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802817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互动课堂 1 地球圈层的划分 知识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 划分依据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 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横波 固体 较快 3 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 4 地球内部圈层 C以上为 C D之间为地幔 D以内为 由E外核和F内核组成 莫霍界面 33km 2900km 突然下降 地壳 地核 2 岩石圈包括 和 软流层以上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地壳 上地幔顶部 请思考下列问题 1 材料中讲述的故事可能发生吗 科学家利用什么手段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 2 有人用 半熟的鸡蛋 形象地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你认为合理吗 3 岩浆发源于地球内部的哪个圈层 答案 1 不可能 利用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 2 合理 用 半熟的鸡蛋 来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 则蛋壳为地壳 蛋白为地幔 由于半熟 所以有些蛋白浆代表软流层中的岩浆 蛋黄为地核 3 地幔 上地幔顶部 1 纵波与横波的比较 2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拓展延伸 地震波的应用1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来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 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的分布以及与大型工程建设相关的近地表地层的复杂结构 2 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人们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下岩石中的传播规律 来确定被研究储层的岩性 物性及含气性 从而为油田开发提供决策支持 3 工程探测 在实施工程当中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 施工环境恶劣 施工工艺不规范 工序不严格等诸多因素 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存在振捣不密实 存有孔洞 出现蜂窝状等问题 从而给隧道 桥梁以及其他土木工程项目中的结构体带来质量隐患 因此在土木工程中常用地震CT对工程进行勘察 方法技巧 1 地壳 厚薄 歌大陆厚 海洋薄 海陆差异 山地厚 平原薄 地貌差异 海岭厚 海沟薄 海底差异 高处厚 低处薄 海陆差异 2 地壳 地幔 岩石圈 软流层的关系地壳是指从地面到地下33千米处的莫霍界面所包括的范围 它是由岩石组成的 但它只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岩石圈是指从地面向下 直至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之上的部分 它包括整个地壳以及上地幔的顶部 如下图 1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面积约是1060平方千米 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 被誉为 天然火山博物馆 和 打开的火山教科书 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 被称为五大连池 结合五大连池 局部 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 回答 1 2 题 1 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 圈层B 圈层C 圈层D 圈层 2 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 图中各圈层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 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C 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 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B D 解析 第 1 题 读图可知 圈层是地壳 圈层是地幔 圈层是外核 圈层是内核 岩浆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故B项正确 第 2 题 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是地幔中的物质到达地表 成为地壳的组成部分 说明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故D项正确 图中各圈层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故A项错误 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 故B项错误 图中各圈层并不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而是相互联系的 故C项错误 1 A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 B 水圈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但不规则的圈层 3 C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 的总称 占有大气圈的底部 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知识点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连续 生存环境 水圈 2018年03月31日11 22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02 03 04卫星发射到预定轨道 这是我国首个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业务星座 可实现3星15天全球覆盖 2天重访 长期 连续 稳定 快速地获取全球2米全色 8米多光谱影像 1 长征四号火箭穿过的大气层的密度是否均一 2 长征四号火箭穿过的大气层中是否有生物存在 生物主要集中在哪个部位 答案 1 不均一 地球大气层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 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 形成数千公里的大气层 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稀薄 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 高于3000公里的高空 空气极其稀薄 2 有 生物主要集中在大气层底部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比较 特别提醒 如何理解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水圈由各种水体组成 并通过水的固 液 气三态的变化 使各种水体可以相互转化 构成一个连续的圈层 由于水的三态变化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可以相互转化 通过水循环构成一个动态的圈层 各种水体在数量上和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很大差异 因而水圈又是一个不规则的圈层 方法技巧 地球外部圈层之歌同心圈层分内外 内外划界有地面 气水生物圈层外 一起构成自然界 气圈最厚排在外 水圈水体有三态 生物生存三圈界 生命活跃添光彩 2 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A B C D 解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转化成有机物 进入生物圈 并进入岩石圈 故 正确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的 故 错误 火山活动喷出的大量CO2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故 正确 地球内部温度与大气无关 故 错误 B 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图的判读 信息提取 地震波的类型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 方法总结 利用波速判定地震波类型的方法 1 看波速大小 根据在地球表面 纵波速度大约为8 9千米 秒 横波速度大约为4 5千米 秒 可判断纵波速度总比横波快 2 看波速变化 根据纵波能在固体 液体 气体中传播 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在地下 陆地部分 平均33千米处 纵 横波速度都明显加快 至2900千米处 横波速度增加至约7千米 秒 纵波速度增加至约13千米 秒 之后横波完全消失 纵波突然下降至约8千米 秒 可判断为地球内部经过的介质发生变化 3 读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 回答问题 1 图中A是 波 B是 波 判断依据是 2 D不连续面的名称是 在此处地震波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3 四个圈层中物质组成以岩石为主的是 密度最大的是 横 纵 纵波传播速度较快 横波传播速度较慢 纵波能通过固体 液体和气体传播 横波只能通过 固体传播 古登堡界面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横波完全消失 知识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