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9《苏州园林》课时训练 苏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817940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9《苏州园林》课时训练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9《苏州园林》课时训练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9《苏州园林》课时训练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园林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根据注音写汉字。轩(xi)_ (lu)_空 重峦叠(zhng)_ 别(j) 匠心2下面每一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在表中,然后改正。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治宜,自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作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恣。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错别字改 正3街道,是一座城市最为传神的地方,何况是一条临河的小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这是古老苏州的不朽记忆,也是现代苏州的水乡情结。保护好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也就能保住古城的那份神韵。假设:你家附近新修了一条临河的小街,环境幽雅恬静。请你为这条小街起一个街名,要求与“枕河”的意境相吻合;请你给临河的人家写一句话,提醒他们保护好身边的小河,语言要委婉。_4结合课文,说说怡园整体设计上具体体现了苏州园林哪两个特点。怡园东西狭长,设计匠心独运。东面以庭院建筑为主,西面就以池水为主。在东西两部分景致中间,建有一道复廊,复廊墙壁饰有花窗,从花窗中看东西两面的园景,显得特别幽深曲折;怡园的面壁亭处境逼仄,乃悬一大镜,把对面假山和亭子收入镜内,扩大了境界。A. _ B. 二、阅读理解、分析。(一)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5如果把第段画线句改为“游览者可能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效果有什么不同? _6第段中“诸如此类”的“此类”指的是什么? _7有人认为第段作为文章的结尾显得多余,你觉得有道理吗?为什么? _ _8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特点的文章,教材的编者却把它放在“人与环境”单元,以第段为例,说说苏州园林是如何处理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 _ _(二) 苏州,最后的园林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的。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搞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国家风景区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我记得那时候园林里面游客很少,很幽静,门面混迹于寻常巷陌。有些去处,不经别人指点,还看不出来,很不起眼的一道门,偶然闯入,发现里面居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苏州城里那些寻常百姓家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笼修竹。那些伟大的园林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附庸风雅进行移植的结果。现在旅游团队成天在几个景点对着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点点,任何一个缝都要说出点文化意思来,倒使苏州园林看起来更像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所谓“园林艺术”展览了。苏州,这是最后的园林。一个园林要当得起园林这个称号,就像贵族一样,要三百年。一块奇石或者一只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间调整多次,直到园子主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顺眼,这或许要用园主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他们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与人工的浑然天成,这也是园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园林是一种居住样式。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间。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就是昔日中国的生活理想。园林就是这种理想的最高强现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国哲学最深奥的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它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养性。就是所谓的“安心”,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心是无所谓的,令人提心吊胆的摩天大楼在美国那么流行,足见在栖居方式上,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追求,对实用主义的西方来说,完全是匪夷所思的。苏州园林体现的是所谓“诗意的栖居”。“诗意”不只是小桥流水,也不只是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粱这些所谓借景的艺术,而是体现着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关系到人要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上这个必须要搞清楚的认识。高速公路、水泥楼房、玻璃钢筋塑料汽油固然不错,可以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但在加速改造之后的这一切的尽头是什么,是新的失眠纪录,还是苏州园林?是沙尘暴和污水池,还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现代人被现代化的过程所迷惑,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哦,看哪,中国人,你们曾经有那样美轮美奂的建筑,你们本来是指望在那样的地方安你们的心的。昆明最近有个热闹的争论,就是因为很多小区的楼盘都盖成西式,取西方名字,有文章的题目叫做:这是哪国的昆明。可想见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中国人真的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了么?我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园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确实像希腊的那些神庙,是有悲剧意味的。30年前我在苏州最喜欢的是网师园。那园林就像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禅意,石头、书法、匾额,荷花、修竹、暗香,屋宇、亭台、水榭,看起来似乎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本来就在那里。我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像无家可归的旅游者那样想入非非,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 (节选自祭坛上的苏州,作者于坚,标题为编者所加)9诈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10下面对文中关于苏州园林特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 ) A它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体现了真正的本土特征。 B它是几百年来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使之达到最高境界的中国式理想的产物。 C它可以“安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 D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11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园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用意?_ _12写苏州园林为什么要提及西方的建筑?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_ _13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_ _14作者认为,把苏州园林说成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这是“有悲剧意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_ _参考答案1榭 镂 嶂 具2治制 新心 作着 恣姿 3小街的名称要符合“枕河”的意境,给临河人家写的话要符合委婉的要求。4A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或苏州园林的建筑绝不讲究对称追求自然之趣) B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5“必然”表示肯定。充分说明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可能”表示不肯定说明这一特点是不明显的。 6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革,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白色墙壁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7没道理。这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值得称道的地方很多。表现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8“极少使用彩绘”“不刺眼的颜色”“淡灰色”等色彩“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颜色处理上追求自然之趣,强调与环境的和谐。9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住人的家。这是中国人的生活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基本意思对即可。10D11强调苏州园林“信任自然,崇尚自然”,一切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在那里居住、生活可以安心。基本意思对即可。12提及西方的建筑是为了比较中西方在栖居理念和栖居方式上的不同。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传统的中国建筑更多的讲究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东西。13表达了作者对网师园的喜爱之情,更流露出作者对这种“梦想中的家”的向往、期待和对现代生活中文化传统缺失的无奈之情这样结尾,在结构上“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与开头“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在内容上。进一步强调园林是中国人的生活理想“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从而凸现了文章的中心。基本意思对即可。14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试题,同意或者不同意,言之成理即可。同意的回答可以从民族文化的缺失这个角度去分析。发展经济、“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的同时不能抛弃传统文化,更不能产生“文化上的自卑”。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程度已经十分严重,中国人似乎成了一个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的民族。不同意的回答可以从兼收并蓄这个角度去分析,即追求“安心”的同时也可以讲究“实用”,中国的土地上也是可以盖西式的楼房的,关键是不能抛弃传统文化。基本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