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新天地 第一课 新天地 新感觉情境型教案 人民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854015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新天地 第一课 新天地 新感觉情境型教案 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新天地 第一课 新天地 新感觉情境型教案 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新天地 第一课 新天地 新感觉情境型教案 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天地 新感觉情境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框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通过重要的一跳、我们是一个群体、谁都不能我们的受教育权让学生能尽快适应新的中学生活,融入到新的班集体中,适应老师教学方法,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受教育权,并能保护自己的受教育权不受侵犯,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学与小学的不同,掌握中学的学习方法;小学到初中是人生旅途中重要的一跳,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困难;了解国家的教育状况,了解我国目前还未完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了解不同地区学习条件的差异。知道我们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知道受教育权既是权利又是义务;懂得应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2、能力目标:通过感知新的中学生活,体验成长的感觉;通过互动交流学习懂得如何应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完成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角色转换,树立克服困难的自信与勇气;引导学生关注同龄人,懂得我们今天的学习条件来之不易,要十分珍惜受教育的机会;通过学习懂得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哦科学文化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完成小学到中学的角色转换难点:知道受教育权既是权利又是义务;懂得应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二、学情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生活空间发生了变化。学校规模也许发生了变化,校园陌生了;课程门类增多了,更加理论化;同学圈子了也出现了好多新面孔,同学之间的竞争加剧了;教师风格也与小学教师不一样。所以,初一学生入学以后的学习生活可能面临各种问题,产生酸甜苦辣各种感觉。初中是学生开始辍学的小高峰,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继续完成义务教育,过早地进入社会生活的不同生活领域。学生对辍学同伴的生活遭遇并不陌生,也不会无动于衷。三、教学方法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主要采取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在情境中体验探究得出结论,从而达到提高认知、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1)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2)情境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讨论、归纳法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整堂课后的所想所感进行讨论、归纳,达成思想上的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2)教师准备:搜集材料,为学生提供有关的理论观点和事例材料;了解学生当前知识背景,对学生目前在现实生活中对待行为的态度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课堂操作中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制作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课件;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导入(视频导入)(视频导入)观看视频:学校的一天导入新课。学生看视频、谈感悟,导入新课。情境体验通过体验情境,启发学生。情境:刚刚告别了难忘的小学生活,我们又满怀无限的希望踏入了全新的中学校门!从小学到中学,岂止是校门的变迁和时光的流转,更重要的,这是我们每一位同学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要跳跃,我们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观看视频:学校的一天思考:1、重要的一跳指的是什么?2、我们站在了新的人生起点上了,这个“新”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多媒体展示:一、重要的一跳:小学中学崭新的起点:新的学习生活新的校园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集体情境:各抒己见(一)感觉很不同:1、自身,进入中学你有那些内心的感受和体验?2、他人,进入中学对你有哪些新的要求和看法?小 结:我的感受:新鲜、好奇、渴望 、兴奋、陌生、孤独、不知所措他人的看法:长大了、独立了、懂事了、变乖了、听话了对我们而言,初中生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在这种全新的生活中,我们一定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困难。百家讲坛:讲困难 将问题他山之石:过来人的智慧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可以向初二、初三的学兄、学姐们请教一下经验,看看他们是如何适应刚进来初中的这一段特殊时期,以尽快适应初中的生活和学习。(三)感 悟 角:思考:初中生活要想过得充实有意义,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理想让生活更美好拓展延伸:古人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生花妙笔写下新学期的计划和打算!新学期 新打算学生体验、思考。新知探究多媒体展示:二、我们是一个群体阅读课本P6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勾画出相关答案1、与你一起走进我们学校的初一新生有多少?我们全校有多少初中学生?全国共有多少在校初中生?初中生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2、根据资料表明的数据,用图示的方法将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占教育人口的比例表示出来。大学生3.9%12.23%(高中生)37.26%初中生39.17%小学生文盲由此得出结论:正是由我们这样的一个个初中学生,组成了我国庞大的初中生群体,我们每一位初中生都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阅读课本第七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你觉得自己学校的学习条件怎样?十分好(1)宽敞明亮的教室(2)洁净优美的校园(3)德才兼备的师资力量(4)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等(2)初中生这个群体中,在学习条件上有没有存在着差异?表现在哪里?虽然同属于初中生这个群体,但由于我们生活在不同地区,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我们的学习条件存在着明显差异3、你认为学习条件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地区不同;经济条件;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的程度;传统观念三、谁也不能剥夺我们受教育的权利2004年6月,利川市二中扣压了该校高三年级学生陈超、向松波等7名拖欠学费的同学准考证,导致他们当年不能参加高考。事后,利川市纪委经过调查核实,对这起严重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违法行为作出了严肃处理,分别给予原利川市教育局长李任维、二中校长向林党内警告和撤销党内外职务的处分。1、受教育权:公民有从国家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2、义务教育(1)含义: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2)特征:普遍性、强制性、免费性(3)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3、义务教育的主体我能做些什么呢?4、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履行哪些受教育的义务?其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其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其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义务.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并作具体回答,可根据实际情况或结合课本知识。心灵感悟阅读课本第八页难以忘记一文,回答作者难以忘记的是什么?永不能忘的是什么?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难以忘记的是自己求学之路的艰辛。永不能忘的是希望工程给我的关心与帮助,让我勇敢面对艰难,走向成功。启示:对于学习条件差的中学生来说,我们不要悲观,消极,穷只是财富的缺失,却是逆向的富有。对于拥有优越条件的中学生来说,要学会更好的去珍惜它。学生集体讨论、思考。行为提升教师寄语同学们,初中生活开始了,理想的船只已经起航,让我们在理想的指引下,用勤劳的汗水与不懈的努力,让自己的初中生活续写新的辉煌!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相信自己,相信我们的明天更美好!学生思考、讨论。六:课堂小结七:当堂达标单选题1.小学六年的美好时光已悄然流逝,当我们怀揣着美好的希冀,漫步在中学校园时,藏不住激动的心跳,这是因为( )A.从小学到中学是每个人开始学习的起点B.从小学到中学是每个人一生的起点C从小学到中学是每个人理想的实现点D.从小学到中学是每个人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一跳2.我们是初中生,组成了我国庞大的初中生群体,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经济条件,但我们的学习条件是有( )A.明显的差异B.没有差异C.各地都一样D.城市和乡村一样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哪部法律的明确规定( )A.宪法B.义务教育法C.教育法D.未成年保护法八:教学评价本节课我认为较成功的地方有两点:第一、导入趣味性强。开篇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极大提高学生的关注度。简洁地切入课题。第二、以生为本,创设多项活动,运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让学生去参与,避免枯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同时很好地挖掘有演讲才能的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探讨:1.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探究、讨论中来,小部分学生在整节课中只是听,课堂参与度不够,学习被动。这一点未能及时给他们引导,帮助。2.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设计较少,这对学生思维发展不利。参考答案七:当堂达标1.D2.A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