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 22.金子教案 苏教版 .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862772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 22.金子教案 苏教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 22.金子教案 苏教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 22.金子教案 苏教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金子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所包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生字。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所包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金子 淘金: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选出沙金。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淘金者便蜂拥而至。 他们尽管挖了很多大坑想找到金子,但最终一无所获,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句导读:“听说”指听来的话,不一定可靠;“无意”是无心为之,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这句暗示淘金者缺乏理智,盲目随从,难免导致不幸的结局。他们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找到金子,结果,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只好扫兴离去。淘金者有什么“收获”?段导读:淘金者扫兴离去。彼得弗(f)雷特不甘心落空,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挖掘着。 埋头:不声不响地下工夫。一丁点儿:一点儿,数量极少。句导读:“不甘心”说明彼得是一个性格固执的人,“默默地挖掘着”告诉我们他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也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你觉得彼得和其他淘金者相比, 同样满怀希望,不同的是,彼得没有轻易放弃。“埋头苦干”“几个月”“几乎翻遍了”分别从精力上、时间上、工作量上说明了彼得付出了别人无法比的努力,但结果仍是“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这印证了传说的不可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从哪里看出来的?面对着坑坑洼(w)洼的土地,他失望了。段导读:彼得为淘金付出了很多,最后却失望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淘金的人都没有成功。六个月后,他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了。于是,他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段导读:彼得为了生存下去,准备离开这里。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雨终于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发现眼前的土地和以前不一样了: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 彼得惊奇地发现雨水冲刷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rn)茸的小草。句导读:“发现眼前的土地和以前不一样了”,从这句可以看出彼得是个有心人。朗读时要用惊奇的语气。彼得的新发现是什么?段导读:彼得在离去前,有了新发现。“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若有所悟,“但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 肥沃:土地中养分多,水分足。这里没有金子,但土地很肥沃,种花同样可以致富。人们一定会买些花来装扮自己的客厅。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用不了几年我就会成功的”彼得的新打算是什么?段导读:彼得有了新的打算。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 彼得的梦想是淘“金”。他首先淘的“金”是萨文河畔上的金子,尽管他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没有挖到一丁点儿金子,但是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后来他淘的是“真金”,成功地在原先挖金子的地方种出鲜花,用花换来了巨大的财富,这是他坚持不懈、辛勤劳动的成果。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段导读:彼得培育了鲜花。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就在彼得准备离去时,一场大雨使他发现土地上长出了绿茸茸的小草。这个发现使他决定留下来种花,果然种出了美丽的鲜花。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彼得的梦想指的是什么?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句导读:“不无骄傲”表现了彼得勤劳致富后喜悦和得意的心情。“唯一”从数量的角度突出彼得是在众多淘金者中唯一成功的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重点句解析:经历一番艰辛之后,彼得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我们不要满世界去找那些所谓贵重金属,“真金”就在你的脚下,只要踏踏实实地劳动,你一定会有收获。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彼得经过五年的努力,终于获得成功。1.初读课文,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3.掌握本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以及课后的词语。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幻灯片。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小组合作学习。(1)布置合作学习的内容。(出示幻灯片)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同时写好记录卡。22金子多音字、轻声字:不认识的字或读错的字:哪个句子读得不通顺:不理解的词语:记录人:记录时间:学习本课的生字,说说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2)组内学习。2.交流反馈学习效果。(1)多音字。(2)轻声字。如金子(jn zi)的“子”。(3)易读错的音。结(ji)果埋(mi)头谋(mu)生倾(qng)盆大雨即(j)将绿茸(rng)茸附(f)近(4)出示词语(电脑显示),请你读一读。扫兴即将买卖装扮蜂拥而至坑坑洼洼谋生唯一松软失望一无所获倾盆大雨若有所悟希望(5)把你不懂的词语与同学交流。淘金:用水洗的方法从沙子里选出沙金。扫兴:正当高兴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也叫河槽或河身。失望:感到没有希望,失去信心,希望落了空。因为希望未实现而不愉快。蜂拥而至:像蜂群似的拥挤着到了。一无所获:什么都没有得到。谋生:设法寻求维持生活的门路。若有所悟:好像感悟到了什么。(6)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本课的生字的。教师指导。附(f):形声字。用歌谣记忆字形。买卖:买帽戴头上,卖帽十元钱。(7)指导书写。重点指导: 附 盆二再读课文1.学生先听课文录音。2.再请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初读课文,学生很容易将彼得和成群结队的淘金者混为一谈,认为他也很想发财。确实,这是人的一种本能,虽然这个理解超出“标准”,教师没有否认。于是,教师马上引导孩子将彼得和淘金者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他们有着本质的不同:彼得虽然也是抱着发财的目标而来,但他更是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认真工作的人。这样的引导式教学,既尊重了学生真实的思想认识,又巧妙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让他们在课堂上感受到了真实。1.独立完成本课的生字、词语的书写。2.把课文读通顺。1.凭借课文的语言,感悟故事所包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挂图。一释题1.讲述:大家都见过金子,能说说你见过的金子是什么样的吗?(指名说出)板书:金子2.激趣。今天,我们学习课文金子。你们想了解什么?文中的金子是什么样的?彼得弗雷特是怎样面对一无所获的结果的呢?请大家打开书去寻找答案吧!二学习课文,感悟人生哲理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1)讨论。为什么大多数人一无所获,扫兴离去呢?大多数人想从地下得到金子的希望落空了,只好扫兴离去了。(2)你能读出“扫兴离去”的人的心情吗?2.指名读第二至第七自然段。(分三部分理解课文的内容)(1)第一部分(第二自然段)。指名读文。彼得弗雷特开始是怎么面对的?板书:失望(2)第二部分(第三至第六自然段)。自由读课文第三至第六自然段。六个月后,彼得弗雷特是怎样面对的?小组讨论。板书:若有所悟彼得弗雷特发现地上长出了小草,悟出了一条寻找真金的路。他为此付出了全部的精力,结果获得了劳动成果。(3)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彼得的梦想实现了,那么他的梦想是什么?小组讨论。总结。(彼得的梦想是想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成果。)读一读彼得的话,并且说出自己的理解。板书:真金不无骄傲从彼得不无骄傲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彼得的“金子”找到了。他的“金子”就是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财富。这种“金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有什么梦想呢?说出来让大家分享。(同学们自由发言。)22金子真金失望若有所悟不无骄傲1.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朗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言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充分地表达出来。教师让学生对彼得说的话进行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并理清课文脉络。2.理解“真金”一词。彼得最后说的这句话是耐人寻味的,也是本文的核心所在。如果生硬地来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只会有部分学生能理解到位,所以在设计时教师充分考虑学情,创设记者采访彼得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彼得来回顾他从失败到成功的经历,从“若有所悟”的“悟”字中理解真金的含义。这种从整体入手回归整体,领悟文本核心的方法确实很有效,在课堂上,学生明白了真金的含义,他们也一定能把他们悟到的在生活实践中加以应用。1.怎样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人物性格?文章在描写彼得弗雷特这个人物时采用了众多的对比描写,展现了他的性格特征,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一是用绝大多数“一无所获,只好扫兴离去”的淘金者和“不甘心落空”“一个人默默地挖掘”的彼得弗雷特进行对比,体现出他不甘心失败的个性特征。二是用“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的艰辛劳动和“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的结局相对比,写出彼得弗雷特失望的心情。三是用彼得弗雷特心情的前后变化进行对比:他付出巨大的劳动而一无所获,“面对着坑坑洼洼的土地,他失望了”,此刻他的心情是沮丧的;后来他留了下来,“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他的心情又是无比自豪的。对比是一种最常用的写作方法,使用范围相当广泛。我们在写作中可以大胆地使用,如写一个乐于助人的小学生给老人让座和周围的社会青年视而不见形成对比,这样就能突出这个小学生的高尚品质。2.在阅读的过程中,只有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才算会读书。那么,怎样才能有自己的见解呢?要做到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应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拿金子这篇课文来说吧,读到“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时,你会心有所思。“梦想”指什么呢?这时你就要联系前面的描写来思考:他来这儿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再往后读,其中写道:“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这时,你就会明白,“梦想”是指找到了“金子”,可是,“金子”在这儿又指什么呢?我们还要联系前面的内容来思考。课文告诉我们,彼得把“自己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所以,地里才长满了鲜花,这样一联系,你就会感悟到,“真金”在这里是指勤劳、吃苦的精神。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说明阅读有了一定的收获。讨论的时候,大家把自己的见解说一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收获就更大了。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