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5831062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个题目只有一个最佳选项,请将其填到相应答题卡处。每题2分,共计50分。)1“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时法,有书,有算。”这“贡士之法”是指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2我国古代某地发生了洪灾,内阁大臣立刻根据皇帝的旨意起草诏书,然后送工部、户部具体执行赈灾事宜。由此推知,上述情境可能出现在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3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魏晋时期则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和门第。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A. 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 B. 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C. 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 D. 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4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 中央集权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D. 独断性和随意性5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这主要是指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保护奴隶制度形成一整套法律运作范式一定程度上体现平等和公正A. B. C. D. 6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关于这两种文明在伯利克里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民主法制与君主专制 B. 贵族制与分封制C. 公民大会与三公九卿 D. 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7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七款规定,精神病人因无保佐人时,对其身体和财产由族亲保护之;无族亲时由宗亲保护之。浪费人(不善于保管和喜欢随意挥霍财物的人)不得管理其财产,应由其族亲为他的保佐人。这主要反映出十二铜表法A. 渗透早期的人文主义理想 B. 有利于保护贵族私有财产C. 保留了习惯法的残余理念 D. 以处置经济财产为核心内容8“光荣革命”后,对议会而言,行政权的执行并不是它的职责所在,在国王无力亦无意于绝对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内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据此可知英国内阁A. 使议会能够有效监督行政权力 B. 适应了英围宪政发展的要求C. 解决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 D. 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9当代经济史学家非利斯迪恩估计,英国在17001780年之间国家总产出增长了67%,这一时期英国经济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A. 工业革命推动 B. 对外扩张加快殖民掠夺C. 对外贸易发展 D. 光荣革命之后政局稳定10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A. 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B.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C. 法国已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 D. 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11到1910年,普鲁士多数要职仍被贵族占据。在国家级官员方面,11名国务大臣中,有7名出身贵族;在地方12位省长中,有11人出身贵族。据此可知A. 德国议会对君主的限制流于形式B. 贵族精英的特权在政治上得以延续C. 新贵族与资产阶级有共同的要求D. 权力相对集中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12“回顾历史,遵义会议必须看成为一次政治会议而非一场军事政变严格来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但不管怎样,它是中共党史上和毛泽东上升到权力顶峰之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中共党史上的“里程碑”是指A. 从大革命过渡到土地革命 B. 结束右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C. 中共提出联共抗日的主张 D. 党从幼稚状态开始走向成熟13“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A. 井冈山时期 B. 国民革命时期 C. 延安时期 D. 过渡时期14.1927年12月瞿秋白在武装暴动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现时的阶段,显然到了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符合材料中“特点”的是A. 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 B. 发动秋收起义,建立红色政权C. 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 D. 纠正左倾错误,迎接革命高潮15临时政府新任总理克伦斯基决定继续在协约国阵营里把一战打下去,以一场大规模攻势为俄国作出了选择,攻势的失败,决定了俄国的未来走向。这说明A. 一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 二月革命没有完成任何革命任务C. 苏俄和平法令受到群众拥护D. 临时政府的战争政策推动革命发展16巴黎公社将会议讨论的问题、形成的重要决议等及时刊登在它出版的公报上,公社的许多法令和施政措施都是经过各俱乐部提出,在得到民众同意的情况下陆续颁布和实施的。上述举措A. 体现了政权的民主性原则 B. 反映了公社的无产阶级属性C. 保证公社政策的正确性 D. 利于巩固工农革命联盟17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表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史实结论A顾炎武在亭林余集三朝纪事阙文序中指出:“士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B英国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下院)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上院和下院联合行使立法权。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的混合物C1920年8月,上海总商会进行了会董换届改选,正副会长易人,原有的33名会董中改选者达31人,新当选的会董中有1/4的人还不到40岁五四运动改变了中国的商业生态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在俄国诞生 A. A B. B C. C D. D18共产党宣言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他们可以了解A. 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B. 普法战争推动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C. 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D. 资本家从工人那里无偿取得的利润被称为剩余价值19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此时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B. 各族人民都可以选举自己的人大代表C. 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D. 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201973年,毛泽东会见美国基辛格博士时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HANDINHAND”,“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基辛格表示赞同。由此可知,此次会谈中美两国A. 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促使世界政治格局改变C. 结成牢固的政治联盟 D. 达成了遏制苏联的共识21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22徐中约在评价甲午战争时指出:“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从中可知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B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C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 D中国主要军事将领妥协退让23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从1909年起,美国将庚子赔款的“退款”用于办学。可见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是A推动中国教育发展 B树立其主持正义的国家形象C建立中美友好关系 D培养中国精英控制中国发展24袁世凯在直隶省的新政中,成效卓著,那时他众望所归,远不像后来那样臭名昭著。立宪派不信任孙中山并支持袁世凯和列强的挺袁态度使孙中山不去位也很难。南京临时参议院以17票(全票)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材料说明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是A革命派在各种压力下对袁世凯被迫妥协B当时形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必然结果C列强为寻找在华代理人支持袁世凯的结果D袁世凯的权术蒙蔽各派政治势力双眼251912年颁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强烈的排满色彩 B缺乏明确反帝要求C明显的限袁倾向 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二选择题见答题卡三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31(20分)材料一: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体制形成中最关键的步骤。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中央集权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华文明的沿承延绵的意义不可忽视。摘编自陶涛关于“中央集权制”的几点思考材料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引自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国歌材料三:同盟会最早会员之一的吴玉章回忆道:“处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当时我的感觉是:革命有希望,中国不会亡,要改变过去革命的办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摘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请回答:(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终形成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意义何在? (6分)(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歌词中“旧邦新造”的含义是什么?为巩固其成果,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律文献,指出该文献体现出的基本原则(8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世界上的哪历史大事促使中国知识分子决定“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指出该历史大事的历史意义。(6分)32(20分)材料一:美国驻华代办田夏礼说:“应该让战争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如果干涉带来和平,那种和平是不能持久的。惟有使用武力才能使这个国家和世界融洽共处,只要清皇朝不致受到威胁,中国的战败倒是一个有益的经验。”华声论坛甲午海战110周年祭材料二: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敢峰主编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戴高乐材料三: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或归宿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即使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并不以第三国为目标或对象,这种关系也会对第三国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发生作用。”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请回答:(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田夏礼对中日战争和清朝政权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6分)(2) 依据材料二指出戴高乐提出的法国外交的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外交目标提出的背景。(8分)(3)运用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的决定性因素。(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