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湘教版科学三上3.1《本地的土壤》word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834594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湘教版科学三上3.1《本地的土壤》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秋湘教版科学三上3.1《本地的土壤》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秋湘教版科学三上3.1《本地的土壤》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秋湘教版科学三上3.1本地的土壤word教案教学目的:(一)科学探究目标:1、学习采集土样。2、能够采用不同的方法观察土壤。3、能够用自己设计的方式分离土壤里的物质,并填写实验记录。(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观察土壤的乐趣。2、意识到保护土壤要从小事做起,能将研究后的土壤及其中的动植物放回原处。(三)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土壤的概念。2、知道本地土壤的组成。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学难点:了解土壤的成分教学准备:小铁铲、塑料袋、标签、 笔、记录纸、托盘、报纸、筛子、水、烧杯、玻璃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导入提问:有谁知道土壤是什么吗?理解土壤的概念教学新课一、认识土壤1、哪些地方有土壤呢? 2、土壤和植物、动物、人类有些什么关系呢?二、采集土样1、想去看看土壤吗?2、教师宣布采集时的安全事项。3、教学生做土壤标本的方法(18页)4、带工具采集土样三、活动总结四、课后准备将土壤样本交给老师保存。第二课时教学导入提问:我们采集来的土壤,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些什么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要靠大家认真地、仔细地观察教学新课(一)观察土壤成分1、你已经知道土壤里有哪些东西?2、你是用什么观察方法发现的?3、讨论:我们还可以用些什么方法观察土壤?4、用自己的方法观察土壤。5、汇报观察结果。(二)设计方法分离土壤1、讨论:你怎样把土壤中看到的物体分离开来?2、汇报分离方法。3、分组按照自己的方法分离土壤。4、学生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自己的发现。(三)教师小结(四)拓展应用1、整理器材2、留心观察不同的土壤。板书设计:1、本地的土壤(一)观察土壤成分:土壤里有小石子、泥土、沙、腐烂物、水等(二)设计方法分离土壤:沉淀法、筛选法、挑拣法附送:2019秋湘教版科学三上3.2土壤的种类word说课稿我的说课内容是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的土壤的种类。本节课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几个方面来阐述。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本地的土壤之后,进而发展为对土壤类型(观察、学习、研究)的课。土壤的种类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三种类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感受认识土壤的各种类型的慨念。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土壤的保护提供感性认识和理性基础。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科学概念):学习了解土壤的种类,知道土壤的一般分类标准,理解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的土壤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验土壤鉴别类型的实验的过程,观察和描述相关实验的现象,能做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土壤里的实验。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鼓励学生乐于用所学科学知识、技能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土壤的一般分类标准;2、引起对家乡的关注;3、通过中长期观察培养学生的坚持性。难点:能够做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土壤里的实验。四、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以下材料辅助教学。1、 小组器材:上节课所采土壤、笔、记录纸、种子、花盆、不同类型的土壤2、 演示器材:上节课所采土壤、笔、记录纸、种子、花盆、不同类型的土壤五、说学情、教法和学法 1、说学情:三年级年级的学生对于土壤有浅显的认识,在学习本课之前经历了分离土壤的方法,初步了解了土壤的成分,对土壤的分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敢于动手探索,乐于从中得到科学知识。2、学生的困难在于区分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怎样不同的土壤里。本课期望学生通过学习发展对土壤的种类和特性的理解与认识。3、教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根据土壤的种类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a、探究研讨法b、分组讨论实验法c、观察实验法d、多媒体辅助法4、学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探究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思想,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设计、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六、说教学过程依据本节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以上述分析我指导,以培养能力为方向, 紧扣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部分。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观察,所有的土壤都相同吗?2、 师生互动,新课传授讨论: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土壤中砂和黏土的含量的?(手捏法)学生讨论汇报之后,分组对上节课采来的土壤进行鉴别,并填写实验记录,从中得出结论3、 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实验之后分组进行汇报,得出结论,了解土壤有三类: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他们的实验现象为:砂质土:土壤散开,不成团;壤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不会散开。教师借此向学生说明各种土壤的特性。(板书)4、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小调查:了解本地的土壤类型;了解本地的土壤适合种哪些植物。(课后完成);在第二课时里进行汇报交流,了解不同的植物生活在不同的土壤里。 七、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设计就像一份好的微型教案,我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结构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土壤的种类砂质土:含砂较多。颗粒大,渗水快,保水性差,透气性好黏质土:含黏土较多。颗粒小,渗水慢,保水性好,透气性差壤 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颗粒居中,渗水居中,保水性 居中,透气性居中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既有我的一点小小体会,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恳请多多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