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鲁教版语文六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word表格式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830318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鲁教版语文六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word表格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春鲁教版语文六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word表格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春鲁教版语文六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word表格式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春鲁教版语文六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word表格式教案编写时间: xx年2月26日 学期总第1课时 修改时间: 年 月 日学 科语 文授 课 时 间设计者王喆授 课 班 级七(1)教授者王喆课 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课时安排四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3、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经验,体味文中的情感。2、领会并把握对比的写法。3、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主题思想: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部分:一是内容难理解,二是词句理解,三是读书生活及在成长过程中的意义难理解。教学方法分层整体导读法、讨论法、诵读法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置话题,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46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鲁迅先生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有哪些不同?二、解题。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要求学生在十分钟内默读完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提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引导学生注字音,解释课本未注释的词) 缠络chn (相互缠绕在一起) 豁hu (此处状声) 觅食m(找食)渊博yun (学识深广) 确凿zo 菜畦q 桑椹shn 油蛉 lng攒cun斑蝥mo 珊瑚shn 蟋蟀shui 敛lin 脑髓su陌m 人迹罕至hn 竹筛Shi 秕谷b系j 传授shu三、资料交流(结合配套)、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从19071936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1、集中精力默读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书塾sh宿儒r 蝉蜕tu 人声鼎沸dng 窦du 厥士ju 拗o倜傥t tng 金叵罗p 盔甲ku 绣像xi 锡箔x b2、学生朗读全文。 教师明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全文是按空间转移顺序写的。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请大家理清写作思路。第一部分(1至9段)写的是“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又可分四层。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二层(2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教师明确:作者认为在百草园中有无穷的乐趣;三味书屋的生活则是相对枯燥乏味的。文章先后写了两种生活。 五、小结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从课文题目大家读出了什么?依此如何理清课文写作思路?3、学生思考: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学生思考回答作 业1、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 2、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板书设计第一部分(1至9段)写的是“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又可分四层。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二层(2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教 学感 悟组长查阅武威第十四中学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编写时间: xx年2月26日 学期总第2课时 修改时间: 年 月 日学 科语 文授 课 时 间设计者王喆授 课 班 级七(1)教授者王喆课 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课时安排四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3、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经验,体味文中的情感。2、领会并把握对比的写法。3、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主题思想: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部分:一是内容难理解,二是词句理解,三是读书生活及在成长过程中的意义难理解。教学方法分层整体导读法、讨论法、诵读法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一、由上节课学习内容复习导入二、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自然段教师明确:写出百草园曾是“我”的乐园,点出了忆写百草园的缘由。 2、理解:“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这句话是“夕拾”,是从成人的眼光看当年的百草园。“确凿只有”,断定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是对上面断定内容的犹豫与踌躇。这一方面表明由于“时间的流驶”,一些景致是否能够清楚的记得,不敢妄下结论;另一方面,也是为下文甩出一个“线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教师小结:课文的第1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出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引起下文回忆描写百草园。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教师明确: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教师明确:莱畦,石井栏。 教师明确:不被大人看得起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着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至今,这些景物还历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其他同学思考并讨论:课文的第1段写出百草园的什么情况?这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师生互动学生批注理解内化1、请学生朗读第2段,其他同学思考并讨论: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思考并讨论: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 思考并讨论: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历如在鲁迅先生的眼前,鲁迅先生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教师明确:鲁迅先生用色彩绚烂的语言,生动的文笔描绘了百草园的可人。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棋,写的是春季;鸣蝉,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写的是夏季;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的是秋季。 这样写了春、夏、冬三季的百草园,而且还写了那么多、那么生动、形象的动、植物,错综交织,而又井井有条,描写出了百草园的可人。 教师明确: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明确: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地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而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教师小结:第2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分析第3至6段。 教师明确: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叙述上去。 教师明确:这里写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带有神怪色彩,结局是邪不压正,美女蛇被制服了。 教师明确:其一,故事的内容符合儿童好奇、爱惊险的心理。这也是儿时的一种乐趣;其二,听长妈妈的故事后,“长草”是不去的,这就限制了“我”在百草园中活动的范围,极想得到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在百草园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这也符合儿童的探险猎奇、战胜邪恶的心理。这就为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诱导着儿童去涉足认识、了解它。其三,百草园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赤链蛇的传说,对儿时的作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这个传说,增加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因素。 (四)分析第7、8段。 教师明确:写了雪天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 教师明确: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教师明确:第8段写出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这层中,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实在、具体。 (五)分析第9段明确:这三个分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其内容都是在百草园中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以此来推测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表现了儿童觉得被送进书塾是遭到了惩罚的心理。 教师明确:这一段用猜测、疑问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达了童年的鲁迅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感情。 教师小结: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能够自由地观赏自然景物;这里能够听到神奇的故事,而且又能常常被这种猎奇的心理驱使,想在百草园中寻得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里还可以学到捕鸟这种本领;这里还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决不能做的把戏毁墙根、投砖头、跳栏杆这里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活泼的、带有探险意味的,这怎能不是儿童的乐园呢?离开它又怎能不恋恋不舍呢? 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种种乐趣。三、小结时的乐园”?思考并讨论: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人?师生互动学生批注理解内化思考并讨论: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持点? 思考并讨论: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祥精彩? 2、让学生轻声齐读第2段,加深体会,加强记忆。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3至6段,其他同学思考并讨论: 文思考并讨论: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思考并讨论: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思考并讨论:这个故事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系呢? 让学生齐读课丈第7、8段,其他同学思考并讨论:思考并讨论:两段写了什么?思考并讨论:让学生默读课文第7段,同时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量。 思考并讨论: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指定学生朗读第9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其他同学思考并讨论:思考并讨论:三个“也许是因为”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思考并讨论: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一种什么感情? 师生互动学生批注理解内化作 业1、熟读课文第2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题二、三,3、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板书设计百 草 园三 味 书 屋赏 美好 景物听 神秘 故事捕 觅食之鸟自由 快乐无奈 快乐教 学感 悟组长查阅武威第十四中学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编写时间: xx年2月27日 学期总第34课时 修改时间: 年 月 日学 科语 文授 课 时 间设计者王喆授 课 班 级七(1)教授者王喆课 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四课时)课时安排四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3、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经验,体味文中的情感。2、领会并把握对比的写法。3、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主题思想: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部分:一是内容难理解,二是词句理解,三是读书生活及在成长过程中的意义难理解。教学方法分层整体导读法、讨论法、诵读法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一、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导入新课。 二、继续分析课文分析10-24段。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 教师明确:三味书屋的陈设单调、沉闷。其沉重、压抑的颜色,与百草园中的“碧绿”“紫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屋里的陈设就更单调了,只有匾和画儿,不象百草园中的生机勃勃。教师明确:鲁迅先生对这里极为熟悉。寥寥几笔,三味书屋的环境、陈设,使读者有如目睹。 “我”对三味书屋的主人寿镜吾先生是很尊敬的,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教师提示:对19段,要注意引号里的句子句逗应该是这样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上九,潜龙,勿用。”“厥土,下、上错;厥贡,苞茅、橘柚。”朗读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教师明确:写出了五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问“怪哉”虫这是不可以的;单调的学习生活,正午习字,晚上对课;逃课到小园中去被先生批评;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课上的意外收获画的成绩却不少了。 教师明确:第一个是问“怪哉”是怎么回事。先生说“不知道”,而且脸上有些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他)决不至于不知道乃是不学生齐读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11、12两段,边读过思考: 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我”对三味书屋和先生的印象又如何呢?学生讨论、回答、由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12段至末尾。(一人读“我”的语言,一个读先生的语言,一人读叙述部分)学生思考讨论交流: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在此文中写出了几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 学生讨论,回答。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在这五个方面中最使作者反感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愿意说。”这是对压制学生求知欲的不满。进了三味书屋就要非礼勿言、非礼勿视,要一心只读圣贤书。可是少年鲁迅却问了读经以外的“怪哉虫”,这在老师的眼里简直是左道旁门,所以不予回答,而且有怒色了。第二个是读书的内容和形式。老师“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这书读得多没劲呀,是在老师的压力或命令下读的。读的内容令人难懂,读不成句,读错了也没有人纠正,只有死记硬背。这样的教与学都是比较死板和无味的。这和百草园中生动活泼的生活真是大相径庭!教师明确:当鲁迅提出“怪哉虫”的问题时,老先生有些“怒色”了,答以“不知道”!当孩子们到三味书屋后的小园中去玩而被老先生发现时,只不过是“瞪几限”,大声道:“读书!”当学生惹他生气时,他有戒尺,但不常用;他可以让学生罚跪,但他也不常用。当他自己读书读到得意处时,他就微笑起来,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寿镜吾老先生秉性慈祥,酷爱读书,鲁迅先生是尊敬的。可是受时代的限制,他也有死板迂腐的一面,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他没有象长妈妈那样能够抓住儿童的心,饱也没有象闰土的父亲那样耐心诚恳地回答儿童提出的问题,而是不看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拒绝学生的提问,无形中扼杀他们的求知欲,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 尽管如此,他在塾师中是比较好的,对学生还“和蔼”,不常用戒尺与罚规,也正囚为他是比较慈祥的。他尚且如此严格遵守封建教育制度,更何况其他人了!三味书屋的人和事回忆起来显然没有百草园那么有趣,却也是生活的实际。教师提示如:结论是肯定的,三味书屋的教育是失败的。首先学生不喜欢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再有“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作者从自己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还有“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自己也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土地位了”从同学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它培养出来的人,正是这种逐利趋势之徒,旧制度的维护者与社会基础。这样的批判是很深刻有力的。 教师小结: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让我们认识了鲁迅的童年生活,也认识了真实的少年鲁迅。教师明确:第二部分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括的枯燥无味,和百草园中的情趣盎然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三、引导学生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教师明确:作者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也表现了儿童对知识的追求,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四、写作特点1.本文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2.运用对比方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3.用词准确、鲜明、生动,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如作者用“扫开、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4.课文描写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状物、叙事、写人都真实具体,放得开,收得拢。5.第2自然段顺序鲜明,视觉=听觉=味觉动物到植物,顺序清晰。学生理解批注内化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老先生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学生讨论,回答。师生互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三味书屋的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学生讨论,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第二部分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什么特点?和百草园中的情趣盎然构成了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回答。提问:作者把情趣盎然的百草园和枯燥无味的三昧书屋对比着写,表达了什么祥的中心意思?学生讨论,回答。师生互动学生批注理解内化作 业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百 草 园三 味 书 屋赏 美好 景物听 神秘 故事捕 觅食之鸟勤读书 乐请教拜孔子 拜先生做游戏 画画儿自由 快乐无奈 快乐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3、预习新课。板书设计写作特点:1.本文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2.运用对比方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3.用词准确、鲜明、生动,突出了景物的特点。4.课文描写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状物、叙事、写人都真实具体,放得开,收得拢。5.第2自然段顺序鲜明,视觉=听觉=味觉动物到植物,顺序清晰。教 学感 悟组长查阅附送:2019春鲁教版语文六下伟大的悲剧word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3.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重点】 1.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 2.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冰雪覆盖的南极,一面向世人呈现着自己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又以酷寒凶险回绝了人类好奇的拜访。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73天的生死较量,1912年的南极记录了怎样的英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二、预习检测 吞噬(sh) 角逐(ju) 雪橇(qio) 癫狂(din) 拽(zhui) 悚(sng) 毋(w) 皑(i) 怏(yng) 1、毛骨悚然(sng):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2、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3、坚持不懈:坚持到底,毫不松懈。 4、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5、怏怏不乐(yng):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6、姗姗来迟:慢腾腾地来晚了。 7、忧心忡忡(chng):忧愁得心情不能安静 三、资料助读 (一)作家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等,传记作品有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等。 (二)南极简介 南极之最 最大高原-最大冰库-世界“寒极”-世界“风极”。南极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也是最寒冷、冰雪贮量最多、最干燥、风速最大、风暴最频繁的大陆。自从1821年南极洲被发现以后,人类对南极勇敢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1911年底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有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伟大的悲剧就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等人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的天才想象写成的。四、整体阅读感知1、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文的感受或心情。(如感动、崇敬、钦佩、敬佩等) 2、梳理脉络情节(按时间顺序)(点拨、讨论、提问。) 奔向南极绝望而归带信作证归途遇险悲壮覆灭 3、复述课文内容。(提示六要素)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精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最后教师介绍斯科特探险队南极探险的整个经过。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次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11月12日,一支探险队发现英雄们已冻僵的尸体。) 4、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时间、人物、地点、结局) (讨论、提问、归纳:1912年3月,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幸全部遇难。) 五、片段品读体味速读课文,请找出你认为最感人的片段,带着充沛的感情读一读,说一说你感动的原因。然后,小组代表作全班交流。例如1、接受为挪威人作证的任务。 2、威尔逊博士临死不放弃科学观察。 3、奥茨英雄似的死去。 4、斯科特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5、“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6、“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7、“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执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8、“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讨论明确后齐读最后一段,点明主题,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教师提问:你觉得斯科特是怎样一个人?请你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六、主题思想探究1、同样是探险南极,阿蒙森成功了,斯科特失败了。可是茨威格这位著名的传记作家,为什么要充满激情地给失败的斯科特作传?在文中你能找出体现作者对这一事件的态度的句子吗?试着品读分析,谈一谈你的看法。(明确:文章结尾句子,能较明显地体现作者的态度。因为作者看中的是斯科特失败背后所体现的伟大精神,特别是与自然顽强搏斗、以无比的勇气战胜困难的豪迈气概,这种精神是人类的伟大财富。)2、题目为伟大的悲剧,既然是“悲剧”,那又为何“伟大”?这是否矛盾?(不矛盾。勇士们的肉体悲壮的死去令人悲痛,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却是伟大的。) 3、本文“悲”包括哪些内容?“伟大”指什么精神? 课文颂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七、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探险者的故事? 2、假如你是挪威探险队员阿蒙森,当你通过卫星电视看到斯科特一行在南极艰难的情景,你会怎么办呢? 3假如你是挪威国王,当你得知斯科特一行遇难的消息后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最想做的事又是什么呢? 4假如你是一位作者,你会为谁作书立传呢? 八、作业 1、xx年7月,英国安妮公主到达南极,纪念斯科特逝世90周年。茫茫冰雪,浩浩雪原。斯科特等人长眠的地方,只有一方矮矮的坟墓,一个小小的十字架。请你为他设计墓碑并写几句墓志铭。 简介墓志铭知识。墓志铭是放在墓里或立在墓前刻有死者生平事迹或颂扬文字的石刻。要求语言简练,抓住人物最突出的品格特点,寄托刻写者的敬仰和哀思。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学了本文后的感受。 九、课堂小结 我们应该记住英雄们的名字,让他们成为我们心里的一个路标,一盏明灯,引导我们也能够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甚至是生命!这里,我想再引用美国前总统里根为悼念“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遇难而发表的电视讲话里的一段话,来表达我们对英雄们的敬仰和哀悼: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他们的名字!茨威格伟大的悲剧,在我们的心里雕刻并矗立起了五位英雄的形象,请大家一起来读,让这些英雄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吧!生:(齐)斯科特,威尔逊,奥茨,埃文斯,鲍尔斯!每个人都不免要经历失败的煎熬和痛苦,但无论什么情况下,请记住这句话: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十、板书设计 诚实守信 勇于探索 精神 失败之悲集体主义献身事业 事业 伟大-的-悲剧 死亡之悲 人格 离别之悲 态度 世人之悲 情感 作证之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