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中历史 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课件 华东师大版第二册.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800370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高中历史 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课件 华东师大版第二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上海市高中历史 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课件 华东师大版第二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上海市高中历史 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课件 华东师大版第二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宋的繁荣与元统一 第五单元 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 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 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邓广铭 德国汉学家库恩 DieterKuhn 在 宋代文化史 中指出 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 库恩甚至认为 宋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和近代的开端 宋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 中外学者颇为关注且分歧较大有一个倾向认为宋朝没什么值得夸耀 除了文化上的繁荣 军事上的惨痛失败 积贫积弱 是描述宋朝时最常见的一个词汇 另一个倾向是 一些中外学者把宋朝当成中国文化的高峰 史学巨擘陈寅恪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 鼎盛 衰乱 一 宋朝的建立 1 时间 2 建立者 3 都城 4 重大事件 建立经过中的 陈桥兵变 时间 人物 借口 影响 5 影响 1 结束了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南北割据政权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统一 2 形成了长期与辽 西夏以及金等民族政权并立 中央 1 基本内容 军事上 收兵权 杯酒释兵权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 建新体制分散军权 枢密院主军政 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 枢密院长官枢密使由文官担任 方镇太重 地方 内重外轻 强干弱支 守内虚外 挑选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 地方上留老弱厢军和乡兵兵将分离 更戊法 政治上 文官政府 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 官员任用实行 官 职 差遣分离制度 重文轻武 基本国策 分化事权 相互牵制 加强中央集权 君弱臣强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宰相 参知政事 副相 民政枢密院使 军政三司使 财政 排除开国功臣及其后代进入统治集团通过科举制度大量选拔文人担任中央重要官职文官出任地方长官 防止武人干政 北宋初期的改革 制度创设 二 文官体制 稍夺其权 收其精兵 兵无常将 帅无常师 以文制武 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弱割相权 北宋的 防弊 之制 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如何解决 防止地方与军队的勾结 2 影响 消极影响 有效地扭转了唐末以来藩镇拥兵自重 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局面 加强了中央集权 开创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 名实分离 机构重叠 叠床架屋 的官僚体制导致中央机构雍肿 造成冗官 冗费的局面 重文轻武 内重外轻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 出现强干弱枝 积贫积弱的后果 积极影响 总结 出现 冗官 冗兵 冗费 现象 最终导致了北宋中期的积贫积弱的局面 有学者认为 北宋以其鲜明的文人政治特色而登上中国文治盛世的高峰 可谓中国历史上的开明王朝 尽管其长期积贫积弱 但在民间却享有盛誉 并对后世产生里深远的影响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说一说你的理由 同意 赵匡胤奉行 重文轻武 国策 通过调整政治军事制度 以科举考试提拔文人担任官职等举措 成为我国历史上备受推崇的文治之君 重文轻武 国策扭转了唐末以来藩镇拥兵自重 禁军篡夺皇位的局面 使宋代的经济文化出现繁盛景象 尽管宋朝300年的基业中 长期积贫积弱 但在民间却享有盛誉 并对后世历代产生深远影响 秦朝到宋代中央官制演变 秦朝 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西汉 内外朝 刺史制 王国问题 削藩 推恩令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隋朝 确立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唐朝 三省六部制政事堂 完善科举制 宋朝 文官体制 科举制的完善 回忆秦朝到宋代中央集权加强的史实分析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说明了什么 趋势 一是皇权加强 相权日削弱 二是中央权力加强 地方权力削弱 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加强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首先从集中军权开始 其原因不包括A 当时的社会背景的需要B 他本人经历的体会C 历史经验的借鉴D 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 D 在北宋的军事部署中 最能体现其 强干弱枝 内外相制 目的的是A 解除朝中大将兵权B 解除地方节度使兵权C 禁军定期更换驻地D 禁军分别驻守京师与地方 D 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装士兵编入禁军 其最主要的是A 加强中央集权B 消灭割据政权C 防御辽军进攻D 节省军费开支 A 秦汉时期 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 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 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B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C 丞相权力不断削弱D 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B 北宋派转运使理财 其突出作用是A 保证了中央的财政输入B 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C 铲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D 确保了解决民族问题的资金 C 为了削夺地方割据势力 北宋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文臣任知州 实行保甲法 编练府兵 设置转运使A B C D D 宋太祖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庞大的官俸和军费开支也导致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 由此应得出的教训是A 机构改革必须增加财政开支B 扩大国家机构是改革的重要环节C 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D 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扩大政府机构和军队 C 黄袍不是寻常物 谁信军中偶得之 明 敖英 位于河南封丘陈桥镇陈桥村 称 系马槐 树围5 4米 一千多年树龄 是 陈桥兵变 的唯一见证 赵匡胤黄袍加身时拴马的古槐 是几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它的统一只是完成了五代十国范围的统一 宋太祖 召 赵 普曰 天下自唐季以来 数十年间 帝王凡易十姓 兵革不息 苍生涂地 其何故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 为国家建长久之计 其道何如 普曰 唐末以来 战斗不息 国家不安者 其故非也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 无它奇巧也 惟削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天下自安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二 试问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杯酒释兵权 与守信等饮酒 酒酣 帝曰 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 人孰不欲富贵 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 虽欲不为 其可得乎 不如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 歌儿舞女以终天年 君臣之间无所猜嫌 不亦善乎 明日 皆称疠 乞解兵权 帝从之 皆以散官就第 赏赍甚厚 宋史 石守信传 与历朝开国初 高鸟尽 良弓藏 狡兔死 良狗烹 的做法相比 宋太祖的举措怎么样 理由 宋初 循五代之制 置枢密院 与中书对掌文 武二柄 号为 二府 宋史 职官志二 枢密使皆天子腹心之臣 其权重于宰相 太祖受命 以宰相专主文事 参知政事佐之 枢密使专主武事 副使佐之 通考 职官考四 稍夺其权 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 武将 殿前都指挥使司 三衙 枢密副使 文臣 枢密使 枢密院 范祖禹 天下之兵 本于枢密 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京师之兵 总于三帅 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上下相维 不得专制 范太史集 卷二六 论曹诵札子 以文制武 皇帝总揽兵权 军政调遣权 人事权 统兵训练管理 改变过去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 以大量财物留使 留州之现象 令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外一律上缴 由中央财政机构 三司统一管理 还在地方设转运使专管地方财赋 制其钱谷 国初沿五代之制 置使以总国计 应四方贡赋之入 一归三司 宋史 职官志二 根据 宋史 卷一八七 志第一百四十 绘制 内重外轻 全国精锐部队悉集于禁军 禁军的布置采取 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 策略 20余万禁军之中 京师附近驻扎10余万 地方分驻10余万 会带来何影响 大量招募士兵 位居枢密使高位的大将曹彬 遇士 大 夫于途 必引车避之 宋史 曹彬传 好男不当兵 好铁不打钉 是宋代流行的俗语 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 岂是国家之利 北宋副宰相欧阳修 说明什么 北宋宰相71人 其中64人出身进士 其余非科举出身的7人中 仅有3人为开国功臣 而在所有的宰相中 竟无一人出身武臣 樊树志 国史概要 满朝朱紫贵 尽是读书人 北宋汪洙 神童诗 二府 制 官 职 差遣分离制 官 职 差遣的分离 官 职 仅是俸禄高低和荣誉的代表 实际的职责和权力由 差遣 决定 龙图阁直学士 刑部郎中 知江宁府包拯为右司郎中 权知开封府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一八四 范仲淹 龙图阁直学士 职 户部郎中 官 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 差遣 居其官不知其职者 十常八九 樊树志 国史概要 宋真宗时 文武百官9700人 宋仁宗时增至17000人 宋英宗时增至24000人 这还不包括正官之外等候差遣空缺的候补官僚 如果把他们也统计在内 那么数量将猛增数倍 官 职 差遣分离制 国家自近岁以来 吏多而缺少 率一官而三人共之 而为闲居仰给之资 是以贪吏常多而不可禁 此用人之大弊也 苏轼 朱熹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 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 财也收了 赏罚行政一切收了 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祸 虏骑所过 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卷一二八 本朝二 法制 材料一 真宗以下官员队伍日益膨胀超编 从真宗初年到仁宗中叶四十年间 正官 有差遣者 增长近一倍 由9000余增至1 7万 至英宗时更达2 4万 材料二 一岁所用 养兵之费常居六七 天下六分之物 五分养兵 问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导致什么结果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冗官 冗费 材料二 材料三 冗兵 冗官 冗兵 冗费 收集流民以养兵 荒年有叛民而无叛兵 丰年有叛兵而无叛民 的双重效果 积贫 仁宗末年到英宗之初开始出现财政赤字 此后年年亏空 积弱 天下之弱势 历数古人之为国 无甚于本朝者 虽有百万之兵 而不免自贬为至弱之国 养兵以自困 多兵以自祸 不用兵以自败 未有甚于本朝者也 叶适 以文制武 兵权分散 互相牵制 内重外轻 兵将分离等方针措施 又大量招募士兵 军队数量庞大但训练废弛 严重削弱了军队的素养和战斗力 如何理解 重文轻武 的基本内容 1 如何 轻武 有效剥夺武将权力的问题 第一步夺其兵权 杯酒释兵权 第二步分割军权 武将只有练兵权 剥夺其调兵用兵的权力 军政 这样 形成了枢密院主军政 三衙统兵 皇帝总揽兵权的相互牵制的格局 第三步防止地方与军队的勾结 如唐朝的藩镇割据 实行 内重外轻 的方针 将地方的强壮士兵编人中央的禁军 留下老弱者充当厢军 维持地方秩序 采用了更戍法 将驻军不断更换驻地 2 如何 重文 又如何防范文人集团势力 首先 建立文官政府 兵权归属文人 秀才造反 十年不成 枢密院一般由文官担任 中央 地方重要官员大都由文人担任 其次 为防止文官组成集团势力 一是重要官员一律配副职 发挥牵制的作用 如设立 参知政事 副相 副枢密使 地方设 通判 等 二是完善科举考试来公开 公平选拔文官人才 防止官场私交 三是实行官 品 官 职 差遣 任用 相分离的制度 重文轻武 政策的结果 大大巩固了皇权的地位 皇帝可以高枕无忧了 北宋时期文人夺取了武将的权力 明朝时期皇帝夺取了文人的权力 反思 重文轻武 的国策 基于对历史教训总结的政治选择有效防止了军人擅权和地方割据强化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发展冗官 冗兵造成严重的财政危机文人掌兵和内重外轻的军事隐患边疆危机和军事失败的岁币负担 社会稳定 积贫积弱 科举制的改革完善 重文轻武的基础 1 改革完善 1 考试制度规范化 分为解试 省试 殿试三级 2 考试规则严密化 创设弥封 誊录等制度规则 3 考试内容实用化 废除 帖经 增加策论考试 2 影响 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 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以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和公平 三级考试 材料二 李廌 阳翟人 少以文字见苏子瞻 子瞻喜之 元祐初知举 廌适就试 意在必得廌以魁多士 及考章援程文 大喜 以为廌无疑 遂以为魁 既拆号 怅然出院 以诗送廌归 叶梦得 石林诗话 宋代 制度严密化 弥封与誊录 惟有糊名公道在 孤寒宜向此中求 朱胜非引 前辈诗 历代科举取士数额略计 根据 登科记考 宋史 选举制 等绘制 多次参加省试或殿试而落第的举人 达到一定的举数和年龄 即另立名籍奏申朝廷 参加附试 称 特奏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