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及解决对策

上传人:都** 文档编号:5800582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沿海地区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及解决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沿海地区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及解决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沿海地区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及解决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年级专业 工商管理 学生姓名 张三 指导教师 评 阅 人 教学地点 苏州 2017年 3月 28 日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论文)题目 沿海地区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及解决对策 学院 企业管理学院 专业 工商管理 姓名 张三 学号 0313507016 起讫日期 指导教师 职称 任务书发放日期 年 月 日课题来源及简介 为适应全球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化分工发展,我国积极发展加工贸易,近年来沿海 地区加工贸易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呈现出一系列问题,同时随 着国际经济的发展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也面临新的挑战,在这种大 环境下,如何实现沿海加工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国家竞争优 势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我国沿海加工贸易所面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一系列挑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毕业设计课题审核意见: 审核小组组长 (签名) 年 月 日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毕业设计(论文)评定书设计(论文)题目 沿海地区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及解决对策 学院 企业管理学院 专业 工商管理 姓名 张三 学号 0313507016 起讫日期 指导教师 职称 2017年 3 月 28 日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评语: 建议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为 指导教师 (总分40分:独立工作能力5分;工作态度5分;设计卷面10分;设计内容20分)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意见:评阅人姓名 职称 建议成绩 (总分30分:卷面5分,内容的实用性、科学性、难度及创造性等25分)毕 业 设 计 答 辩 情 况 记 录答 辩 小 组 成 员 及 建 议 成 绩姓 名职 称建 议 答 辩 成 绩答辩小组评定成绩(总分30分,评分表另附) 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根据指导教师评语、评阅人及答辩小组意见,经讨论确定 同学毕业设计总成绩为 。 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名) 年 月 日 学院审核意见: (签名) 公章 年 月 日 学校审核意见: (签名) 公章 年 月 日 摘要加工贸易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适应全球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化分工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的蓬勃发展,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虽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呈现出一系列的问题。在这些区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而加工贸易并不发达的中西部内陆地区正在逐渐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选择地。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使得中国的加工贸易模式面临着诸多问题,通过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可以突破其困境。在这一进程中,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能够完成产业升级和梯度转移,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和谐发展。对于我国来说,加工贸易是一种参与全球经济的方式,能带动我国经济的增长,但必须转换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思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重新确立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提升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有效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建立国家竞争优势。关键字:加工,出口,贸易AbstractProcessing trade is our country adopted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to adapt to the global production elements restructuring and the trend of industry transfer,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fter years of booming development, coastal areas of processing trade, though a great achievements, but also presents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se area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rocessing trade will b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he processing trade is not developed central and western inland region i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selective industry transfer of coastal developed areas.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dominated the global division of labor system products to make Chinas model of processing trade is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through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is given priorit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l value chain of can break through the dilemma. In this process, Chinas eastern coastal areas to complete industrial upgrading of processing trade industry and gradient transfer,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region. For our country, the processing trade is a form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global economy, can drive the growth of the economy in our country, but it must be the development of processing trade transformation coastal area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to establish the status of our country i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enhance coastal area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processing trade, effective play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China,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Key words: processing, export trade目录第一章、加工贸易概述11.1加工贸易的概念11.2加工贸易的方式11.3加工贸易的特点1第二章、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32.1加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占对外贸易的绝大部分32.2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32.3加工贸易以外资企业为主体42.4加工贸易方式以进料加工为主52.5境外加工贸易作为新的贸易方式正在发展5第三章、沿海地区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63.1加工贸易的生产成本剧增63.2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低,链条短,关联度低73.3加工贸易企业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不足73.4加工贸易的出口导向型加剧国际间的贸易摩擦83.5对境外加工贸易的认识不足8第四章、沿海地区加工贸易持续发展的对策94.1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94.2推动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降低成本94.3促进产业集群化,延长产业链,扩大企业关联度104.4提高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114.5开拓新市场,发展境外加工贸易124.6调整加工贸易的主体结构124.7调整出口优惠政策,做好贸易平衡13结论13参考文献14致谢15第一章 加工贸易概述1.1加工贸易的概念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加工或者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来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境外企业提供,经营企业不需要付汇进口,按照境外企业的要求进行加工或者装配,只收取加工费,制成品由境外企业销售的经营活动。进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经营企业付汇进口,制成品由经营企业外销出口的经营活动。发展加工贸易的优点是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有利于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1.2加工贸易的方式 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业务,其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加工贸易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进料加工。又叫以进养出,指用外汇购入国外的原材料、辅料,利用本国的技术、设备和劳动力,加工成成品后,销往国外市场。这类业务中,经营的企业以买主的身份与国外签订购买原材料的合同,又以卖主的身份签订成品的出口合同。两个合同体现为两笔交易,它们都是以所有权转移为特征的货物买卖。2、来料加工。它通常是指加工一方由国外另一方提供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按照双方商定的质量、规格、款式加工为成品,交给对方,自己收取加工费。有的是全部由对方来料,有的是一部分由对方来料,一部分由加工方采用本国原料的辅料。 3、装配业务。指由一方提供装配所需设备、技术和有关元件、零件,由另一方装配为成品后交货。来料加工和来料装配业务包括两个贸易进程,一是进口原料,二是产品出口。但这两个过程是同一笔贸易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笔交易。4、协作生产。它是指一方提供部分配件或主要部件,而由另一方利用本国生产的其他配件组装成一件产品出口。商标可由双方协商确定,既可用加工方的,也可用对方的。所供配件的价款可在货款中扣除。协作生产的产品一般规定由对方销售全部或一部分,也可规定由第三方销售。1.3加工贸易的特点1、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的区别加工贸易与传统的一般贸易不同,主要区别在以下几点:第一,从参与贸易的货物来源角度分析。一般贸易的货物全部或主要是来自我国本国的要素资源,是利用我国资源和要素加工而成的,然后出口国外,符合我国的原产地规则,是我国原产产品。而加工贸易的货物全部或主要来自国外的要素资源,是用国外资源和要素加工生产而成的,不符合我国的原产地规则,不是中国原产产品,只是在我国进行了加工或装配。第二,从参与贸易的企业收益分析。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获得的收益主要来自生产成本或收购成本与国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而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实质上只收取了加工费。第三,从税收的角度分析。一般贸易的进口要缴纳进口环节税,出口时在征收增值税后退还部分税收;加工贸易进口料件不征收进口环节税,而实行海关监管保税,出口时也不再征收增值税。2、加工贸易与中外合资经营的区别第一,两种贸易方式性质不同。在加工贸易业务中,外商不作价提供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必要时不作价或作价提供机器设备,所有权归外商。我方只是接受外商委托为其加工装配,赚取加工费,不承担经营风险,纯属加工贸易性质。而合资经营则是合资双方(或三方、四方)以土地、机器设备、技术、专利、商标等作为投资资本,共同投资,投资各方对企业以至原辅材料和产品共同享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控制权,投资各方共同经营,共同承担风险。第二,产品销售方式不同。加工贸易方式下,加工装配后的产品完全由委托加工装配的外商负责运出我国境外,自行销售。我方只承担按加工装配协议规定的质量、期限交货的责任,产品能否卖出与我方毫无关系。而合资各方共同经营企业,共同分担盈亏,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由企业自行销售,既可在我国境内销售,又可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产品的销售直接关系到合资各方的切身利益,是各方最为关心的问题。 第三,经济利益分配不同。加工贸易业务中,我方对外承接加工装配所赚取的只是工缴费,产品卖出价格的高低,收入的多少是外商的事。而合资经营,企业经营情况的好坏则决定着投资各方的经济利益,关系到利润分配的多少,投资各方按各自的投资比例相应取得利润和承担亏损。第四,两种方式间双方当事人的地位不同。加工贸易方式中,外商是委托方,我方是被委托方。加工贸易合约一经签订,我方就要按照外商在合同中提出的加工装配产品的要求加工生产。而在中外合资经营方式中,投资各方都是企业的管理者和所有者,不存在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各方之间的地位基本上是平等的,投资各方按投资比例的多少相应取得企业的管理和控制权限。第二章 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已形成了资金、人力、技术、管理上的优势,加工贸易产品的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大大增加,出现了一批技术先进、规模领先的大型项目,并带动了相关的基建、物流、通讯、金融等产业的发展,产业间的配套程度增加,国产化比例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加工贸易的产业机构不断升级,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但总体上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以外资企业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体形势。2.1加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占对外贸易的绝大部分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26.35亿美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9093.2亿美元,增长了约345 倍。同时,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已经从1981年的5.97%提高到2009年的41.2%。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加工贸易集中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基于该地区独特的区域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要素较高,工业设备齐全,加工能力较强,为加工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经济条件。2008年,广东、福建、上海、江苏和山东这5个沿海省市加工贸易额合计占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84.2%。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占对外贸易的绝大部分,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显著。2.2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20世纪80年代,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主要是以发展“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的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90年代,企业的技术档次和分工档次逐步得到提高,开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机电产品的加工贸易逐渐居于主导地位。2000年以来,计算机、医药等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快速增长,在加工贸易出口中的份额不断提高。总体来看,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随着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出口商品的结构也得到不断优化。例如,广东省加工贸易已经实现了由生产传统轻工业品为主的简单加工装配,发展到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装配及属地化配套生产。进入21世纪后,逐步实现由贴牌加工向委托设计生产进而向自主品牌营销转变的新阶段。产品结构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渐转向IT、机械等高新技术产品,并逐步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如深圳华为、中兴、TCL、美的、格兰仕等。2009 年上半年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1251.8 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的45.4%,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2122.1 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的7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9 个百分点。在机电产品中,99.9% 的笔记本电脑、99% 的彩色视频投影机和微型计算机、98% 的等离子彩电、97% 的DVD、96% 的数码相机和手机、95% 的CPU 均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这些高新技术产品在加工贸易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使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出口产品档次大大提高,而且使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大大改善。2.3加工贸易以外资企业为主体我国的加工贸易始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对外加工装配活动,早期主要以国内的企业为主。80 年代外商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一直不高,1990 年才达到28.8%,随着90 年代初外商来华投资逐渐进入高潮,外商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迅速攀升,1995 年即超过一半,并已达59.9%,到2000 年以后,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一直连续8 年占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七成左右,2008年外资企业占整个加工贸易的比重上升到84.5%,外商投资企业俨然是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主体。外商投资企业的主体地位对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方式、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和产业链条等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该领域有着实际上的绝对控制权。2.4加工贸易方式以进料加工为主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早期以来料加工为主,国有企业是从事来料加工的主体,原材料的进口和最终产品的销售都由外国企业所掌握。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进料加工的比重迅速提高。1989年,进料加工超过来料加工成为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占加工贸易出口额的53%。此后,进料加工比重不断上升,来料加工比重逐渐下降。自1997 年至2007 年以来,加工贸易进出口中进料加工的比重由70.3% 上升到79.6%,而来料加工的比重则由29.8%下降至20.4%。这一结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利用外资模式的变化和质量的提高,以及从事加工贸易的生产企业自主经营能力的不断增强。2.5境外加工贸易作为新的贸易方式正在发展境外加工贸易是指我国企业将设备和技术投资境外加工国外所需产品,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原材料、零配件出口的国际经贸方式。境外加工贸易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扩大出口的一种经济贸易方式,是我国海外投资的组成部分。与我国的一般贸易相比较,境外加工贸易的社会效益更大,它不仅真正实现了扩大商品出口的目的,而且还带动了技术、劳务以及服务贸易的出口。境外加工贸易是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国门的重要方式,对推动企业国际化经营、调整产业结构以及扩大出口具有重要意义。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企业通过境外加工贸易,可以绕过国外贸易壁垒,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能力,扩大销售。第三章 沿海地区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显著特征是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靠廉价劳动力挣取加工钱。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加工贸易取得长足发展,但伴随着近年来沿海地区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成本的不断上升,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成本也随之上升,而加工贸易的产品价格上升空间有限,沿海地区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这使一些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发现,尽管他们占有的市场越来越大,而企业利润却越来越小,甚至处于盈亏的临界点上。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3.1加工贸易的生产成本剧增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企业主要承接的是区域外劳动密集型、低成本依赖型产业转移,这类加工贸易型企业严格意义上不是一个企业,只是一个车间,因为它没有销售,没有投资,没有技术研发部门,只是一个生产环节。这种生产模式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劳动力,土地等供应充足而又极为低廉的情况下,为企业产品的大量出口奠定基础。但近年来,沿海地区劳动力、土地 、水等资源要素供给短缺,“电荒”、“油荒”、“劳工荒”接踵而至,能源配置也出现瓶颈,环境治理压力日增,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进入了高成本时代。廉价的劳动力是支撑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但随着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迅速的发展以及生活费用的不断提高,劳动力及其他资源的成本不断上升,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加工贸易成本的剧增不仅抬高了外资企业进入的门槛,更使得加工贸易收益剧减,加工贸易的规模膨胀式发展模式已难以持续,劳动密集型产业迫切需要转移。3.2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低,链条短,关联度低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数量虽然很大,但是企业主要承接的是区域外劳动密集型、低成本依赖型产业的转移,产业结构太低。沿海地区企业主要参与产业链低端的非核心环节,加工贸易产业整体竞争优势仍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技术、成熟技术的工序上 ,加工制造档次仍处于低端,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链条短,增值率低。在对外加工贸易中,沿海地区国产料件的利用率并不高,很多原材料是从国外大量进口的,从而导致了本应与加工贸易进行配套生产的上下游产业没有得到长足发展,整体产业关联度较低,未能提高产业结构。据统计,我国目前加工贸易的国产化率已经降至40%左右,原料主要靠进口,然后经过简单加工再全部出口,与国内几乎没有任何的联系,对外依存度强,国内关联度却极小。不仅难以带动国产原材料的进口替代,而且自身发展也因缺乏国内产业力量的支持而难以摆脱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的阶段。 3.3加工贸易企业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不足沿海地区加工贸易领域的突出问题是企业核心技术研究开发能力不足,在国际高新技术制造产业中没有形成水平分工的格局。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全球制造业的不断转移,企业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产品产值率低。全国工业产值中,属加工装配性质产品的产值比重较大,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产品产值比重很小。从技术创新能力来看,多数企业模仿能力强,创新产品能力较弱。企业产业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而且资金使用分散,造成多数行业关键技术基本依赖进口,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较差。这就导致两个问题,一是产品趋同化,二是产品优化升级慢。这都影响了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品附加值的提高。3.4加工贸易的出口导向型加剧国际间的贸易摩擦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结构中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过大,服装、纺织、机电零部件等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加工贸易的主导产品。2007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已接近82%,这么高的外贸依存度与我国传统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典型的“大进大出” 模式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同时,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品出口的数量过多且价格过低,导致最近几年外国对华反倾销起诉案件明显增加。2009年,中国遭受到各种贸易保护摩擦的案子有116个,涉及金额达127亿美元。3.5对境外加工贸易的认识不足境外加工贸易是指我国企业以现有技术、设备投资,在境外以加工装配的形式,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零配件、原材料出口的国际经贸合作方式。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作为外经贸工作的一项新兴事业,是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的一条重要途径,已成为当前实现国民经济调整和培育出口的一个新增长点。但目前沿海地区很多加工贸易企业对境外加工贸易认识明显不足,对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方式不十分清楚,也成为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一大阻碍。以上这些因素制约着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顺利转型发展,要扫清这些障碍,就必须对症下药找出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第四章 沿海地区加工贸易持续发展的对策4.1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在国际加工贸易领域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在国际高新技术产业中没有形成水平分工的格局。对此,我国需设立具有标志性的国家级研究开发中心,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扶持性政策。同时强化产业政策对加工贸易的引导,实行加工贸易产业评估制度,向高端产业环节升级,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环保型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以促进加工贸易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为加工贸易科研开发成果商业化生产创造基础,是提高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环节。4.2推动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降低成本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主要集中沿海开放省市,而加工贸易总额位于后10 位的省市自治区占全国加工贸易比重不到6%,区域分布严重失衡,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随着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发展饱和以及成本优势的降低,沿海发达地区在实现加工贸易产业升级、产品更新的同时,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利用中西部丰富的劳动力以及自然资源要素弥补沿海地区劳动力及自然资源成本的剧增。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存在许多比较优势。首先,中西部地区在能源、矿产、土地等自然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甚至在某些方面具有其它地区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其次,中西部地区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中西部内陆地区加工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生产成本相对低廉,生产能力相当可观。再次,中西部地理位置具有比较优势,不但自身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而且边国家市场潜力也很大。加工贸易项中西部梯度转移在推动东部地区实现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改善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等方面都具有巨大意义。4.3促进产业集群化,延长产业链,扩大企业关联度由于我国加工贸易关联程度较差和技术含量不高的特点造成了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虽发展多年,但配套产业仍不理想,加工贸易产业链条较短,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薄弱。沿海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于充分利用其波及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在我国沿海地区,加工贸易是典型的“大进大出”模式,原材料与零部件大部分从国际市场上来,产成品到国际市场上去,而在国内只进行简单的加工装配,产业链条短,使得加工贸易对国内其它产业缺乏前向和后向的带动作用。据统计,沿海地区目前加工贸易的国产化率已经降至40%左右,原料主要靠进口,然后经过简单加工再全部出口,与国内几乎没有任何的联系。对外依存度强,国内关联度却极小,不仅难以带动国产原材料的进口替代,而且自身发展也因缺乏国内产业力量的支持而难以摆脱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的阶段。鼓励和培植加工贸易的配套产业的发展,是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既有紧迫性又具有长远意义的问题。扩大加工贸易的关联度,建立加工贸易产业集群通过构建产业集群,可以带动整个加工贸易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在加工贸易较为集中沿海地区,建立以加工贸易产业集群为主的体系,将国外跨国公司转移的整个加工贸易环节都承接下来,对核心技术进行渗透,极大地推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沿海地区企业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加工贸易向采购配送等服务业延伸,延长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着重发展一批战略性加工贸易产业,如电子通讯、电气机械、交通运输设备等。鼓励企业向产业链上游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产业链中游加工制造链增值大的环节,产业链下游自有品牌塑造,国际物流和配送等服务业务,与产业链配套领域的关键零部件和设备制造业,鼓励外资企业增加国内采购。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促进加工贸易由OEM向ODM、OBM转变;以保税区转型和建立保税物流园区为中心;促进加工贸易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4.4提高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弱化,而资金、技术等优势将不断加强。首先,沿海地区企业要加强本地的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在沿海地区设立研发、设计中心,加强与本地大学和科技中心合作,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加快对国外先进生产的技术消化吸收和二次自主创新,提升企业从事OEM(委托制造)配套能力,努力向ODM(委托设计制造)和OBM(自主品牌加工制造)发展,逐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具有广泛知名度的自有品牌,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力度,造就大批适应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所需的技术和管理类人才,吸引国外高层次人才到我国创业,为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提高沿海地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结构,提升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开发、创新和行销能力,着力吸引外资公司把技术水平高、增值含量大的研究设计和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我国,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升级加工贸易产品结构。4.5开拓新市场,发展境外加工贸易首先,开拓国内市场。加工贸易内销,就是将原先要通过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转为向国内市场销售。在外需萎缩的2009年,这种转变成了众多加工贸易企业的避风港。2009 年,配合国家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的政策,中国海关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加工贸易内销便利化。加工贸易内销征税缓税利息率由6.12降低为0.36。同时,海关进一步简化加工贸易内销手续,允许信誉良好的联网企业“多次内销、一次申报”,并可在内销当月内集中办理内销申报手续。加工贸易内销在为海关带来税收的同时,帮助沿海地区企业渡过了难关,实现了转型升级。其次,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当前,我国对于企业“走出去”是予以大力支持的,在此环境下,可以鼓励我国有条件和竞争力的加工贸易企业充分利用政府“走出去”的优惠政策,到境外有市场潜力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办厂,大力发展境外加工贸易。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及其他资源要素成本经过多年经济的发展,已经大幅上升,境外加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转移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突破资源限制,带动国内相关产品的出口,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4.6调整加工贸易的主体结构目前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中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所占比重小,且处于国际分工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的主动权被外资企业所掌握,其发展规划受到外资企业战略目标的影响。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强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主导权。为此,要加大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力度,提高其适应市场的能力,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加工贸易;要赋予内资企业平等的竞争机会,营造有利于内资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为内资企业提供有关技术服务、市场开发、信息咨询、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与服务;逐步取消对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特别是纠正一些地方政府长期以来奉行的“外资优于内资”的观念,避免“内资给外资让道”的现象;鼓励和支持科技型、自主知识产权型民营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产业链,提高同国外企业的产业配套能力,促进我国内资企业生产能力和自主开发能力的提高。实现加工贸易的主体要由外商投资企业为主逐步向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为主转变。4.7调整出口优惠政策,做好贸易平衡沿海地区的贸易不平衡是由“大进大出”的贸易方式造成的,大量的贸易顺差引起了国际上的贸易摩擦。政府应调整外贸政策,由鼓励出口转变为中性贸易政策。国家要重点考虑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对可能造成资源短缺或环境污染的要取消出口退税甚至加征出口税,对出口预警将会被外国提起反倾销调查的产品果断采取暂时取消出口退税的措施。不要造成我国给予出口退税,而进口国则征收反倾销税,实际上把我国的税收让渡给了外国,还限制了产品的出口。结论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的加工贸易得到不断的深化和发展。加工贸易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方式之一,对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发挥重要的作用。沿海地区是我国加工贸易的始源地,在改革开放后更是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现阶段,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格局;以进料加工的对外贸易方式等特点。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劳动力及其他资源要素价格提高,导致了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低成本优势逐渐的丧失;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规模虽大,可是产业结构太低,产业链较短,企业间的关联度低;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产品的总体核心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差,产品附加值低;“大进大出”的贸易方式加剧了国际间的贸易摩擦;境外加工贸易是沿海地区未来发展之路,但很多企业却认识不到境外加工贸易的重要性。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中之重,沿海地区加工贸易问题得不到有力的缓解,势必会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促使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健康发展。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在比较优势即将消失的趋势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些产业并同时实现产业升级将是最佳选择;促进国内配套和产业链条的延伸,进一步加工贸易的发展是长期战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必然选择;于此同时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提供优惠的政策,调整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主体结构并采取措施做好贸易平衡,保证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在国家鼓励发展的大宏观背景下,健康有序地发展,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做贡献。参考文献1王啸雨.浅谈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J.中国商界,2013(9):77-782万红先,段金朝.我国加工贸易升级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123-1253曾阁琳.沿海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浅析J.现代企业文化,2015(13):88-894朱蕾.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J.现代商业,2011(15):92-935孔海燕.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理论与实践探析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1(1):89-906任太增.比较优势理论与梯级产业转移J.当代经济研究,2012(11):47-487高志刚.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述评J.当代财经,2014(5):56-57 8 程建国.中国地带差距与中西部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致谢这篇论文从选题到最终定稿都是在我的指导老师杨巧明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杨巧明老师始终给予我精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杨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并感谢我的同学兼好友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所给与的大力帮助与支持。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