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先进集体事迹材料范文3篇

上传人:花红****零 文档编号:586514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先进集体事迹材料范文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全生产先进集体事迹材料范文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全生产先进集体事迹材料范文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 全 生 产 先 进 集 体 事 迹 材 料 范 文 3 篇(篇一)xx 市位于 xx 省中南部,现辖 1 市 4 县 6 区,土地面积 7882 平方公里,人口 537 万。既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省文明城市,又是中国曲艺城、中国书法城、中国汝窑陶瓷艺术之乡和中国观音文化之乡。 消防部队为公安现役部队,其主要工作特点可以概括为:现役体制、政府职能、公安管理、地方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开展防火监督和扑救火灾工作,按照法律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同时,根据地方党委政府需要和要求参加社会突发事件处置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xx 年以来,全市消防部队按照习主席“能打仗、打胜仗”的总要求,坚持以战斗力提升为标准,以夯实灭火救援基础和加快战训工作革新为主线,将应急管理工作置于消防建设重要位置,紧紧依靠各级政府、部队党委和基层部队,合力推进,大力加强灭火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部队战斗力显著提升。一、健全完善应急救援体系。一是紧紧依靠各级政府。牢固树立“大救援”理念,全面推进消防队伍、消防装备、灭火药剂、消防水源等灭火救援基础建设。对重点单位开展综合性演练,并将应急联动机制、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等纳入与各县(市)政府签订的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强力推动。二是搭建应急救援指挥网络平台。投入 800 余万元建成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实现了“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音视频通信系统和 PGIS 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支队应急通信保障分队配齐了便携式短波电台、背负式转信台、卫星电话等小型化应急通信装备,38 部 GOTO 对讲机、警地 2 套 3G/4G 单兵图传设备全部配备至各级指挥员和执勤中队,部队应急通信保障和跨区域增援能力大幅提升。三是完善社会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支队组建高层地下、石油化工等6 类作战编队,每个执勤中队编配灭火、供水、救援等 4 类模块,做到分等级调派、以编队出动、按编成展开。组建抗洪抢险突击队、地震救援队和搜救犬分队,配齐专业救援装备和保障物资,支队在总队举办的搜救犬比武竞赛中获得了全省第二名。邀请建筑结构、石油化工、危险化学品、医疗卫生等行业和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建立支、大队两级灭火救援专家组,特别是在 G20 杭州峰会和华合论坛消防安保期间,专家组成员密切配合,全面做好应急处突各项准备工作。二、着力加强应急救援能力。一是修订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严格落实每日熟悉演练制度,确保基层大(中)队每日对全市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五类重点场所”开展熟悉、演练不少于 1 家,截至目前,支队本级开展随机拉动演练 40 余次,基层大(中)队熟悉演练单位 1000 余家,制作修订预案 1100 余份。支队举办 4 次战例研讨会,各单位采取集中讲评、现场研讨等形式,扎实开展战评总结。二是不断强化应急救援训练。立足实际,制定了灭火救援实战化训练工作实施方案,细化训练计划及考评措施,指导基层部队重点加强班组和整建制中队合成训练。建立周测试、月考核、季比武的常态化考核比武机制,通过分岗位随机抽取人员的方式,支队先后组织比武竞赛 6 次,大、中队开展考核测试 600 余次。强化岗位轮训培训,分批次组织接警调度员、执勤中队长助理、攻坚组队员、基层指挥员等 4 个岗位的集中轮训,累计培训人员 200 余人次。三是常态化考评检验练兵成果。利用网上训练计划抽查、营区视频巡查和 3G/4G 图传远程核实等措施,常态化检查部队演练内容落实情况,督促各项演练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实地、实装演练及随机拉动演练检验电子预案质量,检验、测试单位内固定消防设施功能,实现对属地重点单位消防管理工作的动态监测与联动响应。三、充分加强应急救援保障。一是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积极协调政府部门将消防经费保障纳入年度消防工作责任书,将消防队站、消防装备和应急救援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认真落实财政部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办法、xx 省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办法和xx 市县(市、区)政府专职经费保障标准,不断财政经费投入。二是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年初确定建成投勤任务 2 个,开工建设任务 2 个,征地任务 2 个,小型消防站建设任务 2 个。截止目前,舞钢三中队已建成投勤;训练基地和叶县聚集区消防站已发布招标公告,近期开工建设;卫东区二中队征地项目初步选址于平安大道东、铁路涵洞桥以东约 800 米,规划用地约 8 亩,正在进行拆除地上附属物和征地赔偿;湛河二中队正在重新选址;新华区小型消防站项目选址于西环路北段鼎赢汽配城,占地面积361 平方米,建筑面积 661 平方米,已基本建成;卫东区小型消防站正在选址。三是提升装备保障能力。按照“结构合理、功能多样、防护优先、实用高效”的原则,配齐配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个人防护、防化救援、破拆排烟、生命搜救和反恐处突等应急救援装备,并积极引进新型、高效、实用的装备,不断优化装备结构,提升作战效能。xx 年购置城市主战消防车 1 台、大吨位供水消防车 4 台、轻型水罐消防车 4 台、重型泡沫车 1 台,各类器材装备 5878 件套,各类灭火药剂 22 吨,部队的车辆装备实现了进一步提质升级,有效保障了各类应急救援任务的圆满完成。四、圆满完成各项灭火应急救援任务。xx 年,全市消防部队共接警出动 3688 起,抢救疏散遇险群众 1xx5 人,挽回财产损失近 3 亿元,为维护 xx 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届的广泛赞誉。支队先后有 8 个先进基层党组织、38 名优秀共产党员、7 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部局、总队和地方党委表彰;2 名干部被总队荣记三等功,1 名干部被省公安厅荣记三等功,1 个基层单位被省厅荣记集体三等功;支队及鲁山大队、卫东大队被市局评为 xx 年度全市公安工作先进单位,2 名干部荣获 xx 年度全市优秀人民警察殊荣。下一步,我们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为全市应急救援工作作出新的贡献。(篇二)在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和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安监部门的指导下,XX 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凝心聚力、锐意进取,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工作决策,创优发展环境、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xx 年、xx 年连续两年市对县安全生产目标考评,我县都获得满分的成绩,连续两年“安全生产月活动”获市安委会表彰的优秀组织单位; xx 年前三季度荣获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流动红旗,xx 年第一季度荣获县委、县政府决战项目流动红旗。现将两年来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工作完成情况(一)安全事故有效遏制。两年来,我县安全生产态势平稳,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数内,并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良好态势。三大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事故情况:xx 年工、矿、商、贸生产安全未发生死亡责任事故;交通安全发生事故 36 起,死亡 13 人,与去年同比,事故起数下降 7.7%;消防安全发生火灾 12 起,无人员伤亡,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 14.4 %;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占市控制数的 92.8%。xx 年上半年,工矿商贸生产安全未发生死亡责任事故;交通安全发生事故 19 起,死亡 3 人,伤 24 人,直接经济损失 15.05 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 9.5%、25%;消防安全发生事故 4 起,经济损失4.1 万元,经济损失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18%;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占市全年控制数的 21.4%。(二)基础工作扎扎实实。打牢安全基础,提升监管水平。一是监管网络进一步健全。xx 年在工业园区成立了副科级安全监管分局,安全生产监察大队升格为副科事业单位,成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监督管理所;各乡镇都设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配齐了安全监管人员;各规模企业都设立了安全管理科;二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定和完善了XX 县安全生产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子预案。组织了香炉山钨业、赣北钼业、港华燃气、安翔公司、金阳光公司等企业的应急救援演练,提高了救援抢险的实战能力;三是安全生产投入进一步加大。加大了安全生产投入,投入 40 多万元对高危作业场所进行远程监控管理,全面启动“金安工程”,建立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高危作业场所的监控平台,实行动态监控;四是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准入。所有非煤矿山、危化、冶金等八大行业企业都完成了安全设计,安全评价和设备检测检验。XX 金鹭硬质合金、南方水泥、中节能、新中英等 40 多个重大项目都落实了安全生产“三同时”;五是标准化建设顺利推进。17 家非煤矿山企业已通过三级安全标准化验收,其中香炉山钨业已通过二级标准化验收,赣北钼业和赣能抱电通过了三级标准验收。今年又确定了4 家矿山企业,5 家危化企业,20 家八大行业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现创建工作进展顺利,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三)隐患排查全面及时。按照“边查边改、查改结合、重在治理”的原则,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每两个月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等八大行业企业进行巡回隐患排查。 xx 年至 xx 年上半年,共排查安(励志 www.xihaiwl.com)全隐患 469 处,其中立即整改的有 386 处,限期整改 83 处,现已整改 443 处,26 处正在限期整改,下发执法文书 86 份。特别是对大桥片区人大代表提出的大桥吉祥采石场离公路太近存在的安全隐患,督促企业投入 40 多万元对公路进行改造。指导全县各乡镇和部门组织开展日常现场监察,依法查处违法违章行为,牵头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两会、五一、高温汛期、国庆等重点时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共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 498 个(次),发出执法文书 289 份,查出隐患 1256 条,其中当场整改 1145 条、限期整改 111 条。县安委会对每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委派 19 个工作组到全县 36 个乡镇和工业园进行督查,并就督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发文进行通报,进一步落实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确保全县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四)专项整治深入有力。深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的专项整治是“压事故、保安全”一项重要举措。开展了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非法生产活动。一是摸清底数。对全县危化、矿山企业的证照、职业危害、特作人员持证等情况进行摸底,全面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建立台帐;二是强化措施。对非法生产保持高压的严打态势,采取了强化宣传,出动宣传车到各乡镇、非法开采点进行广泛宣传,张贴通告,下发停业通知书,采取停电、拆除生产设备、停止民爆物品、将违法人员移送司法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等有效措施;三是成效明显。关闭四都 10 个非法开采 XX 石点;对全县 27 个石煤开采点、19 个加工点全部停业,没收非法开采石煤 30多车,拆除挖机电脑主板 4 块,移送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3 人;关闭粘土砖厂 3 个,停建 12 个,取缔渣津、马坳两处非法生产打火机地下作坊,并实施行政处罚;查处非法贩运、储存烟花爆竹 1056 箱,并进行集中销毁。(篇三)xx 幅员广阔,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江河纵横,自然灾害频繁,矿山、危化企业众多,小煤矿数量居全国第一,事故灾难易发多发。xx 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成立以来,以“生命至上、科学救援”为理念,以“应急抢险、服务基层”为目标,以提升实战能力为核心,锻造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铁军,在各类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抢险救援中屡立战功。一、着眼全局,合理布局,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为应对易发多发的事故灾难,针对救援队伍“小、散、弱”的实际,xx 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根据全省高危行业企业分布和事故情况,按照合理布局、快速反应、协同配合的原则,加强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有机整合全省救援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队伍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共建成矿山救援队伍 34 支,一线救护指战员 1400 余人;依托大型企业组建危险化学品救援队 20 支,专业救援人员 1200 余人。近几年来,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先后投入资金十多亿元,新建了 17 个救援基地,完成 4 个基地升级改造,为全省矿山救援队伍配备各类应急救援车 150 余辆,正压氧气呼吸器、雷达生命探测仪、破拆起重工具、抢险排水工具等救援装备 xx0 余套件,部分队伍技术装备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达国内先进水平。除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外,救援范围拓展到水陆交通、水电施工、森林火灾、石油天然气开采储运及地震、洪涝、山体滑坡等领域,成为 xx 省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二、严格管理,强化练兵,救援能力稳步提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风险性高、专业性强,救援人员经常在高温、浓烟、有毒有害等恶劣环境中作业,时刻面临着二次爆炸、坍塌、中毒的危险。为了提升应急救援专业技术水平,xx 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狠抓队伍军事化管理,狠抓作风建设,强化培训演练,积极开展大比武大练兵,大力提升队伍基本素质和实战能力。为加强救护指战员业务培训,省救援中心牵头制定培训大纲和考核办法,编写培训教材,狠抓新队员和基层队伍骨干培训。每年将新队员和基层指挥员分别集中在达竹、xx、出江等基地开展统一培训,抽调理论功底扎实、实战经验丰富的应急救援专家授课、训练,确保培训质量。大力开展应急救援技术大练兵活动,每年举办一届全省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以赛促练,检验队伍,促进交流,已连续举办 14 届。每年组织开展全省事故应急演练、防震减灾演练和区域拉动演练,每年召开应急救援典型案例分析会,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应急值守,无论酷暑寒冬,无论节日假日,救援中心及全省队伍始终坚持 24 小时值班,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奔赴救援现场。本着“练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风险意识,“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争先精神,“全省如一队,全队如一人”的协作观念,锻造了一支一专多能、闻警即动、速战能胜的铁军。三、生命至上,科学救援,抢险一线战功赫赫xx 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以“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为目标,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己任,近 10 年来组织指挥全省救援队伍开展事故抢险救援 1886 次,抢救遇险人员 1577 人,搜救遇难人员 1432 人,成功组织了一系列重特大事故灾难救援工作。在 xx 年内江市八田煤矿“11.21”透水事故救援中,救援中心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与矿山救护队员一道艰苦奋战 25 小时,在寒冬季节潜水入井运送应急食品,最终将被困的 29 名矿工全部安全营救出来,创造了矿山救援史上“零死亡”的奇迹。在 xx 年达州市曾家沟煤矿“8.29”重大透水事故中,救援中心干部和救护队员一道,在井筒仅有几十公分的泥泞中多次匍匐爬行入井,历时 4 天 4 夜,将 12 名遇难者遗体搜救出井,出井时救援人员一个个都成了面目全非的“泥人”。在 xx 年攀枝花肖家湾煤矿“8.29”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救援中,应急救援中心的同志带领 7 支救援队伍 250 余名指战员连续奋战 18 天,历尽艰辛,抢救出遇险矿工 7 名,搜寻遇难矿工 48 名。在 xx 年 xx 市桃子沟煤矿“5.11”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救援中,救援中心的同志与现场救援专家一道,科学制定救援方案,仅用 8 小时就完成了井下救援任务,抢救遇险人员 4 名,搜救遇难人员 25 名。xx 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在承担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任务的同时,还参与了大量的自然灾害和其他社会救援工作。在“5.12”汶川特大地震、“4.14”青海玉树地震、“9.7”云南彝良地震、“4.20”xx 芦山地震等抗震救灾中,组织应急救援队伍一次次深入重灾区,在残垣废墟中拯救了数以千记的鲜活生命。在汶川地震中,救援中心调动省内 25 支矿山、危化救援队伍,511 名指战员,与省外 19 支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一道,共 1057 人,排除险情 2412 处,抢救遇险人员 1113 人,搜寻遇难人员 567人,疏散被困群众 14860 人;平均 1 名指战员抢救1 名遇险人员,体现了专业救援队伍的精干高效。在玉树地震中,救援中心率队伍千里驰援,翻越海拔 5000 多米高山,克服高原反应严重、后勤补给不足等困难,圆满完成救援任务。在 xx 年 8 月 6 日 叙大铁路中坝隧道突泥突水事故救援中,救援队伍战胜台车严重移位、暴雨天气、淤泥堵塞、水位上涨、救援通道突泥等恶劣条件和突发状况,经过 88 小时紧张救援,使 4 名被困工人全部获救。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优良的战斗作风,救援工作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四、无私无畏,冲锋在前,锻造坚强战斗集体在各类事故灾难抢险救援中,xx 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全体干部职工身先士卒,处处为基层指战员做出表率,经受住了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中心主任侯建明同志,已经记不起自己参与了多少次救援行动,每次在事故灾难面前,总是带领队员一丝不苟的勘察救援现场、客观冷静的分析救援形势、科学有效的制定救援方案,全身心投入救援工作。在玉树地震救援中,8 天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没吃过一次安稳饭,皮鞋破了,脸上的皮掉了,嘴唇开裂了,手磨出血了,整个身心都几乎到了极限边缘,心力交瘁依然全力以赴。中心副主任吴建超同志,“5.12”地震发生时,他的父母、妻儿和一众亲人都在地震中心地带的彭州,通讯中断,亲人音讯全无。作为一名应急战线老兵,面对大灾难,坚持以大局为重,以抢险救灾工作任务为重,始终冲锋在前,不畏艰险,一次又一次出色的完成抢险救灾任务。中心综合部部长马先强同志,在 xx 庐山“4.20”地震发生后,主动请缨奔赴重灾区,冒着余震、飞石的危险,在通讯断绝的情况下,带领 300 余人的应急救援队伍,从芦山徒步数十公里,翻山越岭抵达宝兴县开展救援,饿了啃几片干粮,困了就倒地而睡,在3 天 3 夜的紧张救援中,与战友一道抢救遇险人员和群众生产生活物资。中心工程师向峻宏、蒋坤等同志,多次都深入一线与救护队员并肩作战,在玉树救援中不仅要保证卫星车正常运转,还要使用雷达式生命探测仪奔波于分散在方圆 20 多公里各个救援点之间,风尘仆仆,不知疲惫;在 xx 年云南曲靖下海子煤矿“4.7”透水事故发生后,随队千里驰援,与战友们日夜奋战,在潮湿阴暗的巷道内来回穿梭,下井一身汗出井就吹干,一呆就是二十二天。xx 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展现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一个个忠诚的安全卫士,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生死关头勇往直前,他们用青春、热血和汗水,牢牢守护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这道防线,一次次在事故灾难中点亮了重生的希望。xx 省应急救援中心被中组部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多名同志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及省部级以上表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