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干部工作和“如何营造更好的社区”经验交流材料(两篇)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580369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退休干部工作和“如何营造更好的社区”经验交流材料(两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离退休干部工作和“如何营造更好的社区”经验交流材料(两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离退休干部工作和“如何营造更好的社区”经验交流材料(两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退休干部工作和“如何营造更好的社区”经验交流材料(两篇)离退休干部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抓好精准化服务管理 保障离退休干部晚年生活幸福xx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从“两项待遇”着手,抓好精准化服务管理,取得较好成绩,两次被评为 xx 市离退休干部工作先进单位。把精准化服务管理体现在积极打造强有力党员队伍之中。一是紧抓理论学习。每月一次组织离退休干部集中学习,寒暑期举办两次读书培训班,内容以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为重点,确保离退休干部党员思想与时俱进,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成立“老党员先锋队”,使广大老党员积极参与到“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国梦”等各类主题活动之中。三是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等各类主题党日活动,使党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理解。把精准化服务管理体现在与时俱进发挥离退休干部正能量中。搭建“住建委老干部之家”微信群,帮助老干部关注共产党员、人民日报等微信公众号,为他们阅览新闻和信息提供了权威的媒体平台,同时倡导心向正能量,净化朋友圈,收到了良好效果。把精准化服务管理体现到努力为老同志打造有凝聚力的集体和活动环境中。投资近百万元完善书画室、会议室等各类活动硬件设施,安装电梯,改善用餐环境,更换巨屏 LED 电视,为离退休干部参加理论学习和各项活动创造更好环境。同时,紧密结合老干部的年龄、身体、特长,设计组织各类娱乐活动,使活动中心成为一块有吸引力的磁铁,吸引老干部参与其中。把精准化服务管理体现在时时处处聆听老同志心声中。将办好老干部精神文化活动作为工作的根本落脚点,以迎接新中国成立 70周年等为契机,举办了书画、摄影、征文比赛等系列纪念活动。先后组织参观了 APEC 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指挥部、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设工地等,满足了这些老工程建设者“走进工地,回味过去与展望未来”的迫切心愿。把精准化服务管理体现在走进家庭走进生活,打造温馨服务模式中。一是精细服务走到家。每逢重要节假日,逐个拜访看望年迈体弱等行动不便的老同志;老同志生活中遇到困难,想方设法解决;为 70 岁以上逢五、逢十的老同志生日祝寿等,时时刻刻把组织的关心送到离退休干部的心坎上。二是关心体贴暖到心。春节前夕,工作人员获悉有老同志独自在家过春节,除夕专程来到老同志家,突然而至的陪伴,让老同志既惊喜又感动。三是特殊关怀入细微。一位退休干部在家中去世,但身边无子女,工作人员多方联系医院、派出所和殡仪馆,为老同志举办了告别仪式,告慰逝者的在天之灵。“如何营造更好的社区”经验交流材料:那个因我们而发生改变的社区花园大家好,我们是 SOCIALers 小队,一共 7 位同学,在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刘悦来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个创新课题项目。这个项目发生在玉兰苑。玉兰苑就在我们学校对面。我每天上下学都会路过。但在那条街上,这样的小区太多了,为什么会选择它?契机是这样发生的有一天,当我跟同学穿过玉兰苑时,发现小区里有一些泥泞的土地,还有一些公共设施都比较破败了。这一切,看上去和整个小区居民的气质非常不同。这让我们想要进一步去探究个明白。为此,我们首先研究了玉兰苑的历史沿革与居民构成。这让我们了解到,原来,这个小区中的居民虽因各种因缘际会聚到一起,却各自有着相当不同的生活方式。其中最大的一个矛盾出现在了“种菜”这件事上。为什么会有这个矛盾?原来,小区部分居民是来自农村的农民。他们来到城市里居住以后,希望可以保留自己的生活习惯。他们并非爱种蔬菜瓜果,而是在看到荒废的绿地以后,很自然地就会想到“为什么不能种菜呢”。于是,他们把这里变成了自己种菜的地方,还为此搭了一个小棚子。可这个过程遇到了城市居民的反对。他们认为,物业公司种的绿化带更好,更美观、整洁,还不会有异味。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展开了进一步的调研。调研期间,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我本以为,对于我们这些高中生提出的问询,年长者还是比较欢迎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我来到一位老爷爷的家门口,他是种菜居民里面比较重要的一位,敲了一次门后无人回应,屋子里却明明传来收看电视节目的声音。我敲了第二次,并介绍自己的身份和来访的目的,过了挺久,老爷爷终于开了门。他跟我们说,不接受采访,没有时间,再见再见。大家现在听我这么介绍可能觉得没什么,但他当时表现出的态度比我现在陈述的要激烈多了。后来,我和队员们发现,刘悦来老师所引领的社区花园模式值得我们借鉴,便对这个模式展开了深入的走访和学习,从而确定了以“菜园改造”为切入口来缓解玉兰苑小区居民冷漠的项目目标。在居委会的帮助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让有着不同想法的居民聚到一起。我们凑齐了 200 多位态度不一的居民。通过与他们交流、探讨,我们收集了 500 多条意见,包括他们反映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尽管在前来参加讨论之前,他们有的热情、有的冷漠、有的激动、有的还有点粗鲁,但他们在圆桌上的态度都非常好,不再动怒,不再有很重的怨气,非常愿意倾听、交谈、协商。进入解决方案寻找阶段后,一方面,在刘悦来老师的建议和支持下,我们前往玉兰苑种菜区域进行了实际测量,按照分布情况绘制了地形图,并按照社区花园的理念,搭建起了一个方便社区居民参与讨论的交流平台。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实地探访、数据分析等手段,总结出了“社区治理 36 计”,借用中国古代智慧的构想,归纳出我们的“36 计”,还为此配了插图。在后期的研究中,复旦大学多位老师解答了我们很多疑问,启发我们通过基层党支部建设、鼓励更多居民参与共治等方式多管齐下,帮助我们更加明确了后期的研究方向。最终,我们的解决方案围绕“美感”和“活动”两大主题展开。为了提升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度,我们将计划中进行改造的花园划分为景观区、休息区、草本植物区、木本植物区。通过一张植物地图、一张空间活动地图以及对相关景观展开的布局和设计,我们得到了玉兰苑居委会的批准和绝大多数居民的支持与肯定。这份计划在今年 3 月得到了全面实施。我们非常高兴,自己能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蓝天白云下,迎来了属于玉兰苑的春天。作为中学生,我们第一次介入社区生活,收获满满。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把这个项目做下去。相信在我们与社区居民、社区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玉兰苑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