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中医治疗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850623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病中医治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常见病中医治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常见病中医治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常见病中医治疗 1 常见病中医治疗 第一章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 流行性感冒 第二章咳嗽 急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 肺炎 上呼吸感染 第三章眩晕 高血压病 低血压 神经性衰弱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第四章胃痛 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 上呼吸道溃疡 胃痉挛 功能性消化不良 第五章泄泻 腹泻 第六章中暑 2 感冒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 流行性感冒等 临床上以鼻塞 流涕 喷嚏 头痛 恶寒 发热 全身不适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学认为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 抗病能力减弱 当气候变化时 人体内外功能不能适应 风邪或时行疫毒乘虚由皮毛 口鼻而入 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 此病全年都可以发生 尤其以冬春季节较为多见 3 一 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4 二 单方验方1 姜葱糖水生姜10 30克 将其捣烂 加适量红糖 葱白2段 水煎煮 趁热服 服后盖被取微汗出 每日一剂 适用于风寒感冒 2 紫苏叶茶紫苏叶16克 晒干揉成粗末 沸水冲泡 加红糖适量 代茶频饮 适用于风寒感冒初期 3 藿荷饮 鲜藿香叶10克 鲜荷叶15克 冰糖适量 煎水饮 适用于暑湿感冒 4 金菊薄荷茶金银花15克 菊花10克 薄荷3克 放入茶杯中 用沸水冲泡 焖泡l0 15分钟即可 代茶频饮 适用于风热感冒 三 简易治疗技术1 拔火罐法在颈椎 胸椎附近选则大椎 大杼 肺俞拔罐 拔罐后留罐10 15分钟起罐 或用闪罐法 适用于风寒感冒 2 刮痧法沿颈椎 胸椎两侧 即风池 大椎 风门 肺俞部位 及肩胛部 中府及前胸 足三里各1 2分钟 适用于风热感冒 5 四 中成药治疗 五 饮食及生活起居注意事项1 适当休息 尽量避免过度劳累 并注意隔离 2 室内环境要保持空气清新 阳光充足 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3 感冒病人饮食宜清淡 多饮水 多食蔬菜瓜果 日常主食应以蒸 煮为主 质地应稀软 食勿过饱 切忌荤腥油腻煎炸之品 更忌食生冷不洁的食物 6 咳嗽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急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 肺炎 上呼吸道感染等 临床上以咳嗽为主要表现 中医学认为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犯肺 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 内邪干肺 不论邪从外入还是邪自内生 均影响到肺 使肺失宣肃 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7 一 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8 二 单方验方1 黄芩汤黄芩30克 水煎服 每日2 4次 治疗风热咳嗽 2 桑叶煎嫩桑叶30 60克 水煎服 每日2 4次 治疗燥热咳嗽 3 百合款冬花饮百合30 60克 款冬花lO 15克 冰糖适量 水煎 饮水食百合 宜晚饭后睡前食用 治疗燥热咳嗽 4 川贝母蒸梨雪梨或鸭梨一个 川贝母6克 冰糖20克 将梨于柄部切开 挖空去核 将川贝粉装入雪梨内 用牙签将柄部复原固定 放大碗中加入冰糖 加少量水 隔水蒸半小时左右 将蒸透的梨和其中的川贝母一起食入 治疗久咳不愈 咳嗽有痰 5 杏仁萝卜汤苦杏仁 打碎 6 10克 生姜3片 白萝卜100克切块 水煎服 可加少量白糖 每r日1 2次 散寒化痰止咳 治疗风寒咳嗽 三 简易治疗技术1 刮痧法刮痧部位 颈部 大椎 背部 风门 肺俞 胸部 膻中 中府 各1 2分钟 2 穴位按摩法按揉天突穴3分钟 按揉肺俞 膻中 风池穴各2分钟 敲打后背2 3分钟 9 四 中成药治疗 五 饮食及生活起居注意事项1 戒烟酒 避免接触烟雾及刺激性气体 异味等 2 饮食不宜甘肥 辛辣 煎炸及过甜 咸等食物 3 室内环境通风换气 保持一定温度及湿度 4 注意气候变化 及时增减衣服 避免受凉 10 眩晕 常见于西医的高血压病 低血压 神经性衰弱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引起的以头晕 眼花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中医认为 因清窍失养 临床上以头晕 眼花或眼黑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称为眩晕 眩晕的病位在清窍 由脑髓空虚 清窍失养 或痰火上逆 风邪外犯 扰动清窍 或由瘀血痹阻脑络 且与肝 脾 肾三脏关系密切 眩晕以内伤为主 多由虚损所致 有因气血亏虚 肾精不足 脑髓失养所致者 有因肝肾阴虚 肝阳偏亢 风阳上扰清窍所致者 有因痰浊 瘀血痹阻脑络所致者 亦有因外感风邪 扰动清窍所致 11 一 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12 二 单方验方1 钩藤汤钩藤30g 水煎 早晚分服 30日为一疗程 可清热平肝 熄风定眩 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 本品不宜久煎 2 黄芪饮黄芪10 15克 加水500毫升 浸泡40分钟后煮沸 频频代茶饮 每日一剂 可益气升阳 治疗因气虚引起的头晕眼花 无力 3 饮食疗法车前粳米粥 车前子15克 布包 煎水去渣 入粳米60克煮粥 玉米粉适量用冷水溶和 调入粥内煮熟吃 每日1剂 常吃 适用高血压痰湿壅盛之眩晕 三 简易治疗术1 刮痧法头部 百会 太阳 风池 背部 肝俞 肾俞 前臂内侧 内关 下肢外侧 足三里 各1 2分钟 2 外敷法 填脐疗法 黄芪 五味子各10克 研为细末 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 外敷于肝脏孔处 敷料包扎 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次 连续3 5天 可健脾益气 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眩晕 敷涌泉法 吴茱萸20克 肉桂2克 共研细末 米醋调匀 捏成饼状 于睡前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 次晨取下 连续3 5次 或取吴茱萸适量 研为细末 用米醋或毛凡士林适量调为膏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 每日1换 连续10 15天 可引热下行 适用于眩晕耳鸣 烦躁多梦 颜面潮红 13 四 中成药的治疗 五 饮食及生活起居注意事项1 病室保持安静 舒适 避免噪声 室内光线以柔和为宜 不要太强 2 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注意劳逸结合 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 闭目养神 少做或不做旋转 弯腰等动作 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3 对重症病人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情况 发现异常 及时处理 4 患者要保持心情愉悦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 多吃蔬菜水果 忌烟酒 油腻 辛辣之品 少食海腥发物 虚证眩晕者应适当增加营养 14 胃痛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 上消化道溃疡 胃痉挛 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 临床可见上腹部胀痛 刺痛 钝痛 灼痛 绞痛 闷痛 其中 又以上腹部胀痛 隐痛最为常见 因胆囊 胰腺 心脏等器官的病变也可能引起上腹部类似的疼痛 在诊疗时要注意鉴别 中医认为胃痛的发生主要由于饮食失调 情志不舒 劳倦过度 或脾胃虚弱等导致气机阻滞 不通则痛 本病四季皆可发病 但于冬春季多见 起病急或缓 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15 一 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临床表现 二 单方验方1 浓盐水取食用盐 用热开水调成浓盐水 咸度以能忍耐为度 痛时服下 消化性溃疡慎用 2 胡椒葱汤胡椒粉1克 葱白3克 姜6克 先烧开水 下姜 葱白 煮沸而成姜葱汤 用热姜葱汤 送服胡椒粉放入姜葱汤中饮用 可暖胃行气止痛 适用于为胃寒痛症 胃热痛者忌服 16 3 乌贝散乌贼骨 浙贝等量 打碎成粉 每次6克 温开水冲服 早晚各一次 空腹服用 三 简易治疗技术1 按摩法 按内关穴 外关穴 将中指和拇指分别放在患者的外关穴和内关穴上 二指对合用力按压按压0 5 1分钟 掐压足三里穴 将双手拇指指尖放在足三里穴上 其余四指附在小腿后侧 适当用力恰按0 5 1分钟 对急性胃痛可在背部的脾俞 胃俞周围寻找压痛点 每个压痛点用力按揉2 3分钟 2 TDP神灯使用TDP神灯 照射上腹部疼痛处 距离30 40厘米 每次照射30分钟 3 外敷法食盐 原粗盐为好 500克 大葱白 切断 200克 共炒至食盐呈黄色时 倒入布袋内 敷患处 上盖棉被保温 一般15 30分钟即可止痛 4 灸法急性期用艾条灸两侧足三里或梁丘 每穴15分钟 共30分钟 慢性期用艾条灸中脘20 30分钟 17 四 中成药治疗 五 饮食及生活起居注意事项1 饮食宜清淡为主 凉温适宜 少吃多餐 避免暴饮暴食 2 保持心情愉快 适当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 3 注意劳逸结合 避免熬夜 18 泄泻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腹泻 可见于多种消化系疾病 临床以排便次数增多 粪便稀溏 甚至泻出如水样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 湿邪内盛或肝郁乘脾 肾阳虚衰 导致清浊不分 并走大肠所致 本病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 19 一 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20 二 单方验方1 炮姜散炮姜6克 研末 米汤调服 可温中止泻 治疗寒证泄泻 2 莲子扁豆散莲子 扁豆各60克 研为细末 每次6克 米汤送服 每日两次 可补脾止泻 3 苹果方苹果1 2个 将其烤熟 去皮 蘸红糖少许食之 每次可服1 2个 每日2次 可涩肠止泻 三 简易治疗技术1 刮痧法可选取腹部 中脘至天枢 上肢 曲池 外关 下肢 上巨虚 足三里 背部 胃俞 大肠俞 每穴1 2分钟 2 拔罐法取穴天枢 足三里 脾俞 关元 大肠俞 选用口径合适的玻璃火罐 以闪火法在上述穴位拔罐 留罐15分钟 每日一次 3日为一疗程 21 四 中成药治疗 五 饮食及生活起居注意事项1 饮食宜清淡 少渣 富含营养 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2 若泄泻较重 可与淡盐水 饭汤 米粥 以养胃气 3 平时可进食薏苡仁粥 4 保持心情愉快 加强体质锻炼 提高免疫力 22 中暑 西医学认为 中暑是由于暴露于高温环境过久而引起身体体温调节机制的障碍所致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 可分为先兆中暑 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又分热痉挛 热衰竭 日射病和热射病 中医认为中暑乃夏季暑气当令 气候炎热 人若长时间在烈火下或高温中劳作 伤及气阴 暑热之邪乘机侵入而发病 暑热病邪虽为阳邪但易夹湿 临床常见暑湿之邪相合为病 暑气通于心 病变过程中暑热病邪易深入心营 而致危重证候 23 一 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24 二 单方验方使用1 取绿豆60克 或加鲜丝瓜花8朵 用清水一大碗 先煮绿豆至熟 然后捞出豆 再加入丝瓜花煮沸 温服汤汁 功能清热解暑 可预防复季气温转热引起的中暑 或用于中暑轻症 2 取鲜冬瓜一个 将冬瓜洗净 切成碎块 打成汁 尽量饮服 可消暑清热除烦 适用于中暑后烦躁不安 口渴 尿黄 3 取鲜姜 大蒜 韭菜各适量 洗净 姜蒜去皮 共捣烂取汁 灌服 可解表温中 适用于中暑神昏 4 取绿豆 西瓜皮 冬瓜皮 不拘用量 可清热祛暑 用于中暑身热汗出 三 简易治疗技术1 穴位按摩疗法轻症中暑 可用双大鱼际推前额 五指拿头 点揉太阳 指敲百会 掐合谷各2分钟 重症中暑 掐人中 少冲各2分钟 掐十宜穴5分钟 经上述治疗后 若条件许可 给予清凉含盐饮料 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2 擦药疗法取食盐一把 揉擦两手腕 双足心 两胁 前胸后背等8处擦出许多红点 患者即觉轻松而愈 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 25 四 中成药治疗 五 饮食及起居注意事项1 一旦出现中暑症状 应立即找阴凉处坐下休息 同时补充水分 小口慢饮 解开领口扣子 领带 皮带等 保持身体周围通风 并涂抹或服用解暑药物 在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 若症状不减反增 应及时就医 2 中暑后在恢复过程中 饮食应清淡 易消化 补充必要的水分 盐 热量 维生素 蛋白质等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及油腻食物 以防损伤胃肠的消化能力 3 中暑患者忌大量饮水 应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 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切忌狂饮 4 中暑之后 暑气未消 虽有虚证 却不能过早进补 以防余邪留滞 5 中暑患者可能在连续几天内逐渐地虚脱 如有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 应加以留意 及时就医 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