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7:记叙文阅读.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816848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7:记叙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7:记叙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7:记叙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7:记叙文阅读姓名:_ 班级:_ 成绩: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现代文阅读 (共16题;共282分)1. (15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我的小河小河又是地球母亲最珍爱的女儿。她A的身躯绝禁不起淤塞的折磨和污染的强暴。可令我不安的是,小河也往往难逃B了。流经城市的小河,往往也出现了污染,她们被迫吞咽着污垢,一些飘浮物随波逐流,玷污了小河清白的面容;还有一些人,自以为高明,把小河的水抽干,把河床用水泥砌起来,如同一个温柔美丽的少女,硬给她穿上一层厚厚而又冰冷的盔甲。小河于是就切断了与大地母亲的血脉,而变成了一个池子,一个地沟。人们还不时在小河上加个橡皮坝之类的营生,把一条完整的小河切成一段一段的格子。如今,清澈美丽的小河越来越少了,不是被肢解,就是被渠化,而地处偏远的小河,随着人类的涉足,也面临着污染的威胁。期待有一天,人类将停止一切污染的恶行,学会与大自然h xi相处。期待那一天,鱼儿在小河中欢快地跳跃,垂柳在河畔的微风中婆娑起舞,鸟儿在枝头细细地诉说。期待那一天,我们可以在家乡清澈的小河里愉快地畅游,青山绿水装点着我们金色梦境,绿色的原野盛满了我们美好的希望。期待那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皎洁的月光撒满星夜,我和我的小河共同m y在温柔的月色下,相伴而行,直到永远。我是多么想念那天生丽质、自然朴素的小河,我又是多么珍惜那温柔动人,善解人意的小河啊!我要用毕生的精力去呵护那条永远属于我,在我心中不曾污染、永不干涸的小河!(1)给下面划线字注音,读拼音写汉字。_h xim y污垢淤塞_相处_(2)选词填空。在A处该填的词语是_ 柔弱;软弱;脆弱在B处该填的词语是_ 命运;厄运;幸运(3)把下面句子改成反问句。昔日被污染的肮脏不堪的小河又变得清澈美丽,大家都很高兴。(4)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以大海为主题,写几句话。期待那一天,_。(5)你认为本文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6)请你拟一条有关环保的广告标语。例:再不珍惜水资源,人类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2. (10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雪凝红叶峡谷中,坐落着一座低矮简陋的小草房。门上刻着淡淡的字迹:“赵一曼被俘地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永垂不朽!”时令才深秋,却下了一场大雪,山野白皑皑,好一个银色世界。这里没有高耸的赵一曼纪念碑,没有鲜花,没有坟墓,她和白山黑水卧在一起,她和蓝天沃野永驻在一起。朔风在峡谷里呼啸,白雪在天空中飞舞,四野默默无声,那山、那水、那风、那雪似乎在为烈士致哀。小草房前的一丛柞树披着厚厚的雪,像盛开的梨花,它的叶子并未凋零,一片火红,像燃烧的火苗,耀眼。一位正在着手写赵一曼传记作品的作家,随手采了一片鲜红的柞叶,沉重地讲起一段悲壮的历史来:赵一曼同志在战斗中左腿被打断,跌倒在地,不幸被俘。在哈尔滨,她惨遭百般折磨,受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敌人把她押送到亮珠河杀害。在赴刑场途中,赵一曼昂首挺胸,正气凛然,唱着歌向人们诀别:“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透了旗帜”她高喊着:“打倒日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口号声中,她倒在了血泊里,她才三十一岁我们都沉默着,谁也不说话,静听着这位作家的讲述。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我采撷了一片柞叶,珍惜地夹在我带着的笔记本里,这一片红叶呀,不是可作我最珍贵的书签吗?书签,凝结着赵一曼烈士的斑斑血迹,我把它珍藏在身边(1)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词语。 目光炯炯:_情不自禁:_(2)写出第三自然段的段意。 (3)写出一句表示作者联想的话_。 (4)作者为什么在洒着赵一曼鲜血的地方,采撷一片柞叶珍藏起来? (5)在抗日斗争时期,许多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献出了生命,请你搜集他们的事迹,简单的讲给同学听。 人物:_事迹:_3. (27分)阅读肖恩,回答问题战胜比珠峰还高的欲望一位新西兰的登山者和他的夏尔巴人向导,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攀登到了与珠穆朗玛峰峰顶只有短短两米的距离。在此之前,世界上还从来没有人达到这样的高度。他们两人中的任何一个只要向前迈出几步,就可以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登上珠峰的第一人。而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已经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居住在大都市的新西兰登山者,深知第一个登上顶峰是自己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但在登上巅峰前的几步,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决定把这个必将载入史册的荣誉让给他的向导。他认为,只有和珠峰朝夕相处的夏尔巴人,才更有资格第一个登上顶峰。于是,他对向导说:“这是在你的家乡,还是请你先上吧。”因为他们都戴着氧气罩,这位老实、厚道,只是为了赚些酬劳的向导,并没有听清楚登山者的话,而是从他的表情和谦让的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但向导绝对不明白首先登上珠峰的重大意义。向导向前走了几步,登上世界之巅,在那里留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行脚印。新西兰登山者随后跟上,他们在世界之巅紧紧拥抱,高呼着:“我们成功了!新西兰登山者叫希拉里,向导叫丹增,他们冲预的时间是1953年5月29日。这一天,在人类登山史上记下了光辉的一页。50年后,在隆重纪念人类登上世界之巅的时刻,人们并没有忘记希拉里的谦让精神。人们赞扬他,说他“在冲顶的那一瞬间,战胜了比珠峰还高的欲望。”记得有一位先哲说过:“真正的谦虚是接近高尚和伟大的美德,是一切美德之母。”美德是一个人的内在,荣誉是一个人的外在。美德好比是荣誉的种子,播种谦让的美德,必然会收获人格的荣誉。(1)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相对应的词语。容易得像翻一下手掌。_睡梦中都在追求,形容愿望十分迫切。_(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写成转述句。 (3)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填空。而这几步,对谁来说都已经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几步”在文中指_的距离。“易如反掌的事情”是指_。在冲顶的那一瞬间,战胜了比珠峰还高的欲望。“欲望”在文中指_。_使希拉里战胜了这个“欲望”。(4)新西兰人为什么放弃自己梦寐以求的梦想,而把这个唯一的机会让给向导呢?( ) A . 他怕自己登上最高峰后名扬天下。B . 他认为,只有和珠峰朝夕相处的夏尔巴人,才更有资格第一个登上顶峰,谦让使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C . 是向导引领他登上了珠峰,为了感谢向导,所以把第一个登上世界最高峰的机会让给了向导。(5)“美德好比是荣誉的种子,播种谦让的美德,必然会收获人格的荣誉。”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只有拥有荣誉,才会具有谦让的美德。B . 只有具有谦让的美德,才可以让你拥有一切荣誉。C . 谦让的美德能使人赢得更高的荣誉。(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4. (23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10分) 那天早晨,我发现湖面开满了金黄的小花,花周围衬着圆圆的叶子。我为自己的发现而高兴。一连几天,我都来到湖边仔细观察着。我发现,不但湖面开着花朵,浮着圆叶,水下也隐藏着花蕾和花苞。我发现,当花蕾要开放,叶苞要展开的时候,它们就慢慢伸出了水面。于是,水上就又多了几朵小花和几片圆叶。黄昏到来,花朵谢了,花梗就又慢慢弯下去,扎入水中,结出枣核一样的果实。我把这些发现讲给伙伴听,他们问我:“那是什么花呢?”我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我猜想:是不是浮萍呢?但浮萍是没有根的,叶子也小得多啊。我又猜想:是不是睡莲呢?但睡莲的叶子要大得多啊,而且花也不是黄色的。我如实告诉他们,我还不知道这花的名字。可是我心里一直在想,如果我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算真正的发现呢?第二天,我早早地来到湖边。有位老爷爷在钓鱼,我便向他请教:“请问老爷爷,那是什么花?”他立刻告诉我:“它叫水浮莲。”多么好听的名字!现在我才能说,我真正认识水浮莲了。啊,发现是一种快乐。(1)给短文加上一个适当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1分) (2)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2分) 张口结舌:_如实:_(3)“我”的观察很仔细,表现在我不仅看到了 _,还看到了_。“我的思考也很深入,“我认为它不是浮萍、睡莲的理由是_。(3分) (4)作者为什么说发现是一种快乐呢?你赞同他的说法吗?(2分) _(5)在生活中要想有所发现就要留心深入地观察,生活中你有哪些发现呢?可以写一下。(2分) _5. (19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庐山的云雾庐山景色十分秀丽,而云雾,更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时,它像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山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1)认真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庐山的景色(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 )。A十分秀丽 B瞬息万变 C千姿百态(2)近义词连一连。 瞬息万变 千姿百态 依依不舍姿态万千 千变万化 流连忘返(3)找出文章中的一个比喻句,在文中找出来。 (4)仔细阅读短文第二自然段,再试着仿写。 被云雾笼罩的庐山,就像_6. (15分)课外阅读 拐弯处的回头一天,弟弟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告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处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转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消失在拐弯后面。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了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1)本文记叙的主人公是:( )。 A . 弟弟B . 同学C . “我”D . 爸爸(2)表明弟弟伤得不轻的文字有两处:_(3)爸爸的爱和其他人的爱在方式上有所不同,认真读,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话来证明这点。 (4)在这个故事中,弟弟的感情一直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其实可以用一个又一个的词语概括。 诉苦_半信半疑_(5)想一想为什么“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7. (1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诺言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我一直记得少年时读过一则异国故事:在一座城市的冬夜,一位正要赶末班车的军官被一位妇女拉住。军官有些生气,妇女赶忙解释:她在行人渐稀的街头看到一个孩子,他是黄昏玩打仗游戏时被派到街角站岗的,他的“指挥官”说过,没有命令,不得撤退。妇女明白,这个时候,已忘记这件事的其他孩子可能已熟睡在被窝里,就劝他赶快回家。但执拗的孩子坚持要等到命令才离开,无奈中她想到请一位军人帮忙。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满柔和、肃穆的神情。他迈着军人的步子走到孩子面前,敬了一个军礼,报上军衔道:“你已完成任务,我命令你立刻撤岗回家。”孩子信服地看了看军官,回了一个军礼欢跳着离去。寒夜的夜空看到了,穹宇下的三个生灵为一个诺言,有一刻庄严的相逢。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汛是大海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世界因为信守许多大大小小的诺言,肃穆而深情。(1)仔细读文章,然后填空。 文中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冬夜,一位妇女请求_帮忙。向一个因信守诺言,而不肯下“岗”的孩子下达_的命令,孩子_离去的故事。作者的这个故事,引出了花儿是_的诺言,潮汛是_的诺言,远方是_的诺言的精神的精辟论述,为的是告诉我们_是多么重要而美好。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满柔和、肃穆的神情是因为:_。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用“_”画出来。(2)你认为小男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8. (20分)阅读短文,按要求做。福尔摩斯的观察力提起大侦探家福尔摩斯,你一定知道。他那惊人的观察力,真是令人叹服。凭借这种超人的观察力,他在侦破工作中屡建奇功。福尔摩斯的助手华生医生自从结婚以来,有较长一段时间没有和福尔摩斯来往了。有那么一天,他俩喜相逢了。福尔摩斯说:“根据我的观察,你又开业给人看病了,可是,你过去没告诉过我,你打算行医”“这,你怎么知道的呢?”“这是我看出来的,是我推断出来的。否则,我怎么知道你最近一直挨淋,而且有一位最笨手笨脚和粗心大意的使女呢?”“我亲爱的福尔摩斯,”华生医生说,“你简直是太厉害了的确,星期四我步行到乡下一趟,回家时被雨水淋得一塌糊涂。但是,我已经换了衣服,真想象不出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些事本身很简单。我的眼睛告诉我,在你左脚那只鞋的里侧,也就是炉火刚好烤过的地方,皮面上有六道几乎平行的裂痕。很明显,这些裂痕是由于有人为了去掉沾在脚跟上的泥疙瘩,粗心大意地顺着鞋跟刮泥时留下来的。因此,我就得出这双重结论:认为你曾在恶劣的雨天里走过,而且判断出你皮鞋上出现的特别难看的裂痕,是伦敦年轻而没有经验的女佣人干的。至于你开业行医嘛,那是因为如果一位先生走进我的屋子,身上带着碘酒的气味,他的右手食指上有硝酸银的黑色斑点,他的大礼帽右侧鼓起了一块,这就表明他曾经藏过听诊器。我要不说他是医药界的一位积极分子,那我就真够愚蠢的了。”福尔摩斯一席话,说得华生医生频频点头。“你简直太厉害了。”这话真是入木三分。由观察到鞋的里侧六道几乎平行的裂痕,推断出是粗心大意的使女干的;由看到鞋的裂痕及大礼帽右侧鼓起了一块,推断出华生医生雨天给人看过病。善于观察的人,就是这样从极其平常的事物中找出有关方面的联系,获得某种发现。当然,这首先要养成观察的习惯,时时处处留心观察。(1)短文是通过什么事来写福尔摩斯的观察力的?(2)福尔摩斯是怎么知道华生医生又开业给人看病了的?(3)福尔摩斯说华生医生最近淋了雨和雇了一位粗心大意的女佣的依据是什么?(4)读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9. (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脚比路长古老的阿拉比国坐落在大漠深处,多年的风沙肆虐,使国都变得满目疮痍,国王对四个王子说,他打算将国都迁往据说A_的卡伦。卡伦距这里很远很远,要翻过许多崇山峻岭,要穿过草地、沼泽,还要涉过很多的江河,但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于是,国王决定让四个儿子分头前往探路。大王子乘车走了7天,翻过三座大山,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边。他一问当地人,得知过了草地,还要过沼泽,还要过大河、雪山便调转马头往回走。二王子策马穿过了一片沼泽后,被那条宽阔的大河挡了回来。三王子漂过了两条大河,却被又一片辽远的大漠吓退返回。一个月后,三个王子B_回到了国王那里,将各自沿途所见报告给国王,并都再三强调,他们在路上问过很多人,这些人都告诉他们去卡伦的路很远很远。又过了5天,小王子C_地回来了,他兴奋地报告父亲到卡伦只需18天的路程。国王满意地笑了:“孩子,你说得很对,其实我早就去过卡伦。”几个王子不解地望着国王“那为什么还要派我们去探路?”国王一脸郑重道:“那是因为_。”是的,脚比路长,远方无论多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双足去抵达。人生亦是如此,我们不怕目标的高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勇气、热情、执著只要心头时时燃烧着坚定的信念,D_地行进下去,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很多所谓的远方,其实真的并不遥远。(1)文中A,B,C,D四处,选用哪个词语最适合?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风尘仆仆 陆陆续续 美丽而富饶 一往无前(2)第自然段中的“郑重”的意思是_。第自然段中的“抵达”可以换成词语_。 (3)请你联系上下文,把第自然段补充完整。 (4)读了短文,你明白了“脚比路长”的意思了吗?请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来。 (5)我想对大王子、二王子、三王子说:_。 我想称赞小王子:_。10. (20分)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心想:要在秦国进行改革,首先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于是,他在新的法令颁布之前,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1)联系课文说说,“重重困难”是指哪些困难。 (2)为什么首先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 (3)你认为商鞅的办法好吗?你还有其他办法吗?说一说。 11. (17分)阅读理解。 麻雀这是群精明的家伙。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需 必备的本领。你看,所有麻雀不都是这样吗?春去秋来的候鸟黄莺,每每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上的一道新鲜的佳肴,麻雀却在人间活了下来。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痩,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们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们,它们也赶忙逃掉。它们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中透明的网,等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们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地盯着,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它们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们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们的疑心或警觉。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秃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它们不但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大多数鸟儿都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化腔,换得(温暖 温饱)。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风雨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它们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直上云端,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它们从来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如果捉一只麻雀,拴上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砣,还张着嘴喘气。第二天早上,它已经伸直腿,闭上眼睛死掉了。它没有任何可驯服性,因此,它不是家禽。(1)标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3)它们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们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们的疑心或警觉。”句中破折号的用法是( )。 A . 表示意思的转折。B . 表示解释说明。C . 表示意思的递进。(4)第5自然段在文中起到_的作用。 (5)第6自然段中作者把“大多数鸟儿”和麻雀进行了比较,如果你是一只鸟你会选择哪种生活?为什么? 12. (11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握住母亲的脚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母亲的脚吗?”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青年红着脸走了。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A)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但他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母亲很晚了才回来。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您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许多年以来,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1)本文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文中划线的(A)句和(B)句中的两个划线的词语“理解”的含义相同。B . “那时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是比喻句,突出说明母亲的奉献精神对儿女的教育作用之大。C . 第四自然段第一个句子是插叙,交代了青年的身世,为下文埋下伏笔。D . 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首尾照应,中心突出。(3)青年大学生握母亲的脚时,为什么“潸然泪下”?他的灵魂获得了怎样的升华? (4)“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从文中选择一个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喜欢理由。 (6)请结合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之后的感受。 13. (2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松鼠特别爱吃甜食,经常跳到我们肩膀上要糖吃。有一回,餐柜里的方糖不见了,妈妈把我们几个孩子叫去问,我们谁也不知道。爸爸说我们不诚实,一星期不许吃糖。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找去呢?有一天,午饭后,我正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书。忽然看见松鼠跳上餐桌,叼起一块面包皮,跳上了大柜顶。过了一会儿,它又来叼走了一块。我踩着椅子往大柜顶上瞧,那儿放着妈妈的一顶帽子。我拿起帽子,不由得大吃一惊那帽子下面什么都有!方糖,纸包糖,还有面包皮和各种各样的小骨头我马上跑去告诉了爸爸:“原来松鼠才是我们家那个不诚实的孩子!”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爸爸在餐柜门上装了小钩子,免得松鼠钻进去。但是松鼠继续千方百计地贮(zh)存冬粮,一见面包皮、榛子、核桃、小骨头什么的,马上叼走藏起来。(1)松鼠的天性是_。 (2)第二自然段中描写松鼠动作的词语有_,这些词语不仅写出了松鼠的_,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松鼠的_。 (3)对短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爸爸丝毫没有责备松鼠的意思。B . 爸爸为自家的松鼠不甘落后而高兴。C . 爸爸非常喜欢这只小松鼠。D . 爸爸被松鼠偷东西气糊涂了。14. (23分)阅读奶奶的白发一天,我指着奶奶的头发好奇地问:“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是黑的,你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我低下头,没有吭声。奶奶说:“怎么啦,不高兴吗?傻孩子,奶奶跟你说着玩呢。”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奶奶抚摸着我的头,笑了。(1)填一填。_的头发 _地问(2)写出奶奶说的第一句话?你认为奶奶的话有道理吗?(3)想一想“奶奶的白发还会变黑吗?”告诉文中的“我”。15. (13分)课外阅读。 妈妈的头发柔和的灯光下,妈妈正在给我讲生动有趣的童话。望着妈妈那美丽的脸庞,忽然我发现了妈妈头上银丝般的白发。一根、两根、三根怎么数也数不清。妈妈微笑着说:“孩子,白发的存在是因为你的长大。”哦,我明白了,是我的长大才使妈妈有了白发。那根根白发凝聚着妈妈对我的爱。(1)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_的灯光 _的童话_的脸庞 _的白发(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和_ 好玩_ 漂亮_ 凝结_(3)读完短文,我知道了,妈妈的白发里凝聚着_。 16. (18分)课外阅读。 海蚀奇观祖国的宝岛台湾四面环海,就像一扇芭蕉叶斜铺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海水常年拍击海岸,土崩沙流,岩石裸露。岩石又经海水千百年的拍击侵蚀,便形成造型各异的嶙峋怪石。这便是海蚀奇观。台湾的野柳海蚀奇景,更是地理学家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岩景观,令人赞叹不已。这里有一片长2500米,宽200米的海崖。被海水浸蚀而风化的崖石千姿百态,有的像塔,有的像楼。假若看成动物造型,那真是说啥像啥,任你比方,由你命名。被海水浸蚀而成的崖洞和岩桥,更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吸引人们去探幽寻奇。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片排列有序的蘑菇石林。远远看去,180多座蘑菇崖,就像从西安地下发掘出来的兵马俑,有方有块排列在海边。然而,蘑菇石柱又比兵马俑高大,一般都在2.3米,最高的达到3.5米,头部直径达1.3米,真像是一个个魁梧的海防将士,在这里定位站岗,威武无比。一座叫“女王石”的奇特石柱,与众不同,是游客争先在此留影的景点。她头戴皇宫帽,鼻高眼大,抿嘴,圆脸,细长脖,筒裙直盖脚盘,人物造型各部分匀称,神情仪态栩栩如生。脖子上一圈粒粒可数的石珠,在阳光下熠熠闪光,看了都说是银色的项圈,为她增添了几分文雅与俏丽。它好像是位不愿被封闭在宫墙里的美丽的公主,偷偷出宫观看将士操练而且看得那么专注入神。野柳海蚀奇观的形成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这里的一切是那样的神奇,那样的令人陶醉,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1)解释下面的词语。 海蚀:_裸露:_(2)判断下面句子,哪个是比喻句( )。 祖国的宝岛台湾四面环海,就像一扇芭蕉叶斜铺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一片排列有序的蘑菇石林,就像从西安地下发掘而来的兵马俑。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片排列有序的蘑菇石林。(3)写出联想的部分。 (4)本文详写的是什么景? (5)海蚀奇观是怎样形成的? 第 25 页 共 25 页参考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 (共16题;共282分)1-1、1-2、1-3、1-4、1-5、1-6、2-1、2-2、2-3、2-4、2-5、3-1、3-2、3-3、3-4、3-5、3-6、4-1、4-2、4-3、4-4、4-5、5-1、5-2、5-3、5-4、6-1、6-2、6-3、6-4、6-5、7-1、7-2、8-1、8-2、8-3、8-4、9-1、9-2、9-3、9-4、9-5、10-1、10-2、10-3、11-1、11-2、11-3、11-4、11-5、12-1、12-2、12-3、12-4、12-5、12-6、13-1、13-2、13-3、14-1、14-2、14-3、15-1、15-2、15-3、16-1、16-2、16-3、16-4、1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