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2019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801781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8-2019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全国通用2018-2019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全国通用2018-2019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课标要求 1 了解孔子的生平 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简述古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 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目标导航 1 了解孔子的生平 探究孔子一生的追求目标 2 概括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明确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 3 结合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随堂反馈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思维点拨 一 追求礼乐的一生 1 少年学礼 1 苦研 诗 书 礼 乐 以传承为己任 2 三十岁时精通 开始收徒讲学 2 从政失败 出仕为官 官至司寇 后做官失败 结束从政生涯 3 周游列国 率徒周游列国 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却没被采纳 4 献身文教 68岁时回到鲁国 整理典籍 删修 礼乐文化 六经 春秋 思维点拨 孔子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孔子起初学习 六艺 十五岁立志学习礼乐 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 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二 开创儒家思想 1 背景 1 春秋时期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 违背的行为司空见惯 人际关系紧张 2 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 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周礼 历史认识 思维点拨 2 内容 1 礼 主张以 礼 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把 礼 作为 的基础 主张 克己复礼 匡正社会秩序 2 仁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主张以 治理社会 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3 中庸 为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 提出中庸思想 立国 立身 德 和礼 历史认识 孔子推崇周礼 恢复周礼 实质是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的规范制度 体现了其思想保守的方面 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的目的是追求统一安定 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 使人们生活安定 有积极意义 思维点拨 中庸思想是把伦理范畴的 仁 和政治范畴的 礼 结合在一起 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 恰到好处 将各种思想 原则加以调和 使之互相补充 互相限制 1 教育对象 孔子开创 让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2 教学目的 使学生 成人 言行合乎 忠 信 终成 君子 3 教学方法 1 注重因材施教 2 注重言传身教 4 编修典籍 编修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弟子们把孔子的思想整理成 成为儒家经典 史论要旨 三 古代大教育家 私学 论语 史论要旨 仁 和 礼 贯穿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有教无类 一视同仁 是教育思想中仁的体现和度的考量 教育目的是要使学生举止合乎礼数 且需将仁礼完美统一 注重因材施教和言传身教则体现对学生个体的关爱 仁 和礼的示范作用 四 对后世的影响 1 对中国 1 古代政治 孔子编订的 六经 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 2 古代文化 六经 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3 古代教育 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他在教育目标 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传统政治 教育 内容 易错提醒 2 对世界 1 亚洲 汉朝以后 儒家典籍传入越南 日本等国 这些国家分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 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 2 西方 明清以后 孔子学说传到西方 被译成拉丁文 英文 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 借鉴和鼓舞 朝鲜 论语 易错提醒 各诸侯国未采用孔子的儒家思想 并非儒家思想本身的局限 是由于春秋时期各国连年战争 而孔子的思想不适应当时的争霸需要 当时社会动荡 统治者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来维护统治 孔子的思想 特别是周礼 偏于保守 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知识图示 深化探究核心突破 主题一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 史料一子曰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 史料二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颜渊曰 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论语 颜渊 史料解读 1 从史料一中的关键信息 可知 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为政以德 克己复礼 2 史料二中孔子认为 克己复礼 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 具体要求是不符合礼教的事 就不要去看 不要去听 不要去说 不要去做 问题思考 答案 答案主张以德治民 维护周礼 1 根据史料一 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主张 答案 仁 和 礼 是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的 只有 克己复礼 才能实现 仁 2 史料二表明孔子是怎样看待 仁 和 礼 的关系的 评价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 史论总结 主题二孔子的思想地位和影响 史料一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 先师 南北朝时被称为 文圣尼父 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 文宣王 宋真宗封孔子为 至圣文宣王 元成宗封孔子为 大成至圣文宣王 清代孔子被称为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史料二伏尔泰 他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现者 从未使世界迷惑 而是照亮了方向 他仅以圣贤而从未以先知的口吻讲话 但大家认为他是圣贤 甚至在全国也如此 史料解读 1 史料一反映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 其地位不断提高 2 史料二中伏尔泰认为孔子的思想有益于理智 照亮了世界的前进方向 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思想的世界影响 问题思考 答案 答案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 缓和矛盾 维护统一 1 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 回答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的地位 答案 答案孔子 儒家经典传到东亚 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形成汉文化圈 并对欧洲启蒙思想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2 伏尔泰所说的 他 是谁 他的思想对世界有何影响 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孔子整理编撰的古代文化典籍 六经 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绵不绝 树立了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2 孔子的思想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从汉代开始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 以仁 礼 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内涵 经历代损益积淀 已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中去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论总结 4 在教育方面 孔子不仅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而且在教育目标 教育内容 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他打破了以往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 连续不断地发展下来 5 孔子的思想对亚洲各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18世纪以后 儒学传到西欧 法 德等国思想家们从儒学思想体系中得到很大的启发 巩固练习随堂反馈 1 孔子总结人生时曾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在孔子七十岁时 他主要A 热衷于从事政治B 专门研读六艺C 专心从事教育和整理古典文献D 成为靠传播周礼为生的儒者 答案 解析 解析孔子68岁时回到鲁国 专心致志从事教育 整理古典文献 1 2 3 4 1 2 3 4 2 论语 乡党篇 记载 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 孔子退朝 问 伤人乎 不问马 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 这主要体现了A 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B 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C 孔子 仁 的主张D 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答案 解析 解析材料表明孔子关心他人 注重调整人际关系 通过体察民情稳定社会秩序 孔子强调 礼 维护等级秩序 A B D项与此相反 1 2 3 4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师节 马来西亚的教师节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师节 都定在孔子诞辰日9月28日 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A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世界上最科学 最先进的B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推崇C 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D 孔子作为教师形象的代表已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 答案 解析 解析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 其教育思想影响广泛 逐渐扩展到全世界 材料的描述表明孔子作为人类文明史上典型的教师形象 被广泛接受 1 2 3 4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 天子有道 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论语 颜渊 材料二君子道者三 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 论语 宪问 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 卫灵公 材料三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述而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为政 1 2 3 4 请回答 1 从上述材料中概括孔子的主张 答案 答案主张 孔子提出 仁 和 礼 提倡以德 礼治理社会的思想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提出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 1 2 3 4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分析孔子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答案 答案地位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影响 孔子及儒家学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发展及教育方法探索作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