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863321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细菌的致病性与传染 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第二节感染概述 1 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 致病性 pathogenicity 质 一定种类的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 能在宿主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致病性 具有致病性的细菌 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不同的病原菌有不同的致病性 引起不同的疾病致病性是细菌种的特征之一 2 侵袭力 产毒性 毒力 侵入数量 侵入门径 呼吸道 消化道 皮肤伤口 病原菌 入侵 定居 繁殖 扩散 细菌毒素 致病因素 3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4 一 致病因素 毒力 virulent 量 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称毒力 是量的概念 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 其毒力不一样 因此 毒力是菌株的特征 分类 强毒株 弱毒株 无毒株物质基础 侵袭力和毒素 5 1 最小致死量 MLD 能使特定动物于感染后的一定时间内发生死亡的最小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2 半数致死量 medianlethaldose LD50 是指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3 半数感染量 medianinfectiousdose ID50 某些病原微生物只能感染实验动物 鸡胚或细胞 但不引致死亡 可用ID50来表示其毒力 细菌毒力的表示 6 指病原菌突破机体的某些防御屏障 在机体内生长繁殖 蔓延扩散的能力 侵袭力对机体无直接毒害作用侵袭力由病原菌的毒性酶和荚膜构成 1 侵袭力 7 1 侵袭性酶某些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与致病作用有关的酶 血浆凝固酶 形成纤维蛋白屏障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能使血浆中的液态纤维蛋白原变成固态的纤维蛋白 沉积于菌体表面 抗吞噬 沉积于病灶周围 阻止病菌扩散 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 与周围组织界线分明 脓汁粘稠 透明质酸酶 扩散因子 引起组织松散 心肌梗死 癍痕 链激酶 溶纤维蛋白酶原 水解纤维蛋白凝块 脑血栓 软磷脂酶 水解组织细胞 胶原酶 水解胶原蛋白 8 2 菌体表面结构 荚膜及类荚膜物质荚膜 具有抗吞噬和阻挠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 如无荚膜的肺炎链球菌注入小鼠 小鼠不感染 而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注入小鼠 引起小鼠死亡Eg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产气荚膜梭菌等具有荚膜 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类荚膜 A群链球菌M蛋白伤寒沙门菌Vi抗原大肠埃希菌K抗原 具有抗吞噬功能 9 菌毛霍乱弧菌借助鞭毛的运动 穿透小肠黏液层 依靠菌毛等黏附于黏膜上皮细胞表面 在此生长繁殖 产生霍乱肠毒素 引起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水和电解质丢失 导致严重的上吐下泻 霍乱 百日咳鲍特菌依靠菌毛和丝状血凝素等 黏附定居于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表面 并快速繁殖 产生百日咳外毒素等 刺激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咳嗽 导致外周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 百日咳 10 2 毒素是指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的能损害宿主机体 使之发生病变 出现症状基至死亡的毒性物质 分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 1 外毒素某些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宿主细胞有毒性的可溶性蛋白质 大多数外毒素在菌体内合成后必须分泌于胞外 产生外毒素的细菌主要是G 少数为G 化学性质 蛋白质产生外毒素的细菌种类 某些G 菌如破伤风 白喉 肉毒 魏氏梭菌少数G 菌如志贺氏痢疾杆菌 N毒霍乱弧菌 肠毒素 11 外毒素特点 外毒素是一种蛋白质 性质不稳定 可被蛋白酶分解 不耐热和酸碱 多数在60 80 经10 80min即失去毒性蛋白质 由两个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 毒素的活性中心 决定毒素的毒性效应 B亚单位 结合单位 协助A亚单位 B亚单位可单独与细胞膜受体结合 从而阻断完整毒素结合细胞 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可作为良好的亚单位疫苗 12 强的抗原性 类毒素 toxoid 外毒素在0 4 甲醛溶液作用下 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脱毒 但仍保留原有抗原性 用于预防接种抗毒素 antitoxin 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 可用于紧急治疗和预防 13 毒性强 小剂量即可致死易感机体 eg 1mg纯化结晶的肉毒毒素 可杀死2亿只小白鼠 14 选择性强不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对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的毒害作用 引起不同的病变和临床症状 白喉毒素 对鼻咽部黏膜上皮细胞 外周神经末梢 心肌等有高度亲和性 可抑制靶细胞蛋白质合成 导致白喉 外周神经麻痹和心肌炎 15 2 内毒素 概念 存在于某些G 菌细胞壁的最外层 是菌体的结构组成部脂多糖 在生活状态时不释放出来 只有当菌细胞自溶 死亡或用人工的方法 如反复冻融 加热 长时间碾磨 超声波等 使菌体裂解后 才释放出来 故称内毒素 16 内毒素endotoxin 脂多糖LPS 脂多糖LPSlipopolysacharide菌体裂解释放化学稳定性不能成为类毒素免疫原性弱 17 内毒素的特点 毒性低 很少致死 无特异性致病作用对组织器官无选择性 内毒素为类脂 多糖 蛋白质复合物 主要成分是脂多糖 简称LPS 故为易被蛋白酶破坏 性质稳定 耐热性强 加热100 经1h仍不被破坏 必须加热160 经2 4h 或用强酸 强碱或强氧化剂煮沸30min才失活 抗原性弱 免疫应答不足以中和毒性 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不能制成类毒素 18 内毒素endotoxin 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 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微循环障碍与内毒素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败血症的皮肤表现 19 外毒素与内毒素性质的主要区别 20 二 侵入数量 病原菌要使感染获得成功 除了具有一定的毒力外 还需要足够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 细菌的毒力越强 引起感染所需的菌数就越少 相反则需要的菌量大 宿主免疫力降低时 感染所需的菌量亦随之减少 21 三 侵入门户 合适的侵入途径是完成感染的必要条件 破伤风梭菌 创伤 厌氧微环境霍乱弧菌 粪 口途径 22 第二节感染概述 23 一 感染的概念 感染 在一定环境下 病原微生物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 侵入机体 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感染 不是病原体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传染 指病原体从有病的生物体侵入别的生物体 当这些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 在一定条件下他们会克服集体的防御机能 破坏集体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 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通常传染是指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从一个人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 24 感染不一定具有传染性 但传染属于感染范畴 传染病 在感染过程中 当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对机体造成损害或引起生理功能障碍 出现明显临床症状者称为传染病 25 1 外源性感染 感染源来自于宿主体外的称为外源性感染 患者 大部分感染都是来源于患者 带菌者 健康带菌者恢复期带菌者 带菌动物 有些细菌属人畜共患的病原菌 2 内源性感染 引起感染的病原菌来源于自身 二 感染的来源 26 感染的结局一是机体免疫力将病原微生物消灭 使传染告终 机体获得痊愈 并遗留有或强或弱 或长或短的免疫力 二是病原菌战胜机体的免疫力 毒害机体 以至造成长期病症 甚至死亡 27 三 传播途径 注射 输血 消化道 昆虫叮咬 呼吸道 创伤 尿路 接触 三 传播途径 宿主具有多种多样的保护机制以阻止病原菌进入 但宿主又必须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如呼吸 进食和排泄废物 病原菌因此得以进入 呼吸道感染 结核杆菌 消化道感染 霍乱弧菌 伤寒沙门菌 痢疾杆菌 创伤感染 皮肤是宿主阻止绝大多数病原菌进入的最大屏障 一旦发生外伤和烧伤 将允许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进入 这些细菌经常存在于体表 接触感染 性接触 胎盘或产道 如 淋球菌 动物及节肢动物感染 鼠疫由鼠蚤传播 乙脑 狂犬病 泌尿道感染 大肠杆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9 四 感染类型 30 1 隐性感染 当入侵机体的病原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 机体有较强的免疫力时 病原菌被迅速消灭或部分在机体一定部位生长繁殖 引起轻度病理损害 但机体生理功能无破坏 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 称隐性感染 31 隐性感染的意义 通过隐性感染 机体仍可获得一定程度的特异性免疫力 在防止同种病原菌感染上有重要意义 机体可随时向环境排出病原菌 故隐性传染在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32 2 显性传染 概念 又叫临床感染或传染病 指侵入机体的病原菌毒力强 数量多 而机体的免疫力薄弱时 则病原菌在机体内生长繁 产生毒素 以致使机体组织细胞受到严重损害 生理功能紊乱 并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称显性传染 33 病毒感染类型 根据病情缓急分为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急性病毒感染潜伏期短 发病急 数日或数周恢复病原消灭型感染持续性病毒感染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带菌状态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34 根据感染部位及性质分为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带菌状态 1 局部传染 病原菌侵入机体后 在一定部位定居繁殖 产生毒性产物 引起局部病理损害的过程 原因为 病原菌毒力不强数量不多 机体的免疫力较强而将其限制于局部 35 2 全身传染 指侵入机体的病原菌毒力强 数量多 机体免疫力薄弱时 病原菌向周围扩散和蔓延 至适宜病原菌生长的靶器官 引起全身性传染 并出现全身临床症状者 称全身传染 36 病原菌在全身性传染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种病理表现 毒血症 细菌在局部繁殖 不入血 仅外毒素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如破伤风 菌血症 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时或间断性侵入血液 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 如伤寒病初期 37 败血症 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 产生毒性代谢产物 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造成机体严重的病理损害 引起显著的临床症状 如化脓连球球引起的败血症 脓毒血症 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 并随血流扩散到机体其它组织器官 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毒血症 38 39 3 带菌状态 在隐性感染或传染痊愈后 病菌在体内继续存在并不断排出体外者处于带菌状态的机体称带菌者 带菌者是体内带有病原 但无临床症状 这种机体不断排出病原菌 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常成为传染病流行的重要传染源 分为 健康带菌恢复期带菌者 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