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第六次调研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5862045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第六次调研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第六次调研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第六次调研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一历史第六次调研考试试题第I卷(选择题)50*1.5=75分1唐代南方人民发明了灌溉工具连筒,它是用粗竹相连,打通竹内关节,用以引水,它能够架越涧谷,把水引到对岸。杜甫在春水中曾写道:“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重视农业工程建设B小农经济下的水利特色C手工业与农业密切结合D文学折射了经济的繁荣2(原创,容易)更赋,汉制,成年男子均须为政府服徭役,共有三种,即正卒、戍边、更卒。更卒之役是每人每年须在本地为地方官府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而所出之钱,即谓之更赋。更赋的实行()A成为了汉朝敛财的重要途径B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C反映了汉朝商品经济的发达D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3在江南地区,明以前的婚札仪式深受传统的信仰习俗影响,婚礼中的仪式仪物多含有驱邪辟祟的寓意;明末的婚礼中虽仍采用以前所用物品,但时人已多不知晓其最初的巫术含义,只求华丽体面、喜庆吉祥而已。这表明江南地区()A破除迷信更加理性B婚礼的世俗化倾向明显C不再遵守传统伦理D培育出全新的风俗习惯时期 流出地区 流入(亿两) 16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 欧洲、日本、菲律宾 3.7 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期 欧洲、日本、菲律宾 12.3 18世纪初期18世纪末期 英国 0.09 A中国经济发达领先于世界各地B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达C新航路开辟对中西方贸易影响D海禁对中国商人和外国商人政策差异5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变化巨大: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王权逐步高于教权、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新教派的兴起。材料反映出()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B西欧社会的转型C国际格局的初步形成D世界市场的雏形6据统计,18世纪末,英国棉纺厂中,约3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6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这客观上反映出()A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B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C工业化造成分工越来越细密D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7在“蒸汽”时代的英国,许多贵族出巨资购置设备,开发煤矿、投资修筑铁路、运河;工商资本家不断追寻市场、发现商机、谋取利润;工人为了按日或按月的薪水拼命工作;农舍中劳作者也经常为小雇主工作。据此可知()A两大对立阶级矛盾越来越激化B英国的民族主义具有殖民主义的特点C投机行为促进工业革命的发展D工业主义伦理文化渗透到社会各阶层81870年至1914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这表明英国()A工业化推动福利制度发展B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C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D民主政治惠及社会下层91761年,英国布里奇沃特公爵在曼彻斯特和沃斯利煤矿之间开了一条长7哩的运河,曼彻斯特的煤价下降了一半惊人的成果引起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哩的运河。“运河开凿热”实质上反映了()A运河交通的优势B煤炭市场需求增大C工业革命的发展D自由主义成为主流10工业革命初期,英国工厂中大量使用童工;19世纪40年代,英国国会通过法律限制在工业劳动中使用童工;1881年规定5至10岁的儿童必须接受强制教育,之后,儿童不再是按劳动力市场中的一员。该现象反映的实质()A资本家为榨取利润采取的不同手段B生产技术进步对劳动者的要求更高C英国法律对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保护D英国权利法案基本原则的体现111888年,美国俄亥俄州参议员约翰谢尔曼向参议院提交了一份草案,声称:“在美国不同州、地区或外国的公民当中,缔结意图阻止进口物品、生产加工、制造和种植,或这些物品运输中全面竞争的所有合同、协议、托拉斯、联合,均为非法。”谢尔曼提交该草案的目的在于()A维护国家正常经济秩序B克服私人生产无计划性C提高中小生产者的地位D促进企业兼并提高效益121901年,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在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后,成立了美国钢铁公司。后来又不断兼并其它中小公司,最终控制了全国钢产量的65%。此后并购浪潮席卷了美国,每年大约有3000家中小公司消失,大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市场。材料所反映的现象()A推动工厂制度的基本形成B悖离了自由资本主义思潮C有利于优化企业经营管理D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319世纪后期,英国的银行家们更关注于世界范围的投资,到一战前,英国投资几乎占全世界总投资额的一半。1865年1914年的英国投资中,本土投资只占30%,其他70%的资金投在国外。这一状况()A扩大了英国的海外市场B确立了英国的殖民霸权C削弱了英国的竞争对手D制约了英国的技术更新14抗战期间,有电影人认为,中国影片自产生以来,其制作的对象,都是都会市民。而今天抗战电影最大多数的观众,是农村的小城市市民与农民士兵,我们必须制作以农村观众为对象的“农村影片”。这主张意在()A激发沦陷区民族意识B以文化宣传增强抗战力量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实现电影创作重心的转移15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程仪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棉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每年从越南缅甸输入百万石大米。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开始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C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D传统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1620世纪初,清政府允许商办铁路,全国踊跃响应,四川等内陆省的积极性更高。川路集股总额达白银1170多万两,铁路股本主要源自“抽租股”,也就是川汉铁路总公司随粮强制征收,值百抽三,这使得大量的农民都入了股。对这种抽租入股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严重增加了人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强大,影响政府决策C租股无异于代为储蓄,稳定了小农经济D田租入股加速了工业化的资本原始积累17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A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B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181936年3月,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订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在五年内投资27亿元,建立一批国营重工业、工矿企业。其旨在()A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工业体系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C实行国家干预减轻经济危机影响D调整经济结构应对严重的民族危机19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的上海鳞爪一书中记载:“现下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同一时期,河南督军冯玉祥却下令:“着绸服则加税,而丝袜缎鞋尤甚,每一只须纳税一元。”上述现象说明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基本特点是()A全盘西化B男女平等C西风东渐D新旧杂陈201928年,苏联爆发粮食收购危机。面对这一危机,斯大林认为,只有用阶级斗争的办法,才可能真正解决这一危机,解决农村资本主义向苏维埃政权进攻的不利局面。材料表明()A危机根源在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左”倾思想占据上风C农业集体化不适应工业化的需要D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21有学者认为,苏联的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A是斯大林的创举,应长期坚持B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唯一途径C在一定时期适合苏联国情,有一定的合理性D阻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221951年,第比利斯地铁获准开建,国内上百家国有企业参与其中:莫斯科提供列车、车站电子钟、通风系统、盾构机,列宁格勒生产扶梯,变压器来自基辅,哈尔科夫制造配电器、通讯基站这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体系日趋完备B工程技术实现自给C易于凝聚全国力量D商品市场基本畅通231930年3月,苏联农业集体化比例由1929年12月的20%猛增到58%,苏共中央对此现象进行了批评,随后集体农庄数量开始减少,1000万户农民退出农庄,据此可知()A苏共部分修正农业集体化进程B苏联农业公有化方向发生变化C世界性危机影响苏联农业决策D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241938年苏联政府在一份决议中指出: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给工业、运输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他们常常只工作45小时,白白浪费了其余23小时的工作时间,国家和人民因此常常每年损失几百万个工作日和几十亿卢布。该决议反映出当时苏联() A工人阶级队伍觉悟低下B国民经济呈现衰退景象C工业化的目标难以实现D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初显251935年8月30日到31日夜间,苏联采煤工斯达汉诺夫利用老式风镐,创造了5小时45分采煤102吨的记录,超出当时普通定额的13倍,其本人成为全苏工人学习的榜样。这说明了()A苏联工业技术水平大幅提高B新经济政策获得民众广泛支持C工业化建设中工人热情高涨D苏联农业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261958年,苏共中央计划三到五年内,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但在赫鲁晓夫的要求下,不到一年就完成了。结果,大多数集体农庄由于要花费大笔钱财购买机械设备,不得不取消或推迟许多计划内的项目;由于缺乏技术人员,许多拖拉机处于闲置状态,这项改革最终不了了之。由此可见,“拖拉机改革”失败的直接原因是()A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旧模式B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C操之过急,缺乏科学规划D未能调动农民积极性271963年8月,赫鲁晓夫在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同声谴责南斯拉夫背离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之际,赴南访问并发表演说,指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赫鲁晓夫()A决心摒弃斯大林体制发展资本主义B试图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D希望学习新的经验应对国内危机28关于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A从政治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对“斯大林模式”有所突破C改革取得了极大成功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9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接着,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人锐减。这反映出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A破坏性巨大B席卷资本主义世界C持续时间长D加剧世界局势紧张3019301932年,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自由贸易政策,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对外国商品征收重税。英国还和各殖民地、附属国结成“英镑集团”,采取共同保护关税政策。这反映了当时西方国家()A步调一致,联合解决经济危机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311929年,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xx年,又一次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从美国蔓延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没能幸免。世界性危机的发生说明()A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经济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B经济危机的出现是不可预测也不可避免的C经济危机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 D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快32经济历史学家伯顿福尔索姆认为,罗斯福所开创的新政,具有缺乏计划性、浪费性支出严重和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的特点。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浪费性支出”提供有力依据的是()A兴办公共工程B开展蓝鹰运动C实行通货紧缩D政府整顿银行33在得到大企业的勉强支持后,罗斯福随之又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他说“要取得成功还在于小雇主们,他们的贡献是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的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为此他采取了()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完善社会保障制度C规定最高工作时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341982年,里根政府提出所谓的“高边疆”战略,认为人类活动正有力地转向另一个新的领域宇宙公海,那些在空间领域里取得优势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将赢得这一战略“高地”的决定性优势。该战略意图在于()A确保美国全球霸权B全面遏制苏联C摆脱经济“滞胀”困境D发展空间技术35有学者指出,“(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突飞猛进,可以说超越了人类社会过去几个世纪、甚至几千年的总和。”其中,推动该时期欧洲经济发展的因素有()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欧洲一体化进程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福利国家的出现ABCD36下表反映了美国() 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在各产业的分布 时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3 55% 2% 483% 19631967 33% 435% 532% A长期对外战争导致经济增长缓慢B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C国际市场扩大利于对外贸易增长D两极格局对峙促使产业结构变化371964年,美国总统约翰逊提出“伟大社会”施政纲领。国会据此通过了包括“向贫困宣战”、“保障民权”及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立法四百多项,将战后美国的社会改革推到了新的高峰。通过这一努力美国() A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C发展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8xx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由此判断,下列历史事件中,对当前我国政府工作最具有学习和借鉴意义的是()A苏俄“新经济政策”B美国罗斯福“新政”C苏联“斯大林体制”D美国的 “新经济”39台湾作家杨渡在一百年漂泊一一台湾的故事中描写到一位在台湾做佣人的菲律宾妇女。这是20世纪晚期以来大量菲律宾妇女在世界各地专门做家庭佣人、保姆的一个写照。这种“菲佣现象”反映了全球化下() A区域分工的不断发展B移民浪潮的再次涌现C科技资本的疯狂扩张D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40世界银行的条例中写道:“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发。”据此可知,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之一是()A稳定国际汇率B消除贸易壁垒C提供发展援助D促进经济全球化41“通过对外援助这种方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并支持着本来肯定会倒向或投向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美国的具体做法是()A实施马歇尔计划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创建北美自由贸易区D推动欧洲区域一体化42二战结束前后,美国取得了制定国际金融运作规则的主导权,曾任美国财政部长的福勒不无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围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上述材料反映了()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 B美元随时可以调整与其他成员国货币的汇率C支持英镑继续作为最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D以美因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形成43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而1995年的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B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正走向衰落C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各国共识D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44下列属于区域经济集团的是() 欧洲联盟 世界贸易组织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BCD45有报道指出,欧元向世后,欧盟各个国家的普通老百姓只有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普通民众反对欧洲经济和政治统一B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举步维艰C欧洲一体化始终维持在经济层面D欧元阻碍了欧洲市场的一体化4620世纪末,反全球化反精英主义的“民粹主义”再次掀起高潮,并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成为影响政治活动的重要力量。这反映了()A精英主义严重阻碍民主政治的发展B西方社会普遍区对全球化的心理C全球化加剧了西方社会阶层的分化D西方发达国家公民意识开始觉醒47xx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在某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决定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题进行一次主题纪念展览活动,以下是他们准备的一个展览主题的资料 序号 资料 序号 资料 论十大关系 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南方讲话 请依据上述资料为他们确定一个具体的主题()A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B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探索C新中国建设的新风貌D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新48包产到户最初兴起于1956年,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被迫中止。1959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再次兴起,1962年8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又遭到批判。20世纪70年代末再次出现并获中央肯定。这反映了()A八字方针的制定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C改革开放的实施D经济决策深受“左”倾错误的干扰491981-1985 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以年平均8.1%的增长率大幅度增加。这主要是因为()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D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50以下是中国1978年和xx年各项经济指标列表。表中各项经济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78年 xx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45 518942 人均国民总收入(美元) 190 5680 外汇储备(亿美元) 167 33116 财政收入(亿元) 1132 117254 A产业的转型升级B抓住战略机遇期C国家政策的调整D主动融入全球化第 II卷(非选择题)25分51(.阅读下列材料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罗斯福(1936年)请回答:(1)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根据上文概括指出它的主要目的。(6分)(2)这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6分)5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摘自苏联的共产主义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利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摘自世界历史杂志材料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苏联搞了许多年也未完全弄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后来苏联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 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摘自邓小平文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列宁在实践中实行了哪些政策?(4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观点有什么特点?(3分)这种观点与上述两则材料有何联系?(2分)高一历史答案参考答案及解析1-10 BBBDB BDACB 11-20 ACDBB DDDDB 21-30 CCADC CCBAB31-40 DAAAD BCDDC 41-50 AADCB CDBBC51.(1)(6分)罗斯福新政。政府干预经济。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每点2分)(2)(6分)使美国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得以重新正常运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保持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52(1)列宁的话表明,社会主义没有现实的模式可以借鉴;需要不断地的探索。(2分)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分)(2)特点: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充满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社会主义一党专政。(4分)(3)特点: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3分)联系: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