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为学》练习题 冀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858998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为学》练习题 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为学》练习题 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为 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原题为 。作者 ,是 代文学家。二、翻译句子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吾欲之南海,何如?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三、选择题1.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两个反问句引出了观点,做任何事难易转化的关键在于“为”。B.富僧的两句“子何恃而往”充满着对穷僧的嘲讽之意。 C.作者以一富一贫两位僧人的对比,证明了客观条件对一件事的成功没有影响。 D.结尾处的“蜀鄙之僧”指的其实只是穷僧一人。 C错在证明的是主观的努力实践对于成功的重要性。2.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通过“为之”与“不为”,“学之”与“不学”的对比,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B.蜀鄙穷僧的故事生动地证明了“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这句话。 C.作者主要运用语言、肖像描写刻画了穷僧知难而进的人物形象。 D.末段由此及彼将穷僧成功的经验加以引申,重申了文章的观点。 作者通过蜀鄙二僧的故事证明了在学习上要立志勤学,更要付诸行。3.为学一文中心论点是( ) A.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在求学这个问题上,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为学”的难与易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关键在“为”。D.无论做事还是求学,难以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运用对比,揭示了难易之间的区别和转化在于为与不为的道理。B富者两次所说的“子何恃而往”,都表达了他对贫者的嘲讽。C上文结尾处“人之立志”一句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D选文未写贫者如何去南海并返回的经过,是因为这些与本文中心无关。5.对为学中的“故事”讲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叙述故事运用了对比的方法。B.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C. 故事在裁剪上详略得当。D. 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是表现富者没有志气。6.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意在阐述在学习方面不仅要立志,而且要付诸行动。 B. 本文将富僧畏难不前与穷僧知难而进进行了对比。C. 通过故事类比推断出结论,我们立志学习,关键是要付诸行动。D. 本文证明了客观因素对于事业成败的作用,突出了“立志而为”的重要。7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通过对话,反映了为学贵在立志。B富者两次所说的“子何恃而往”,语气是不同的。C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教育子侄们立定志向、刻苦求学。D本文用浅显的故事进行类比说明道理,寓意深刻。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选文第段指出“为学”的难易可以转化,关键在于“为”。B故事中贫僧的所为证明了“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的观点。C选文段富僧的心理由最初的轻蔑变成了最终的敬佩。D. 选文第段由“蜀鄙二僧”的故事引出主旨:为学贵在立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