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浙教版语文四上《鸬鹚》word教案7.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828620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浙教版语文四上《鸬鹚》word教案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春浙教版语文四上《鸬鹚》word教案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春浙教版语文四上《鸬鹚》word教案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春浙教版语文四上鸬鹚word教案7教学目标1有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语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复”造句。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4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自然段;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的捕鱼的乐趣。难点: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揭题,二、简介鸬鹚。1.课件呈现课题。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优美的课文鸬鹚。谁能把题目读准?注意都是平舌音。3.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上网去查找鸬鹚的资料。谁能向同学们介绍有关鸬鹚的情况?4.课件呈现多幅鸬鹚的照片,定格喉囊的位置。这就是鸬鹚的喉囊。介绍鸬鹚喉囊的作用,教学“喉囊”,范写并要求学生在空白处写遍。5.看课题猜想课文内容激趣。同学们,课文以“鸬鹚”为题,请你猜猜可能写些什么内容?是否和翠鸟一文写法相似?三、范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的优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四、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五、检查自学效果:1.读准字音2.记住字形:窄抹柔喉拣抛痕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是否读正确、通顺?读后请同学们评价。4.课文写了什么?六、教师小结。七、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你感受到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2.交流:总的感受是很静很美; 从下列词句中感受到很静:A、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平得像一面镜子”是比喻,说明湖面没有风、很静。)B、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有窄有长的小渔船浮在湖面上。(“垂柳、一望无垠的稻田、浮”说明很静。)C、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悠然”是自由自在的样子,说明渔人的心里很静很美。)D、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把鸬鹚比作列队的士兵,说明鸬鹚威武精神;“在等待命令”说明鸬鹚还没有行动,还很静。)3.小结:第一自然段主要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小湖的平静和美丽?(湖面、渔人、鸬鹚)4.朗读指导。怎样读出静、读出美, 自由练读。 指名读, 评价。 齐读。5.指导背诵:这么美的文字我们怎么把它记住呢?根据你的经验给同学们出出好主意?八、作业:背出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1.复习: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2.说说听了以后总的感觉是什么?3.导入新课,4.学习课文25自然段。a、“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鸬鹚在等待什么命令?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b、交流:5.鸬鹚在等待什么命令?(“一抹”)6.“一抹”是什么意思呢?7.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用哪些词语来把“一抹”代替?二、为什么用“一抹”而不用这些词语?这是第一个研究问题。请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一定要用“一抹”,好在哪里?三、交流:看看你研究出了多少?教师随机点拨,得出好在“一抹”写出了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动作优美、鸬鹚训练有素、渔人发现鱼儿多多四、练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指名读齐读)五、刚才我们通过研究为什么一定要用“一抹”,研究出了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动作优美、鸬鹚训练有素、渔人发现鱼儿多多。接着请同学们研究第二个问题:渔人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25自然段,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六、交流:抹出了鸬鹚下水、粼粼波纹、鱼儿多多、渔人忙碌、心情愉悦、奖赏鸬鹚。七、指导练读25自然段。八、交流:把你认为读得最好或最喜爱读的语句读给大家听齐读。九、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结束了,渔人载着满满一仓鱼,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这时候湖面又怎么了?请同学们读读课文6、7自然段,哪些景物与前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边读边划出有关的语句。十、交流:1.天色:2.湖面(理解“恢复”)3.渔人4.鸬鹚十一、练读6、7自然段,体会文章的照应美。十二、小结:渔人在这样景色优美的小湖上捕鱼,捕鱼前悠然自得,捕鱼时既忙又乐,捕鱼后满载而归,这些都写出了渔家捕鱼的乐趣渔家乐。这就是文章的写作目的。十三、课堂小结。第三课时一、齐读全文。二、总结全文。三、背诵第一自然段。四、默写第一自然段。五、指导用“恢复”造句。六、完成其他作业。附送:2019春浙教版语文四下一定要争气word教案教材简析课文讲述了我国已故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留学时,刻苦钻研,成功地剥离了青蛙卵的外膜的事,表现了中国人自尊、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启示学生只有立下志向,不畏困难,艰苦奋斗才能取得成功。这是对学生进行理想、志向、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文本。设计理念以“争气”为主线,借助读、议、说、演等方式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心灵沟通,从而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让学生懂得只有立下志向,不畏困难,艰苦奋斗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熟练、耐心、细心、尝试”等词语的含义。3.认识“欧、州、接”等10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字表中“争、周、跟”等9个生字。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只要立下志向,不畏困难、艰苦奋斗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2.学会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教学过程一、想想问问,了解“争气”1.激趣导入。还记得吗,上学第一天老师曾对你们说:“孩子们,要争气呀!好好学习,别给爸爸、妈妈丢脸!”你们知道“争气”是什么意思吗?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吗?举个例子也行。预设:下决心努力去做,不甘落后。今天咱们就学习一篇以“争气”为题的文章。2.层层揭题。(1)板书“争气”,学生齐读,说含义。(2)板书“要”,学生连读“要争气”,然后再说含义。(3)板书“一定”,请学生连读课题“一定要争气”,说说“一定要争气”是什么意思。预设:争气的决心很大。3.想想问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预设:谁要争气?为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怎样争气?结果又是怎样的?4.读文思考。(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把课文读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2)默读课文思考“争气”的含义。(教学伊始,结合课题,巧妙从“争气”入手,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揭示课题。然后,学生紧紧围绕课题质疑、讨论,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进一步理解感悟文章奠定基础。)二、读读议议,理解“争气”1.读第1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和师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初步了解童第周。2.读1、2自然段,初步回答为谁争气?为什么一定要争气?(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学生。童第周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外国人认为很难办到的事,我们中国人要努力办到。)3.深入读第2自然段。(1)了解实验的难度,感受童第周的决心。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童第周的决心:“我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外国人认为很难办到的事,我们中国人要努力办到。”让学生通过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再读、齐读的形式把这句话的气势读出来,进而感受童第周一定要争气的决心。(2)了解实验的过程,感受童第周的精神。画出描写童第周做实验的词语,读读、议议,谈谈感受。“不声不响、刻苦钻研、一遍又一遍”,这些词语充分表现了童第周“一定要争气”的可贵精神。引导学生再有感情地读第2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用语调的轻重变化,读出童第周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4.小结。(1)齐读最后一段,讨论:实验成功为什么会震动了整个欧洲生物学界?教授的话说明了什么?(2)有感情地读一读教授的话,要读出他激动、敬佩、赞许的感情。(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运用读读、议议的阅读策略,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无声的对话与有声的交流。一方面凸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样的阅读教学新理念,一方面通过阅读使学生吸收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三、说说演演,感悟“争气”1.创设情境,说一说。(1)童第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请你结合他的所做所想加以理解。(2)假如童第周就在你身边,你会对他说什么呢?2.联系实际,演一演。童第周实验成功了,这件事震动了整个欧洲生物学界。这时原来瞧不起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会怎么说呢?教授又会怎么说呢?请小组合作练一练,演一演。(巧设表演,增加情趣,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