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 新人教版 (2).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818579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 新人教版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 新人教版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6课 三国鼎立班级 姓名 【自主学习】一、官渡之战1.背景: 末年,政局混乱,东汉王朝已经形同虚设,各地出现了盘踞一方的军阀。2.双方: 和 。曹操势力的壮大:在政治上,曹操把 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在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 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袁绍占据地点: 。实力: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3.经过: 年,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4.影响:为以后 打下基础。二、赤壁之战1.时间、目的: 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孙权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2.经过:周瑜采纳黄盖的建议,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曹军大溃,曹操带着败兵北撤。3.影响: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 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三国鼎立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20年,曹操的儿子 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 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次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三国的治理与开发: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 ,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蜀汉在丞相 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合作探究】1.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达标检测】1. 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 )A刘备 B曹操 C孙权 D诸葛亮2曹操参与和指挥的战役有 ( )官渡之战 巨鹿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A B C D3“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4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最为精彩的两次战役,它们最为显著的共同点是 ( )A以少胜多 B采用偷袭方式获得成功C战争的正义性 D采用火攻方式获得成功5“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这句口诀中魏国的建立者是 ( ) A曹操 B孙权 C曹丕 D刘备6.三国时期,加强了台湾与内地联系的是 ( )A魏 B蜀 C吴 D西晋7.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程。下列关于三国形成排序正确的是 ( )刘备-蜀-成都 曹丕-魏-洛阳 孙权-吴-建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