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1.5《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2 北京课改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829143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1.5《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2 北京课改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1.5《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2 北京课改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1.5《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2 北京课改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听见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C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6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7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8根据所学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物体的振动和传播的物质,就一定能得到声音B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的物体C在声的传播中,声源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只是通过介质向外传播波动D声音是在生物的听觉范围内所能感觉到的一种振动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在真空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B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C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D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物体停止了振动,我们也能听到很弱的声音C骨传导方式可以让一部分失去听觉的人听到声音D耳朵才是接受声音的,牙齿不能传导声音11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B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C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比液体快B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但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C凡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低的声音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13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喉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 )A听小骨损坏B听觉神经损坏C鼓膜被震破D以上都不对14当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站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的D饼干太干了15大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朵听不到声音,他将木棒的一端咬在口中,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倾听钢琴的演奏并谱写出了传世之作,这是因为( )A这样就可以使耳朵恢复正常B钢琴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向耳朵,引起听觉C贝多芬利用骨传导的方式听到声音D贝多芬即使这样,也根本听不到声音16下列属于骨传导的是( )A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B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轻轻敲打桌子的声音C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D以上说法都正确17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琴声,主要是能过( )A空气B水C木棒和骨D以上都不是18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在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 )A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C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D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二、填空题19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平时我们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_传入我们耳朵里面的;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琴声,他靠的是_。20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Hz,人耳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次。21声波的频率范围很宽,由10-4Hz到l012Hz,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Hz到_Hz之间的声音,低于或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入耳都听不到。请你设想一下,如果人的听力可以听到20Hz以下的声音,我们的听觉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写出一个与此有关的合理的场景:_。22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组织传给_,_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们就听到了声音。三、解答题23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_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24叫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坐在房间中央,请他安静地坐着不动,也不要把头转动。然后,你拿两枚硬币敲响起来,你所站的位置要总是在他的正前方或者正后方现在请他说出敲响硬币的地方,他的回答会令你吃惊。例如,声音本发生在房间的这一角,他却会指着完全相反的一角!请你和同学讨论这种现象,想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25根据声音传播速度和效果的知识,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对应的原因:(1)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远处敌人的人踏地声和车辆的轰鸣声,其原因是_的缘故。(2)夜晚,把手表放在枕头下睡觉,隔着枕头能清楚地听到手表的“嘀嗒”声,若把枕头拿掉,反而听不到这种声音,这是因为_的缘故。26看图说理:(1)观察如图所示,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 _;(2)如果按照如图所示去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图中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或者两者都有?针对这些疑问,怎样改进实验,使它更完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A3C4C5D6B7A8C9C10C11D12A13C14C15C16C17C18C二填空题19振动;空气;骨传导206;不能;2002120000;人可以很清楚地听到地震前的地动声22鼓膜、听觉神经、听觉神经三解答题23固体(骨骼或身体),传声效果与传声介质有关24答:实验中人拿两枚硬币敲响起来,位置要总是在测试者的正前方或者正后方,这样声音到达被测者两只耳朵的距离相等,声音到达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基本相同,正常人就分辨不出声源的具体位置了,人就会作出一些不准确的判断,所以回答会令人吃惊25(1)固体能够传声;(2)固体的传声效果要比气体效果好。26(1)固体可以传声;(2)用手把一耳朵堵上,另一耳朵紧贴在桌子上听声音,敲桌子时的声音要小声一些,这样可避免空气传播所造成的影响(其它合理的均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