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为学》教案 北京课改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853079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为学》教案 北京课改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为学》教案 北京课改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为学》教案 北京课改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学 教学要求1流利地背诵课文,明确“乎、矣、也、焉、哉”所表达的语气和“为、语、恃、逮、怠、屏、迄”的意思。2认识蜀鄙二僧故事的内涵和作用。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教学内容和步骤A(适于一般水平)一、导入新课。运用激趣法引入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根据自己的感受谈“天下事有无难易之别”?难易之间是否存在转化的条件?调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认识、看法,教师及时做出评定。如果学生答出了难易间的转化条件,那么教师顺势提出“我们学习是否也存在难易之别、相互转化的可能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论述这个问题的课文为学。如果学生未能答出,教师此时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学习一篇解决这个问题的课文为学。二、研习课文。1学生出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对停顿。注出下列字音:逮怠迄屏鄙恃钵为语划分句内停顿示例:“天下事有难易乎?”“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吾一瓶一钵足矣”“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指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结合书下注释,学生自我领悟为主。教师答疑、体温并归纳有关字、词的读音、释义和用法。实词:为wi做、求昏hn愚笨之往怠di松懈语y告诉、对说0虚词:无以:没有什么是故:因此之:做助词用,无义3学生归纳各段的意思:明确:第一段提出为学难易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第二段用学和不学的结果进行对比,论证“人之为学”关键在学的道理。第三段用蜀鄙二僧的故事,来论证“只要坚忍不拔,终会将难事变为易事的”深刻道理。第四段总结故事;立志为学,勇于实践。4引导学生探究各自然段和为学的关系,提问、讨论的方法。(视学生程度,好的班级细讲,差点的班级粗讲)(1)课文讲的是为学的事,可是从“天下事”起笔,为什么?明确:开头从“天下事”写起,它包含着“人之为学”;“人之为学”只是“天下事”之一。这样自然的由泛论天下事的难易引入到求学难易的问题上。同时用两个设问句式,引入思考,把天下事和为学相提并论,显然是为了突出为学的主题。论证均从正反两方面作答,鲜明对比,揭示了“易”“难”相互转化的辨证关系,使阐发的道理倍为深刻。(2)第二段“吾昏、庸、聪、敏”的结果与为学有什么关系?作者在提出论点之后,没有急于旁征博引和找事实论证,而是承接第一段用自我昏庸、聪敏转变无常规的现象,进而让学生领悟到“为学”的重要。可见这一段仍然是紧紧围绕中心论点的对比论述。(3)为什么把“蜀鄙二僧”的故事放在事无难易结论之后,可不可以颠倒过来?作者为什么选取与“为学”似乎没有直接关系的“两僧去南海”的事例作例证,选取这一事例的作用是什么?先指导学生当堂复述、背诵蜀鄙二僧的故事。明确:先讲故事,然后从中推出结论,这种缘事论证法也有说服力。但是,本文采用的是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提出结论、观点,所以不能颠倒过来。介绍文学常识:本文是清朝散文家彭端淑写的,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这个题目告诉我们,此文是彭老先生对晚辈的指导、劝导。所以“示”,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但是“示”有明示、暗示之别。暗示带有启发性,明示则不然;暗示可培养人的悟性,明示则有以告诫。这彭老先生不举与“为学”有直接关系的例子,想用“贫富僧朝南海”的故事,让后辈去悟其中所蕴涵的道理,真可谓循循善诱。同时,让我们再次明白了开头为什么从天下事起笔,这为文中选取事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见文章结构的缜密。(4)指导学生讨论“蜀鄙二僧”故事的含义和作用?“蜀鄙二僧”的故事,“鄙”点出了二僧住于四川的边远地区,交通闭塞。要想到千里之外的南海,真是具有相当大的困难。贫富和尚同时面对这样的客观难题,然而他们所恃的态度、方法截然不同,结果自然不一样。贫和尚问富和尚“吾欲之南海,何如?”富和尚则反问“子何恃而往?”表示极大的怀疑。当贫和尚说“吾一瓶一钵足矣”,一个“足”字表现出贫和尚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敢于大胆实践的精神。然而,富和尚第二次的“子何恃而往?”在嘲讽他人中,充分表现了在困难面前强调客观条件,没有坚定的志向,更不具有为着志向的实现而大胆实践的勇气。而贫和尚只凭一瓶一钵就实现了朝南海的愿望。让学生从这个对比中悟出:有条件的反为条件误,而没有条件的,凭恒心、靠毅力最终获得成功。这个故事启示学生:面对困难,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关键在于“立志”,更在于具有“立志去为”的毅力。这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思想:知难而进,勇于实践。还要让学生了解这样设喻的客观效应:“人之为学”遇到困难时应有的根本原则和态度。这样劝导人无声色之厉,平易质朴,语重心长,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5)你从最后的反问和小结中获得了什么感受?明确:读出反问句的语气,点明故事的内涵人贵在立志。“是故”以下的小结激励我们“立志去为”,面对困难应有知难而进、勇于实践的精神。5课文内容的挖掘和扩展:想一想天下事,是不是没有难易分别?你学过有什么感受?明确:天下的事当然有难易之分,本文说的没有难易,是从有志者事竟成的角度说的,意在鼓励人们不畏困难,立志求学,知难而进,实干下去终会有成。学生的感受发散展开,不作统一要求,只要跟课文有联系就可以,三、留作业。1背诵课文。2思考练习(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