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上学期第12周周练试题.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5853094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上学期第12周周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上学期第12周周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上学期第12周周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中生物上学期第12周周练试题双向细目表题序考点及具体知识点分值设计难度系数能力阶层一疑二级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第卷选择题1细胞呼吸30.82ATP结构30.73光合色素30.654体液免疫30.75单基因遗传病30.656密度和丰富度的调查30.657生态系统功能30.78食物网30.759能量流动30.7510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30.6511生态系统的结构30.712制作生态缸30.6513信息传递30.714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应用30.6515种群数量变化30.716免疫调节30.6517神经-体液调节30.718生态系统的功能30.619信息传递的应用30.6520进化30.6第卷非选择题21遗传规律130.6522神经调节130. 6523生态系统140.65宜宾市一中xx级第十六周周练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参与有氧呼吸的酶都在线粒体中B. 无氧呼吸各阶段都能合成少量ATPC.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终产物是CO2D.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ATP中A的含义及其所含有高能磷酸键的个数分别是A. 腺嘌呤3B. 腺嘌呤2C. 腺苷2D. 腺苷33.下列关于光合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镁元素B. 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C.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D. 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4.下列生命活动过程,属于体液免疫的是A皮肤、黏膜可以阻挡病原体的入侵 B泪液中的溶菌酶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C特异性抗体与病菌结合能抑制病菌增殖 D效应T细胞能识别自身癌细胞并将其清除5.研究者认为右上图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则该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 伴X显性遗传病D. 伴X隐性遗传病6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时,应防止标志物脱落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个种群的数量C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四边上的菌体D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将样方中的其它植物全部拔除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反复出现,不断循环的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C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D流经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8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C若青蛙数量减少,则蛇的数量也减少D鹰属最高营养级,其居第3、5两个营养级9林德曼对某天然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部分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下列关于该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的62.8为生物所同化的能量B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20%C生物同化的能量主要去向有3个D根据箭头可知能量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10农民在农田里除草的最终目的是调整A作物和杂草间的关系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D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11“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有“插茱萸”的习惯,因为“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下列有关分析,不科学的是A茱萸可适当改变秋蚊、虫害的种群密度B茱萸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C茱萸与秋蚊之间传递的化学信息D茱萸、秋蚊和虫害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12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以下方法错误的是A对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比例要有严格的要求,生态缸可制作成封闭型B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放置生物的数量要合适C为了使生态缸内的沙地保持干燥,应将生态缸放置在直射光下D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在上面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制作日期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14下图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秸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B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杂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C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实现了循环利用,不需要向田间施用化肥。D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15中国是人口大国。下列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近几年“北上广”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其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增加B国家禁止通过技术手段鉴定胎儿性别,目的为防止人为干扰性别比例C目前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目的是调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D某地区的人口密度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共同作用的影响16研究发现两种现象: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中提取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17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健康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以提高人体内所有细胞的代谢速率B反射活动发生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C下丘脑既能感受渗透压变化又能分泌相应激素调节水平衡D肌糖原不会分解成为血糖,因此不能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功能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对独立的过程C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D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19下列有关生物学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D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包括生物体内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20有关生物进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标志是新物种的形成B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群落C自然选择可以引起生物定向发生适应环境的变异D生殖隔离的形成一般是长期地理隔离引起二、非选择题:40分。21为研究豇豆花色遗传规律,科研人员用纯合的紫花与纯合的白花豇豆品种杂交,获得的F1全为紫花,F1自交后代的花色及个体数目如表所示花色紫花白花浅紫花F2个体数目2676826(1) F1自交后代的花色出现了现象(2) 在F2中紫花与非紫花的比率约为,且在非紫花中,白花与浅紫花的比率约为3:1,推测豇豆花色由_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定律F2代中紫花豇豆的基因型有_种,F2中白花豇豆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3)为验证此推测,可用F1与花色为的豇豆杂交,统计预计结果为22. 下图1是反映神经元之间联系的示意图,A、B分别表示神经元的组成部分;图2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1可知,神经元因具有比较多的,使其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较大,从而与其功能相适应。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2)图2中表示感受器的是(填编号),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膜外的电位变化是。(3)研究表明,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的孩子,大脑皮层的厚度较大,皮层中结构的数量将。说明反射的形成过程能明显影响结构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智力开发。(4)“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的细胞体,而及脊髓未受到侵染。若刺激严重小儿麻痹症患者的,该患者的下肢(能不能)收缩,患者对刺激(会不会)产生感觉。23全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有些地方也因此出现了一些生态问题。图甲表示某块荒地中食物网关系图,图乙表示向一个湖泊中排放无机污水量对其中生物量影响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鸟和昆虫的种间关系为,蛇属于其中第营养级。(2)若荒地中的蛇被大量捕杀,数量将减少的动物有,一段时间后,各种动物又恢复基本稳定,这是生态系统调节的结果,这种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3)影响荒草地中各种动物垂直分布的因素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荒地或被房屋、道路代替,或被用于种植、放牧,使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该过程属于演替。(4)图乙中污水排放量较小时,生物量的变化不大,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现,当排污量在一定范围内时,鱼类数量会增加的原因是参考答案1-5:CCDCD 6-10:BCCDC 11-15:DCCDA 16-20:CDBDC21. (1)性状分离 (2) 3:1 2 基因自由组合 6 白花:浅紫花=5:1 (3) 浅紫色 测交后代表型及分离比 紫花:白花:浅紫花=2:1:122.(1)突起(或树突) 产生并传导兴奋 (2) 由正变负(3)突触 增加 (4)不能(2分) 会(2分)23. (1)捕食和竞争(1分) 三和四(1分)(2)昆虫和鸟(1分) 负反馈(1分)(3)食物和栖息地(1分) 次生(1分)(4)抵抗力(1分)无机污染物导致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进而给鱼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