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思品与社会上册友爱残疾人教案3北师大版 .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834927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三年级思品与社会上册友爱残疾人教案3北师大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三年级思品与社会上册友爱残疾人教案3北师大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三年级思品与社会上册友爱残疾人教案3北师大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三年级思品与社会上册友爱残疾人教案3北师大版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你、我、他中的第四个主题。本主题包括“走近残疾人”和“天天助残日”两个子课题。为了使整节课的活动内容更加充实、完整,我把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整合为本活动主题:友爱残疾人。友爱残疾人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展开,通过模拟体验活动,把学生引导到社会情境和生活情境中进行学习,要求学生细心观察、亲身经历,获得心灵感悟和对社会的认识。通过对本活动主题的学习,知道残疾人是我们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的尊重和爱心,培养学生善待弱者、关爱他人的好品质,让学生从小接受人文教育,促进学生成长。学情分析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学情调查。因为我校就有一名因车祸不幸腿部残疾的孩子,学生们都认识。学生对残疾人的概念比较清楚,但他们对残疾人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有的孩子甚至嘲笑、鄙视残疾人。我让学生翻看教科书,学生对书中的体验活动很感兴趣,对几个成功残疾人也充满好奇和钦佩,他们急切地想了解残疾人平时是怎么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他们更希望和身边的残疾人面对面,了解他们,并且帮助他们。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让儿童联系生活,体验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学习方法。而课程资源的开发,也是新课标下的品德社会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课程资源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整合、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因此,我抓住身边可开发利用的现有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出发,邀请身边的残疾人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着重营造了浓浓的情感交流氛围,通过现场访谈、亲身体验、演说故事、资料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验,通过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和心声,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尊重、友爱残疾人,知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宽容、善待残疾人,从行动上真正帮助残疾人。教学目标1.通过访谈和模拟体验活动,感受残疾人的生活困难,增进对残疾人友爱、尊重的情感,懂得应该宽容、友爱、帮助残疾人。2.了解成功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学习他们坚忍不拔的品格。3.了解社会上为残疾人设立的各种设施以及社会上的一些助残方法,体验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教学重点通过访谈和模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诸多不便,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从而尊重、关心、友爱残疾人。教学难点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残疾人生活中的诸多不便、激发对残疾人友爱的情感。教师准备(1)搜集残疾人有关资料制作课件。(2)和残疾同学龚明伟交流谈心,邀请他到课堂参加活动。(3)布置学生搜集残疾人自立自强的感人事迹,调查了解社会上的助残举措。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残疾人自立自强的感人事迹。2.搜集社会上的助残举措。3.模拟活动需要的材料:红领巾。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实践法学习法:实践法、模拟体验法教具:电子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欣赏残疾人舞蹈伙伴片段活动目的: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我校特残疾学生龚明伟和我县特校学生表演的舞蹈伙伴片段走进残疾人的世界,由精彩的表演激发学生对残疾人的敬佩之情,同时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1.“孩子们,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一堂品德与社会课。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特别的礼物,请欣赏”【播放我校残疾学生龚明伟和我县特校学生表演的舞蹈伙伴片段】2.学生交流观后感受。(学生自由说)师:其实,他们都是残疾人,除了你们看见的那位肢残人,其他的演员都是聋哑儿童,他们来自我们璧山县特殊教育学校。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和残疾人交朋友。”板书课题。活动二:我们一起走近残疾人活动目的:通过谈话和现场访谈,初步了解残疾人的生活。1.你知道什么样的人是残疾人吗?抽学生回答。2.师:残疾人就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身体某个器官或某几个器官缺失了或丧失了应有的功能,因此他们不能像我们绝大多数人一样拥有健康的身体。我国现有残疾人6500万。你了解残疾人么?能不能说说你见过的残疾人。(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畅所欲言。)3.我们来观察一组残疾人生活的照片,初步了解残疾人。【放课件】4.【出示龚明伟照片】“大家认识吧?他就是刚才舞蹈伙伴的主要演员之一,今天老师特意邀请他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大家欢迎。”5.现场访谈,交流互动。请龚明伟同学上场,学生模拟小记者进行现场访谈。访谈后,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访谈了解残疾人龚明伟,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该怎么对待他,或者怎么帮助他。6.小结过渡:的确,残疾人的生活有许多不便,有许多困难。为了更好地了解残疾人,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模拟体验活动。活动三:残疾人生活大体验活动目的:通过模拟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残疾人生活的艰辛。1.活动:体验上肢残疾人,单手系红领巾。【课件出示模拟体验内容和要求】只用一只手,另一只手背在身后,单手系上红领巾。要求:体验必须真实,大家互相监督。请几位到讲台上来进行模拟体验活动,其他学生在台下完成。学生实际体验,教师巡回观察。(约一分钟)2.请学生说说刚才单手系红领巾的感受。学生自由畅谈模拟体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在体验残疾人生活的艰辛。3.师:看来在生活中我们正常人很容易做到的事,残疾人却要克服许许多多的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刚才的访谈活动和模拟体验中,你觉得残疾人最需要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请几个孩子到讲台上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教师给孩子们书写的字画上红心。并说:“让我们把真诚的友爱和关心送给残疾人!”4.过渡:尽管残疾人的生活有那么多的困难和不便,但有许多残疾人,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自立自强,做出了很大的成就。我们课文中就有这样三位了不起的残疾人,把书打开,读一读他们感人的事迹。学生自由读书。活动四:讲讲“身残志坚”的小故事活动目的:通过引导学生交流收集的残疾人成功的故事,激发学生尊重残疾人。1.请几名学生到全班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成功残疾人的故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2.请龚明伟讲自己的成长故事。3.向龚明伟学舞蹈动作。4.从龚明伟和其他残疾人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指名说)5.小结过渡:是啊,虽然他们身体残疾了,但他们依然乐观向上。可以说,人生与残疾毫无关系,正如一位残疾朋友所说“我是残疾人,但我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因为我们全社会对残疾人也给予很大的帮助,提供了许多方便。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老师叫大家课前进行了调查,请把你调查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活动五:关爱残疾人,我们在行动活动目的:通过信息交流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助残举措,通过情境体验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帮助,关爱残疾人。1.全班交流,教师相机作适当的补充介绍。2.看大屏幕,了解老师搜集的一些助残举措。【课件出示】3.朗读知识小博士的话。【课件出示】4.过渡:社会对残疾人付出了这么多,那么作为小学生,我们能为残疾人做什么呢?现在,老师要出题考考大家了。请看大屏幕。5.出示情景题:(1)放学后,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正要过马路,突然看见对面有一位盲人阿姨也想过马路,我该怎么办?(2)在大街上,一位聋哑人走过来,对我比划了半天,看样子他很着急,我却不明白他的意思。我该怎么办?(3)我坐在公交车上,上来了一位拄着拐杖的残疾叔叔,我该怎么办?(4)我的邻居小妹妹患了小儿麻痹症,她走路一瘸一拐的,很吃力,她不说笑,也不和我们玩游戏,我该怎么办?指名说。(提醒学生注意,一定要和残疾人打招呼,说话要礼貌,要征得他们的同意再实施帮助。)你还想怎么帮助残疾人?6.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爱心。【课件播放助残情景,配上歌曲爱的奉献】师:“残疾人和我们一样,同在一片蓝天下,同样的365天,应该享有同样的阳光雨露,享有同样的关怀。要是全社会的人都能伸出爱的手,帮助残疾人,我们这个社会该是多么的和谐美好。伸出我的手,伸出你的手,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总结:1.“上了今天的课,老师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关爱残疾人,不要停留在口头上,更应体现在行动上,让我们对残疾人尊重、关心、帮助,真正做到友爱残疾人。”2.师:非常感谢龚明伟同学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希望你永远坚强乐观地生活,祝你未来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板书设计: 友爱残疾人 理解、尊重、关心、帮助、体贴、友爱教学反思1.首先,我将学生对于残疾人的了解和体验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我把身边的残疾人龚明伟引进课堂,精心设计了几个教学活动:访谈,模拟体验,讲故事,表演舞蹈动作等,让学生在和残疾人的面对面交流和亲身体验中了解残疾人,从而产生友爱残疾人的情感。课前我布置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在身边的残疾人的生活、工作等,搜集生活中的关于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例。我自己也准备一些图片和影音资料。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中,我只设计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模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确实感受到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学生的这种亲身的接触和体验,正是产生友爱残疾人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我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残疾人自立自强的典型事例,深化了学生对于残疾人的尊重和友爱之情。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逐层推进,让学生自然而然产生内心的感触,从而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2.充分开发、整合可利用教学资源,将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残疾人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同身受,在现场的访谈和游戏活动中了解残疾人,从而产生友爱和尊重的情感。在课前,我曾有些担心,怕无意中伤害到一个残疾孩子的心。通过多次接触和交流,我了解到这个孩子开朗乐观、兴趣广泛、坚强自信,他也很乐意参加我们的活动,我才把他请进课堂。他表现得也很不错。在此,我也要感谢龚明伟同学用他自己的坚强乐观给我们大家上了一堂有意义的课。我希望通过这堂课,学生能真正获得情感体验,并内化为自觉的助残行动;我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龚明伟也得到锻炼和提高。3.引导学生去观察社会,展开调查。在课前,我布置学生了解社会中的助残举措,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社会,去体验和感悟,并很积极地搜集资料,提高了他们搜集信息获取资料的能力。而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一名参与者和学生一起走向社会,走进残疾人的社会生活,体验他们生活的艰辛,和学生一样丰富和发展着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成长。4.整堂课以活动贯穿始终,通过访谈互动、亲身体验、讲故事、交流资料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着自己的感受,使课堂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对学生生活的有效引导,注意了品德教育的有效性,实现了课程追求生活化、活动化的品德教育目标。当然,课堂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毕竟是孩子,在课堂上学生与龚明伟的交流互动还不是很全面,学生的发言也不够大胆,教师的引导还不到位。另外,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够具体,激励性不强。请各位专家、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