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业的目标权衡浅析

上传人:都** 文档编号:5799805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2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业的目标权衡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业的目标权衡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业的目标权衡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013届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存档编号: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业的目标权衡浅析 来自19家村镇银行的实证研究 专 业: 金融学 院 系: 金融学院 年 级: 投资Q0941 学 号: 090307002 姓 名: 吴秀 指导教师: 职 称: 湖北经济学院教务处 制 目录摘要1ABSTRACT 2一、绪论3(一)研究意义3(二) 研究方法3(三)文献综述4二、研究假说7(一)贷款定价目标7(二)贷款成本目标8 (三)盈利和支农两个目标的关系8三、计量模型与数据来源9(一)计量模型的一般形式9(二)贷款定价模型设定9(三)贷款成本模型设定10(四)支农模型设定10(五)数据来源11四、实证结果分析13(一)贷款定价模型结果分析13(二)贷款成本模型结果分析16(三)支农模型结果分析17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18(一)研究结论18(二)政策意义18结束语21致 谢22参考文献23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农业产业的基础总体上仍停留在传统的小农户粗放经营的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重大,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而农村金融制度的合理有效安排则成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举措。民间资本进人农村金融服务业可以实现提高其盈利能力以及扩大其为“三农”服务的效果。利用19家山西省村镇银行的调查数据,分析民间资本进人农村金融服务业实现持续经营的途径,考察盈利和支农目标的兼容性。结果显示:(1)利率与盈利能力正相关,与贷款质量负相关,贷款定价目标上需要权衡盈利能力和贷款质量关系;(2)平均贷款额度与贷款成本之间呈U型关系,贷款成本目标需要权衡贷款成本和平均贷款额度之间的关系;(3)盈利能力和支农广度以及支农深度均为正相关,盈利和支农目标可以兼容,目标上移现象不存在。因此,支持民间资本进人农村金融服务业是提高支农效果的有效手段。本文的研究结论具很较强的政策含义。政府放开农村金融业的投资渠道,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金融的需求,并以此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总体上来说,民间资本进人农村金融服务业可以做到了追求利润回报率和服务社会目标的双赢。为此,本文设计了相应的民间金融制度安排。关键词:小微金融;民间资本;村镇银行;盈利能力ABSTRACTChina is a great agricultural country in the world, while in general the basis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is still in the traditional and extensive operation stage by small farmers. In the time of achieving all-round construc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 there is a big issue at stake - “San Nong”, that is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he party and state leaders have attached enormous importance to the issue effectively resolved, however the proper arrangement of rural financial system takes key initiatives in settling down the “three rural” issue. Private capital swarm into the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can implement to improve its profitability and expand it as the “San Nong” effect. Taking survey data in 19 rural banks in Shan xi Province for instance, analyzes this article rural ways of achieving sustainable management in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and examines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 target and agriculture.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1) Interest rate and profitability positively correlate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quality of loans. Loan pricing objectives need to weigh on profitability and loan quality relationship; (2) the average loan amount and the lending cost are in U-shaped relationship; the cost of borrowing costs objectives need to weigh the cost of loans and the average loan amount relations; (3) the profitability of agriculture and breadth and depth are positively related; earnings and agriculture goals can be compatible; the phenomenon does not exist on the target shift. Therefore, support for private capital into the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industry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agriculture.The result of this survey has strong policy implications. Government releasing the rural financial sector investment channels, to some extent meets the needs of rural finance, and thus forms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Overall, private capital into the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can be done for profit rate and the service of social goals. In this article, the corresponding private financial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have been designed. Key words: small micro-finance; private capitals; village bank; the profitability一、绪论(一)研究意义研究我国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业目标的意义可以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说明:1理论意义本文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研究当前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业能否达到实现民间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与中小企业的基础上实现其财务可持续目标并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构建模型计算影响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对民间资本应该所持有的态度等。2现实意义开展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业的目标权衡,目的就是具体的分析民间资本在农村金融服务业中所起到的作用,为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提供对策、建议。对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业的目标权衡,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一部分,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加大“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具有积极作用。(二) 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本文将运用货币金融学、制度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等,对小额信贷的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对村镇银行在我国的试点推广进行探索。然后,结合山西省村镇银行的实际情况对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业能否实现其支持“三农”与财务可持续的发展目标进行探讨。本文充分体现了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2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业的目标分析,其目的是为了政府更加有效的制定农村金融政策,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这自然是规范分析的方法。但是,我们在提出一项制度安排时,一定是基于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没有科学、准确的对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业目标的实质分析,无法找到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基于此,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当前我国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业的目标进行客观的归纳与总结,即着眼于“实际上是什么”的分析,然后再进行“应该是什么样的”规范分析,并回答为什么要提出这种制度安排而不是作出别的制度安排。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任何经济现象都有性与量两方面的规定性。经济现象的性,即经济现象的质,是这种经济现象区别于另一种经济现象的内部规定性。经济现象的量,是以它存在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引起质的变化,因此对经济现象需要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在对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业的目标分析时必不可少的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当然,仅有定量分析还是不够的,因为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缺少相关的统计数据,这时,进行定性分析就显的更为重要了。值得一提的是,定性分析也是建立在一定得理论分析基础上,使得定性分析有一定得科学性。(三)文献综述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到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理论以及该理论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具体运用,特别是小额贷款的效果分析的相关文献构成了本文文献综述的重中之重。现分别加以综述,其目的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1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文献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至今仍然是经济学家讨论的热点。自银行产生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思考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早在1781年就指出:“就刺激经济增长而言,银行是已经发明的最令人愉快的引擎”。巴杰特(Bagehot,1873)的研究发现,金融系统在英国工业化的进程中通过为大型工业项目提供融通所需要的资金而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在英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希克斯(1969)、熊彼特(1919)等也从不同角度论述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1955年与1956年约翰G格利(JohnGGurley)和爱德华S肖(EdwardSShaw)分别发表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方面与金融中介机构与储蓄投资两篇论文,从此揭开了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而后在1960年两人共同发表的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中,最早专门阐述了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该书中他们试图建立一个以研究多种金融资产、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与完整的金融政策为基础内容的广义货币金融理论。他们首次通过建立基本模型,分析了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亦即把储蓄者的储蓄转化为投资者的投资,从而提高老全社会的生产性投资水平。他们的研究认为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的多样化对货币的演进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格利与肖的研究为后续的研究指明了方向(陈晓枫,叶李伟,2007)。戈德史密斯(Goldsmith)在1969年提出的金融结构理论为以后的传统金融发展理论奠定了基础。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戈德史密斯首次清晰的阐述了金融结构的性质、特点、构成与作用,创造性的提出并验证了衡量一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其中最为重要的指标是金融相关率指标(Financial Interrelations Ratio,FIR)。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发展经济学影响,美国的经济学家爱德华S肖(ESShaw)和罗纳德I麦金农(RIMicknonon)放弃了以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转而研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在1973年,他们先后出版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两本著作,从不同的视角研究欠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抑制理论与金融深化理论。20世纪90年代,斯蒂格利茨(Stiglizt)、罗伯特金(King)和莱文(Levine)等经济学家突破了麦金农和肖的框架中外生给定的金融中介与市场的限定,把内生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等引入了金融发展的模型中,采用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建立了严格的数学模型,揭示了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的内生形成机理以及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与实践,结果表明:一个高度发展、结构完善的金融系统能够充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的增长(Levine , 2008 )。然而,在中国农村等低收人地区,金融市场发展还是很不完善的,虽然存在着“三农”经济以及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旺盛需求,但农村金融市场中存在的机构的严重单一化和垄断化问题明显,金融资源的供给长期存在严重不足问题,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失衡(何德旭、饶明,2008 )。因此,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系统,发展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金融机构迫在眉睫(何广文,2004 ) 。2有关小额信贷的文献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了民间资本可以参与现有的金融机构的产权改造,鼓励有条件的自然人与法人设立新型的金融机构。实践结果表明,进入农村金融服务业的民间资本更多的偏向于设立新型的金融机构这一投资方式,其中兴办村镇银行是其主要的选择之一。村镇银行的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受市场机制约束更强,是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动力源泉之一。村镇银行能否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持续经营水平,同时为更多的低收人农民和中小企业主提供较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是一个值得深人探讨的话题。事实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小微金融机构(Micro一Finance Institution, 小微金融)如何持续不断地向数量更多、收人更低的低收人群体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包括小额信贷、小额存款和农业保险等,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两种观点。持福利主义观点的人注重实现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与反贫困等社会目标,认为为实现这一社会目标需要大量的补贴资金,而制度主义的观点则偏重于机构的财务可持(Morduch , 2000 ),认为要满足微型金融部门不断增长的要求,财政性的补贴终究数量有限,如果小微金融的目标是为了扩大其覆盖面,那么在实际生活中不存在比追求盈利性,甚至最终全面商业化更好的替代方式(Cull等人,2009)。近年来,多数政策制定者持制度主义观点,而且由于受到补贴减少和减少对捐赠资金依赖的内外部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小微金融机构更多转向商业化融资方式。对于小微金融的财务持续目标和社会拓展目标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证实两者之间存在着的是兼容的关系,目标上移的现象并不存在(Cull等人,2007;Mersland和Strom , 2010 ),也有研究还详细的区分了两者之间存在权衡关系和协同关系不同的条件和因素(Conzalez,2010 )。李明贤和周孟亮(2010)通过分析我国村镇银行扶贫与追求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以及研究目标发生偏移的作用机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目标偏移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廖继伟(2010)对四川省村镇银行的调查表明,已正常开业运营的村镇银行普遍都已经实现了赢利,但在支农效果分析时表现出一定的脱农化特征。王家传和冯林(2011)的调查同样表明,开业在1年以上的山东省村镇银行总体上已经开始实现了盈利,但其支农绩效较差。同时研究发现较高的行业收益率是吸引民间资本向金融行业转移的重要诱因。3简单评述综上,研究表明: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又反过来促进金融的发展,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农村金融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的发展是伴随着整体金融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进步,同时农村金融的发展也对农村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国外对小微金融商业化融资效果的讨论仍在不断加深,而国内探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财务持续绩效目标和社会目标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本研究从民间资本投资的角度实证分析村镇银行提升财务持续绩效时面临的贷款定价和贷款成本问题,并讨论财务持续绩效和支农绩效的关系。由于村镇银行试点时间不长,本文主要考察其短期运营效果。二、研究假说(一)贷款定价目标小微金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要依靠其盈利能力。因为小微金融提供的主要金融服务是贷款,所以合理的贷款定价,亦即利率水平的高低成为小微金融机构盈利能力和财务持续的关键环节(Zell和Meyer,2002 ) 。贷款利率水平的设定一般需要在能够弥补其机构各种业务成本的市场化利率水平之上。依据代理理论,当小微金融面临信息的不对称问题或者贷款者在缺乏抵押品的借款者时,收取高于某个确定的门槛利率会强化贷款者的逆向选择,这种情况下只有预期不会还款的低质量的借款者才会去借款,这种情况下小微金融会面临着更低的还款率和盈利水平。因此,利率和盈利能力之间,以及利率和不良贷款率之间都有可能存在着倒U型的关系,Cull等人(2007)通过建立模型验证了这种倒U型关系的确存在,他们发现扣除通货膨胀后,盈利能力达到最高点的门槛利率约为60%,而不良贷款率上升到最高点的门槛利率约为40%。依据2007年银监会颁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按照市场化的原则经营,其可以在国家规定的基准利率的0.9倍至4倍之间自主决定其贷款利率水平。以2012年7月6日开始执行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中的一年期限贷款利率6%为例。依此计算,村镇银行自主决定的贷款利率区间为5.4%一24 %。在尚未扣除通货膨胀条件下,这一利率上限也远低于Cull等人( 2007 )发现的两个门槛利率。因此,就利率水平来说,在目前政策环境下,村镇银行的贷款利率与盈利能力和不良贷款率之间,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存在的可能性比较小,而存在一定线性关系的可能性则较大。如果以不良贷款率来表示贷款质量的逆指标,则由此可以得出本文的第一个假说。假说1:利率和盈利能力正相关,和贷款质量负相关。通过提高利率来增强小微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会伴随着其贷款质量的下降。因此,村镇银行的贷款定价需要在提高其盈利能力和保障贷款质量之间做出权衡。(二)贷款成本目标村镇银行面对的客服主要是农村区域的低收人群体。和一般的小微金融一样,他们向低收入群体发放的贷款平均额度较小,在相同的贷款总量下发放的贷款数量却很多,为此同时需要识别客户是否具备可贷款能力的次数越多,交易成本也就越高。所以,村镇银行的平均贷款额度和贷款成本之间很明显的会显示出一定的规模经济特征,两者可能存在着线性的负向相关关系。但也曾经有研究发现,这种负向关系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才存在。Cull等人(2007 )的实证研究表明,平均贷款额度和贷款成本存在的是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不是简单的线性负向关系。在他们的研究样本中,大多数小微金融运作在U型曲线贷款成本最低点的左侧。据此,本研究提出第二个假说。假说2:平均贷款额度和贷款成本之间是U型的非线性关系。提供贷款服务存在着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但同时也存在着规模不经济。因此,村镇银行的贷款成本目标面临着平均贷款额度和贷款成本两者的权衡。(三)盈利和支农两个目标的关系考察盈利和支农两个目标是权衡关系还是兼容关系,即分析目标上移现象是否存在。Christen和Drake(2002)认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使的小微金融不断的寻求新的目标客户市场,使其变得更加富有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有时小微金融利润会大于其成本,有时成本却会超过利润,利润和成本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因而总体上小微金融不会出现明显的目标上移现象。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将村镇银行定位于支持“三农”,“坚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2009年山西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农村村镇银行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对村镇银行的信贷投向提出“三个不低于70% 的要求。该意见还出台了很多政策优惠措施,而这些政策优惠措施则会进一步吸引村镇银行服务于“三农”与中小企业的目标。假说3:盈利能力和支农广度,以及盈利能力和支农深度之间都是正相关。提高盈利能力可以扩大小微金融机构的贷款覆盖面,同时向更低收入的群体提供贷款这一金融服务,因此,盈利和支农两个目标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兼容的,不存在目标上移的现象,据此可以看出提高村镇银行盈利能力是扩大支农效果的有效手段。三、计量模型与数据来源(一)计量模型的一般形式 本研究的计量模型主要为选择OLS模型和稳健方程,因为这两种模型都适合于截面数据。其中,稳健方程提供了对OLS模型结果的稳健性检验,它通过基于残差绝对值给每个观察值重新赋于权重,使拥有较大残差的观察值可以获得较小的权重,总体上倾向于降低各个变量观察值的权重,因此,在分析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时,稳健方程对OLS模型结果提供了有效的检验。但是,当在分析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时,比如倒U型关系,需要通过考察自变量数值相对较大的极值点的效应,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降低观察值权重的稳健方程,OLS模型的估计结果则更为有效。为了节省篇幅,在本文接下来的实证结果分析过程中,检验变量线性关系时只给出稳健方程估计结果,检验变量非线性关系时则给出OLS模型估计结果。(二)贷款定价模型设定贷款定价模型主要包括盈利能力模型和贷款质量模型。首先设立盈利能力基准模型,重点考察利率和成本等因素的变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基准模型形式如下:Profitabilityi(PARi)=0+1Yieldi+2Laborcosti+3 Capitalcosti +4Historyi+5Orientationi+6Regioni+ei (1)式(1)中,i为单个村镇银行,06为参数,e为残差项。为了分析村镇银行的利率与盈利能力之间可能存在的倒U型关系,本文在基准方程的基础上加人利率的2次项以此来进一步形成基准模型的扩展模型。 式(1)中,Profctabilityi为第i个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变量,本研究主要选取了业务自给率(Operational Self-Suffiency, OSS )、资产利润率(Return on Assets, ROA)和净资产利润率(Return on Equity , ROE )这三个指标。业务自给率是分析微观金融机构的财务绩效时常用的指标,可以衡量村镇银行是否拥有足以覆盖成本的收益的能力,提供了村镇银行投人和产出的较为全面的信息,该指标低于1说明村镇银行收益尚不足以覆盖其成本,盈利能力较差。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利润率都是分析实现机构或企业长期持续经营能力的标准指标,资产利润率用来分析企业如何通过有效地安排将资产运用到产生利润的经营活动中,净资产利润率则表明了企业的在长期中的偿付能力。Yield是利率变量,是用来衡量全年贷款组合的产出情况;Laborcost和Capitalcost分别为劳动成本变量和资本成本变量。History是用以表示村镇银行的经营历史变量,包括经营时间和资产规模2个变量;Orientation表示的是村镇银行的经营倾向变量,表明其经营活动情况,包括贷款占资产比例和平均贷款额度(Average Loan Size , ALS ) 这2个变量;Region是地区变量,包括朔州和晋城两个地区变量,以晋中地区为参照。在盈利能力基准模型的基础上,可以直接将盈利能力变量Profitability i替换为贷款质量变量PARi,这就成为贷款质量模型。这一模型和盈利能力模型类似,其中贷款质量模型也包括基准模型和在基准模型基础上加人利率2次项的扩展模型,共2个方程。村镇银行的贷款质量变量PAR、采用不良贷款率(Portfolio at Risk)作为其代理变量。(三)贷款成本模型设定本研究进一步从成本角度考察分析了支农深度和村镇银行贷款成本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成本模型,其线性模型形式如下: Costi=a0+a 1ALSi+a2Historyi+a3Orientationi+a4Regioni+eI (2)式(2)中,i为单个村镇银行,a0-a4为参数,e为残差项。本研究进一步考虑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线性模型中加人支农深度ALS的2次项,形成贷款成本模型的扩展模型。式(2)中,Cost是成本变量,以来表示村镇银行每万元未结算贷款中包含的劳动成本和资本成本这2项业务成本之和的高低。ALS是支农深度变量,亦即平均贷款额度;Orientation表示的村镇银行经营倾向变量,包括平均贷款额度和外部借款占贷款比重这2个变量。其他控制变量含义如上所述。(四)支农模型设定为了有效的考察村镇银行盈利能力和支农这2个目标之间的兼容性,建立支农模型如下: Outreachi=0+1Prof itabili.tyi+3Historyi+4Regioni+ei (3) 式(3)中,i为单个村镇银行,03为参数,e为残差项。Outreach为村镇银行的支农变量,主要包括支农的广度、深度和支农对象等3种变量。其中,支农广度变量主要采用借款者数量来表示;支农深度变量在除平均贷款额度变量外,还加人了小额贷款比例这一变量;支农对象变量采用农户贷款比例和个体工商户贷款比例这2个变量。其他变量含义如上所述。各个变量的名称、指标说明及描述统计见表1。(五)数据来源本研究所用数据来自于2012年5月笔者对山西省村镇银行的调查。调查按山西省经济发展水平的三大区域划分,在晋南、晋中、晋北各选择一个地区,分别选择了晋南地区的晋城市、晋中地区的晋中市和晋北地区的朔州市,共3个地市。调查覆盖2011年年底之前这3个地市已经投人运营的所有村镇银行,共涉及19家村镇银行。调查收集了村镇银行的基本财务数据,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业务数据表,并选择部分村镇银行进行了访谈,了解其资本来源结构、经营策略、客户选择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做法和措施,以及对目前政策环境的认识,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体会等。表1 变量说明及描述统计变量名称变量符号变量说明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利率Yield贷款财务收入/未结算贷款额,%6.0664.4340.03213.427业务自给率OSS营业收入/(财务支出+营业支出a+贷款损失准备b)2.9811.7860.0658.041资产利润率ROA营业利润c/总资产,%2.8012.4171.1217.860净资产利润率ROE营业利润/净资产,%3.9673.3831.12113.454不良贷款率PAR次级及以下贷款额/未结算贷款额,%0.9572.693015.084支农借款者笔数Outreach Borrowers以未结算贷款笔数表示,人1081073649平均贷款额度ALS每笔未结算贷款平均额度,万元/笔12.15200.5031.2550.14小额贷款比率Smalloan小额贷款笔数/未结算贷款笔数,%56.830348760100农户贷款比率Farmloan农户贷款笔数/未结算贷款笔数,%44.56428.9720100个体工商户贷款比率Indivloan个体工商户贷款笔数/未结算贷款笔数,%5.11710.002046.15平均贷款成本Cost营业支出/未结算贷款额,元/万元99.481143.6426.631867.82劳动成本Laborcost员工工资薪酬/总资产,%0.0540.14500.794资本成本Capitalcost管理费用/总资产,%0.0820.1630.010.756经营时间Age2010年前开业,1=是,0=否0.4050.49601资产规模Size1=小,2=中,3=大20.82313贷款占资产比例Loanasset未结算贷款额/总资产,%70.36819.10816.3899.08外部借款占资产比例Debtloan外部借款总额/未结算贷款总额,%15.66217.165054.50注:a包括员工工资薪酬、管理费用2项;b表示将资产减值损失近似于贷款损失准备;c表示该营业利润是扣除了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之外的主营业务利润。资料来源:依据作者调查整理。四、实证结果分析(一)贷款定价模型结果分析 1盈利能力结果分析表2给出了盈利能力基准模型和扩展模型的估计结果。在基准模型的稳健方程中,相对与盈利能力的三个指标而言,利率变量的系数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值,说明作为影响村镇银行利润水平的关键变量,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总体上来,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其自身的成本承受能力密切的联系在一起的,村镇银行可以通过努力控制成本,特别是资本成本,这将能够提高村镇银行的生存能力,促进其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从基准模型的稳健方程结果分析中本文还可以发现:平均贷款额度对盈利能力影响不显著,意味着控制其他方面的差异后,村镇银行发放小额贷款并没有降低盈利能力。 2利率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在盈利能力扩展模型的OLS方程中,对于盈利能力的三个指标,利率变量的2次项的系数值在10%水平上均并不显著,而利率1次项的系数值仍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值(业务自给率模型中除外)。这说明利率和盈利能力之间的倒U形关系并不存在或者并不明显存在。由此,可以得出在目前的政策条件下,村镇银行的利率并没有上升到足以使借款者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门槛点。鉴于目前对村镇银行发放贷款时利率上限限制在基准利率的4倍的之内,使村镇银行确定的平均利率和其自身盈利能力之间呈现出明确的线性正相关关系。3贷款质量分析表3给出了贷款质量模型,即不良贷款率的OLS模型估计结果。就模型1和模型2来看,模型1中利率变量的系数值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值,但模型2中利率变量的1次项和2次项的系数值都没有通过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由此可以看出利率和不良贷款率之间并不是存在的倒U形关系而是线性的正向关系,利率的上升的确伴随着不良贷款率的升高,也即贷款质量的下降。这一结论虽然有别于代理理论的推论,但两者并不矛盾。在如前所述,由于存在多方面原因,使处于起步阶段的村镇银行自主决定的利率整体并不是太高,远未达到引发不良贷款率发生转折的门槛利率水平。模型3和模型4分别在模型1和模型2基础上加入了平均贷款额度变量,但两个模型的估计结果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而且平均贷款额度这一变量没有通过统计检验,说明发放额度更小的小额贷款并不会显著的降低村镇银行的贷款质量。表2 盈利能力模型估计结果变量基准模型稳健方程扩张模型OLS0SSROAROEOSSROAROEYield0.276*(2.99) 0.674*(18.79) 0.935*(10.04)0.366(1.05)0.641*(5.11)0.570*(2.19)Yield Squared-0.001(0.06)0.027(1.31)Laborcost-0.324(-0.21)-2.307*(-4.07) -0.798(-0.55)0.751(0.71)-1.678*(-1.83)-1.819(-1.36)CaptialCost-0.576*(-2.45) -0.784*(-8.65) -1.677*(-7.11)-0.544*(-2.28)-0.942*(-5.06)-1.386*(-4.86)Age-0.438(-0.71)-0.207(-0.86)-0.183(-0.28)-0.198(-0.24)-1.845(-0.54)0.028(0.06)Size0.192(0.56)-0.113(-0.86)0.121(0.37)0.555(1.13)-0.261(-1.33)0.066(0.18)ALS0.002(0.31)0.001(1.35)-0.001(-0.14)0.001(0.04)0.0003(0.98)-0.001(-1.13)LoanAsset0.016(1.57)0.004(1.31)0.005(0.58)0.015(1.41)0.018*(1.75) 0.026(1.67)Suozhou0.565(0.92)0.541*(2.27)0.634(1.04)0.506(0.63)0.224(0.65)0.228(0.28)Jincheng0.054(0.08)0.081(0.33)-0.393(-0.61)0.552(0.82)-0.419(-1.15)-1.334(-1.82)Constant-0.462(-0.37)-0.751(-1.58)-1.031(-0.85)-0.494(-0.42)-1.184*(-1.72) -1.597(-1.16)R20.400.950.890.330.910.87注:括号中为t值,*、*、*分别表示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表3 贷款质量模型估计结果变量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Yield0.248*(1.67) 0.005(0.002)0.325*(1.89) 0.129(0.34)Yield Squared-0.021(0.83)-0.016(0.58)Laborcost-2.407(-0.95)-3.209(-1.18)-2.811(-1.11)-3.309(-1.23)Capitalcost0.283(0.68)0.307(0.75)0.248(0.61)0.275(0.65)Age-0.973(-0.85)-0.975(-0.87)-1.211(-1.05)-1.158(-0.99)Size0.188(0.33)0.204(0.35)0.078(0.14)0.113(0.18)ALS-0.001(0.85)0.001(0.64)LoanAsset-0.008(-0.47)-0.005(-0.33)-0.008(0.48)-0.006(-0.39)Suozhou0.712(0.72)0.590(0.59)1.074(1.00)0.904(0.80)Jincheng2.298*(2.09) 2.008*(1.74) 2.527*(2.23) 2.262*(1.82) Constant-0.632(-0.32)-0.423(-0.22)-1.233(-0.59)-0.945(-0.44)R20.310.320.320.32注:括号中为t值,*、*、*分别表示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二)贷款成本模型结果分析表4给出了贷款成本模型的OLS模型和稳健方程的估计结果,重点关注模型2。在模型2中,平均贷款额度这一变量的1次项系数为负值,2次项系数为正值,并且两者均通过了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平均贷款额度和贷款成本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U形关系。随着平均贷款额度的不断增大,每万元的贷款成本表现出先降低,在降低到极值点之后再升高。极值点大约在70万左右。超过极值点的只有一个村镇银行。表明,大多数村镇银行平均贷款额度还比较小,有较大的激励通过提高平均贷款额度来降低贷款的成本。表4 贷款成本模型估计结果变量OLS稳健方程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ALS-0.083(-1.23)-0.373*(-1.90) -0.029(1.07)-0.132(-1.18)ALS Squared-0.0002*(1.88)-0.0001(0.50)Age23.511(0.43)19.750(0.36)49.010*(2.97)52.997*(3.15)Size-38.825*(-2.1) -43.193*(-2.34) -18.195*(-1.83) -22.942*(-2.16) Debtloan0.428(0.48)0.281(0.30)0.403(0.83)0.257(0.51)Suozhou-47.870*(-1.93) -83.085*(-2.5) -27.633(-1.46)-39.713*(-1.90) Jincheng77.701(1.04)33.243(0.57)1.353(0.05)-19.705(-0.82)Constant179.275*(3.07)267.220*(2.90)92.156*(3.56)132.114*(3.87)R20.250.30.380.41注:括号中为t值,*、*、*分别表示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从模型2的其他变量估计结果可以看出,资产规模变量和朔州地区变量系数值都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村镇银行的资产规模和贷款成本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扩大村镇银行的资产规模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贷款的单位成本,存在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村镇银行在经营成本上表现出地区差异明显,由于农村市场环境不同,处于经济欠发达的朔州地区的村镇银行,控制经营成本的效果要低于经济发达的晋中地区。(三)支农模型结果分析表5是支农模型的稳健方程估计出来的结果。为了节省篇幅,表5只给出了不同支农模型中3个最主要的盈利能力指标的系数值及其显著水平。1盈利能力和支农广度表5给出的借款者数量的稳健方程结果中,除业务自给率这一变量系数并不显著外,其他两个盈利能力变量的系数值均显著。这种情况表明村镇银行盈利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其自身服务于更多的客户,扩大其贷款的覆盖面。在地域上,村镇银行服务范围限于当地的县及县以下区域,这个区域层面的支农是广义范围上的支农,是包括了当地农业在内的各种产业。因此,村镇银行在追求利润动机下的经营活动,满足了农村区域范围内更多层次的贷款需求。2盈利能力与支农深度表5给出的平均贷款额度稳健方程结果中,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利润率这两个变量的系数值在5%和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值。由此可以看出,盈利能力较强的村镇银行倾向于发放额度相对较小的单笔贷款,加深了其支农深度,符合政策导向。由于业务自给率变量对平均贷款额度的影响在平均贷款额度模型中表现并不显著,无法对盈利能力与平均贷款额度的关系作出更有说服力的说明,本研究考虑换用支农深度的另一个指标小额贷款的笔数比例来进一步考察业务自给率和支农深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表5给出的小额贷款的笔数比例模型估计结果中,业务自给率变量的系数值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值,说明业务自给率较高的村镇银行发放小额贷款的积极性普遍比较高,这可能是受“三个不低于70%”政策的影响。因此,总体上,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的村镇银行,可以通过发放额度更小的贷款,提高小额贷款比例,在支农深度上做的更好。 3盈利能力与贷款对象表5给出了农户贷款比例模型和个体工商户贷款比例模型的估计结果。从农户贷款比例模型结果可以看出,村镇银行盈利能力的三个指标和农户贷款比例之间关系没有明确的方向。从个体工商户贷款比例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村镇银行盈利能力的三个变量的系数值虽然均为正值,但都没有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这进一步证实了本文的判断。但是,做出以上结论还需要特别谨慎,对这一结果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解释还需要利用数量更大的样本来进一步的确认。表5 支农模型结果分析变量BorrowersALSSmalloanFarmloanIndivloanOSS4.481(1.03)3.618(0.28)2.055*(1.86) -0.909(-0.36)0.228(1.57)ROA11.878*(3.64)-29.659*(-2.35)0.989(0.91)0.591(0.26)0.096(0.74)ROE9.229*(4.88) -21.745(-2.86)-0.186(-0.27)0.408(0.29)0.034(0.41)注:括号中为t值,*、*、*分别表示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一)研究结论本文研究结果显示:(1)在贷款定价目标上,村镇银行的利率和盈利能力表现出正相关,而利率和贷款质量负相关。村镇银行贷款定价的合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镇银行对贷款质量的容忍度及相关监管政策。(2)在贷款成本目标上,平均贷款额度和贷款成本之间表现出U型关系,其机构提供的贷款服务存在着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但当平均贷款额度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反而会发生规模不经济现象。平均贷款额度对盈利能力并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发放小额贷款尽管会增加村镇银行的运营成本,但更高的贷款成本却可以由更高的贷款利率水平来弥补,因而不会影响到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3)支农目标上,盈利能力和支农广度以及支农深度都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而且盈利能力较强的村镇银行在农户和个体工商户的选择上没有明确的倾向性,因此,村镇银行的财务持续目标和支农目标是可以兼容,目标上移现象并不存在。(二)政策意义本文的研究结论具很较强的政策含义。政府放开农村金融业的投资渠道,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金融的需求,并以此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总体上来说,民间资本进人农村金融服务业可以做到了追求利润回报率和服务社会目标的双赢。为此,本文对民间金融的制度安排,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1消除农村金融服务业长期存在的二元金融的对立思想,统一对民间金融的认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领域特别是农村金融领域,金融二元结构问题比较突出,既有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正规金融机构,又有大量的非正规金融的存在。而从我国规范非正规金融的有关法律法规来看,我们一直采取的是金融抑制政策,视非正规金融为正规金融的对立面,从而单纯的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对农村非正规金融一律限制或者禁止,不给非正规金融留有一点点的空间与余地。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更是行不通的。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即使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正规金融制度安排与非正规金融制度安排都是并行存在的。我国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农民收入水平还是很低的,农村金融制度的安排必须考虑到这一现实情况。正确的认识非正规金融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放弃用正规金融一统农村金融市场的想法与做法,要有条件的允许非正规金融的存在与发展,为农户与农村中小企业参与各类非正规金融组织提供一定的条件。2疏堵结合,分类监管。认可非正规金融,并不是说对所有的非正规金融形式都放任自流的态度,正确的做法是:按照“扶正管理积极型,引导默许中性型,限制转化消极型,规制取缔破坏型”的原则进行分类监管,疏堵结合,使非正规金融发挥其积极作用。3为非正规金融发展提供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目前我国的非正规金融还处于一种十分无序的状态,这其中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所以,积极合理的引导和规范非正规金融的资金流向,充分发挥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使其在健康的轨道上走的更远。4在让农村非正规金融合法化的同时,必须注意处理好合法化与正规化的关系。这是因为:非正规金融的特点以及实践经验早已表明并决定了它在迎合农村金融需求方面有其独特的制度优势,在许多方面比正规金融制度安排表现的更为有效;同时,一些非正规金融由于种种原因无力承担正规金融的成本。因此,一旦将非正规金融正规化,非正规金融将失去其制度优势而无法生存。事实上,组织形式的非正规化,恰恰是非正规金融的优势所在。 我们相信,只要能够抛弃我们大脑深处根深蒂固的对民间资本的不友好的看法,从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对待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业这一现状,新时期我们可以在金融改革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走的更高。结束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金融作为联系广大农民的金融纽带,必须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一新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