五谷的代表被上升到国家象征的高度,主要反映出当时以农业为立国之本的社会现实,所以选B。A项讲的重视祭祀,与题意不符,排除A;C项讲的是农业与土地的关系,而题目强调的是农业与土地的重要性,与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D项讲的是小农经济的男耕女织等特点,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2、解析:题眼:“商代”、“牛耕”。A项“牛骨”不等于“牛耕”,排除;诗经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排除B;孔子学生冉耕为春秋时期的人,排除C;甲骨文是殷商时代文字,“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说明当时可能出现了牛耕,故正确答案选D。答案:D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理解。小农经济是在小土地私有制基础上运用简单的生产工具追求产量的最大化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满足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井田制的瓦解是公田向私田转化。C、D的意思与材料不符。答案A。答案:A4、解析: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即珐琅彩,也称为瓷胎画珐琅,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三幅图片中出现时代最迟的是珐琅彩瓷瓶,盛于清朝。所以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为D。答案:D5、解析:丝、毛、麻等作为纺织原料在中国古代较早就出现了,丝和毛较昂贵,普通百姓使用不普遍,诸葛亮生活在东汉末、三国时期,这一时期纺织业已较为发达,诸葛亮以“布衣”自称,“布”应是麻。棉花在北宋时引入,明代时全国普及。答案:D6、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冶铁业的发展和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雇佣关系必须具备“机工出力,机户出资”的条件,题中并未明确反映是官营或者是私营。分析材料可了解到,罗定山区冶铁的炉场规模大,分工细,项正确,第项“雇工经营”从材料中没有得到反映,可用排除法得出A项为正确答案。答案:A7、解析:自周秦迄唐代,县城以下,一般禁止设市,故A错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贵族的需要,故B错误。宋以前,商业活动受政府的严格控制,故商品经济非常发达的说法错误,故C不正确。从材料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别出售不同商品可以看出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故D正确。答案:D8、解析:从材料“御街一直南去”中可了解到这一城市是都城,D项排除。材料“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反映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说明“市”已打破了空间限制。据此本题选C项,根据所学,北宋时“市”的时间、空间限制已被打破。答案:C9、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家”进行缫丝生产,然后把缫丝卖掉换取谷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答案:A10、解析:“朝奉”是官名,而“老板”是商名。徽商不愿称“老板”,说明不愿以商人的身份相称,究其原因是商人地位低下,受到歧视。故本质上反映了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答案:B11、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清朝官员认为葡萄牙人在澳门与广东商人通商,容易“激变”,于是“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可见清朝延续了明朝末年的闭关锁国政策。答案:A12、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制度。要通过题中现象分析背后的实质,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实质是土地私有。答案:B13、解析:本题主要讲述该位航海家的错误计算,哥伦布的航行目的地是印度,但由于计算失误,把美洲当成了印度。只有C符合题意。答案:C14、解析:本题要求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正确信息,并解读和分析历史信息。材料体现了传播基督教与开辟新航路的关系。传播宗教只是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力,而非主要目的,更不能据此说明教会已经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组织者。新航路的开辟是葡萄牙、西班牙政府组织的,以掠夺财富为目的。随后开始的殖民扩张也是在殖民政府的组织下进行的。答案:A15、解析: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尤其对欧洲产生重大的影响,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所谓“价格革命”指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源源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据此本题中西班牙正由于对殖民地疯狂掠夺,国内金银大量涌入,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本题选C项。答案:C16、解析:“两个大陆相遇500年”,实际是站在全球的立场上尊重各地区不同的文明,承认文明的多样性,因此,体现了新的史学观点。答案:D17、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注意题目中“用全球史观”,是从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C正确。答案:C18、解析:17世纪并未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因此,项说法是错误的。答案:B19、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一个很重要背景是市场需求的扩大,发明源于需要,故促使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应该是市场因素。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答案:C20、解析:题干中的棉布价格迅速下降是在17801860年间,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由于使用机器生产,物美价廉。答案:B21、解析:从许多人同挤火车,保守人士和民主人士的看法不同,表明工业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社会关系,而A、B、C项均不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D22、解析:从题干时间来看应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D 理解不正确。答案:D23、解析:从示意图看,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所以是美国。荷兰在17世纪最为强盛,所以是荷兰。英国在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成为世界工厂,所以是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超过英国。所以选B。答案:B2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两次工业革命比较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映的是科学对于技术发展的影响,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所以正确选项是C。答案:C25、解析:注意关键词“巨型企业”,体现“生产集中”,而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可以推断生产集中促进了新兴工业,特别是电力相关工业的发展。故选C项。而“军国主义”、“轻重工业比例”在材料信息中未能体现,可排除。蒸汽动力不算能源革新的内容,排除B。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1)做法:取消关卡和禁令(允许自由经商)。成效:商业(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改善。目的: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后果: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压抑经济活力)。(8分)(2)观念:利润是商人的主要追求目标;经商是实现富裕的最有效途径;购买土地可以更好地保存财富。(4分) (3)关系:抑商是基本的经济政策;惠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在某些时期同时存在抑商政策和惠商政策。(4分)27、(1)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4分)(2)政治上,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国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4分)(3)原因:美洲殖民地采矿业、种植业、农业发展的需要。动力:获得高额的利润。(4分)(4)奴隶贸易是欧洲资本主义殖民制度的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手段,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28、(1)垄断组织。(2分)化学工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3分)(2)经济飞速发展,增速超过英法老牌国家;1913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英国,但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低于英国。(4分)德国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德国殖民地少,所占世界市场份额相对小。(3分)(3)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市场。扩军备战、结成军事同盟。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