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822815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9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9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写了几个具有科学精神的人物的故事,有四篇课文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滴水穿石的启示,一个习作和一个练习。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学习运用数据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教学重点: 感受这些人物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学习表达方法。教学课时: 天火之谜 2课时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课时 诺贝尔 2课时 滴水穿石的启示 2课时 习作6 2课时 练习6 3课时19、天火之谜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冒着生命危险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往直前,大胆探索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辨析形近字“瀑、爆、暴”、“揭、竭”,采用查工具书,反复诵读(读出情味)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文中四字词语,能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2、反复朗读,按照课后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并据此抓住每部分的关键词句复述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包括相关的拓展阅读资料)围绕话题展开研究性学习,感受富兰克林善于发现,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建构“观察推理实验”的科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认真地朗读体会,学习文中知识,阅读一些相关文章,深入了解富兰克林的情况。2、让学生学习富兰克林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对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上。教学构想: 本文主要向我们叙述了富兰克林解开天火之谜的经过,因此在教学时可采用“质疑促读”的方法指导学生精读课文。首先要向学生提出“疑问”,利用疑问导出课文的重点段落、语句,然后指导朗读。让学生了解富兰克林解开天火之谜的过程,体会“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这样,学生就有了精读的明确目标和内在动力。接着,就可以围绕以上两点指导他们练读、练述。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的理解和朗读,通过人们对富兰克林的冷嘲热讽的态度和富兰克林坚持不懈、为了探索自然奥秘而毫不畏惧的探索精神的对比,来真切地体会富兰克林的坚毅品质。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2、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二、初读课文。1、出示自学题。(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3、检查自学情况。(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2)理解词语。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三、精读课文 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四、学习第一节1、指名读课文。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3、为什么说它可怕?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4、齐读第一节。四、指导写字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板书设计:(起因)雷暴是个谜大胆推测天火之谜(经过)解开“雷暴之谜”风筝实验 震惊世界 (结果)发明避雷针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进一步理解课文。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 中国人雷神西方人上帝的怒火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5、板书: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6、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7、讨论交流(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观察比较(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板书:习惯地(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 他读得怎么样?8、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9、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是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10、引出第5节。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板书震惊世界11、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12、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作业设计:复述风筝实验。板书设计:天火之谜“风筝实验”课后反思: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教学构想: 首先进行充分朗读。朗读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要把词句训练寓于朗读训练中;学法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依赖于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层次结构,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迁移练习。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板书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 (1)“厄运”指什么? (2)是谁遭到了厄运? (3)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2、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 2、理解生词:“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导分段 (1)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第一段:(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第二段:(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第三段:(4节)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2、哪些词句是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读句子,谈体会) 3、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写法,表现了谈迁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请你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从这段中你体会到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5、指导朗读。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词。2、课后作业。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板书设计: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家境贫寒不向困难屈服书稿被偷 坚定信念从头撰写 自强不息国榷 名垂青史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2、师: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曾经过6次修改,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鸿篇巨制”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这是何等的伟大啊!你们说说这需要的是什么齐读(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精神。)2、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二、自学课文第二段。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他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2)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2、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3、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请你多读几遍。三、全班讨论、交流。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理解:家徒四壁。2、“书稿被偷”,“下落不明”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化为乌有”什么意思?3、为什么说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打击?而对于谈迁又是怎样的打击呢?(当时的谈迁已是“年近花甲”“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可见这种打击是何等的惨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那么,谈迁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5、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自读课文3自然段,读后全班交流。(理解:为了完成新书稿,为了使新书稿更加完善、准确,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甚至亲自“考察”历史遗迹。他不怕苦(一袭破衫),不怕累(终日奔波)不怕孤单,不怕病(年老体弱)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写出一部“明史巨著”。理解:文中又一次运用了数字,“104卷”“500万字”说明谈迁为国榷倾注了多少心血啊!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品质。 6、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7、“名垂青史”什么意思?为什么谈迁能“名垂青史”? 四、学习第三段。1、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齐读四自然段。)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远存在。)3、这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既是课文的总结,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六、总结全文。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归纳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作业设计: 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请摘抄写在本子上板书设计: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锲而不舍课后反思:19、诺贝尔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学构想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首尾段落让学生充分自主阅读,重点指导学生阅读第二段,引导学生多读,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以及遇到的困难和危险,从而体会诺贝尔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让学生充分地读,在咬文嚼字的读中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内心,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听写课后词语。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凭借语言材料了解诺贝尔的成就,感悟诺贝尔的精神。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情感 1、今天我们学习诺贝尔 2、提到诺贝尔,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举世闻名的奖项诺贝尔奖。课文一开始就介绍了诺贝尔奖。读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世界性盛会) 3、再过20多天,一年一度的诺贝尔颁奖仪式又将在斯德哥尔摩拉开帷幕,想不想预先领略一下典礼盛况?颁奖典礼是一次盛大的晚会,参加的众多嘉宾中有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瑞典的国王王后。参加典礼的人们必须穿正规的礼服,典礼使用的花朵全部是从意大利诺贝尔逝世的地方空运过来的。觉得这个典礼怎么样?这么隆重的典礼跟一个人联系起来,谁?诺贝尔(齐读课题) 人们为什么这么隆重地举行颁奖典礼吗?(纪念诺贝尔) 4、诺贝尔有哪些成就,值得人们这么隆重的纪念他呢?我想听听大家读了课文之后的看法。 二、初读感知,了解成就 1、学生轻声读课文,了解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相机纠正。 2、说说诺贝尔的主要成就 3、对于诺贝尔的成就,课文中有这样一句句子: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学生朗读。 这许多是指多少呢?是355个发明。每一个发明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发明都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你觉得诺贝尔怎么样?(板书:伟大成就) 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从“最突出”这几个词语里你体会到什么?(诺贝尔被称为炸药之父,为了发明炸药,他投入了他整个生命。) 再读句子。 4、具体描写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是哪几个自然段?(第3至第9自然段)。请几位同学来读这一部分,看一看诺贝尔是怎么发明炸药的。(学生朗读课文,相机了解发明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了解诺贝尔的永不满足。) 发明液体炸药是实现理想的第一步,随后他又迈出了第二步,谁来读? 第二步的足迹看来很辉煌,是吗? 成功了,他停下脚步了吗?从哪句话看出来?看来诺贝尔又迈出了很多步。谁来读接下来的内容? 5、小结发明炸药的过程。(树立理想发明液体炸药发明固体炸药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从这个过程中大家体会到什么? 三、品读课文,感悟精神 1、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诺贝尔对科学追求的永不满足。在永不满足的奋斗中,他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怎样的代价,他究竟凭什么获得了成功?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9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2、师:课文中那些句子打动了你,找出来读一读。 交流感悟:简单的语言文字背后是感人的内容,下面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句子。 (1)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指名读 读了这段话,你感受到什么?这个片段中,哪个词语最令你感动?毫不气馁 你能体会他当时的痛苦吗? 面对这一切,他也有悲痛、也有犹豫、但冷静下来后,他想的是(交流)(板书:为了科学) 所以,遭受这一切,他毫不气馁。学生齐读句子。 过渡:诺贝尔决心继续实验,可由于危险太大,政府不允许诺贝尔继续试验,怎么办?租船这也是毫不气馁。船上的工作怎么样呢?谁来读? (2)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a、你感受到什么 b、失败、失败、再失败,他疲惫的身心经受了多少次失败?失败了就再来,他拖着虚弱的身体工作了多长时间? c、看着“四个年头几百次失败”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屡败屡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d、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失败,常人难以忍受,然而,诺贝尔却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从“终于”你读出了什么?(读出了炸药发明成功的不容易。读出了发明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师:失败是对诺贝尔的磨砺,失败使诺贝尔得到升华。你能把你对这句话的感受读出来吗? e、当1867年的秋天终于来到的时候,诺贝尔的实验成功了。后来,他又发明了雷管,从此学生读。 小结过渡: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镜头。课文8、9自然段就为我们介绍了其中一个镜头,读一读,你又有怎样的感悟? (3)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 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a、诺贝尔的哪些举动令你敬佩:亲自、双眼紧紧盯着、仍然盯着 b、两次写到诺贝尔“紧盯”什么叫紧盯?他在盯着什么。 他双眼紧盯着火星,火星怎样了? 从诺贝尔的“紧盯”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读句子) c、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老师范读)这句话用了三个感叹号,你读懂了吗? 火星接近炸药意味着(危险更近),所以他的心(怦怦直跳) 火星接近炸药也意味着(成功更近)所以他的心(怦怦直跳) d、怦怦直跳的心是为即将到来的危险而紧张,更是为可能到来的成功而激动,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话。 e、轰!巨大的爆炸声(教师引读,感受当时的危险)人们为什么惊呼? 咱们在这儿正为诺贝尔担心呢,突然(学生齐读)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欣喜若狂)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学生说具体点:成功了,做了很多次,成功来之不易)(如果成功来得简单,诺贝尔会这么高兴吗?) 这一刻是值得疯狂的,因为他为之付出了太多。让我们把这个片段再来读一遍。 (4)小结:诺贝尔成功了,你觉得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板书:伟大精神) 三、结尾 1、为了科学,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但他给予人类的又何止他的生命。齐读最后一段,你又有什么感悟。(点题:为了科学,为了人类) 2、诺贝尔的生命结束了,但他对人类的贡献永远不会结束。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奖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大奖,(出示开头图片)谁作出杰出贡献,谁就能获得这项无上荣誉。可这位科学巨人自己呢,却认为自己不应得到任何荣誉,甚至墓碑上也没有只言片语。但这仍然不能阻止全世界的人们每年用最隆重的方式纪念他。同学们,岁月的长河会带走很多,让我们永远铭记住他诺贝尔,记住他的杰出成就,记住他的伟大精神,记住他心底的声音: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诺贝尔 杰出成就 为了科学、为了人类 伟大精神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以读入手,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为主线,读中悟情,引领学生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疑问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是世界性的盛会-诺贝尔奖举行授奖仪式的日子。请大家打开书,用书上的语句来回答人们这样做的原因。师引读课文第二小节。 2、从这连着的两个设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人们为什么如此深深地怀念与敬佩诺贝尔呢?今天我们就进一步走近诺贝尔,去触摸,去感知这一个伟大的生命。 二、品读课文,感受内心 1、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2、指名读。读着这句话,我发现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突出了“整个生命”四个字。整个生命意味着什么?(全部的生命,所有的一切。)对,一个人用他一生所有的一切去投入的,一定是他最挚爱的事物。而诺贝尔用他生命的全部去投入的就是发明-炸药。 3、请同学们捧起书,认真地默读课文4-9小节。不放过一个词,一句话去用心地感受诺贝尔是怎样把他的整个生命投入到发明炸药的事业中去的?要前后联系起来看,重点字词可以圈圈点点,还可以在带给你感受的句子边简单地写上自己的感悟。好,开始默读吧!(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4、师生交流。 (1)第4小节。(引导体会诺贝尔从小就树立了发明炸药这一远大的志向。小小年纪,就懂得关心劳动者,令人感动、敬佩。) (2)第6小节。师补充:现在,实验室被炸得无影无踪,5名助手牺牲了,其中还包括自己的弟弟埃米尔,父亲也成了残废,而且老人经受不住这件事的沉重打击,没过多久也去世了。不仅如此,邻居们呢还把诺贝尔称为“科学疯子”,出于恐惧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这样政府就不准许他在市里进行实验了。 真是重重的困难,层层的阻力,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们的耳旁仿佛又响起了人们怎样的话语呢? 此时此刻他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导体会诺贝尔化悲痛为力量,遇到困难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指导朗读。 (3)第7小节。一年365天,四年就是一千四百多天,透过这两个数字你有什么感受?(着重体会诺贝尔坚持不懈的精神。)指导朗读。 (4)请同学们认真读读8、9小节,看看你们从哪儿读出了诺贝尔的专注,又从哪儿读出了诺贝尔的实验的确成功了?(抓住关键词“亲自、紧盯、仍然盯着”等着重体会诺贝尔的专注;抓住关键词“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滚滚浓烟,涌出来,满身鲜血”等着重体会诺贝尔实验的成功。) 此刻,诺贝尔的表情是怎样的?可用什么词来形容他的神情呢? 诺贝尔为什么这样欣喜若狂呢,是他又有了发明专利,是他又能赚钱了吗? 是什么力量促使诺贝尔不顾生命危险去如此投入地实验呢?(引导体会是造福全人类的美好理想,使诺贝尔全身心投入创造发明,连个人的生死都不顾。) 相机指导朗读。 5、同学们,你们读得真投入,现在老师就奖励你们做一回诺贝尔。诺贝尔们,你们好。我是你的崇拜者,现在有几个我内心的困惑想请你们来解答。 (出示)诺贝尔,当你长年累月、没日没夜地实验,遭受一次又一次失败时,你真的没有灰心丧气过吗?诺贝尔,你成功发明了固体炸药和雷管,按理说已经功成名就,可你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难道你真的就不怕舍去人生最宝贵的生命吗? 6、(出示句子):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同学们,请再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此刻,你一定有了新的体会,就把你的感悟融入到你的声音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三、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1896年12月10日,为科学事业呕心沥血一生的诺贝尔,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意大利桑利玛。在他生命结束时,他又向世界留下了一份怎样的遗嘱呢?指名读第10小节。诺贝尔为什么要设立这么多的奖呢?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2、大家想看看如今诺贝尔奖颁奖时盛况空前的景象吗?(出示相关图片,师适时讲解。)好一场名流云集,气派非凡的典礼啊!我们真是享受着一场视觉盛宴,你感受到什么?(诺贝尔奖真是世界性的最高级别的科学盛会。) 3、告别盛会,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诺贝尔奖创立者的长眠之地。他就长眠在静谧的斯德哥尔摩郊外墓地。同学们,感受了诺贝尔面对挫折百折不挠的决心,经历了他冒着死亡威胁研制炸药的忘我,更目睹了庄重华贵的诺贝尔奖授奖仪式后,你会写一句怎样的碑文来纪念、歌颂长眠于此的诺贝尔呢?请把你心中的碑文向着青山说,向着大海说,向着先哲的在天之灵说吧 4、想知道真实的诺贝尔墓碑是怎样的吗?(出示补充材料,师娓娓道来。)这是一座高约3米的灰色尖顶石碑,看上去很普通。墓碑两侧刻有诺贝尔4位亲人的名字和生卒日期。地上,则插着普通的编号牌。墓碑上没有浮华的雕饰,没有一幅诺贝尔的肖像,甚至没有只字关于他在人类历史上写下的辉煌! 师:墓碑为何如此的朴素?如果诺贝尔在天之灵会说话的话,你知道他想说些什么呢? 5、最后,让我们以这句诺贝尔的名言来结束这节课。(出示):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诺贝尔 齐读后,请全体起立,再深情地读一遍。 孩子们,记住这句话,并用你的生命去努力实践这句话吧!这是向诺贝尔表达的最崇高敬礼!作业设计 利用课文提供的资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板书设计 发明炸药热爱科学 诺贝尔热爱人类 设立诺贝尔奖无私奉献课后反思、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文章构思清晰可见:它先给我们呈现了太极洞滴水穿石的奇观并引出观点,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证明“只有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理想”的道理,最后既全面揭示滴水穿石的启示,又给我们提出希望。文章运用叙议结合的手法,有理有据,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所在。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本课的写作方法,进一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有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教学重难点:从文中的三个人物事例中感受到他们共同的地方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所以才取得成功,进而理解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教学构想本文层次非常清晰,由奇观引出观点,进而用事例论证观点,最后全面揭示启示并提出希望。先了解奇观,抓住重点词句来感知“小水滴”的精神,再精读事例,通过名人故事来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从而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教学准备: 搜集一位名人的事例,用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初步感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做。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在宜兴与安徽的交界处有一个叫广德的地方,有一个太极洞,洞中有个景点“滴水穿石”,给游客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滴水穿石。 这到底是一处什么景观呢?请看(出示“滴水穿石”景观图)学生说说图意: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引出题目,补完整板书:“的启示” 二、了解奇观,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1、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 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2、读文探究: A、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B、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交流,出示: 3、“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4、“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1)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2)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3)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三、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写安徽广德太极洞的滴水奇观,并引出观点:目标专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 第二段(3-4)从正反两面说明这个观点。 第三段(5)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四、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读课文生字表上的生字。 2、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指名读。 理解部分词语: 锲而不舍:锲:雕刻。不断地雕刻一件东西。 日雕月琢:琢:雕刻。不停地雕刻。 微不足道:非常微小,不值得一提。 持之以恒:恒,永久。长久地坚持下去。 迷恋:过分爱好而恋恋不舍。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下去,一点也不松劲。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的地步。 铭记:铭,在器物、石碑上刻字。深刻地记在心里。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滴水穿石的启示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持之以恒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继续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体会作者的正反说明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引读课题)22.滴水穿石的启示。 2、同学们你们知道“滴水”是指什么?(水不断下滴)“穿石”有是指什么意思?(滴穿石头) 3、你看到过小水滴吗?你看到的小水滴是什么样的?滴在手上有什么感觉?与石头相对而言,水滴的力量怎么样?课文中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小水滴,那就是点击课题:“微不足道”。 4、什么是“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过渡:力量这么藐小的小水滴怎么能把石头滴穿的呢?我们今天就从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读第一自然段,看看水滴是怎么滴穿石头的?(学生自读)把课文中具体描写“滴水穿石”的句子画出来。 1、指名读第1自然中具体描写“滴水穿石”的句子(点击课件:这个小洞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2、在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同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从“总是”“同一个地方”中你读懂了什么?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相机板书:目标专一)。 从“接连不断”“几百年”“几千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也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相机板书:持之以恒)这里还有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甚至更长时间) 3、我们一起把这些句子读一读,感受一下小水滴是怎么滴穿石头的? 这些关键词就是滴水穿石的关键所在,我们要读好它。 4、现在我们有没有明白“滴水穿石”的原因呢?点击课件:请你用 “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滴水穿石”的原因? 5、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小水滴滴穿石头的?点击课件: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同学们,你们还见过雨水吗?(见过)你见到的雨水是什么样的,淋在身上的感觉又是什么样的? 课文中第四自然段举了一个雨水的例子,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自然段。(齐读) 2、在第四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雨水和水滴哪个力量大?那为什么小水滴能滴穿石头,而雨水不能,其根本区别在哪里?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课件出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3、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自问自答的设问句),用设问句能引起注意。 过渡:水滴的力量虽然很渺小,但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头滴穿,这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不,它还是一种精神。 四、继续学习第二自然段: 1、如果我们人类做事能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会发生怎样的奇迹呢?请读这句话,点击课件:“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2、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而要用反问句呢?(更强调了说话的语气) 过渡:作者为了说明,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情都能做成的观点,举了三个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例,在他们身上正是因为具有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取得成功的。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能体会到他们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或句?等会儿我们来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放音乐) 3、交流学习体会: A、我们按顺序来交流。谁敬佩李时珍的,请你来交流一下,你从李时珍的事例中读懂了什么? 请你说说,在李时珍身上,“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 李时珍事例: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出:“从小立志学医”说明他目标专一,“二十几年”、“不懈努力”说明他能持之以恒,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写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简单介绍本草纲目:名代著名药物学专著,是李时珍深入民间调查研究,刻苦钻研了27年才写成的,至今一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你们佩服李时珍吗?请敬佩李时珍的同学一起读,把你对他的敬佩之用朗读表达出来。 B、请佩服爱迪生的同学来交流。 请你说说,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爱迪生“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爱迪生事例:相机点出, “迷恋”电学研究说明他目标专一, “毕生孜孜不倦”说明他能持之以恒,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取得了一千多项的发明专利)。 请同学们一起读读爱迪生事例,体会一下他所具有的“滴水穿石”的精神吧。 C、请佩服齐白石的同学来交流。 谁能一口气说出,哪些词或句是说齐白石“目标专一”,哪些是说他能“持之以恒”的? 齐白石事例:从“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可以看出他目标专一、“数十年”“坚持每天”、“坚持不懈”说明他能持之以恒。 “不教一日闲过”是什么意思?(不能让一天白白地浪费掉) 齐白石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大画家,昨天我们欣赏的他画的“花、鸟、虫、鱼”你们觉得怎么样?(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跟真的那样),所以称他的画画技艺达到了(引读)“炉火纯青的地步”。 你们佩服齐白石吗?(佩服)下面我们来一次朗读比赛,第一第二和第三第四组比,看你们谁能把对他的敬佩之情用朗读表达出来。 4、同学们,通过这三个名人的事例,你明白了什么?(要想成就事业,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请看作者是怎么写的?(点击课件:你看,古今中外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这是一个什么句?(也是反问句)你读懂了什么?这里强调的是什么?(更强调相机点出:“滴水穿石”的精神)“滴水穿石”的精神其实就是指(引读):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这个句子较长,让我们一起来读好它?注意停顿。(齐读) 在这个句子中谁能说说 “滴穿”和“顽石”具体指什么?(指名说:“滴穿”指名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功。“顽石”指名人遇到的一个个困难。) 5、文中的省略号说明什么?(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收集了一些名人事例,现在请你们把资料拿出来。 有的同学找的资料很长,老师给你们设计了一个句式,点击课件:谁,经过怎样的努力,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请你用用一句话概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名人,写在资料下面,然后我们再交流。(齐读交流要求)。 教师巡视。指名请学生交流。 7.同学们交流得真好。课文中三个名人的例子与雨水的例子,正好是截然相反,这种写作方法叫正反说明,它能让我们更明白,人要取得成功,一定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我们以后在写作中也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来增强说理的效果。 过渡:小水滴凭着它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滴穿了“顽石”,作者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这段话你会填吗? 课件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目标专一”和“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和“半途而废”是两组反义词,两组反义词中更突出的是哪两个词?这使我们更清楚(引读相机板书:实现理想)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这段话与前面哪个自然段相对应?(第二自然段),这种写作方法叫前后呼应。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情景后得到的启示,这何尝不也是给我们的启示呢?这段话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让我们好好品读,细细地领会吧。(齐读第5自然段) 2、同学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呢?(提示:你以前有没有过做事三心二意或半途而废的?以后该怎么做?)作业设计: 写一篇学习了这篇课文的读后感。 要求:结合“滴水穿石”的精神,谈谈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板书设计滴水穿石的启示目标专一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 实现理想持之以恒课后反思习作6教材分析:本次习作是想象作文。教材提供了两幅图,这两幅图描绘了一位小姑娘看到一只雏燕从自家的屋檐下的燕窝里跌落下来,小花猫看见了扑过去想吃掉它。接下来让学生想象发生的事情。教学目标: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两幅图画,准确地把握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写完整,写生动。教学重难点: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写完整,写生动。教学构想:先观察图意,了解画面的内容,再组织学生讨论,丰富想象,尤其是要观察小女孩的神态,想象她的动作、语言。然后把想象的画面写下来,并交流评改,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教学准备:电脑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挂图激趣 同学们,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2、聊一聊,说一说。 看到图上内容,你们能猜出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学生看图各自练习说话。二、启发点拨,情感互动1、瞧一瞧,说一说。 大家看到这两幅图,一定非常感兴趣。愿意把你看到的图画内容说给大家听吗?2、猜一猜,议一议。 眼看着这只大花猫就要捉到燕子了,情况十分紧急。你们能猜出事情的结果吗? 学生讨论事情的结果。三、拓宽思路,体验实践1、想一想,说一说。大家根据课本上两幅图的内容,大胆地想象一下,后来会发生什么情况?最后会怎么样呢?(细致观察小女孩的神态,想象接下来她会做些什么。)2、议一议,比一比。 小组讨论,说说这个故事的发展和结果,比比哪个小组说得好。(要求内容具体,叙事详略得当)四、总结升华,放飞情感1、评一评,比一比。组织学生小组自评,比一比谁写的故事最出色。2、总结升华。五、各自编写故事,表达体验学生各人按照自己对两幅画面的理解和对事情的发展与结果的想象,把整个故事完整地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六、评讲作文1、指名读习作。表扬想象力丰富的学生。表扬写作生动具体的学生。表扬中心明确的学生。2、提出修改意见。3、学生修改。作业:誊抄作文板书设计:习作6 想象作文了解图意 展开想象 突出中心课后反思:练习6教材分析:本次练习共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教学目标:理解人们说话的言外之意。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读背浪花和礁石,学会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有声有色地读。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练习口语交际,学当健康小顾问。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重点。教学构想:学习这一练习,主要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观点、看法。通过练习,提高书写的水平。教学准备:电脑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语文与生活”的两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发现这段话中的知识点。(2)学生说出读后所获。(3)指名读哥哥的一句话演说,提出问题。(4)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5)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是否同意哥哥的观点并说出理由。(6)师生小结“怎样理解别人的言外之意”。2、教学第二部分。(1)学生仔细看图和文字,将图和名称连线,找出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2)师生归纳:这些都是航天器。(3)要求学生回忆出:你们在哪见过?是实物还是影像图片?(4)学生回忆并回答。(5)教师提问:在这些航天器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谈谈对它的了解。(6)学生分组说。选出讲得好的代表小组参加班级的交流。(7)每组派代表在讲台前讲。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8)全班评议。看谁对航天器了解得多,了解得详细。(9)教师鼓励学生课外多学习,做学习的有心人。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诵读与感悟、写好钢笔字学生学习过程: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1、审题。 浪花和礁石(1)指名读题。(2)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读通文章,把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2、指导。(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查字典。(2)教师范读。(3)同桌讨论:怎么才能读得有声有色?(4)指名回答上面问题。(5)师生归纳:一边读一边体会“礁石、小浪花”思想情感的变化,就能读出各不相同的语气来。先自己练,再小组里分角色朗读。3、练习。(1)根据上面的方法练习朗读,学生自练,再分组、分角色练习。(2)同桌练习背诵。(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4、反馈。(1)指名朗读。(2)集体齐背。(3)指名背。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是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中的。(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每个字的结构。(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行中的位置。2、练习。教师巡视、辅导。3、反馈。(1)表扬、展示。(2)指出、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