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古诗四首回乡偶书一课一练冀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860729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古诗四首回乡偶书一课一练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古诗四首回乡偶书一课一练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古诗四首回乡偶书一课一练冀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古诗四首回乡偶书一课一练冀教版 基础题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_ 鬓毛:_ 诗句的意思:_ 二、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识:_ 何处:_ 诗句的意思:_ 三、回乡偶书的作者是_ 朝诗人_,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抒发了作者_感慨。 四、诗的感请自然、逼真,尤其是一个“ _“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层意思。 五、第四句虽写_,却借_场面的感觉着笔;虽写_,却从_的角度着笔,极富生活情趣。 能力题一、给下列生字注音。浩()孤()陵()偶() 影() 辞() 际() 楼()二、理解词语。偶书:_少小:_老大:_ 鬓毛衰:_不相识:_ 故人:_三、我会填1、回乡偶书是_朝诗人_阔别故乡几十年后返回故里时写下的诗篇。抒发了作者久客他乡的_,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_,表达了_的感慨。2、回乡偶书诗中表达诗人离乡之久的诗句是“_”四、默写回乡偶书。_五、阅读理解机智的肖伯纳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肖伯纳,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十分机智。他的名著机器与人第一次上演时,场内鸦雀无声,大家都被生动的剧情吸引住了。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要求同肖伯纳见面。正当肖伯纳从座位上站起来,准备向观众致意时,突然楼座上有个人对着他喊道:“肖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收回去,停演吧!”观众大吃一惊,一位肖伯纳一定会因此发怒。谁知肖伯纳不但不生气,反而转过身来,对这楼座鞠(j)了一躬(gng),笑着说:“我的朋友,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说道这里,他指了指场中的观众说:“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的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能禁止它不演吗?”肖伯纳这番话赢得了观众一阵热烈的掌声。1、下面句子的横线处该填上什么关联词呢?肖伯纳 才华横溢, 十分机智。肖伯纳 不生气 , 转过身来朝着楼座鞠了一躬。2、“我们能禁止它不演吗?”这里的“我们”是指 ,“它”指 。这句话的意思是 。 提升题一、读诗句,进行填空。回乡偶书一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 )( ),( )( ),( )( )。二、组词。偶( ) 鬓( ) 相( ) 客( )三、理解诗意,选出下列划线字含义。(1)回乡偶书( )A、偶尔写下来的。B、有所感触,随意写下来。(2)乡音无改鬓毛衰 ( )A、衰老 B、衰弱 C、衰败 D、疏落(3)少小离家老大回( )A、排行第一 B、年纪大四、写出古诗的白话译文。_五、仔细读诗句,回答下列问题。(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2)诗中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_(3)简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_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回乡偶书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两首诗中的“客”和“君”各指的是谁?_(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有何异同?_(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_(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描绘了怎样的情景?_(5)你最喜欢两首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_ 七、熟读回乡偶书这首诗,根据内容,将其改编成为一则小故事。_参考答案 基础题一、乡音:口音。 鬓毛:两鬓的头发。年少时就离开了故乡,直到垂暮之年才回到日夜思念的家园,虽然乡音还没有改变,但鬓发已被秋霜染白。二、相识:认识。 何处:哪里。那些孩子从未见过我,好奇地笑着问我这个客人从什么地方来。三、唐 贺知章 时光易逝,世事沧桑四、笑 五、略 能力题一、ho g lng u yng cjlu二、随便写的。年轻的时候。年纪大了。两鬓的头发已经花白稀疏。不认识我。这里指老朋友。三、1、唐 贺知章 伤感 亲切感 人生易老 世事沧桑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四、略五、(1)不仅;而且 不但;反而 (2)肖伯纳和那个有意挑衅闹事的人 机器与人 我们不能禁止它演 提升题一、少老;小大;无改改变二、偶然 鬓发 相识 客人三、B;C;B。四、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越来越少。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五、(1)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离乡背井的伤感,也有老大回乡的喜悦。(2)提示要点:三四句写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是重重的一击,引出了无穷感慨,久客伤老,反主为宾的悲哀都包含在这一“问”中。并且,儿童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的笑貌,与诗人鬓毛疏落、老迈衰颓的沧桑形象呼之欲出,又强化了这种感慨伤怀。全诗在这有问有答处悄然作结,给读者无穷的想象与回味。(3)这首诗用了比对的手法,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六、(1)“客”指诗人自己(贺知章也可);“君”指妻子。(2)回乡偶书表达了诗人热爱家乡和归乡后的喜悦感慨之情;夜雨寄北则表达了诗人怀念思归的愁绪。这两首诗所描写的诗人情怀是不同的。回中诗人已回乡,兴奋夹着不安,喜悦中又生感慨;而夜中,诗人想回家而不得回,只有对着雨夜,忍受孤独、寂寞,以憧憬与妻子团聚来排遣心中的郁闷。(意对即可)(3)如“老爷爷,你是谁呀?从哪儿来的?”“我就是这儿的人啊!”“不对吧?我认识的人可多啦!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呢?”“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出门谋生了,现在胡子一大把了,才回来,你怎么可能认识我呢?”“走,老爷爷,我给你带路吧,我送你回家。”“走。”哈哈哈随着二人远去的背影,洒下了一路笑声。(合理即可)(4)描绘了一种憧憬,与妻子相聚时那种欢乐的情景;同时,又描写了一种处境,与妻子相聚不得的那种孤寂、痛苦、难堪的处境。(意对即可)(5)如我喜欢“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出儿童好奇善问的天真烂漫。(答案不唯一)七、略。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