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研究

上传人:都** 文档编号:5851067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工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题目: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研究 教学形式:专升本专 业:学 号:学生姓名:朱琳慧指导教师:李艳荣二一七年二月目录摘要关键词Abtract一、绪论(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二)研究思路和方法二、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现状(一)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在上升和M2占GDP比例在上升(二)手持现金比例在下降(三)储蓄存款仍占较大比重(四)非货币金融资产比重总体成上升趋势三、影响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选择行为的因素(一)国民收入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二)居民金融意识逐步增强(三)影响城镇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主要因素(三)金融市场逐步完善和金融深化程度提高四、优化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选择(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三)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五、结论参考文献15致 谢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金融资产的内在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资本市场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居民可以通过各种投资工具实现财富增值,家庭的金融投资行为也日趋复杂,家庭金融资产的规模和多样性程度都得到发展。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股市大幅度震荡、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使居民的财富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引导家庭进行合理的金融资产投资、营造理性的投资氛围,对于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其次,以西方消费一储蓄理论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等为基础,对影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主要因素进行一般性的理论分析,并对各种因素的影响机制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再次,通过对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规模和结构进行比较,利用居民投资行为与感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归纳出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投资行为的规律和特征。同时,对美国家庭持有金融资产组合的现状和特征进行分析,为发展我国家庭金融资产投资、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提供借鉴。最后,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引出对投资者风险教育、资本市场创新和监管等方面的思考。关键词:家庭金融资产;资产选择影;响因素一、绪论(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金融资产的内在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我国资本市场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债券、股票、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日新月异,为投资者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投资工具,居民家庭可以通过各种金融产品实现财富增值。家庭金融资产的投资选择行为也日趋复杂,家庭持有金融资产的规模和多样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股市大幅度震荡、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使居民的财富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尚存在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居民拥有的资产结构相对单一、城乡居民投资行为差异大等问题,因此,如何引导家庭进行合理的金融资产投资、营造理性的投资氛围,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对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问题非常重视,十七大报告中早已明确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目前,由国家发改委起草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已接近完成,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尤其是要发挥市场对初次分配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如果政府的各种调节手段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居民积极参与金融产品的投资。在上述背景下,研究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资产组合理论在国际上一直是学者们非常关注的研究领域,在年的金融年会上提出将家庭金融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方向,与公司金融、资产定价等传统的研究方向齐头并进。尽管如此,我国关于家庭金融的研究则刚刚起步,缺乏类似美国消费者金融调查和英国金融资产调查等关于居民家庭持有金融资产的权威的微观统计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研究带来困难。从理论上来看,基于国内金融市场的特征和家庭资产数据对家庭金融资产组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构建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理论框架。从实践上来看,居民作为理性经济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在进行金融资产的选择投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中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居民家庭投资金融资产的行为也是其实现自我保障的方式之一,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因此,深入了解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将有利于指导居民家庭制订合理、有效的理财计划与投资决策,防范家庭金融风险,进而提高家庭财产性收入。从宏观层面来看,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金融监管政策、开发金融工具等提供建议。综上所述,深入研究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选择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家庭金融资产投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供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的研究旨在对影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尤其是重点对家庭财富结构、居民的主观属性如社会互动、风险意识、教育程度和职业类别等和金融中介等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二、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居民的投资方式趋向多元化,尤其是近几年来,股票、债券、投资基金、房产等逐渐成为家庭投资的热点。由于消费信贷的发展,买房、购车等都可以通过按揭贷款的方式进行,信用卡刷卡消费的普及程度也大大提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持有储蓄存款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大。居民储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准备子女的教育基金、赡养老人的费用、医疗支出和退休后的养老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和我国尚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相联系。从统计现状来看,我国目前尚没有关于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权威的统计数据,国内学者进行相关研究大多都是使用估算的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进行系统的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参考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目前可获得的公开统计数据,将现金、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和保险准备金这五项资产列入居民家庭持有金融资产的统计范畴。其中,股票、债券和保险准备金三项采用吴少新和潘旭的测算出的数据现金和储蓄存款两项数据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中摘出再进行估算。对于近几年逐渐兴起的投资基金、房地产、民间融资等投资方式,由于统计资料不充分,所以暂不列入统计范畴。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总量(单位:亿元)近年来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基本变化是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在增加,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1978年居民金融资产只有手持现金和储蓄这两种形式,现在除这两种以外,还有债券、股票和居民保险等。债券、股票等非货币金融资产在居民金融资产中从无到有,并且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储蓄存款仍在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中占很大比例,基本维持在55%的水平以上。(一)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在上升和M2占GDP比例在上升居民金融资产的数量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经济的金融化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增长,随着国民收入的分配逐渐向居民部门倾斜,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总量迅速增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资产存量核算资料的初步测算,截至2005年底,我国居民金融资产余额首次突破20万亿元大关,达到20.9万亿元,比2004年增长16.2%,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14.2%。居民金融资产总量由1978年的3 80.2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08994亿元,增长了549倍,人均金融资产相应由1978年的40.0元增加到2005年的15983.51元,增长了399.59倍,增长势头迅猛。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富裕资产的增多,以及金融市场改革探索的推进,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和人均拥有量将会继续增长。1980-1996年,每年我国M2增长率均超过当年GDP增长率约15个百分点。由于货币供应量多年持续增长,M2/GDP比值呈快速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31.98%直线上升到2005年的184.9907。(二)手持现金比例在下降我国居民手持现金数量在上升,但其在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中的比例在下降,由1978年的44.6%下降到2004年的10.2%,因为其他金融资产的增长速度比手持现金的增长速度决。现金拥有较高的流动性,但安全性较低,收益性较低甚至为零。近年来,金融机构开发创新多种金融工具,如信用卡的大量发行,替代了相当大部分的现金。据中国银联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国银行卡总量11.75亿张,同比增长23%。其中借记卡11.19亿张,增长22%,信用卡5600万张,增长38.9%。2006年全年银行卡交易额预计超过60万亿,其中消费金额超过1.61万亿,同比增长70%以上。(三)储蓄存款仍占较大比重储蓄存款在居民金融资产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在55%以上,可见储蓄存款仍作为我国居民持有金融资产的主要形式,其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1984年的63.6%到1995年的74.7% ,2000年下降到65.4,但减速不明显,近几年又有所上升,2004年为71.3%。 (四)非货币金融资产比重总体成上升趋势非货币金融资产是指除手持现金及储蓄存款之外的其他金融资产。其他金融资产从无到有,品种逐渐丰富,1982年债券出现在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中,1985年,居民保险和外币储蓄出现,1987年股票出现;1987年,非货币金融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为8.4%,到2000年末,其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己提高到23.3% ,2004年末,其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为18.5%。三、影响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因素(一)国民收入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根据储蓄理论,收入水平影响着居民储蓄水平。储蓄率的提高使居民金融资产存量规模迅速扩张。金融资产的收益对于居民财务状况的影响逐渐加大,居民对金融资产收益的需求日益显现,金融资产多元化成为必然趋势。我国国民收入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83956.1亿元,增长了50.47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增加到2005的10493.0元,增长了30.56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05年的3254.9元,增长了24.3 6倍,增长速度之快,为居民选择金融资产奠定了经济基础。(二)居民金融意识逐步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居民在选择持有金融资产时,不仅考虑其安全性,而且对流动性、收益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持现金和储蓄存款虽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但收益率也较低,手持现金还有较高的持有成木,而储蓄的目前收益率也较低。而非货币金融资产虽然风险相对较高,但也具有较高的收益。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量入为出等的传统消费观念,将可支配收入全部存入银行等观念逐步改变,新的消费、理财观念对大多数人产生深刻影响。人们不再简单地以手持现金和储蓄等两种形式保有金融资产,而希望把金融资产结构多样化,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安排各金融资产之间的比例,以期获得稳定的收益,有效分散风险和更大程度的增值,投资理财意识逐步增强。(三)影响城镇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主要因素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城市居民家庭拥有的资产规模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收入水平、社会互动、生命周期、教育程度和职业经历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居民有着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和资产选择行为。本节将对影响我国城市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这些因素逐一进行分析。1.、收入水平。收入水平的不同对于居民家庭投资金融资产的行为有很大影响,收入的增加首先能够带来储蓄存款的增长。根据家庭每月平均总收入的不同分为三个档次,包括元以下、元一元的和元以上。统计结果显示,月均收入在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有户,而月收入超过元的高收入家庭只有户,的家庭属于中等收入家庭。高收入家庭持有的现金和存款略低于样本平均值,而股票持有量却只有明显低于的平均持有量,但是他们拥有的外汇、期货和收藏品分别为1%、1.25%和1.88%。这表明随着就家庭收入的提高和财富的积累,其投资选择更偏好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低收入家庭的股票持有量达到了,远远高于一般水平,这可能是因为在当年股市火爆的情况下,样本中的部分低收入家庭将资产中的绝大部分都投入股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跟风入市的投机心理与此同时,低收入家庭持有的保险准备金只有,不能够充分地给家庭提供保障其自有房屋的价值几乎占到总资产的一半。中等收入家庭的资产配置最为多样化,对于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外汇等多种投资方式都有涉猎其中持有保险准备金的规模为,在三类家庭中最高,这体现了中等收入家庭较高的保险意识平均拥有房屋资产的规模是,在三类家庭中最低,这是因为其多样化的投资选择分流了投资于房屋的资产比重。2.、社会互动。居民家庭在投资过程中会与其他群体进行交流和互动,居民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经常受到家人或朋友的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的居民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参考家人和朋友的意见。认为在投资过程中比较容易找到朋友交流、甚至非常容易的比例达到了同时有的被访居民认为在投资过程中和朋友交流投资活动可能带来愉悦和满足,另有的居民认为这种交流肯定能有积极效应。在关于影响参与投资的各种因素的重要程度的问题上,的居民认为投资者之间自发的经验交流很重要,的居民则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有些重要。由此可见,在投资过程中,居民或以家庭为单位并不是独立地进行投资决策。居民通过和其他群体包括亲人、朋友、同事或其他认识的人就某一共同的投资活动进行讨论和交流,能够产生令人愉悦和满足的共鸣感,从而增加了居民选择该项投资的可能性。3.、生命周期。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家庭,在家庭成员的年龄、教育状况、职业阶段、婚姻状况、是否有子女等各方面的情况都不一样,由此需要承担的责任是不同的。家庭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预期收入和必要的消费支出、家庭生活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产生不同的投资需求。因此,居民家庭必须在不同的阶段选取合适的金融资产组合,争取为家庭带来最大的收益和保障。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岁以下的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的种类最丰富,持有股票的比重最大为他们此阶段大多处于单身或两口之家,家庭的负担并不重,可以充分利用手头的闲置资金尝试各种投资方式,具有高收益特征的股票投资也更受他们的欢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民的投资行为相对比较保守,他们持有的银行存款和现金的比重约为38.8%,其他的投资仅局限于保险准备金和少量的股票这是因为老年人对未来的预期更加谨慎,退休后的收入水平大不如前,但是医疗、日常生活、旅游等都需要有一定的支出,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存款等相对安全的金融资产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不同年龄段的城镇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单位:亿元)4.、教育程度。统计结果表明,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居民拥有的金融资产组合呈现出一定的特异性,他们持有的股票的比重达到了这是由于样本中有位被访问的居民将闲置资金全部用于购买股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年股市的活跃,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忽视风险、渴望一举致富的投机心理。同时也表明部分低学历的居民由于收入相对不稳定,他们对于能够带来高收益的风险性金融资产更加偏好。接受过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居民在投资组合中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他们都注重投资的多样性安排,在拥有房产的基础上对其他各种金融资产都有一定规模的投资。只接受过中学教育的居民工作阅历丰富,很早就开始经历现实社会的历练,这是他们的优势所在而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居民的文化基础扎实,对于金融产品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强,更有能力对金融资产组合进行管理。样本中的研究生及以上的高学历居民则在早期投资于人力资本的时间较长,进入社会后对置业的考虑摆在了首位,大多数资金用于投资房产,对其他金融资产的持有很少。(三)金融市场逐步完善和金融深化程度提高金融市场的发展为居民金融资产多元化提供了客观条件。近年来,金融市场中的资本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资本市场功能升级演进的进程中,资本市场创造出一系列金融工具成为实现其金融功能的载体,这一系列金融工具的运用过程同时也是居民进行资产选择的过程,由此推动了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多元化进程;另一方面,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的变迁,也内生地促进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两者相互推动,形成良性循环,共同推动整体经济的高效、稳健运行,提高社会参与者的整体福利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是居民金融资产多元化趋势的制度背景。改革开放后,随着拨改贷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全面实行,财政逐步退出了生产领域,银行间接融资方式占据了主体地位。直接融资的制度和技术特征使其相对于银行融资具有某种比较优势,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显著加快。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储蓄不再是居民的唯一选择,为居民金融资产多元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四、优化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途径由于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是与转型过程高度相关的,居民金融资产的选择行为渗透了制度变迁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从而内生于经济转型过程。因此要实现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合理化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随经济转型进程的深入,从各个方面根据客观条件渐次推进,来不断优化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由于居民收入水平对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起着预算约束的作用,改善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首先要突破收入水平的约束。目前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是一个“金字塔”的形状,高、中等收入阶层人数比例很少,低收入阶层占大部分比重。因此,提高广大居民的收入水平具体来说是要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由于经济制度(如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制度等)的变迁,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居民收入和支出不确定性预期,加大了居民持有货币性金融资产的要求,形成储蓄存款居高不下的现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从而降低居民的不确定性感受,对于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优化有着重要意义。 (三)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一个发育良好的、完善的金融市场的存在是人们能够理性地做出金融资产选择的前提。我国金融市场最主要的缺陷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金融资产品种“短缺”,导致居民“强制选择”;二是金融资产流通中信息扭曲,导致自目交易。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时问短,监管手段不成熟,因而居民的资产选择行为不仅受到金融资产品种的限制,而且存在很大的金融投资风险。优化居民资产选择行为,不仅要推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实现金融工具创新,构建合理配套的金融产品体系,丰富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空间;同时,要逐步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增强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为居民降低金融投资风险提供可能。五、结论 居民家庭选择投资金融资产的行为虽然只是家庭个体的选择,但是金融净产的总量和结构则反映了一国居民家庭拥有的财富规模水平。本文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组合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基于对我国居民家庭投资行为的调查问卷而得出一些特征和规律,并对比美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对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居民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规模稳步上升,金融资产组合虽然初步呈现多样性,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仍有很大的差距。具体分别从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行为来看,收入水平、社会互动、生命周期、教育程度和职业经历等因素的不同都会对家庭的资产配置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收入水平和生命周期阶段决定了家庭面临的流动性约束,进而影响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产选择范围而教育程度和职业经历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居民参与金融市场的成本社会互动因素体现在家庭投资过程中和其他群体进行的经验交流和讨论,家庭进行投资决策时经常会受到亲人或朋友的影响。同时,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对于住房的需求很大,参与金融市场投资受到其特定的周期性生产经营活动所影响。参考文献1 朱涛,卢建,朱甜,韩湜. 中国中青年家庭资产选择:基于人力资本、房产和财富的实证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2(12)2 岳高社. 城镇居民金融投资倾向及效应分析J. 中国物价. 2012(06)3 李涛,王志芳,王海港,谭松涛. 中国城市居民的金融受排斥状况研究J. 经济研究. 2010(07)4 卢家昌,顾金宏. 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南京的证据J. 金融发展研究. 2009(10)5 邹红,喻开志. 家庭金融资产选择: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8(09)6 王冀宁,梁云芸. 我国居民投资行为偏差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管理科学. 2007(12)7 李涛. 参与惯性和投资选择J. 经济研究. 2007(08)8 刘楹,杜胜,谢丽娟. 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状况与趋势J. 西南金融. 2007(06)9 吴卫星,齐天翔. 流动性、生命周期与投资组合相异性中国投资者行为调查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 2007(02)10 汪红驹,张慧莲. 资产选择、风险偏好与储蓄存款需求J. 经济研究. 2006(06)11 张静.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 青岛大学 201112 卢家昌. 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研究D.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13 梁云芸. 基于SEM模型的居民投资行为偏差的实证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0814 尹玥. 扬州市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 扬州大学 201615 卢家昌. 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研究D.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16 Bertaut, Carol C,Martha Starr-McCluer.Household Pensions in the UnitedStates,. Household Portfolios . 200217 Calvet L,Campbell J,Sodini P.Down or Out: Assessing the Welfare Costs of Household Investment Mistakes. Journal of Politics . 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